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 资源。
第三单元 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
毫米、分米认识
认识毫米,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例1
认识分米,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例 2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例3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认识千米,千米和米的关系
• 灵活运用主题图。
• 时间单位“秒” • 认识秒针 • 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 时分秒的关系 • 计量秒的工具
• 体验1秒的长短
• 仅限于在相邻两级之间的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且 能够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 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时 是60分,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0加起来。
例4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例5
估计长度,培养长度观念
例6
认识质量单位吨,吨和千克的关系 例 7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例8
列表法解决问题
例9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 知识的形成过程。
2.加强操作和体验,感悟新知。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介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想”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
• 注重交流和概括换算方法。
※ 估测活动
三、编排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 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 算法多样化。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方法。
四、具体编排
※ 主题图
• 为单元教学提供 现实背景,同时 为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提供 数据支持。
• 灵活运用主题图。
※ 两位数加两位数
五 倍的认识
填一填,说一说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数字编码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 可能性
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
九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九 数学广角——集合
掷一掷
十 总复习
wk.baidu.com
十 总复习
计算教学的主要变化
• 调整例题设计,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 更为合理。
• 对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调整,更利于学 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也更有利于学 生数学能力的形成。
2.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结合,在日常教学中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 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建立倍的概念 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3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 知建立“倍”的概念。
※ 解决问题: 计算经过时间
• 解决问题的三个 步骤
• 多种解题策略
• 要使学生分清时 刻与时间段。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 加强对时间长短的体验
• 体验15秒的时间究 竟有多长,渗透估 计的方法。
• 借助标准计时工 具——钟表,让学 生跟秒针的节奏计 数,体会1分的标准 时间有多长;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 可能性
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
九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九 数学广角——集合
掷一掷
十 总复习
十 总复习
实验教材
修订后教材
一 测量
一 时、分、秒
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三 四边形
三 测量
四 有余数的除法
四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五 时、分、秒
• 分米和厘米之间 的关系
• 建立1分米的长度 观念(手势)
• 分米和米之间的 关系
※ 简单的单位换算
• 限于单名数 • 思考方法 • 体会十进关系
※ 千米的认识
• 介绍长度单位 “千米”“km”
• 说明1千米有多长 • 千米和米之间的
关系
• 进一步体验1千米 的长度,掌握估 计的标准和方法。
※ 单位的换算
一、教学内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加减法的验算 3.解决问题
例1 三位加三位数(不进位)
例2 三位数加三位数(十位向百位进)
1.
三位数加三位数(百位向位进)
加 法
总结计算法则
例3 三位数加三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加法的验算
例1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
例2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
2.
总结计算法则
四、具体编排
※ 毫米的认识
• 通过估计、测量 等活动让学生明 确毫米产生的意 义,初步体会毫 米是更小的长度 单位
• 给出表示毫米的 符号“mm”
• 毫米和厘米之间 的关系
• 通过手势和实物, 帮助学生建立1毫 米的长度观念
• 体会毫米这个长 度单位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
※ 分米的认识
• 长度单位“分米”
一个数的几倍
• 解决问题方法的 多样
• 画图策略
• 检验方法
• 指导画图的方法
※ 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
• 画图策略 • 检验方法 • 指导画图的方法 • 建立数学模型
※ 开放性题目
• 鼓励学生从比较 倍数关系的角度 提出问题
• 结果可能是不能 整除,有余数的; 也可能比1小
• 明确标准量和比 较量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册
教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实验教材
修订后教材
一 测量
一 时、分、秒
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三 四边形
三 测量
四 有余数的除法
四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五 时、分、秒
五 倍的认识
填一填,说一说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数字编码
※ 有关0的乘法
• 为因数中间或末尾 有0的乘法作准备
• 利用乘法的意义得 出结论
• 注意区别0的加法 和乘法的不同
※ 因数中间有0
• 用估算判断精算结果 • 类推出计算方法 • 数感的培养
※ 因数末尾有0
• 简便书写方法 • 渗透了单价、数量
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 用估算解决问 题
• 估算的意识
※ 整十数乘一位
数 • 增加小棒图 • 直观地认识3个20
是60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两位数乘一位数
• 新增加的例题 • 通过小棒图展示
算理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两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
