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序列分析

图像序列分析
图像序列分析

1 图像序列分析

1.1 运动估计

图像序列时空变化的一个重要起因为运动,包括摄像机运动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这种三维运动通过投影到图像平面,形成二维运动,常常称为表观运动(apparent motion ),有时也称为光流(optical flow )。如何从视频序列的图像灰度和颜色信息估计出这个二维运动,即基于图像序列的运动建模和计算,是图像序列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视频处理与压缩以及计算机视觉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视频处理中,运动信息广泛用于运动补偿(motion-compensated )采样(制式转换)、滤波(去噪)、复原(去模糊)等。

首先,我们必须确定有关运动估计问题中的三个方面:

1. 模型选择:运动的表示及其支撑域(region of support )、观测模型,以及运动边缘与遮

挡等建模。运动表示的核心为运动场的模型参数化,这些模型及其参数的选择往往与应用及场景对象有关

2. 估计准则:即运动估计中模型参数的优化准则,其形式多样,如最简单的为关于块的均

方误差,更为复杂的包括贝叶斯准则或框架、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等

3. 搜索策略:即优化过程或方法,可以是确定性的或随机的。最简单的确定性方法有穷举

方法和松弛迭代方法,另外还有条件迭代(iterated conditional modes – ICM )和最高置信优先(highest confidence first - HCF )方法;典型的随机方法为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 – SA )等

下面我们按问题的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1.1 模型选择

1.1.1.1 运动的表示

考虑一个物体点在三维空间中运动,设其在时刻t 的位置(摄像机坐标系)为X (t )=(X (t ),Y (t ),Z (t ))∈?3,三维运动轨迹为一条四维时空曲线(X (t ),t ),对于任意两个时刻t 和τ的物体点三维位移为D t ,τ(X )= X (τ)- X (t )。

图像采集系统将三维场景投影到一个二维图象平面上,图像坐标为x =(x ,y )∈Λ,其中Λ为图像采样网格。同样,二维运动轨迹为三维时空(x (t ),t ),二维位移为d t ,τ(x )= x (τ)- x (t )。

由上述二维位移,有

...))(())(()()(221+?+?+=t t t t t τττx x x x &&&

其中忽略高次项,得

221))(())(()()(t t t t t ?+?+≈τττx x x x &&&

其中和分别为瞬间速度和加速度,u (x )和v (x )分别为速度矢量的水平和垂直分量。若忽略加速度项,则

)](),([)()(x x x v x v u t ==&)(t x

&& ())()()()(t t t ??≈ττx x x

& 一般来说,一个运动场(motion field )由一个在连续空间坐标系中定义的矢量函数所表示,而在实际中,该函数通常为参数形式,具有有限个参数。如三维和二维仿射运动分别为

b x I A x d s X I R X D +?=?+?=)()()()(

其中R =(r ij )为一个三维仿射变换矩阵,s 为一个三维平移矢量。考虑一个空间平面αX +βY +γZ =1和正投影x =cX , y =cY ,则有 ???

?????++=????????????=2231132322232113121311,cs r cs r r r r r r r r r c c γγγβγαγβγαb A 1.1.1.2 运动表示的支撑域

所谓的运动表示支撑域,是运动模型应用的图像像素范围R ?Λ,即运动估计计算所牵涉的图像范围(区域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运动模型具有不同的支撑域(下图)。

(a)全局运动 (b)密集运动 (c)基于分块的运动 (d)基于区域的运动

全局运动:该模型所描述的运动为所有图像像素以某种相同的方式运动,因此所涉及的支撑域为整幅图像,即R =Λ。全局运动一般对应于摄像机运动(移动、变焦等)而场景保持静止的情况。

单个像素运动:这是运动的另一个极端情况,每个像素点有自己的运动,从而所涉及的支撑域为单像素,即R x ={x }, x ∈Λ。我们称这种运动估计为基于像素的运动估计。这属于密集(dense )型运动估计方法。

区域运动:这种形式介于上述两个极端之间,运动模型分别应用于某个或某些图像区域,其中最简单为分块(block ):将图像划分为许多非覆盖矩形区,每个矩形分块具有一个运动。称为基于分块的运动估计。一个更为合理的方式为按场景中进行图像分割以获得物体分区,而每个物体分区具有一个运动,称为基于区域的运动估计。

分级运动模型:分块的方式可以利用图像分析中广泛采用的多分辨率(multi-resolution )或多尺度(multi-scale )结构形式,即分级(hierarchical )结构来进行,因此运动估计可以用多细节层次(multiple levels of detail )来建模。该模型的优点在于更好的场景适应性和更高的计算效率。

综上所述,运动表示形式主要有:基于像素的表示、基于区域的表示和基于分块的表示。

基于像素表示的特点为:未知参数多(至少为两倍于像素数),而且其解可能在物理上不正确,除非在求解过程中施加合适的约束;基于区域的表示适合于多运动物体的场景,它包括一个分割图和多个运动参数集合,其求解一般采用迭代(包括分割和估计),因此计算量大;基于分块的表示是基于区域表示中的一种较简单的规则区域的情况,每个分块可以用一个简单模型来表征其运动,从而在计算精度和复杂性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但在相邻分块间的运动无任何约束。

1.1.1.3 图像序列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序列图像灰度/颜色值与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是运动估计算法的主要基础,其中一个重要假设为:运动轨迹上的图像值不变。该假设表明,只是运动造成图像序列中像素值的改变,而场景光照不变。

设g (x ,t )为第t 帧图像像素x 的图像值,s 为运动轨迹变量,则上述假设可表达为约束方程: dg (x ,t )/ds =0。该方程可写为下述著名的运动约束方程

()0=??+??=??+??+??t

g g t g v y g u x g T v 上述运动约束方程限定在场景光照不变的情况下有效,但在场景光照改变时,就有必要寻求其它不变量来取代图像值,一种可行的不变量为运动方向上图像空间梯度的一致性,即

0)(0222222r r =???+????????

???????????=?t g y g y x g y x g x g ds g d v

1.1.2 估计准则

1.1.

