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思考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关文献,对长江经济带15年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Kaya公式,选取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指标构建变系数不变截距模型,通过类似似乎不相关方法回归(SUR)对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分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低碳发展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东部高水平发展省份应加大低碳技术投入,缓解人口压力;中部省份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引进新型人才;西部省份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注重经济兼顾低碳。

[关键词] 低碳经济;长江经济带;SUR;区域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5-0039-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能源的消耗上与日俱增,碳排放过高已成为我国无法忽视的问题。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形成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体系。但是在2016年美国耶鲁大

学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报告》中,中国在空气质量方面排名倒数第二。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历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中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在能源的消耗上具有典型性,推进该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对于全国低碳发展起着示范作用。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具有深刻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碳排放方面,国外学者较早便有了相关研究。1989年日本教授Yoichi Kaya通过简单数学公式将经济、能源、人口和CO2结合起来,提出了Kaya公式,将低碳经济与碳排放联系了起来。199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A?克鲁格和G?格鲁斯曼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污染物的变动趋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假说。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从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增长等方向对碳排放进行分析:一是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如刘再起(201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所有产业发展均会促进碳的排放,但影

响程度随第一、二、三产业依次递减;王修华(2012)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发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二是研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的相关性,于斌斌(2017)提出要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改善周边地区的能源效率;周肖肖(2015)?l现,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存在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协同效应。三是低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杨斐(2011)利用EKC模型拟合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二者之间特定的曲线关系;王锋(2010)发现人均GDP增长是CO2排放量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还有部分学者如许广月(2010)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出发,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进行研究,指出低碳发展需要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

尽管该方面研究发展迅速,但主要侧重于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忽略了研究主体的外部关联性与区域异质性。为此,基于Kaya公式展开,选取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指标,构建了变系数不变截距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5

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类似似乎不相关回归(SUR)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由于各省份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协同效应,会产生无法观测的相关性,同时解释变量中人口、GDP、能源消费量等相互影响,采用SUR方法既可以考虑经济带沿线各省份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可以排除到变量之间的相关

性,同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方面解释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理论建议。

二、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

(一)背景

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同时,会议要求要特别注重发展与环境相结合,切实加强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长江经济带联系着11个省市约6亿人口,它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与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并称为中国三大经济战略规划。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实现脱钩。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作为高耗能国家,采取粗放式增长模式,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极大。自2001年以来,我国便一直强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也在逐步实现。

(二)发展现状

根据EKC假说可知,一个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倒“U”型相关性,且碳排放的相关曲线包括: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密度,其中碳排放密度表示平均每单位GDP产生的CO2排放量。为突出区域性差异,将长江经济带分成三个地区进行讨论。图1、图2、图3分

别为碳排放总量TCE、人均碳排放PCE、碳排放密度EI的趋势图。可以发现,经济带碳排放总量和各区域碳排放总量自2001年起逐渐增加,在2013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且东、中、西部人均碳排放也从2012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碳排放密度自2001年起逐步下降,印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说明了整个长江经济带正处于向弱脱钩转型的时期。

考虑到区域间差异,将三个曲线图内部进行对比。在碳排放总量曲线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在人均碳排放曲线图中也是如此,而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在碳排放密度曲线图中,则是正好相反。尽管都具有拐点,但拐点的高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说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结合发展水平的高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管理,制定低碳经济的评价标准时,也不可单从碳排放的总量或者均量考虑。三、实证分析

根据前文所提,国民经济中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等因素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独立性,且各省的经济发展、政策选择等会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竞争出现调整,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异方差与自相关。为此,构建了变截距不变系数模型,选择类似似乎不相关回归(SUR)方法,自动修正了横截面中出现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以此对长江经济带十五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