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7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
1、市场机制失灵的表现
市场经济的缺陷以三种形式表现:一是市场运行的条件不能达到正常状况而引起市场机制功能不到位;二是市场运行的条件已经达到正常状态但功能依然有缺陷;三是市场机制根本不起作用。

具体分析,市场机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失灵:1.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这样不可避免会导致决策失误、不公平交易等现象发生。

2.存在外部效应。

环境污染和员工跳槽问题是两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外部效应例子。

3.低效或无效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不可分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市场机制不可能使公共产品的生产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最佳水平。

4.存在收入分配差距。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竞争,会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促使社会收入差距扩大。

5.垄断。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市场竞争在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导致市场中的集中与垄断趋势。

6.盲目性引发经济运行不稳定。

一方面,商品生产者追求商品价值增值,受价格信号调节;另一方面,商品世界的二重性矛盾会使经济运行不稳定。

7.资源浪费。

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上具有优越性,但是在如何消费已经生产出来的资源上没有明显的优越性,甚至具有浪费型。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哪些经济职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局限性有哪些。

政府的经济职能:1.培育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2.处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实现内外部均衡;3.提供公共产品,合理组织非市场经济领域活动;4.保护竞争,防止垄断;5.调整收入再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6.避免经济运行周期性震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政府干预的局限性:1.政府行为目标决策偏离社会公共利益;2.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3.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4.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负效应。

3、何谓国家发展战略?有什么特性?有何重大意义。

国家发展战略是指国家对较长时期(如10年、20年或更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的部署和安排,它关系到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指导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据。

基本特性:1.全局性;国家发展战略要从宏观的角度,统揽全局,体现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利益。

2.长期稳定性,国家发展战略涉及的期限比较长,是一国最高层次的战略,是制定其他战略的依据,因而它必须保持相当的稳定性。

3.纲要性。

国家发展战略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总方向、总目标、总体步骤和重大方
针的概括。

重要意义:随着生产力发展,一次又一次技术革命的出现,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

有的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发展战略,抓住了机遇,得到了快速发展,完成了追赶发达国家的任务,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而有的国家由于发展战略的失误,没有把握发展的机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如拉美一些国家,由于政府忽视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导致经济发展乏力,对外依赖严重,产生了深刻的经济甚至政治危机。

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实力的较量愈加明显、全球竞争愈加激烈的条件下,制定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4、何谓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国民经济规划实际上发挥着经济宪章的作用;规划有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不仅能够解决市场失灵,也能够解决政府失灵;规划具有经济伦理作用。

国民经济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是对战略的具体落实。

中长期规划体系按不同的标准划分:1.按规划涉及的社会领域分为经济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2.按规划涉及的对象分为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项目规划;3.按照规划主体不同分为中央规划、地方规划与行业规划。

我国中长期规划的内容:1.宏观经济发展;2.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规划;4.对外开放发展规划。

5.国家公共资金和资源的动员运用计划。

5、什么是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非政府组织是指处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社会组织,代表着社会中某些群体、阶层、集团的利益。

它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的特征。

作用:1.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市场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发挥其各自优势,形成内在合力,起到相互补充和平衡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推动经济参与和经济民主化。

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和规范市场。

6、何谓国民经济调控?国民经济调控手段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国民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而运用调解手段,对特定时期的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干预,以达到既定政策目标的行为。

国民经济调控的手段可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的具体形式表现为价格、税收、利率、汇率、工资率、货币供应量等。

经济手段具有引导性、价值形式性、环境依赖性等特征。

法律手段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公开性的特点。

行政手段具有直接性、强制性的特点。

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
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表现在:1、总量调节。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总需求的变化进行需求管理,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平衡。

2、结构调节。

通过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构成(即其中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可以调节总供给结构与总需求结构的平衡。

3、利益调节。

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通过财政收支调节社会资金和收入分配,实现较为公平合理的经济利益关系。

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其次,保持价格稳定,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有效的工具;最后,采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等其他调控政策协同配套的方式,“松”、“紧”搭配,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进而保证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

8、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生产的波动是经济波动的基础。

农业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将对当期或滞后一期的GDP产生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是经济波动的生长点,投资波动决定着经济波动,并大于经济波动幅度。

3.产业结构的矛盾是经济波动的重要环节。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由产业结构的矛盾而导致的存货或存货投资率的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指示器。

4.经济开放不同程度地输入经济波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逐年上升,国际金融市场供求失衡的状况将直接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冲击
5.人为因素对经济波动具有影响。

在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作用力度更大,因此经济决策和政策实施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9、什么是国民经济管理绩效?影响国民经济管理绩效的因素有哪些?
国民经济管理绩效,也可称为国民经济管理效应,是指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各种投入的代价与其产生的积极效应的对比,即表明了国民经济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产生怎样的干预效果,对国民经济运行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从国民经济管理过程的决策角度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1.国民经济管理主体对经济运行状态判断的正确性;2.国民经济管理决策科学化的水平;3.各类管理主体的参与程度。

从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实施阶段来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1.管理方式及手段的作用特征和作用条件;2.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投入量;3.管理机构及人员的效率与素质;4.管理过程中外部条件变化的因素。

10、供给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手段?
供给管理的目标集中于如何加快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是社会总供给的基本来源。

它意味着经济规模
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

手段:1.制度变革。

把制度因素内生化,并运用现代产权制度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使制度分析理论更趋成熟。

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得到了证明。

2.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拥有大量人力资本的国家会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3.调整产业结构。