2.1 基于位移帧差的准则

在图像值不变的假设下,一个重要的准则为对下述误差最小化

)),((),(),(?),()(,,τετττx d x x x x x t t g t g t g

t g +?=?= 后一项称为g (x ,t )的运动补偿预测。如果是全局运动(R =Λ),则称上式为位移帧差(displaced frame difference – DFD ),如果R 为分块或任意形状的区域,则称为位移块差或位移区差(displaced block/region difference )。我们知道,所有微分算子对噪声敏感,通过对上式误差最小化来计算运动场,在支撑域很小或图像较为平坦的情况下,往往由于噪声而难以获得良好的估计结果。

在支撑域内的预测误差测度常常采用的几个典型测度

()

()()()∑∑∑∈∈∈∈+?+=+?=+?=+?=R R R R g t g J g t g med J g t g J g t g J x x x x x d x x d x d x x d x d x x d x d x x d 2

242

32212)),((),(1log )()),((),()()

),((),()()),((),()(σττττ

分别为均方、平均绝对值、中方(median-squares )和基于Lorentz 函数的运动补偿误差。

1.1.

2.2 频域方法

利用傅里叶变换的位移性质,对于平移运动g (x ,t )= g (x+b ,τ)

()

T y x T f f j g F t g F ),(,2exp )},({)},({==+f b f b x x πτ

因此可由相位直接计算出平移矢量b 。可以将该方法思想扩展到均速运动的估计[2]。 1.1.2.3 正则化

由于其小孔效应(aperture effect )1,对上述基于图像值不变的运动约束方程的求解是一个病态问题,而解决病态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为,根据某些先验知识对方程求解进行额外的显性约束或惩罚(penalize ),称为正则化(参见《图像分析中的正则化问题》中的内容)。对于图像序列的运动估计,一个著名的方法为H-S 约束[3],即考虑速度场的空间平滑性:

()()∫∫?+?+??+??=x x x x x v x v d v u t g g J T 22)()()()()()(λ

在实际的离散实现中,上式中的第一项用J 1(d )取代,而第二项则为拉普拉斯算子的离散实现。运动估计为对上述准则函数的最小化

)(min arg ?v v v

J =利用变分计算,上式可表达为下述方程组 ?????????????=??+??????????=????+??t

g y g t v t v y g t u y g x g t g x g t u t v y g x g t u x g ),(?),(?(),(?),(?),(?),(?)(222222x x x x x x λλ 数值实现时,用FIR 高通滤波器近似速度分量的拉普拉斯,并常用Gauss-Seidel 迭代:

())

222)()()()()()1()()()1()()()()()(),(),()(),(?),(?),()(),(?),(?y g x g t g v y g u x g t w t w y g t v t v

t w x g t u t u k k k k k k k k k ??+??+??+??+?=??????=??=++λx x x x x x x 其中k 为迭代计数,u 和v 为速度分量的局部加权平均,初始估计和通常取零。

)0(?u

)0(?v 1.1.2.4 贝叶斯准则 贝叶斯方法为运动场估计提供了一个一般性框架[4]。将运动场d 考虑为一个随机场D 的一个给定后验概率分布的实现,而一个估计则为该后验分布的一个特殊实现,如均值或最大值,最常用的为MAP 估计

1 在“小孔”中观察物体轮廓运动,只能感知沿轮廓法线方向上的运动

()()({})(;log )(;|)1(log max arg )();1(|max arg ?11t g P t g t g G P t g t g G P t t d D d D d D d d d

=+=+==+===++

)上式中的第一项为给定一个运动场d 和前一帧图像g (t )时当前帧图像g (t +1)的似然,利用d 和g (t ),我们可以计算G t +1的运动补偿预测。通常假设的观测模型为:似然完全由DFD 的随机场E 确定,即P (G t +1=g (t +1)|D =d ; g (t )) = P (E =ε),而分布P (E =ε)的模型有零均值白高斯、拉普拉斯、分段平稳广义高斯等。上式中的第二项为运动场d 的先验概率分布,有关随机场D 的一个公认的模型为马尔可夫/Gibbs 模型,详细内容参见《图像分析与随机场》。

1.1.3 搜索策略

1.1.3.1 匹配方法

当运动参数不多且状态空间(可能的运动参数集合)较小时,如基于分块的运动估计,实现预测误差最小化的最适合的搜索策略为匹配(matching ):在运动模型支撑域中,将由多个可能的运动参数集合所对应的运动补偿预测与对应帧的原始图像相比较,得到最好的候选估计。

块匹配基本思想:取一个以当前帧中像素(x ,y )为中心、尺

寸为W x ×W y 的块,在下帧(搜索帧)中找出同尺寸的最佳匹

配块位置,两个对应块中心坐标差形成位移矢量(如右图所

示)。

这种搜索策略属于穷举(exhaustive )方法,其效率一般很

低。如果假设在状态空间中,在估计的运动附近估计准则函数

J (d )变化缓慢,则可采用分级搜索策略来降低计算复杂性。该

策略将运动场表示为分级结构,以缩小搜索范围,从粗到精,逐步改善估计精度。以三级分块匹配为例(下图):分级越高,分辨率越低,首先在最高分级计算粗匹配,其状态空间为全分辨率状态空间的下采样,其次在粗匹配的分块范围内再计算中间匹配,最后在最低分级计算最终匹配。

1.1.3.2 松弛方法

对于多变量优化问题,松弛方法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它构建一个估计序列,其中相邻的

估计最多相差一个变量。考虑对一个密集运动场d 的估计,通过预先确定的扫描方式(线扫描或随机选取)构建一个运动场序列d (0), d (1), …,其中两个相邻估计d (k -1)和d (k )最多只相

差单个位置x k ,

因此在松弛过程中的每步只需计算单个位置处的运动矢量,而其它位置处的运动矢量保持不变。

松弛方法有确定性松弛(deterministic relaxation )和随机性松弛(stochastic relaxation )两种。稳定性松弛的一个典型方法为ICM 算法(见参考文献[5]和《图像分析与随机场》中的相关内容),而随机性松弛往往采样贝叶斯估计准则,从全状态空间中选取最佳运动矢量:

())();1(,),()(|)()(max arg )(1)

()(t g t g G P t k k k k k k +=≠?===+x x x d x D x d x D x d x d 采用马尔可夫/Gibbs 随机场可以简化上式,单个变量D (x k )的条件概率分布完全由其邻域决定,即上式可简化为

()