• 算法多样化
• 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
• 说明计算过程中每一 个数的含义
• 三位数乘一位数,利 用迁移类推
五、教学建议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
请在空白的纸条上涂出红色纸条的长度的 4 倍。
五、教学建议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解决问题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例1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例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 位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例1 例2 例3
有关 0 的乘法 三位数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
例4 例5 例6
用估算解决问题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例7 例8 例9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培养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
※ 两位数乘一位 数(一次进位)
• 增加小棒操作
• 增加未简写的乘法 竖式
• “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次进位”,利用 迁移类推解决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 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 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两次连续进位和三 次连续进位,迁移 类推解决
• 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计算法则。。 • 增加说明“在乘法,乘数也叫做因数。”。
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例1
解决问题 例2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 概念的理解。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 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 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四、具体编排
※ 主题图
• 唤醒学生已有的 关于时间的生活 经验,引出本单 元内容的学习, 同时为建立时间 观念提供素材。
• 未学精确计算
• 两种方法,都估 小,但选择的单 位不同
• 推理
• 反思:合理性及 估算的优势
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 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 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五、教学建议
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的 自主学习,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良 好的思路。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和在100以内)
2.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 用估算解决问题
例题 教 学 内 容 例1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 算) 例2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 算) 例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例4 用估算解决问题
• 新增加的例题 • 自主探索
※ 主题图
• 小组讨论,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 注意与两位数计算对比 • 体会数学方法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 连续退位减,中间有0
• 独立解决 • 借助计数器讲解 • 分散难点
• 验算方法
※ 解决问题
• 估算与精算的适 用情境
• 根据需要选择解 决问题的策略
• 提出问题和发现 问题的能力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增加思路图
• 提示:怎样才能 改成已学过的口 算呢?
※ 两位数减两位数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放手让学生探索 • 不要强求速度,
让学生说一说口 算的步骤
※ 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
• 算法多样化
• 小精灵提示笔算 应注意的问题
• 点拨:能不能转 化成以前学过的 方法来解答?
※ 解决问题
• 借助学生熟悉的活 动,将1分的时间具 体化。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 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 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 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计算任务。
2.重视错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3.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 4.注重算理,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主要内容
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3.解决问题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 模型。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四、具体编排
※ 主题图
• 突出两个量的比较
• 引出“一个数的几 倍”的含义
• 由旧知“几个几” 转化为新知识“倍” 的含义
• 判断倍数关系
• 加深对倍的含义 的理解
• 不同的排列形式 • 渗透比例思想
※ 求一个数是另
• 估算的方法
• 第一次出现约等号
※ 解决问题 ——归一
• 数形结合,分析信息 • 出现综合算式 • 建立数学模型 • 渗透正比例思想
※ 解决问题 ——归总
• 数形结合,分析 信息
• 出现综合算式
• 建立数学模型
• 渗透反比例思想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2.突出算理教学,注意借助直观操作,让 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3.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空间, 加强了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
4.口算、估算、笔算教学相互配合,突出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 主题图
• 唤醒学生已有的 关于时间的生活 经验,引出本单 元内容的学习
• 灵活运用主题图
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
量与计量教学的主要变化
• 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 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第一单元 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分与秒的关系 体验时间的长短
减 法
例3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连续退位减)
减法验算
例4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使学生 体会计算的作用。
2.加强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
3.将“验算”分散编排。
4.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 的策略。
四、具体编排
※主题图
• 提供信息 • 拓宽知识面
※ 例1:不进位
• 新增加的例题 • 明确竖式的写法 • 从哪一位加起?
