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恺的本土建筑创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恺的本土建筑创作研究
崔恺致力于本土建筑创作,他的作品都有一种与空间,环境,历史和文化的亲和感。

从外研社,拉萨火车站,安阳殷墟和德胜尚城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研究崔恺对人,空间,环境,历史和文化的关注,进一步了解他的本土建筑设计理论。

崔恺的建筑观:
建筑之于我是一种审美。

图形之美、空间之美、造型之美、技术之美、材料之美,沉醉其中.建筑之于我是一种文化。

史学之远、哲学之深、文学之妙、及至生活万象,涵括其中。

建筑之于我是一种交流。

管理者、投资者、建造者、使用者汇集一处,共识共勉,成就其中。

建筑之于我是一种使命。

职业道义、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人之品格,尽显其中。

建筑之于我是一种旅程。

长路漫漫、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潜心求索,乐在其中。

近20多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高品质的建筑作品,有的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地标性的建筑,曾几度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

然而创造了这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建筑的建筑师却坦言自己不是有个性的建筑师,没有固定的设计理念,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他就是目前中国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崔恺。

崔恺认为在建筑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无外乎两方面:
一是使用者的行为要素,建筑有谁用,怎么用,有什么特殊要求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分析过程就是他的灵感来源,提不出问题,设计就是盲目。

他的创作过程就是有针对性的,很明确地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了。

在整个创作生涯中,他又十分注重建筑的功能问题和使用者的需要。

也许是他谦逊的性格,塑造的建筑也是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在服务人们。

如果不能从始至终完成一个项目的整体设计,那么一定会和合作者沟通,保证共同的文化观念。

二是广义的环境元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他关心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尽可能让自己的建筑作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完成的所有的项目中都有过这样的尝试:让自己的作品与它所处的环境同构一体,静静的,不张扬的,不吸引人眼球的嵌在大背景之中,使之灵魂在那些静谧的空间中延续,与后人、与未来对话。

崔恺是本土杰出建筑师的代表,对本土设计有独到的见解。

本土设计有丰富而广泛的含义:
1.本土设计与空间的关系:
建筑空间要注重人的尺度和感受,它更注重的不是空间本身,而是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连接关系,
是空间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本土设计要创作出符合当地环
境的建筑,让城市重新找回自身的特色,让人们重新找到
认同感。

这一点在外研社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北京外研社办公楼
设计1995年
外国语大学出版楼是东西方语言文化交流的场所,东
西方建筑文化是这空间构思的核心。

拱券的点缀、构架的
组合使它具有丰富的表情和多重的隐喻。

外研社设计采用减法,进行立体空间造型设计。

天桥
与周边建筑轮廓形成尺度夸张的巨大洞口,强调和突出了
建筑的体量感。

层层升高的片墙似乎是外研社企业文化的
隐喻,天桥也仿佛寓意外研社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三层
以上跌落的平台和方格桥梁所构成的巨大门洞使得在外研社门前的高架桥上有良好的视角。

透过门洞可隐约看到内部空间层次的延伸和变化,营造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融合和渗透,似乎城市空间在建筑中的延伸。

而从建筑的内院向外看时,城市的景观进入了建筑内部,此时城市空间成了建筑空间的一部分。

这种空间的交融,形成了建筑与城市界面的不确定性,兼容性和协调性,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外研社南北平直,东侧空透,整体造型成方形,当人们从南侧或北侧看时,感觉并不特别,与周围建筑和谐相处,而转至东侧,就会被入口那丰富的造型和强烈的个性
图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所深深打动。

而且从内部向外看,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视点提供了观赏城市环境不同的景观效果。

这是对立与统一的完美结合,道家阴阳的完美平衡。

2.本土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资源等因素,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

如拉萨火车站设计中,由于拉萨日照强烈且时有沙尘暴,立面上开小竖窗,下面可以开启,可以通风又避免沙尘的影响。

同时屋顶的太阳能提供给室内的地板采暖,也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例子。

以上都是对地方性问题的解答。

拉萨火车站
设计:2004年
拉萨火车站位于拉萨南部的柳吾新区,与市区隔河相望,站房周围是连绵的山脉,场地宽阔而平坦。

火车站水平舒展的形态与身后的群山,天上低矮的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从入口正上方延伸到站棚的钢芯木质构架,采用了藏区典型的层叠方式,层层挑出入口又形成一个门楣,暗合传统的藏区门楣,窗楣形式。