)();1(,),()(|)()(max arg )(1)()(t g t g G N P t k k k k k k +=∈?===+x x d x x d x D x d x D x d 1.1.3.3 最高置信优先方法

HCF 是一种用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确定性优化方法,每步更新一个位置。与松弛方法不同的是,其位置范围顺序不是优先固定,而是由输入数据驱动。该方法首先在处理图像分割问题时提出,有关内容参见[1, 6]中相关部分。

1.1.3.4 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

该方法要求估计准则函数J (d )可导,如采用L 2范数或均方误差准则J 1(d )。但由于常利用泰勒展开该准则函数来近似求取运动参数,因此限制在较小的运动范围。

1.2 运动分割

大部分实际图像序列所表达的场景中包含多个运动或运动物体,运动分割为从图像序列中分割出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运动物体或区域,又称为基于运动的分割。在这些独立运动区域内,运动场为均匀的,如其运动模型可以是常量、线性或二次等等。一般来说,运动区域对应于独立物体,可以由其灰度、颜色和纹理来区分。运动分割是图像序列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内容,主要用于:①改善光流估计,②多运动物体的三维运动与结构估计,③视频图像中时变内容的高层描述。

最简单的分割方法为先估计每个像素的

光流,然后应用静态矢量图像分割方法对像

素进行分类。但由于光流估计对噪声很敏感,

且区域均匀性较差,因此在没有附加约束时,

分割有很大的难度。同静态图像分割一样,

有效的运动分割取决于合适的特征选取,如

果仅采用灰度、颜色和纹理特征并利用标准的图像分割方法则不一定仍然有效。例如,

尽管多运动的光流场也会表现出不连续情

况,但将边界检测等方法直接应用于光流数据不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运

动分割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如结合运动模型描述并将模型参数作为分割特征的组成部分,将有利于分割。该部分内容的主要参考文献为[7]。

1.2.1 直接方法

首先我们讨论一种利用时空图像的灰度和梯度信息将图像分割为独立的运动区域的方法(上图)。直接方法主要利用位移参数模型和帧差,对两帧间有变化的区域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参数模型的分级拟合,其主要步骤如下:

1. 利用一个变化区域检测器(见有关变化检测器的讨论),根据相邻两帧图像,将图

像划分为变化和不变区域,并对变化区域中不同连通区(可认为对应于不同物体)进行标记

2. 对每个物体构建一个对应的参数模型并估计其参数(见有关参数估计的讨论)

3. 利用映射参数将变化区域(物体)划分为运动区域和未覆盖的背景区:利用所估计

映射参数计算的运动矢量的逆矢量,将第k +1帧变化区域中所有像素投射到第k 帧中,如果该像素投影在第k 帧中的变化区内,则将其归类为第k +1帧中的运动区域像素,否则归类为未覆盖背景区域像素

4. 在运动区域中更新模型参数,重复第2和第3步直到收敛(参数变化很小或不变) 变化检测器

对于两幅相邻帧图像,定义其帧差(frame difference )为其对应的像素值差,即d t (x )=g (x ,t )-g (x ,t -1),假设光照条件不变,则场景中运

动物体区域可以通过对帧差设置一个合适的阈值T 来判断

?

??>=otherwise T d z t t ,0|)(|,1)(x x

其中z t (x )称为一个分割标记场。为了消除由于噪声等

影响而存在的孤立点获小区域,可以对该标记场进行

某些后处理,如数学形态学滤波等,以得到比较完整

的连通区域,即有意义的运动物体区域。

参数估计 设观测模型为g (x ,k )=s (x ,k )+n (x ,k ),在无遮挡情况下,s (x ,k +1)=s (x ’,k ),x ’=h (x ,θ),其中h 为唯一的和可逆的帧间变换(运动模型),θ为参数矢量,则参数求取由下述优化过程完成

()[]{}

221),,()1,()(min arg ?k h g k g E J θx x θθθ?+== 为方便理解,下面给出两个变换实例

例1. 设有一个平面块,其正投影变换为

T

i i a a a a a a a ]6,...,1,[635421==???????+??????=′θx x

例2. 设有一个平面块,其透视投影变换为

T i T i c y c x c c y c x c y c x c c y c x c ]8,...,1,[1,187********==??????++++++++=′θx

1.2.2 光流分割

直接分割方法的输入为时空图像序列,而光流分割的输入则是估计的光流场。一般来说,光流场分割所采用的特征为光流模型参数。一个简单的分割策略为:首先根据场景视频序列情况确定独立运动物体数目K ,对应于K 个运动模型,然后在模型参数空间(如采用仿射运动模型,则为一个6维空间)进行聚类以求取K 个有代表性的运动。

设场景中有K 个独立运动物体,每个独立运动可以用一个参数矢量来精确描述,相应的,一个光流矢量对应于一个可见物体的三维刚体运动的投影,由此得到的光流称为合成光流矢量。因此,一个基于参数模型的光流分割方法的原理为:计算每个像素对应的光流矢量,以K 个参数矢量为均值,对每个像素赋予最靠近的合成光流矢量的标记。

W-A 方法[8]:首先将图像划分为N 个非覆盖分块,在每个分块中用一个仿射模型来拟合估计的光流,拟合过程采用合成光流矢量与估计光流矢量之间的均方距离最小化准则。所

获得的N 个模型参数矢量{A n , n =1,2,…,N },

经过聚类得到K 个有代表性的模型参数矢量{āk , k =1,2,…,K }(K <

。其聚类算法步骤如下 {}

change not do means class the until S3 and S2 steps Repeat S4.1

:(means) centers cluster the Update S3. matrix, scaling 66 a is where ,),(min arg ? ,1block each S2.empty

to }]21[,{set y,arbitraril ,...,, Initialize S1.?21k S n S n n k k k T n k n k k K k k End for

n

S D k do

,...,N n, n For ,...,K ,k S A A A M A M A A A A A A ∑∑∈∈=←×===∈

在确定K 个聚类中心后,利用下述最小化过程对每个像素x 赋予一个分割标记z (x ) ??

