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_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第3题图
4、 如图,用F拉着小棒在水平面内的框
架上移动一周,棒长为l,求F所做的功 。
F
第4题图
5、如图,小球在匀强磁场中,小球的电量 为+Q质量为m静止,静止时于A点,当以初 速度V0抛出后,小球能饶O点做圆周运动,
θ
+q
求小球的最小速度(小球静止时与竖直方向
的偏角为θ)
第5题图
6、倾角为θ,高为1.8米的斜面如图,
1、解题规范
物理问题就是考察你对概念掌握得是否很准确,对物理的
过程分析得是否很清楚。即解题的思路是否很清晰。在实际中
要求同学们按以下程序解题: Ⅰ、在审题与分析物理过程时,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画出 情景草图(画出始末状态,标已、未知量,找隐含、临界
条件)
Ⅱ、认真进行受力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分析、画受力图、电 路图、光路图)
Ⅲ、解题要按以下程序:
对于××物体,在××过程(交代对象、交代研究过程) 由××规律,列××方程(必须是原理方程) ★ 有时要多次选取过程列方程,都必须交代,注意一个过程对 应一个方程。 ★ 注意符号运用要规范,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解××方程,得××结果(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若是负号 要加以说明)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
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
一 、应具有的驾驭物理学科的能力
1、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灵活理解 掌握概念的定义、涵义、意义及概念的延展。
2、对物理过程的全面准确分析 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是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掌握物理方法 的基本能力,是高考考察的主要方面。 3、对物理规律、常见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 物理规律是科学家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进行归纳 与总结而得出的,我们再把这些规律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物理规律的灵活运用当然是建立在概念 理解准确,物理过程分析清楚的基础上。
3、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分子运动论、气体P.V.T及变化中的能量 守恒、原子模型)(反射与折射)
基本仪器使用,学生实验
4、实验
演示实验、设计性实验
四、第二轮复习方法
1、要把整个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有的知识连成线,铺成
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把握知识模块,将知识进
行专题整理 2、针对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补缺补差。
L l
第1题图
2、 如图绳系一棒靠在球上,则地面给球的
摩擦力是________(向左、向右,或为0)
第2题图
3、一根轻棒AB,可绕O点在竖直向内自由 转动,AB两端分别固定着两个质量是m1和
m1 m2 L1 L2
m2的小球,OA、OB的长度分别是L1和L2
开始时使AB处于水平状态,如图求放开后 A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
④ 常用规律(略)
⑤ 常选的研究过程。
部分过程、整体过程、微过程、等效过程、逆过程(有时
是部分与整体交替选取)
6、常用的来自百度文库种思维方法
a) 整体法与隔离法(对象、过程) b) 能量守恒法 图象法 c) 图解法 矢量图法 几何图法 d) 假设法
e) 极限法与极值法
f ) 微过程分析法 g) 慢镜头法 h) 估算法 I ) 情景转换法 j ) 等效法 k) 对称法
② 画好两图(情景图、受力图)是形成正确情景,
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
任何一个题目它都是反映和描述几个物理状态或几个物理 过程,每个状态,每个过程总都能用草图的形式画出整体或部 分物理过程,找出每个物理过程的特征,与我们常见的特征过 程相对应从而运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在画出草图的过程中, 不要忘记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过程与过程间联系的转换量, 任何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过程,当然 构想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要
