消化道病的现状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病现状与防治

一、消化道结构示意图

1.腔

2.咽

3.食管

4.气管

5.嗉囊

6.鸣管

7.腺胃

8.肌胃

9.十二指肠10.胆囊11.胰管12.胰13.空肠

14.卵黄蒂15.回肠16.盲肠17.直肠18.泄殖腔

19.肛门20.输卵管21.卵巢22.心23.肺

二、鸡的消化生理

三、禽类健康消化道的特点

①腺胃消化液酸性强PH值≧2,能激活并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②“牙齿”在肌胃

③肠道虽短,但肠道表面积大

饲料转化率与肠道表面积成正相关。家禽肠道密布绒毛,并形成众多“隐窝”,增加高差,单位对应的表面积>哺乳动物若干倍,饲料转化率超过哺乳动物。

绒毛不断更新,始终保持旺盛状态绒毛生存期仅有4天。

④消化液分泌量高胃液分泌量8、8ml/小时.每kg体重,远高于任何哺乳动物,胆汁分泌量为40ml/天.每kg体重,为牛4倍。

⑤食糜可反向逆动食糜一般都正向下行、但禽类却可逆向流动3次以上,停留时间增加,消化道接触面扩大,但胆汁、下部细菌易进入上部,增加感染机会。

⑥盲肠作用不可或缺盲肠呈碱性,适合微生物的系列酶发挥最佳作用。健康时,只有少量难消化的物质进入盲肠,被微生物利用。消化、吸收不良时,就可能使较多的营养物质进入盲肠,滋生有害微生物。提醒不可用劣质饲料!

⑦尿酸盐、水分无机盐在盲肠、直肠被吸收肾脏排出的尿酸盐到达泄殖腔,再进入盲肠、直肠,其中水分、无机盐再次被吸收。盲肠、直肠发生病变,往往可见肠腔布满尿酸盐。

⑧肠道健康靠菌群平衡禽类肠道充斥约80余种细菌,粗略计算,每g肠容物,细菌总数约在10亿个以上。肠道密布细菌,难免夹杂致病菌,只要有益菌占据品种、数量优势,占优势的有益菌菌群可以有效制约有害菌,有害菌难以对肠道形成损害,肠道保持健康状态。

四、肠道菌群平衡的意义

1、肠道菌群平衡的意义

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群形成完整的“微生态区系”,排斥有害菌,

维护肠道健康。巩固的“微生态区系”,排异性很强,致病微生物很难寄生,肠道健康,疫病将大大减少。

肠道菌群平衡之后,有益菌与肠黏膜共同形成“生物膜”,这种生物膜与肠道黏膜呈紧密结合状态,只允许营养物质进入体液,不允许细菌、病毒、杂质进入体液。

肠道菌群平衡形成之后,有益的微生态区可以影响并决定肠道黏膜下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功能,与肠道免疫系统保持协同关系,互相促进。肠道免疫系统可以对肠道“微生态区系”的成分做出精确的调整,时时刻刻监控肠道“微生态区系”的数量与组成成分,并作出免疫应答,使有害微生物无生存之地。

肠道菌群平衡形成之后,也促进肠道免疫系统的完善,各类吞噬细胞的活性提高,使肠道更加健康。

2、如何建立肠道菌群平衡家禽出壳后,肠道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立即占位,制造了一种适应自身的代谢环境,并与其它细菌达到平衡,形成了“微生态区系”。由于“微生态区系”排异性很强,又与免疫系统彼此共存,对有益菌、有害菌做出迅速识别,保留有益菌,排除有害菌。各类因素,尤其是疫病、应激、球虫感染、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等可导致各类致病微生物在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超量繁殖,超过黏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局部免疫应答等)的防卫能力,进入机体体液。这时,机体全身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白介素、干扰素干扰病原,激活免疫T细胞吞噬病原,免疫B细胞被活化,增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如果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原能

力失效,这样就发生消化道疾病。

五、引起肠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发病机理

1、病毒

2、细菌

3、寄生虫

六、消化道病发病机理

1、消化道病发病机理示意图

2、各类病原微生物在肠道感染中的作用

①球虫在消化道感染各种因素中,球虫起到首当其冲作用,其侵袭力度强,感染又十分普遍,破坏肠道黏膜生理结构与免疫系统的淋巴结构,改变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极大地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正常存在的病毒、细菌等失去制约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

②霉菌毒素其最大破坏作用是使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麻痹,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危害肠道黏膜下淋巴细胞的活性,干扰免疫因子,平衡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协同配合关系,致使免疫力低下,造成肠道正常存在的病毒、细菌成为感染菌而致病。

③各类细菌、病毒肠道中虽存在大量细菌、病毒,但它们受有益菌的制约,不会致病。一旦机体应激,或球虫感染、饲料霉菌毒素超标,肠道菌群失衡,各类细菌、病毒失去制约,本身大量繁殖或复制,成为致病菌。肠道细菌、病毒是在有条件情况下才致病,因此被称为“条件致病菌”。

④肠道疾病与全身症状的关系有些病,虽发生在肠道,但影响到全身。这是因为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复制规程中产生内毒素,吸收进入血液,或细菌、病毒突破肠道黏膜屏障,进入体液循环,引起败血症,机体发生全身症状。毒素再吸收入脑,则发生神经症状,吸收入骨髓,影响钙、磷代谢,则发生股骨头坏死等病变。

3、消化道致病微生物感染形式

①由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感染养殖区自然环境中普遍带有各类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尤其是病鸡、康复鸡的分泌物、排泄

物更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不论是饲料、饮水、鸡舍、孵化器、用具、还是鸡的体表、鸡蛋表面等处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采取极严格的消毒措施,也不能完全扑灭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随时随地随空气、饮水、饲料等进入机体,对机体构成威胁,杜绝鸡感染致病微生物几乎不可能做到。如果感染致病微生物种类、数量较少,难以突破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刺激机体产生抵抗力,也不会造成机体发病。在日常管理中,加强隔离、消毒,就是减少致病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而不必追求无菌状态,同样能保证机体健康。

②通过被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能被证实的禽类垂直传播疾病较多,而危害较重的,一是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二是大肠杆菌病。细菌的来源为:发生败血性沙门氏菌病或大肠杆菌病的鸡,卵泡、输卵管带有病菌,因而细菌进入卵内,随孵化而感染雏鸡;种蛋消毒不严,表面带有病菌,随蛋表面气孔进入蛋内;个别带菌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死胎后腐败爆破,散发大量细菌污染其它种蛋。带菌蛋孵化出的雏鸡无一例外带菌,继而成为白痢、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鸡。

③经由饲料途径感染虽然已实行较为严格的监管,但仍然存在饲料良莠不齐的状况。为降低饲料成本,大量营养价值不高的“提取酒精后的玉米余渣”被充作饲料原料,未经认真脱毒处理杂饼、杂粕(棉粕、花生粕、葵花籽粕、胡麻粕、菜籽粕等)在饲料中添加量过多,其中的有害因子对肠道形成较大刺激,也为致病菌感染造成条件。饲料在保管、贮存过程中氧化、霉变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