????+?+++?=?=6,5,4,3,2,1,2

)1()1(),(),()(min arg )(k k k k k k k k k a y a x a a y a x a P P v z x A x A x x 仿射运动算子:

1.2.3 最大似然方法

光流分割的统计方法是一类鲁棒性良好的方法。此外,最大似然(ML )方法将上述利用时空图像序列的灰度信息和光流场的两种方法统一在一个对密集的参数化运动矢量和/或运动补偿灰度的描述框架下。

设分割标记为z (x )∈[1,2,…,K ],g (x )为观测数据,可以是密集运动(光流)矢量,也可

以是序列图像的灰度值,条件概率p (g |z)描述了在给定分割标记条件下分段参数化运动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设参数化表示观测数据的算子为O (A k ,x ),其中A k 为第k 个参数化运动模型,观测数据与其参数化表示之间的误差η(x )=g (x )?O (A k ,x ),可以用一个零均值、方差为σ2的高斯白噪声来表征,其条件pdf 为

()?

???????=∑=M i i k i M O g z g p 1222/22),()(exp )2(1

)|(σπσx A x 其中M 为x i 处可能的观测数。我们的问题是:通过对log 似然函数L (g |z )=log (p (g |z ))的最大化,求取K 个运动模型{A k , k =1,2,…,K }和一个标记场z (x )?如果所有类别的方差相同,则该最大化问题等价于下述代价函数的最小化:Σx || g (x )?O (A k ,x )||2,其算法步骤如下 change

not do means class the until S3 and S2 steps Repeat S4.operator

motion the is ),( ,)(label motion with the pixel of set the is ere wh ),()(min arg as

Update S3.],...,2,1[,),()(min arg )( as

pixel each to )( label motion a Assign S2. Initialize S1.2

21221k k Z k K k k K

P k z Z P , ..., , K k O g z z , ..., , k A x A x x x A x v A A A A x A x x x x A A A x A =?=∈?=∑∈

上述算法为一般性情况,对于直接分割和光流场分割的相关代价函数定义分别为

()),()(? with ,)(?)()(),( with ,)1,(),()(22

2x A x v x v x v x x A x x x x x v of i direct

P P t g t g =?=+=′?′?=ηη

ML 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基于梯度的优化或其它优化计算,因此计算效率高;但其缺点为无法对分割标记场施加空间或时间连续性等约束,为此可采用MAP 方法(见《图像分析与随机场》部分内容)。

1.3 参考文献

1. C.Stiller & J.Konrad, Estimating Motion in Image Sequences – A Tutorial on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 of 2D Motion , IEEE Sig. Proc. Mag., 1999

2. L.Jacobson & H.Wechsler, Derivation of Optical Flow using a Spatiotemporal-frequency

Approach , CVGIP, 28:29-65, 1987

3. B.Horn & B.Schunck, Determining Optical Flow , Artif. Intell., 17:185-203, 1981

4. J.Konrad & E.Dubois, Bayesian Estimation of Motion Vector Fields , IEEE T-PAMI,

14:910-927, 1992

5. J.Besag,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irty Pictures , J.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H,

48:259-302, 1986

6. S.Z.Li, Markov Random Field Modeling in Computer Vision ,

https://www.360docs.net/doc/d56880962.html,/users/szli/mrf-book/book.html#toc

7. A.M.Tekalp, Digital Video Processing , Prentice Hall, 1995

8. J.Y .A.Wang & E.Adelson, Representing Moving Images with Layers , IEEE T-IP, 3(9):625-638, 1994

专题1.3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1.3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 【专题诠释】 1.x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a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高考引领】 【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t =0到t =40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 .0 B .30m C .750m D .1200m 【命题立意】考察v -t 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 【答案】C 【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s 内的位移为 ()()1104030m 750m 2 x =?+?=,C 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v-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BD 【解析】v–t图象中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x-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CD 【解析】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技巧方法】

应用图象巧解运动学问题

应用图象巧解运动学问题 ◇ 王 葭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已能应用直线运动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导出规律来解决一些物体的运动问题。学生会通过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物体的实际运动过程等方法来解决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但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的相遇和追击问题,由于学生对具体问题缺乏抽象思维,无法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知道如何来分析解决。此时就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图象。在运动学中主要是应用两类图象,分别是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在分析某些运动学中的问题时,应用这两类图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物理过 程,使物体的运动过程形象化、具体化,而且学生容易掌握这种方法,也容易应用这种方法。(速度——时间图象简称v-t 图象;位移——时间图象简称s-t 图象)。 一、用v-t 图象解决运动学问题 1、 位移相等的情况下,比较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速度沿平直公路运动,经过某一路标后,甲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三辆车经过下一个路标速度相同,哪辆车最先到下一个路标? 分析:甲、乙、丙三者的v-t 图象如上图所示。v-t 图象中,图象与t 轴所包围的面积代表物体的位移,甲、乙、丙三辆车从经过某一路标到下一路标的位移都相等即图象所包围的面积都相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一个矩形的面积。乙先加速后减速,会多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但要保证面积相同,因此乙用时少于甲。丙先减速后加速,会少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也要保证面积相同,因此丙用时多于甲。所以乙最先到下一路标。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汽车从静止开始以a=1m/s 2加速度向前行驶,距车s 0=25m 处,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的一人骑车以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自行车能追上汽车吗? 若追不上,求人车间最小距离。 分析:做出汽车与自行车运动示意图和v-t 图象。在v-t 图中可看出:在0~6s 时间内自行车速度大,运动得快,前面的汽车运动得慢,而6s 后汽车速度快,如果在6s 时无法追上汽车,以后就无法追上汽车了。因此在0~6s 时间内后面的自行车在追前面的汽车,两者的间距越来越近。在速度相等时,是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的一个临界情况。 江苏省苏州中学

基于图像处理运动物体识别

基于图像处理运动物体识别 目录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视频捕捉相关技术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USB2.0接口规范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USB2.0物理结构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USB2.0系统的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USB2.0的主要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Video for windows技术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VFW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VFW体系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VFW视频捕获模块AVICap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AVICap窗口类常用的数据结构及窗口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利用VFW技术实现视频捕捉的工作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 VFW技术实现视频捕获的优缺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运动检测技术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运动图像的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图像运动检测技术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运动检测的典型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运动检测的发展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运动图像目标检测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视频捕获的设计方案与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开发环境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

数字图象处理实验报告 2011年5月5日 目录 1 绪论 (3) 2、图像退化与复原 (4) 2.1 图像降质的数学模型 (4) 2.2匀速直线运动模糊的退化模型 (5) 2.3点扩散函数的确定 (7)