面目,抽象出物理情景,重现相关知识及对应模块,联想类似
题型,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准确地把握解题时间,易题向 “细,准”要成绩,难题向“突破”要成绩,哪怕是其中一步, 要知道大家面对的试题难度是一样的。
4、解题思路
① 选取研究对象
不论是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电学问题或其它问题,都有 一个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对象或是某一个物体, 或是某一个物体系。有的问题始终都是同一研究对象,而有的 问题在不同阶段应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的简单过程还是分为若干阶段,不同阶段遵守不同物理规律的
复杂过程。对每个具体过程,都至少要分析始、末状态,还要 注意相邻物理过程等等,如果,这些都分析清楚,一般问题已
经基本解决了。
④ 解题规律的选择
在对物理状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再选择适用的物理规
律。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它可能遵守几个不
状态是某个时刻相对应的,过程则是与某一时段相对应的 ,任何一个物理过程,都有始末两个状态,分析物理问题,很 重要的就是分析相应的物理过程及其中的某几个状态,并用状 态参量来描述。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简单的可能只讨论某一 确定状态下的各参量间关系,例如讨论稳恒电流电路中某一特 定状态下的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关系等。复杂些的问题则要 发生某些物理变化,分析这个变化过程始终遵守某个物理规律
六、常见的题型
1、从力的角度解题 F=ma →S、V、t 2、从动量的角度解题 FΔt=ΔP 动量守恒 3、从能量角度解题 FΔs=Δek 能量守恒 4、碰撞问题(人船问题,子弹打木头) 5、连接体问题(绳连接与弹簧连接) 6、皮带传动问题 7、追赶和相对运动问题 8、平衡问题 9、临界问题 10、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 11、实验
靠平时进行一定的训练)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物理头脑,少数
人就是很难在头脑中想象出复杂的物理情景,另外少数人就是 在分析问题时,总是漏掉某个过程,或某个隐含情景(状态)
未分析出,这都很难得出准确的答案
③ 灵活的选取方法,运用物理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成
功所在。
在认真审题,正确画出情景图后,便是如何分析每个过程 的特征,如何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单一过程绝大多数同学 都能根据平时常见题型已积累的解题经验和方法,能够及时提 取进行灵活运用,复杂的问题必须分别在每个过程中运用相适 应的规律。
同的物理规律,例如一个关于运动和力的问题,可以通过受力 分析,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公式去求解,也可以 从功与能量的关系去讨论,还可以从动量和动量变化的观点去 解决。因此,同一个问题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 方法虽然都可以解决问题,但难易程度却不尽相同,从中选择 一种最简便的方法,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 审题时注意画好示意图(情景图)。
3、应试时把握四个原则
(1) 克服胆怯心理,坚定必胜的信念,以一颗平常心态对待 考试,千万不要期望“超常发挥”,也不要担心“发挥失常”,
高考除了独具选拔的作用外,考试本身和平常训练没有多大区
别 (2)考试中遇“熟”不喜,字斟句酌,认真细致地进行受力 分析,情景分析,准确地领会题意 。 (3)考试中遇“生”不怵,剥去“陌生”外衣,还题目本来
(2) 分析思路
① 认真审题是分析物理过程的开始(抓住主要矛盾,
要剔除次要因素)。
少数同学,往往忽视审题这个重要环节,或走马观花或只 看前面部分就开始解题,或一扫大概,就认为这个题目已经做 过,很面熟,就忘乎所以,或这个题目十分陌生,无从下手, 干脆不做。对于熟题也应该当生题审,逐字逐句的审(往往一 字之差改变了以前的熟题的意思)对于生题不要产生畏惧,多 看几遍,多读几遍,在草图上多画画,自我安慰,此题不会超 纲不会考我们无法做的题,总会找到突破口,在树立信心后, 在不断画草图过程中,在再读题目的过程中,往往会“柳暗花 明”。
木块A放在木板B上,两木块质量均为m,在木块A上施有竖直 向下的力F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 突然将力F撤去,若运动中AB不分离则AB一起运动到最高 点时,B对A的弹力有多大?
