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的复苏与有机更新——以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建筑,第25卷,第6期,2008年6月

ZhejiangConstruction,V01.25,No.6,Jun.2008

历史街区的复苏与有机更新

——以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规划为例

RenaissanceandRenewingofHistoricaIStreetBlock

——A

CaseStudyoftheProtectiveDevelopment

PlanningoftheHangzhouXiaohezhijie

HistoricalStreetBlock

吴伟进1,葛蔓蔓1,张

曦2

驴U

Wei-jin,GEMan—man,ZHANGXi

(1.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ft.杭州310012:2.杭州市拱宸桥地区旧城改j告工稗指挥部.浙江杭州3100101

摘要:通过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开发项目的研究,从保护更新模式、策略、方法上积极探讨新时期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性、技术性、决策性问题,分析对策,提出观点,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以期达到复苏城市老街区,还原特色、振兴经济、提升品质的综合目的。

关键词: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城市肌理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08)06—0004—04

城市中,保留有旧时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以其珍存的影像、文化氛围及所营造出的特有场所感与认同感,在日渐缺失城市场所特色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伴随社会变化及城市形态的演进,有幸延存下来的这些物质形态,置身于现代城市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谋求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基本概况

作为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具

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地段之一,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地处杭州市拱墅区,分布在小河(规划命名为西塘河)下游两侧,紧临京杭运河,东南抵小河、余杭塘河北线、京杭运河三河交汇点,西傍城市主要道路小河路,外环规划道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见图1)。

小河直街地区历史悠久,伴随着京杭运河内河航运的发展,从南宋时期的物资集散、河、陆转运、物资储备地经历元、明的衰落,到清中、晚期成为河埠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吴伟进(1962一),男,浙江浦江人,国家注册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图1区位图

万方数据

第6期吴伟进等:历史街区的复苏与有机更新——以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规划为例5

码头及船工歇脚处。直至清末民国年间,发展为服务于码头的较具规模的餐饮、茶点、百货、中医、孵坊等各类服务业聚集地。目前现状基本保持了民国时期运河平民传统居住文化和运河早期航运风貌,是京杭运河上重要的景观节点之一。

2现状分析

精准的现状分析、梳理与提炼是提出切实可行设计方案的必要前提。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内存在人口密度高、基础环卫设施落后、违章搭建、视线景观风貌不佳、街区活力严重不足等旧城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其中也包含有许多值得保护、提炼与延续的部分。2.1建筑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中留存大量的古老建筑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物质遗产,弥足珍贵。重点保护区块内小河直街两边建筑为清末民初的杭州民居建筑,其中西侧临街建筑绝大部分为民国时所建,多为2层独立楼房,硬山造,多用穿斗梁架,少数建筑局部构件用花草、人物雕刻,造型精美。

作为小河直街传统历史街区的重要特色构成,规划从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高度、建筑结构、屋顶形式、建筑风貌六方面对区域内现存建筑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对建筑平面形式做出归纳整理。通过建筑的分类评价体系,明晰了现状建筑的状态、等级、层次、布局等方面的情况,为未来整治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也为风貌协调区内建筑形态的设计提供参考(见图2)。

图2民居整治后效果2.2空间

空间,其本身即可呈现出强烈而显著的特性,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场所感,也可以与相临建筑、建筑群形式所产生的精神相融合,提供一种持久的感官认识。旧时宜人的街道尺度与具有地域性的城镇街巷空间结构,在当今需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与标准实施建设的现代化城市空间风貌中尤其难见与稀缺,成为一种资源。

小河直街传统历史街区内部格局基本保存完好,街、巷、弄仍保持原有空间的尺度关系,建筑内部、建筑群体之间清晰地体现出传统的空间布局,使得空间成为该区域的亮点,也成为延续历史片段、保留文化记忆,有力体现街区特色风貌的一个重要部分(见图3)。

图3街巷整治后效果

2.3历史物件

某些历史物件,作为一个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留下的烙印,在当代是延续文化氛围、体现地域特色的很好的载体。一个时代会催生体现该时代的固有景观与风貌,大到整座城,小可为一砖一瓦。这些历史的遗物、遗迹,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在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中应以积极、重视的态度有效加以利用与维系,表述历史。

区域内传统的内河航运风貌保存较好,保留有河埠头、仓库、锚、浆、舵和各种船只等部分遗迹,突显了街区历史上的特殊功能和地位,为区域局部造景、固定场所感的营造、整体文脉的延续、风貌的强

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见图4、5)。 万方数据

6浙江建筑2008年第25卷

图4水埠整治后效果

图5驳坎整治后效果

3规划定位

身为杭州运河边传统中、下阶层的典型街区,考虑到其原有简朴的市井街区风貌,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规划定位为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以居住为主,辅以旅游、服务性配套商业公建设施的历史街区,尤为强调功能的混合性以提高整个街区的生存活力。

4保护与更新策略

城市如同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体,伴随时间的推移拆旧翻新,随时变化着其面貌。那些幸存下来的建筑、街巷与空间肌理,能唤起当代人们的遥远记忆,增强归属感。新老建筑共存于同一城市容器之中,需要一种相互的对话和交流,规划中对传统街区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解读,以期更好地处理新、老之间的关系,体现特色、重塑历史并注入发展活力。4.1维持低层、高密度的传统城市肌理

历史街区,贵在留存了历史,在当代展现出旧时的风貌与社会形象。其经过长年累月所形成的低层高密度的城镇肌理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亦是有别于现代城市街区的鲜明特征。对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尺度与建筑密度的有效控制是确保街区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特色风貌得以延续的基础,需要突破一般城市管理规划技术原则,使街巷空间的微妙变化、在小尺度生活氛围中所形成的邻里交流、原有的城市肌理得以延续。

设计中将维持区域密度作为设计根本,而公共绿地不足、建筑间日照间距较小、消防间距难以满足等诸多现实性问题则可以通过新技术的利用与相关措施的执行得到妥善解决。

4.2延续与发展街巷空间的历史文脉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以居住形态为主的群落性历史街区,其形态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建筑的形式,更包括街区内纵横交错、丰富多彩的街巷空间。街区内有多处弄堂巷道,可进入各个居住的组团。这些弄堂巷道多较为狭窄。由于时间较长,部分房间的隔墙和外墙被拆除和庭院一起形成了较为宽敞的灰空间,同时一部分宅院之间的隔墙被打通,宅院之间互相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进一出的居住群落,这种自发形成的层层院落空间形式自由多变,空间蜿蜒转折,曲径通幽,特色鲜明。

针对这些聚落在空间形式上的特征,新建和改造的建筑尽量在空问走向和尺度上与原有的街巷空间保持一致,充分利用原有的街巷走向布置和安排建筑,使改造后地块的空间环境与原先的历史街区取得一致,延续街巷空问的文脉。

4.3全方位的建筑保护与更新

街区内的建筑针对不同的分级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保护、改善与整饬性质的建筑进行修缮及维修改善,后续设计工作以保护性设计为主导;对原有的历史建筑做恢复旧貌处理,同时完善内部平面功能布局以适应现代的建筑功能使用需求;复原保存民居建筑丰富的屋顶界面和拓扑变换的组合效果;新建建筑遵照原有建筑的基本轮廓,在尺度以及屋顶形式上与原有的建筑取得协调一致,从而达到

整个历史地块形态肌理上的连续和谐。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