2.3.1典型的点扩散函数 (7) 2.3.2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离散化 (8) 3、运动模糊图象的复原方法及原理 (9) 3.1逆滤波复原原理 (9) 3.2维纳滤波复原原理 (10) 3.3 有约束最小二乘复原原理 (11) 4、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实现 (12) 4.1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MA TLAB实现 (13) 4.2 复原结果比较 (16) 实验小结 (16) 参考文献 (17) 前言 在图象成像的过程中,图象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退化源。一些退化因素只影响一幅图象中某些个别点的灰度;而另外一些退化因素则可以使一幅图象中的一个空间区域变得模糊起来。前者称为点退化,后者称为空间退化。图象复原的过程无论是理论分析或是数值计算都有特定的困难。但由于图象复原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因而己经成为迅速兴起的研究热点。 图象复原就是研究如何从所得的变质图象中复原出真实图象,或说是研究如何从获得的信息中反演出有关真实目标的信息。造成图象变质或者说使图象模糊的原因很多,如果是因为在摄像时相机和被摄景物之间有相对运动

而造成的图象模糊则称为运动模糊。所得到图象中的景物往往会模糊不清,我们称之为运动模糊图象。运动模糊图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作为一个实用的图象复原系统,就得提供多种复原算法,使用户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最适当的算法以得到最好的复原效果。 图象复原关键是要知道图象退化的过程,即要知道图象退化模型,并据此采取相反的过程以求得原始(清晰)象。由于图象中往往伴随着噪声,噪声的存在不仅使图象质量下降,而且也会影响了图象的复原效果。从上面论述可以知道,运动造成图象的退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对于退化后的图象进行复原处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图象复原的目的就是根据图象退化的先验知识,找到一种相应的反过程方法来处理图象,从而尽量得到原来图象的质量,以满足人类视觉系统的要求,以便观赏、识别或者其他应用的需要。 1、绪论 数字图象处理研究有很大部分是在图象恢复方面进行的,包括对算法的研究和针对特定问题的图象处理程序的编写。数字图象处理中很多值得注意的成就就是在这个方面取得的。 在图象成像的过程中,图象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退化源。一些退化因素只影响一幅图象中某些个别点的灰度;而另外一些退化因素则可以使一幅图象中的一个空间区域变得模糊起来。前者称为点退化,后者称为空间退化。此外还有数字化、显示器、时间、彩色,以及化学作用引起的退化。总之,使图象发生退化的原因很多,但这些退化现象都可用卷积来描述,图象的复原过程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反卷积的问题。反卷积属于数学物理问题中的一类“反问题”,反问题的一个共同的重要属性是其病态,即其方程的解不是连续地依赖于观测数据,换句话说,观测数据的微小变动就可能导致解的很大变动。因此,由于采集图象受噪声的影响,最后对于图象的复原结果可能偏离真实图象非常远。由于以上的这些特性,图象复原的过程无论是理论分析或是数值计算都有特定的困难。但由于图象复原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因而己经成为迅速兴起的研究热点。 本次实验主要在PSF对图像进行运动模糊退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逆滤波、维纳滤波和最小二乘滤波来实现图像的复原。

运动目标图像的识别与跟踪

运动目标图像的识别与跟踪 本文主要目的是将视频摄像头中的运动目标从背景中提取出来,并加以跟踪。首先考虑的是常见的目标检测的算法,其次考虑对于噪声的滤除,最后是对运动目标的跟踪。 一、基本目标检测算法 我们主要考虑的目标检测的算法主要有三种,光流场法、背景模型法以及时域差分法。 1.1光流场法 光流主要是图像亮度模式的表现运动。而光流场则是指灰度模式的表面运动。一般条件下,我们可以根据图像的运动,进行估算相对运动。 光流场法的基本理论是光流场基本方程: 0=++t y x I vI uI (1.1) 式中我们根据亮度守恒,利用泰勒公式展开,忽略高阶项与二次项。其中x I 、y I 和t I 是图像在对数轴x 、y 两个方向和t 的的导数,()v u ,就是这个点的光流坐标。 光流场法的目标检测,在摄像机运动时候也可以做出判断,但是图像的噪声太过明显,使得计算数据庞杂,计算的公式更加复杂,这样并不适合我们的对于目标跟踪的高精度的摄像系统。 1.2背景模型法 背景模型法,也被称为背景差法,主要利用当前的图像和背景的图像的二值化做差,然后取阈值,分割运动目标。 首先根据: ()()()y x b y x f y x D t t t ,,,-= (1.2) 我们可以得到当前的图像帧数()y x f t ,和背景图像的帧数),(y x b t 做差,然后以公式对图像进行二值化的处理。 ???≤>=)(,0)(,1),(BackGround T D ForeGround T D y x P t t t (1.3) 上面),(y x P t 是二值化模板图。假设某一区域大于一个给定的面积的时候,该区域就是我们要找的目标区域。 背景模型法的算法简单,可以快速反应,并且可以提供运动目标的大略特征等数据。但是对于复杂背景下,比如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或者有光照等干扰时,就需以其他的算法以不断更新背景信息来进行弥补。

二维运动图像解析(SIMI)

平面运动图象解析步骤 打开程序:双击simi motion/creat a new project/create and save—选择你要保存的位置-save

平面图像解析的步骤: 一、建模(creating a sepcification) 二、坐标换算(calibrating the camera) 三、打点(获取象坐标,capturing the image coordinates) 四、数值计算(calculating the scaled 2-D coordinates) 五、数据输出(presenting the data)

一、建模(creating a sepcification) 建模的目的就是把人体简化为多刚体模型,通过选择相应的关节点并对关节点进行连线,从而形成人体棍图模型。建模块包括2项内容:A.编辑坐标点(edit points);B.连接坐标点(connections) A.编辑坐标点: 操作:Specification-points-(左键按住拖拽至右边黑色区域,或者在上单击右键-edit) a.把左侧的predefined栏中已设置的点拖拽到右边的uesed points栏中 b.对选择后的坐标点的名称和颜色进行编辑:在所选坐标点上右击-property,进行编辑 c.编辑软件中未设置的关节点:在uesed points栏里的空隙处点击右键,选择add添加新的关节点,并编辑 坐标点 B.连接坐标点: 两个坐标点连接就会形成一个人体的环节,程序有默认的常规的环节的连线,如大腿是髋关节点与膝关节点的连线。出于分析的需要,需要在某些关节点之间建立连线,此时需要我们添加新的连接,方法如下: 操作:将左键按住拖拽到右边的灰色区域(或者在其上右击后选择edit) New connections—编辑连接名(例如头-脚跟)—选择起始点(starting point)--line to –结束点/apply