※ 例2:进位
• 新增加的例题 • 自主探索
• 小组讨论,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 注意与两位数计算对比
※ 连续进位
• 算法多样化 • 验算方法 • 验算的习惯 • 三次连续进位加
迁移类推
※ 例1,不退位
• 新增加的例题 • 明确竖式的写法
※ 例2,退位
第三单元 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
毫米、分米认识
认识毫米,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例1
认识分米,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例 2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例3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认识千米,千米和米的关系
• 灵活运用主题图。
• 时间单位“秒” • 认识秒针 • 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 时分秒的关系 • 计量秒的工具
• 体验1秒的长短
• 仅限于在相邻两级之间的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且 能够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 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时 是60分,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0加起来。
例4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例5
估计长度,培养长度观念
例6
认识质量单位吨,吨和千克的关系 例 7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例8
列表法解决问题
例9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 知识的形成过程。
2.加强操作和体验,感悟新知。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介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想”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
• 注重交流和概括换算方法。
※ 估测活动
三、编排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 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 算法多样化。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方法。
四、具体编排
※ 主题图
• 为单元教学提供 现实背景,同时 为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提供 数据支持。
• 灵活运用主题图。
※ 两位数加两位数
五 倍的认识
填一填,说一说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数字编码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 可能性
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
九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九 数学广角——集合
掷一掷
十 总复习
wk.baidu.com
十 总复习
计算教学的主要变化
• 调整例题设计,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 更为合理。
• 对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调整,更利于学 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也更有利于学 生数学能力的形成。
2.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结合,在日常教学中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 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建立倍的概念 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3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 知建立“倍”的概念。
※ 解决问题: 计算经过时间
• 解决问题的三个 步骤
• 多种解题策略
• 要使学生分清时 刻与时间段。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 加强对时间长短的体验
• 体验15秒的时间究 竟有多长,渗透估 计的方法。
• 借助标准计时工 具——钟表,让学 生跟秒针的节奏计 数,体会1分的标准 时间有多长;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 可能性
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
九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九 数学广角——集合
掷一掷
十 总复习
十 总复习
实验教材
修订后教材
一 测量
一 时、分、秒
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三 四边形
三 测量
四 有余数的除法
四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五 时、分、秒
• 分米和厘米之间 的关系
• 建立1分米的长度 观念(手势)
• 分米和米之间的 关系
※ 简单的单位换算
• 限于单名数 • 思考方法 • 体会十进关系
※ 千米的认识
• 介绍长度单位 “千米”“km”
• 说明1千米有多长 • 千米和米之间的
关系
• 进一步体验1千米 的长度,掌握估 计的标准和方法。
※ 单位的换算
一、教学内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加减法的验算 3.解决问题
例1 三位加三位数(不进位)
例2 三位数加三位数(十位向百位进)
1.
三位数加三位数(百位向位进)
加 法
总结计算法则
例3 三位数加三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加法的验算
例1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
例2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
2.
总结计算法则
四、具体编排
※ 毫米的认识
• 通过估计、测量 等活动让学生明 确毫米产生的意 义,初步体会毫 米是更小的长度 单位
• 给出表示毫米的 符号“mm”
• 毫米和厘米之间 的关系
• 通过手势和实物, 帮助学生建立1毫 米的长度观念
• 体会毫米这个长 度单位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
※ 分米的认识
• 长度单位“分米”
一个数的几倍
• 解决问题方法的 多样
• 画图策略
• 检验方法
• 指导画图的方法
※ 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
• 画图策略 • 检验方法 • 指导画图的方法 • 建立数学模型
※ 开放性题目
• 鼓励学生从比较 倍数关系的角度 提出问题
• 结果可能是不能 整除,有余数的; 也可能比1小
• 明确标准量和比 较量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册
教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实验教材
修订后教材
一 测量
一 时、分、秒
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三 四边形
三 测量
四 有余数的除法
四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五 时、分、秒
五 倍的认识
填一填,说一说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数字编码
※ 有关0的乘法
• 为因数中间或末尾 有0的乘法作准备
• 利用乘法的意义得 出结论
• 注意区别0的加法 和乘法的不同
※ 因数中间有0
• 用估算判断精算结果 • 类推出计算方法 • 数感的培养
※ 因数末尾有0
• 简便书写方法 • 渗透了单价、数量
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 用估算解决问 题
• 估算的意识
※ 整十数乘一位
数 • 增加小棒图 • 直观地认识3个20
是60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两位数乘一位数
• 新增加的例题 • 通过小棒图展示
算理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两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
• 算法多样化
• 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