Ⅳ、做到“四要四不要”:
⑴ 要列有效式而不是公式,﹙结合题意列有效式﹚ ⑵ 要原始式,而不是变形式
⑶ 方程要完备,不要一开始就代数字运算
⑷ 要原始方程联立求解,不要用联等式 按以上思路顺序和规范解题,能有效的提高解题的效率 和准确率,提高得分率
2、审题方法
审题是以阅读题目为基础,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 对一些关键性词、句特别引起注意。 ① 注意审明题目中关键性字句,并认真思考、斟酌。 ② 注意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特定物理条件和范围内根据物理现象 的变化具体拟定的,一部分题目条件可直接给出,也有一部分 条件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明显条件的背后,如果不找出和利用这 些隐含条件,就会导致解题错误甚至无法求解。
二 、物理复习及应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习心理与应试心理不好,信心不足,有畏惧感。 2、概念理解不准、不全面,规律,方法不能灵活运用 3、不善于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全面 4、驾驭物理知识能力不强 5、审题思路不清,切入点不准 6、 解题不规范 7、专做难题,偏题,只对新题感兴趣,忽视基本概念理解 8、盲目做题,不注意归纳总结﹙即:课后,章节,模块,所 做的每一个题,每一次考试﹚ 9、复习无计划,没有针对性
10、能听懂课,不会做题,不能触类旁通。
三、物理知识的脉络
力的瞬时作用 F = ma 恒力作用
1、力学体系 力的时间累积 FΔt = ΔP s v t
匀变速运动
核 心 力的分析 状态、过程分析
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
(解题的三 条主线) 力的空间累积 FΔs = ΔEk
① 几种场的性质:(静电场、感应场、磁场、电磁感应) 2、电磁学问题 ② 力和能量问题(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 ③ 电路分析与计算
② 建立物理模型
实际中的物理现象一般都很复杂,为了解决它,常常需要 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例如质点、理想气体、理 想变压器、光滑平面、不可伸长的细绳、不计质量的轻弹簧等 等都是理想模型,对一个具体物理问题,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 首先考虑就是建立怎样的物理模型。
③ 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
综合运用
12、有关信息题(与生活实际,高科技相联系的问题)
附:物理思维方法训练与例析
1、如图AB是位于水平桌面上的两个质量相等的小木块,离墙
壁的距离分别为L和Ⅰ,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μA和
μB今给A以某一初速度,使之从桌面的右端向左运动,假定 AB之间,B端与墙之间碰装时间极短,但碰撞过程中总动能 无损失,若要使木块A最后不从桌面上掉下来,则A的速度最 大不能超过____________
③ 注意审清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形成正确的物理情 景。
有很多物理问题都涉及临界状态,由于临界状态是“问题”
引发和突变的关键所在,在物理问题中又带有隐蔽性,稍不留
心就导致错解。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弄清物 理过程,特别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 启后的物理量,确定临界点。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这会迎刃 而解了。
5、如何分析物理过程
(1) 两个必要分析
① 物理情景分析 俗语说“物理问题并不难,对题分析﹙受力分析,情景 分析﹚是关键”,物理情景分析就是指对物理现象,物体的受 力情况,物体运动状态,物体的变化过程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注意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及相互关系,并与所熟悉的物理情景相
联系,与掌握的规律挂钩,从中抽象出曾经学过的物理模型, 最后依照规律建立原理方程求解。
3、总结考试中出错问题和作题中的共性问题,对问题进行集中
整理、集中强化训练与矫正。 4、归纳解题方法,归纳题型。 5、训练如何分析物理过程,如何寻找陌生题的突破口,如何提 高熟题的解题准确率。 6、回头是岸,注重双基,熟透知识,题型,方法 7、积累解题,应试经验,对每次考试都写出书面总结分析
五、解题方法与技巧
② 隐含条件分析
求解物理问题过程就是构建己知与未知关系的过程,对已 知条件的把握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待求量的求解,题目中若明若 暗,含而不露的隐含条件常常是隐藏在题目之中,极易被学生 忽略,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使解题陷入困境,挖掘隐含条件
通常可以从物理题涉及的情境、特征词语、图形、结构等方面
入手,通过比较、分析、观察、联想等方法,逐步探索和转化。
V0
A
在某顶点A水平抛出石子,它刚好落在
这个斜面的低端的B点,则石子抛出后 经_____分石子的速度方向刚好与斜面 平行。
θ
第6题图
7、如图,小球被轻质细绳系着斜掉 在光滑的劈面上,小球的质量为m 斜面的倾角为θ向右缓慢地推动劈,
在这个过程中,绳上的张力最小值
是_________
θ 第7题图
8、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木板B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