(完整版)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

图像专题 1.如图所示是一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 B.从计时起再经过2s,物体又前进了10m C.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0s-4s物体的速度是4m/s B.4s-8s该物体的速度是4m/s C.4s-8s该物体处静止状态 D.8-11s物体的速度是7m/s 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C.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4.下列四幅图象能反应匀速运动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 乙、丁 5.图象是表示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形象表达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所示图象中正确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 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的是() A. B. C. D. 6.甲、乙俩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图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运动速度比乙大 B.在60m处他们的运动速度相等 C.60m后,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60m后,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 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

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8.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9.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 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36米 B.v甲<v乙,s=12米 C.v甲>v乙,s=36米 D.v甲>v乙,s=18米 1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1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基于图像处理的运动物体的跟踪与检测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运动物体的检测和跟踪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运动跟踪和检测的应用广泛,在智能监控和人机交互中,如:银行、交通、超市等场合常常使用运动跟踪分析技术,通过定位物体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一旦发现物体有异常行为,监控系统就发出警报,提醒人们注意并即时的处理,改善了人工监督注意力分散、反应时间较慢、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运动目标的跟踪在虚拟现实、工业控制、军事设备、医学研究、视频监控、交通流量观测监控等很多领域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特别在军事上,先进的武器导航、军事侦察和监控中都成功运用了自动跟踪技术。而跟踪的难点在于如何快速而准确的在每一帧图像中实现目标定位。正因如此,对运动目标的跟踪和检测的研究很有价值。 2、研究目的和意义 运动目标检测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的一个分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长久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在实际中,视频监控利用摄像机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监视,是一个细致和连续的过程,它可以由人来完成,但是人执行这种长期枯燥的例行监测是不可靠,而且费用也很高,因此引入运动监测非常有必要。它可以减轻人的负担,并且提高了可靠性。概括起来运动监测主要包括三个内容:运动目标检测,方向判断和图像跟踪。运动目标检测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基础,运动目标的提取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高级过程的完成质量。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综述 运动目标检测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些的研究成果,许多相关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实际系统中,但是国内研究相对落后,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传统的视频目标提取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以空间同性为准则,先用形态学滤波器或其他滤波器对图像作预处理;然后对该图像的亮度、色度或其他信息作空间上的分割以对区域作边缘检测;之后作运动估计,并合并相似的运动区域以得到最终的提取结果。如光流算法、主动轮廓模型算法。此类方法结果较为准确但是运算量相对较大。另一类算法主要以时间变化检测作为准则,这类算法主要通过帧差检测图像上的变化区域和不变区域,将运动物体与静止背景进行分割。此类方法运算量小,提取结果不如前类方法准确。此外,还有时空结合方法、时空亮度梯度信息结合的方法等等。 4、研究方法

图形的运动及位置与方向资料讲解

图形的运动 知识要点: 1、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3、旋转 一个图形绕一点沿一定方向转动一定角度。 4、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形状不变,只是大小发生变化。 5、对称、平移、旋转和放大与缩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试题精选:

1、下面每组图形中,都是轴对称图形的一组是( ) A.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半圆、扇形 C.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D. 圆、梯形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桌面上平放着一个边长是2分米的等边三角形ABC ,现将这个三角形按下图所示紧贴着桌面进行滚动。 (1)从图①位置滚动到图⑤位置,请你在括号中用A 、B 、C 标出对应点的位置。 (2)在整个滚动过程中,点A 经过的路线轨迹长( )分米。 ( ) ( ) A C A B C D

4、如图,在ABC ?的顶点A 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3,5)表示。当点B 、C 不动,点A 向左平移到位置( , )时,ABC ?变成直角三角形。它与原三角形相比,面积( )(填“变大”“变小”“不变”)。 5、画出正确的图形 (1)将图形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90°。 (2)将(1)中所得的图形画出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3)试求(2)中轴对称图形的面积(网格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6 6554312

6、填一填,画一画。 (1)点B的位置为(2,8),点C的位置是()。 (2)画出将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 (3)画出将三角形ABC按2:1放大后的图形。 7、图形观察,计算与推理。 (1)如果把右图每一方格的边长看成1cm,那么图中四边形的面积是()。 (2)在图中画出把四边形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的图形。

基于MATLAB的运动模糊图像处理

基于MATLAB的运动模糊图像处理 提醒: 我参考了文献里的书目和网上的一些代码而完成的,所以误差会比较大,目前对于从网上下载的模糊图片的处理效果很不好,这是我第一次上传自己完成的实验的文档,希望能帮到一些人吧。 研究目的 在交通系统、刑事取证中图像的关键信息至关重要,但是在交通、公安、银行、医学、工业监视、军事侦察和日常生活中常常由于摄像设备的光学系统的失真、调焦不准或相对运动等造成图像的模糊,使得信息的提取变得困难。但是相对于散焦模糊,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在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遍,比如高速运动的违规车辆的车牌辨识,快速运动的人群中识别出嫌疑人、公安刑事影像资料中提取证明或进行技术鉴定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都需要通过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技术来尽可能地去除失真,恢复图像的原来面目。因此对于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技术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像复原原理 本文探讨了在无噪声的情况下任意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复原过程中对点扩散函数(PSF)的参数估计从而依据自动鉴别出的模糊方向和长度构造出最为近似的点扩散函数,构造相应的复原模型,实现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在模糊图像自动复原的基础上,根据恢复效果图的纹理特征和自动鉴别出的模糊长度和角度,人工调整模糊方向和长度参数,使得复原效果达到最佳。 实验过程 模糊方向的估计: 对图1(a)所示的原始图像‘车牌’图像做方向θ=30?,长度L=20像素的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得到退化图像如图1(b)