木架由西藏独特的束柱支撑,形成的柱列神圣而庄严。

木架和柱列形成两层高中央通廊,直对站台以及南面群山,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色彩上运用了藏红和白色等藏族建筑的典型的色彩。

墙体的收分,厚重的砌筑,木构架的运用和连续的水平屋面,这些藏族特有的手法延续了当地的文脉,也实现了现代的演进。

拉萨火车站建成后,与西藏地域环境结合得非常自然,让人不自觉有种感觉:这就是西藏的建筑,它是今天的“布达拉宫”。

3. 本土设计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城市财富,是城市的“灵魂”,本土设计应扎根于当地生生不息的文化之中,从中汲取营养,继承历史文脉并创造新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创作态度,观念和意识,它深深根植于崔恺创作的每个阶段。

安阳殷墟博物馆和北京德胜尚城的设计就完美诠释了建筑对待历
史和文化时所采取的策略。

安阳殷墟博物馆
设计2005年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古
代都城遗址。

由于遗址范围太大,博物馆无法按
常规设置在保护区的外围或边缘,而是选择建于
洹河西岸的遗址区中心地带。

为了减少对遗址区
的干扰,设计尽量淡化和隐藏建筑物体量,博物
馆主体沉入地下,地表用植被覆盖,使建筑与周
围地貌环境浑然一体,最大限度的维持了殷墟遗
址原有的面貌。

博物馆设计时利用中心下沉广场庭院,长长
的坡道,圆角的豆石,肌理颗粒粗犷的青铜的墙
体处处体现着殷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北京德胜尚城
设计2002年
德胜尚城位于德胜门箭楼的西北方向,距德胜门箭楼仅二百米。

历史与今天近在咫尺。

由于环境条件特殊,需要思考对传统城市文脉的尊重。

设计时地上部分被分成七栋独立的单体建筑,而每一栋面积都不一样,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它们由一条斜街将他们串起,楼与楼之间形成新的胡同空间,而且原来胡同的名字都保留下来刻在石碑上,每栋楼都有自己的庭院,符合该地段特有气质,传达了北京地方文化,保留了城市原有的记忆(见图5)。

现代办公空间里运用了拆迁中的古槐、旧砖瓦及小门楼等建筑元素,将中西文化对接的设计理念的精髓充分表现出来。

办公楼与周围的老房子和谐共处,表现出谦虚的姿态,形成了一种怀旧式情景设计,这对北京未来和年轻一代有一定影响。

结语:
从以上崔恺的四件建筑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崔恺不是像博塔,迈耶,哈迪德等有个性的建筑师,他不是设计什么建筑都用一种风格,没有保持个人一贯的风格和标签式的设计,而是根据建筑的环境和建筑本身要表达的东西来做设计,如什么类型的建筑,给谁用?他总是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把自己约束在一种风格里,这样设计的作品是满足使用者及各方面的生理,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他有连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自在的表现形式,追求建筑在环境中的合理答案,
即本该有的东西,而不是牵强地挤进去的。

让建筑具有本土特色,恰当反映环境的特点。

作品如人,人如作品。

平和、谦逊的崔恺希望自己没有个性,自己的建筑平淡无奇,优雅不张扬。

然而辨证的说,这就是他的个性,在今天这个处处彰显个性的时代,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自己呢?是不是建筑师在玩弄形式,材料来彰显个性的同时也要顾及社会责任呢?
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这是我对崔恺为人的理解。

本土设计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对具体的环境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是植根于地域文化沃土之中的建筑思考;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和一种理性的创新,而不是一种向后看的、标签式的自我诠释。

它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针对的是一个历史街区,一个具体的建设环境----这是我对崔恺本土建筑设计思想的理解。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在我国也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非常有创意和时代精神的。

中国建筑师在失去许多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权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自省,毕竟中国的文化问题由中国建筑师来进行思考解决。

我国56个民族,各地的环境,气候也各不相同,很多文化是多元的,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用一种风格(国际式)来界定。

所以今天的中国建筑师有责任探索这样的一条路,它不是一种确定的风格,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却是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建筑设计——本土设计。

本土设计关心空间,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但也不排斥国际化,它是国际化与地方特色的完美融合。

本土设计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比如建筑要遵从历史文脉,建筑要关注现实生活,本土建筑同样鼓励个性表达等等,这些有待我们新一代建筑人在前辈开拓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丰硕的建筑理论成果,经典传世的建筑丰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