要使经济增长步入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快车道,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4.增加研发投资,促进科技进步。

研发投资与生产率增长呈高度的相关性;5.增加就业。

高失业状况的存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
11.制约我国经济总需求的因素
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

经济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是同向增长,并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总体上决定了经济总需求的增长速度。

2.货币供应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总需求是通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社会购买力来实现的。

货币供应量是形成社会购买力的基础和保障。

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决定了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

3.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调控经济总需求规模和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4.最终消费。

在国内生产总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消费规模与投资规模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内在联系,因而消费规模的变化必然带来经济总需求内部结构的调整。

5.外贸出口。

随着经济开放度或外贸依存度的加大,出口对经济总需求的影响也将逐级深化。

6.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原本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状态的结果,即价格内生于供求平衡。

12、调控消费规模和水平的政策有哪些?今年我国运用了哪些政策来调控消费水平?
1.税收政策。

税收是消费主体收益总额的抵减项目,通过增税和减税可以直接调节消费基金规模,从而实现抑制需求膨胀或环节需求不足的调控目的。

举例略。

个人所得税的调整
2.利率政策。

利率构成当期消费或投资的机会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当前消费或长期储蓄的决策行为。

一般而言,利率上升,消费减少;利率下降,消费增加。

3.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不仅决定了居民现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而且
也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城镇居民低收入入群有所增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两级分化日益明显。

理顺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中之重。

发展经济、制度创新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

4.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调整风险预期和即期收入的主要措施,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实现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13、什么是投资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效应对国民经济运行有何作用?
投资乘数原理用以反映一定量的投资对于总收入和就业所发生的连锁反应和推动作用,投资乘数即为特定时期内初始投资变化量是引起国民收入变化量的倍数。

用公式表示为K=△Y/△I=1/(1-b),其中,K是投资乘数,△Y是同期国民收入变化量,△I是投资变化量,b是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乘数效应对国民经济运行的作用是双向的。

一方面,在没有供给约束的条件下,由于乘数效应的推动产生了数倍于初始需求的引致性需求,促进了需求水平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投资乘数既可能加速经济增长,也可能遏制经济增长。

14、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投资结构合理化?
合理投资结构应符合如下标准:一是应该有利于促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相互适应、平衡发展,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二是应该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实现投资整体效益最大化;三是应该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开放式经济条件下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四是应该有利于兼顾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间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

投资结构合理化的实现与调控途径:1.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资源自由流动;2.合理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流向;3.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投资结构;4.扩大民间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

15、什么是出口需求?影响出口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出口需求又称外需,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满足国外经济主体需求而进行的商品及劳务出口总量。

影响出口需求的因素:
1.国内因素。

一是产品竞争力。

与国内消费和投资不同,出口需求的形成与扩大依赖于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是出口壁垒。

在国际贸易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化之前,国内产品出口不同程度地要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约束;随着自由贸易不断深化,另一些非关税壁垒如“绿色”壁垒、“安全性”壁垒等对出口需求的调控作用则不断强化。

三是出口商品结构。

出口需求规模与出口需求
结构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

2.国际因素。

一是汇率。

汇率作为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必然会影响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即影响两国间的贸易条件,继而对贸易出口产生影响。

二是出口依存度或经济开放度。

出口依存度越大,则表明出口需求在该国经济总需求中的比重越高,对该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大。

三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一国或地区的出口需求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关联度日渐增强,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的不可控或不确定因素将带来出口需求的剧烈波动。

16、什么是过剩经济?形成过剩经济的原因有哪些?
过剩经济是相对于短缺经济而言的,是指供给给规模严重超过需求规模的经济失衡状态。

形成原因:1.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是过剩经济出现的直接原因。

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导致了市场供求失衡,生产过剩问题就呈现出来,主要是由于消费率长期偏低、供需结构错位、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的变化而引起的。

2.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是过剩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

我国正在经济转型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还有残余,主要表现为微观主体的粗放经营,这几乎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顽症,也是造成企业效益低下、产品库存增加和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

3.体制弊端是过剩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

生产能力过剩本身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扭曲,这种情况产期存在的原因是我国经济体制存在弊端,集中表现就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清。

17、何谓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由哪些政策组成?产业政策有何特点?
产业政策是指遵照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进化的客观规律,依据本国的国情及所处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市场在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为前提,由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科学的、必要的、适度的、适时的引导和调控,从而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不断优化,达到持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目的,并寻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经济政策。

产业政策由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区位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等组成。

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1.实效性;2.导向性;3.协调性;4.组合性。

18、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有哪些?区域结构调整措施有哪些?
区域结构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1.从国民经济总体利益出发,兼顾各地区利益,合理安排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全局与局部的协调、有序、健康发展。

2.综合协调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具体包括各经济区之间、各省之间、各城市体系以及相关城市之间等多层次关系的协
调。

3.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各区域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结构的调整措施:1.制定区域结构调整战略;2.加强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3.实行产业倾斜与地区倾斜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政策;4.利用财政再分配手段调节分配结构和地区结构。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出。

1993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2019年的十五大和2019年的十六大都坚持了这一原则。

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出。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重视收入分配中的社会公平问题,政策调整的倾向开始体现向社会公平倾斜的思路。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提出。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0、我国为什么必须加强涉外经济管理?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加强涉外经济管理的意义在于:1.通过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原则,保护国家利益;2.通过及时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目标和政策,制定对外经济活动的战略和计划,促进涉外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3.通过正确处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系,实现开放经济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6.必须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