1(a) 1(b) j=imread('车牌1.jpg'); figure(1),imshow(j); title('原图像'); len=20; theta=30; psf=fspecial('motion',len,theta); j1=imfilter(j,psf,'circular','conv'); figure,imshow(j1); title('PSF 模糊图像'); 图1(c)和1(d)分别为原图像和模糊图像的二次傅里叶变化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分析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巧用图像法解运动学类题

C B v 1a =1a - )/2C v + 2。 3min ,,发现火,即可想 6/m s = ,他

解析:此题若不画图很难着手,依题意画出速度图像后,解题思路才会恍然呈现。 图中阴影面积为运动员的位移2100s m =, 图中空白部分面积1(10.012.0100)s m =?-, 又由速度位移公式2 2 02t v v as -=可知 2110.02as =,所以22.5/a m s =。 4.物体做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s /2处的速度为1v ,在中间时刻t /2时刻的速度为2v ,则1v 和2v 的关系为(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1v >2v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1v >2v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1v =2v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1v <2v 解析: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则1v =2v ,C 正确。 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比较中点位置和中间时刻的速度,则需想到0/22 t t v v v += 、/2s v = 再由 02 t v v += 1v >2v ,故A 、B 正确。 若用图像法则更为直观快捷!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1v >2v 。 5.甲、乙、丙三辆车沿直线行驶经过某一路标时速度相等,甲车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乙车匀速,丙车先匀减速再匀加速,结果它们到达下一个路标的速度又一次相同,试分析它们通过下一个路标的先后次序. 解析:此题一只条件模糊难以用公式进行计算,若能依题意画出速度图像,则结论一看便知。 甲乙丙三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要三者位移相等,必有t 甲<t 乙<t 丙,所以到达下一路标的次序为先甲再乙后丙。 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完全一样的小球,从光滑的a 管和b 管由静止滑下,设转弯处无能量损失,比较两球所用时间的长短。(B 、D 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解析:沿a 管下滑的小球,在AB 段的加速度比BC 段的小,则在v t -图像中所表示的a 小球的斜率先小后大;同理,沿b 管下滑的小球在v t -图像中的斜率先大后小。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两球滑到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又由管道形状知两球经过的总路程相等,即在速度图像上的面积相等,则必有a t >b t 。 二、位移图像 位移—时间图像(s t -)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移随 时间的变化规律,其纵坐标表示位移(直接看出),横 坐标表示时间,其斜率表示速度。 7.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受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便可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图中P 1 、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 、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P 1 、P 2之间的时间间隔 1.0t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0340/v m 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 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设超声波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到达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分别为1s 、2s ,两次距离之差即 1 2 3 4 P 1 P 2 n 1 n 2 (b) v a b

图像序列分析

1 图像序列分析 1.1 运动估计 图像序列时空变化的一个重要起因为运动,包括摄像机运动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这种三维运动通过投影到图像平面,形成二维运动,常常称为表观运动(apparent motion ),有时也称为光流(optical flow )。如何从视频序列的图像灰度和颜色信息估计出这个二维运动,即基于图像序列的运动建模和计算,是图像序列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视频处理与压缩以及计算机视觉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视频处理中,运动信息广泛用于运动补偿(motion-compensated )采样(制式转换)、滤波(去噪)、复原(去模糊)等。 首先,我们必须确定有关运动估计问题中的三个方面: 1. 模型选择:运动的表示及其支撑域(region of support )、观测模型,以及运动边缘与遮 挡等建模。运动表示的核心为运动场的模型参数化,这些模型及其参数的选择往往与应用及场景对象有关 2. 估计准则:即运动估计中模型参数的优化准则,其形式多样,如最简单的为关于块的均 方误差,更为复杂的包括贝叶斯准则或框架、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等 3. 搜索策略:即优化过程或方法,可以是确定性的或随机的。最简单的确定性方法有穷举 方法和松弛迭代方法,另外还有条件迭代(iterated conditional modes – ICM )和最高置信优先(highest confidence first - HCF )方法;典型的随机方法为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 – SA )等 下面我们按问题的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1.1 模型选择 1.1.1.1 运动的表示 考虑一个物体点在三维空间中运动,设其在时刻t 的位置(摄像机坐标系)为X (t )=(X (t ),Y (t ),Z (t ))∈?3,三维运动轨迹为一条四维时空曲线(X (t ),t ),对于任意两个时刻t 和τ的物体点三维位移为D t ,τ(X )= X (τ)- X (t )。 图像采集系统将三维场景投影到一个二维图象平面上,图像坐标为x =(x ,y )∈Λ,其中Λ为图像采样网格。同样,二维运动轨迹为三维时空(x (t ),t ),二维位移为d t ,τ(x )= x (τ)- x (t )。 由上述二维位移,有 ...))(())(()()(221+?+?+=t t t t t τττx x x x &&& 其中忽略高次项,得 221))(())(()()(t t t t t ?+?+≈τττx x x x &&&

高三物理巧用vt图像求解运动问题

巧用v-t图像求解运动问题 巧用v-t图像,可以使一些运动学问题的求解简单明了,还可以解决一些运用公式法无能为力的问题。运用v-t图像解题,首先要搞清图像的意义,图象代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上某点的斜率代表对应时刻的加速度的大小,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两图像的交点仅表示这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一、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 例1如图1所示,两光滑斜面的总长度相等,高度也相同,两球由静止从顶端滑下,若球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的转折处无能量损失,则两球谁先滑至底端? 分析与求解:由于两斜面光滑,高度相等。因此,两球滑至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B球在斜面上C点之前的加速度大于A球的加速度,在C点之后的加速度小于a球加速度。又因为两斜面长度相等,即两球下滑的路程相等,故两图象下的面积相等。这样,作出两小球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t b

分析与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分匀加速和匀减速两种情况,现分别讨论如下: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可作出O-t时刻的速度图像如图2-a所示,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t/2的速度为v1,将梯形otv t v o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分割线对应时刻t/在t/2之后,对应速度v2大于v1。同理可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亦有v2大于v1。 三、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例3 如图3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现在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在弹簧第一次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当A、B速度相同时,谁的加速度较大? 分析与求解:在弹簧压缩过程中,A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可定性作出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3-a中的A、B所示。它们的交点为C,此时两物体速度相同,而从图可以看出图像B在该处切线的斜率大于A的斜率,即此时A的加速小于B的加速度。故,速度相同时,A的加速度小于B加速度的速度。 四、计算功的多少 例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出发点,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整个过程中,恒力甲、乙做的功各是多少?

