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绝对精神”与“中国魏晋风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文)乱弹“黑格尔绝对精神“与”中国魏晋风度“

“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

---黑格尔

费君箫

一,“绝对精神”,康德正反合律,人类社会三者的内在联系

看到这个标题,一个是黑格尔提的哲学理念;另一个是中国的人文古典风韵,两者相差一千多年,有如何扯得上关系?要厘清这一点,我们先得知道什么是“绝对精神”?什么是“魏晋风度“?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黑格尔所认为的世界本源,又是依照康德正反合律发展而来。要解释清什么叫绝对精神,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正反律。

如果以一个具象化的例子来说明正反合律,且做如下比方:假如你面前有一颗草,直立不倒,那么这一阶段,立草我们视之为“自我“;第二阶段,立草因风或倒或歪,那么进入“自我”的否定阶段,也就是立草的反面-非我;第三阶段,草具备某种抗风抗打击能力,再次挺立,表现上仿佛是回到了“自我”,但此时的自我,已经是把一,二阶段的自我与非我混合为一总结提升的结果。

而黑格尔所提的“绝对精神”,贯穿了正反合的线索,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也就是“能思的心灵”。而这个精神依照正反合律,毫无疑问也有着三阶段。

第一阶段,主观精神。所谓精神的自我,便在于“精神与物质存在的分离”,也就是说,人们不再认为“天上有什么就是什么,同时理性意识诞生,拿到人类社会去类比,也就是在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之后,人的意识能动性充分树立,精神从物质存在解放出来,人类至此高于动物。不过,这种解放,这种初期的分离,是混沌的,不充分的,可能连黑格尔所说“理性的第一产物“,也就是“语言”都没有出现的人类社会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客观精神。人类社会形成,国家机器运作,人类对自然的开拓前所未有,精神重返物质,成为精神的“非我“,物质精神二度统一。客观物质存在高于精神,一切精神原则,围绕物质实在而外化。这个时候,也就是人类出现古典意义的王朝国家的时候,而这样的一种客观精神,外化进入社会层面,有如下特征:

1.国家机器高度发达,非宪法型法律(也就是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典)高度完备.

2.伦理价值观形成了完备系统,整个社会呈现出“道德律支配一切”

3.实用类科技发达,理念科学匮乏(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理论)

4.务实意识强烈,“功利”与“世俗“价值信仰成为人类行为驱动力。

5.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整体羞耻感文化。

可能说到这,不少人会立马想到某国某文化,没错,本文的基本点也在于此,不过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来谈谈第三阶段,也就是黑格尔认准的“上单打野大杀器“

第三阶段,绝对精神。物质与精神的二度结合结束,精神又一次分离,表象上重返第一阶段。但与第一阶段的分离不同,此时的分离,不再是混沌地初步分离,而是与物质存在充

分结合后,理解了物质存在本质的二度分离,回归了物质存在本质的绝对独立。此时此刻,物质存在彻底沦为“绝对精神”的外化,成为“精神自我“与”精神非我“的统一,与叔本华“世界是表象的世界”其实殊途同归。具有绝对精神理念的社会,有如下特征:

1运用宗教神学追寻“.理想王国空间”,与哲学追求的东西相一致

2社会.哲学的目的与价值在于探索终极真理,用哲学追目的而不是用于世俗实践。

3.社会民众人格独立性强,具有某种的“自由情趣”

这便是黑格尔所认为的精神终极形态,也就是人类社会达到的最终巅峰,黑格尔对此有宗教般地痴迷。当然肯定有人已经将这样的社会又与某国某文化对应,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未必正确。但毫无疑问,为我们再次思考中华文明,乃至认识到魏晋风度在华夏人文史上的不同凡响,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切入视点。

回到副题“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马克思曾将历史分为三类”反思的,直观的,批判的“,受到很大程度黑格尔历史观的影响。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精神的具象“,也就是说,历史只能表现出世界本质-也就是精神的发展变化过程才能被称之为历史,所谓物质存在,物质生产的历史,只能作为精神的表象。也就是说:物质生产的历史不能称之为历史。反思的,精神的历史才能被称之为历史。

二,“儒家实用主义封锁线“与中国历史所以黑格尔一旦接触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就做出了“中国历史终结于春秋战国,之后就永远停滞不前的判断”,因为春秋战国是中国民族精神气质的形成阶段。在儒家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民族精神特质内涵,在春秋战国就已经被展示完毕,精神的具象化任务在春秋战国就结束。而之后的中国,在儒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背景下,一直在儒家文化精神框架内或修修补补,或重复量变,或循环往复。处于地平线涌动式发展,从未有过突破。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在本质上是停滞的,重复的。

作为一个从小的中国历史骨灰级爱好者,黑格尔历史观如何我却不想探讨,但如果我们要准确反思中华文明,反思中华文化,乃至反思中国人文精神的得与失,黑格尔的给予的哲学视点是高度的,凝练的,总结的。

中国与“精神的第二阶段高度契合“,想必诸位看官已经看出来了,诸位看官想必同样看出来的是,大部分西方国家和黑格尔所追求的“绝对精神”基本吻合。

中国自秦汉以下确立的儒家文明,在我看来用三大特点,这三大特点,既是中华文明传续至今的根脉活力所在,也是中华文明的局限性所在:

1.从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学而优则仕”出发的世俗务实性。秦始皇统一六

国,郡县制广为推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伴随而来,是

春秋战国贵族政治环境下,探究世界本体本源的朴素人文精神几乎消逝,而汉朝以

来,儒家文化中深刻的务实精神,对现实问题的深度关切,与官僚政治的权威融为

一体,造就了伦理道德体系完备,入世情怀无比奉沛的中国人、中国人的信仰,不

在于宗教信仰,而在于以忠孝礼义伦理为出发点,围绕“世俗”与“现实”行动的

世俗信仰。这使我们避免很多类似于欧洲政教不分带来的问题,在一次又一次危机

民族危机中,中国人自发的世俗爱国主义,务实特质也正是我们免于一次又一次亡

国灭种结局的重要原因。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种客观精神,所以,我们是民族精

神充沛的民族,也就是客观精神高度发达的民族。但同时也是绝对精神较为匮乏的

民族,我们围绕着物质存在而展开的民族特性,注定了我们不可能是产生宗教神学,近代哲学的民族。

2.科技的实用性。一般来讲,科学具有三个层次:科学技术,科学理论,科学精

神。中国的古代科技,是知性与感性的收获,也就是说,不是科学方法和理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