• 说明计算过程中每一 个数的含义
• 三位数乘一位数,利 用迁移类推
五、教学建议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
请在空白的纸条上涂出红色纸条的长度的 4 倍。
五、教学建议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解决问题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例1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例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 位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例1 例2 例3
有关 0 的乘法 三位数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
例4 例5 例6
用估算解决问题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例7 例8 例9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培养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
※ 两位数乘一位 数(一次进位)
• 增加小棒操作
• 增加未简写的乘法 竖式
• “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次进位”,利用 迁移类推解决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 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 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两次连续进位和三 次连续进位,迁移 类推解决
• 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计算法则。。 • 增加说明“在乘法,乘数也叫做因数。”。
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例1
解决问题 例2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 概念的理解。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 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 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四、具体编排
※ 主题图
• 唤醒学生已有的 关于时间的生活 经验,引出本单 元内容的学习, 同时为建立时间 观念提供素材。
• 未学精确计算
• 两种方法,都估 小,但选择的单 位不同
• 推理
• 反思:合理性及 估算的优势
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 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 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五、教学建议
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的 自主学习,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良 好的思路。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和在100以内)
2.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 用估算解决问题
例题 教 学 内 容 例1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 算) 例2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 算) 例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例4 用估算解决问题
• 新增加的例题 • 自主探索
※ 主题图
• 小组讨论,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 注意与两位数计算对比 • 体会数学方法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 连续退位减,中间有0
• 独立解决 • 借助计数器讲解 • 分散难点
• 验算方法
※ 解决问题
• 估算与精算的适 用情境
• 根据需要选择解 决问题的策略
• 提出问题和发现 问题的能力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增加思路图
• 提示:怎样才能 改成已学过的口 算呢?
※ 两位数减两位数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放手让学生探索 • 不要强求速度,
让学生说一说口 算的步骤
※ 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
• 算法多样化
• 小精灵提示笔算 应注意的问题
• 点拨:能不能转 化成以前学过的 方法来解答?
※ 解决问题
• 借助学生熟悉的活 动,将1分的时间具 体化。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 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 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 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计算任务。
2.重视错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3.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 4.注重算理,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主要内容
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3.解决问题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 模型。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四、具体编排
※ 主题图
• 突出两个量的比较
• 引出“一个数的几 倍”的含义
• 由旧知“几个几” 转化为新知识“倍” 的含义
• 判断倍数关系
• 加深对倍的含义 的理解
• 不同的排列形式 • 渗透比例思想
※ 求一个数是另
• 估算的方法
• 第一次出现约等号
※ 解决问题 ——归一
• 数形结合,分析信息 • 出现综合算式 • 建立数学模型 • 渗透正比例思想
※ 解决问题 ——归总
• 数形结合,分析 信息
• 出现综合算式
• 建立数学模型
• 渗透反比例思想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2.突出算理教学,注意借助直观操作,让 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3.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空间, 加强了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
4.口算、估算、笔算教学相互配合,突出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 主题图
• 唤醒学生已有的 关于时间的生活 经验,引出本单 元内容的学习
• 灵活运用主题图
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
量与计量教学的主要变化
• 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 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第一单元 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分与秒的关系 体验时间的长短
减 法
例3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连续退位减)
减法验算
例4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使学生 体会计算的作用。
2.加强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
3.将“验算”分散编排。
4.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 的策略。
四、具体编排
※主题图
• 提供信息 • 拓宽知识面
※ 例1:不进位
• 新增加的例题 • 明确竖式的写法 • 从哪一位加起?
※ 例2:进位
• 新增加的例题 • 自主探索
• 小组讨论,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 注意与两位数计算对比
※ 连续进位
• 算法多样化 • 验算方法 • 验算的习惯 • 三次连续进位加
迁移类推
※ 例1,不退位
• 新增加的例题 • 明确竖式的写法
※ 例2,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