巧用图像法解运动学类题

。 B v 1a = 以1s 1a -由题意做出v t -图像,因 )/2C v + 2。 3min ,,发现火,即可想 6/m s = 的速

度为s 。试计算出他的加速度。 - 解析:此题若不画图很难着手,依题意画出速度 图像后,解题思路才会恍然呈现。 图中阴影面积为运动员的位移2100s m =, 图中空白部分面积1(10.012.0100)s m =?-, 又由速度位移公式22 02t v v as -=可知 2110.02as =,所以22.5/a m s =。 4.物体做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s /2处的速度为1v ,在中间时刻t /2时刻的速度为2v ,则1v 和2v 的关系为(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1v >2v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1v >2v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1v =2v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1v <2v 解析: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则1v =2v ,C 正确。 … 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比较中点位置和中间时刻的速度,则需想到0/22t t v v v += 、220/22 t s v v v +=, 再由 200( )2 2 t t v v v v ++=< 2 20 2t v v +,得到1v >2v ,故A 、B 正确。 若用图像法则更为直观快捷!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1v >2v 。 | 5.甲、乙、丙三辆车沿直线行驶经过某一路标时 速度相等,甲车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乙车匀速,丙车先匀减速再匀加速,结果它们到达下一个路标的速度又一次相同,试分析它们通过下一个路标的先后次序. 解析:此题一只条件模糊难以用公式进行计算,若能依题意画出速度图像,则结论一看便知。 甲乙丙三车的速度时 间图像如图 所示,要三者位移相等,必有t 甲<t 乙<t 丙,所以到达下一路标的次序为先甲再乙后丙。 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完全一样的小球,从光滑的a 管和b 管由静止滑下,设转弯处无能量损失,比较两球所用时间的长短。(B 、D 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解析:沿a 管下滑的小球,在AB 段的加速度比BC 段的小,则在v t -图像中所表示的a 小球的斜率先小后大;同理,沿b 管下滑的小球在v t -图像中的斜率先大后小。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两球滑到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又由管道形状知两球经过的总路程相等, 即在速度图像上的面积相等,则必有a t >b t 。 二、位移图像 位移—时间图像(s t -)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纵坐标表示位移(直接看出),横坐标表示时间,其斜率表示速度。 7.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受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便可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图中P 1 、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 、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P 1 、P 2之间的时间间隔 1.0t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0340/v m 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前进 A . C a 管 b 管 v t b a [ b t

运动图像专题讲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专题 一.对于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a.从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b.能认识图像的截距的意义。 c.能认识图像的斜率的意义。 d.能认识图线覆盖面积的意义。 e.能说出图线上一点的状况。 二.利用v一t图象,不仅可极为方便地证明和记住运动学中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公式,还可以极为简捷地分析和解答各种问题。 (1)s—t图象和v—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单向或双向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来描述方向变化的曲线运动。 (2)当为曲线运动时,应先将其分解为直线运动,然后才能用s—t或v一t 图象进行描述。 1、位移时间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匀速运动的s—t图象是直线,直线的斜率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曲线,图线切线方向的斜率表示该点速度的大小. 2、速度时间图象 (1)它反映了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匀速运动的v一t图线平行于时间轴.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是倾斜的直线,其斜率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一t图线是曲线,每点的切线方向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大小. 1. s—t图象和v—t图象的应用 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对于图象问题,要求把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规律与图象表示的物理含义结合起来考虑. 2.v—t图象的迁移与妙用 说明:利用图象的物理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中学阶段某些问题根本无法借助初等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但如果注意到一些图线的斜率和面积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则可利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 3.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运用运动学图象解题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 1、“轴”:先要看清坐标系中横轴、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是位移和时间关系,还是速度和时间关系?同时还要注

小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同步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 学第七单元测试卷 《图形的运动(二)》同步试题 一、填空 考查目的: 巩固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及对称轴的画法。 答案:2。 解析:这个图形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加了半圆,实际上只要知道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的画法,就可以画出这一题的对称轴。 考查目的: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的挑出轴对称图形。答案: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因此,除第三个图形外,其余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 ?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不同图形对称轴的寻找。 答案:3, 1, 1。 解析:学生对于对称轴的寻找,习惯于水平或垂直的方向,特别是等边三角形有的学生在寻找对称轴时可能会漏掉斜着的两条。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图形,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还有斜着的对称轴。 4?图形(1)向()平移了()格;图形(2)向()平移了()格;图形(3)向()平 移了()格。 1 ?如图是一种常见的图案,这个图案有( (〃) 3 ) 解析:除了第三个图形直角三角形外,其余图形都能够找到某一条直线,使得图形沿这一条直线折叠后,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A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情况。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情况。 答案:右,8;左,7;上, 4。 解析: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时,把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移几格,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有几格,而 是指原图形的每个顶点都向这一方向平移了几格。 二、选择 1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考查目的:是否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找到对称轴。答案:B o 解析:学生首先要了解不同图形的对称性,特别是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 .要使大小两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应采用第()种画法。 考查目的:组合图形怎么找对称轴。 答案:B o 解析:组合在一起的图形要想找到对称轴就要同时考虑到两个图形的特点,进行综合比较,虽然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但是组合在一起 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对称轴。 3 ?把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 )图形。 答案:上,2;左,4;右,6。 解析:平移后和原图有重叠时,先要选取一个点,再找到它的对称点,然后数一数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平移了几个格。 5 ?小汽车向()平移了( 平移了()格。)格;小船向()平移了()格;小飞机向()

2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2.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3.x -t 图象、v -t 图象、a -t 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x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a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 速直线运动. 4.关于运动图象的三点提醒 (1)x -t 图象、v -t 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 、v 与t 一一对应. (2)x -t 图象、v -t 图象的形状由x 与t 、v 与t 的函数关系决定. (3)无论是x -t 图象还是v -t 图象,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 (一)图像的理解 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 (1)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2)位移图象描述的是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x 的变化量Δx . 【例1】(多选)(2019·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 质点在0~4 s 内 ( ) A .先沿x 轴正方向运动,后沿x 轴负方向运动 B .一直做匀变速运动 C .t =2 s 时速度一定最大 D .速率为5 m/s 的时刻有两个 t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