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第八章 零件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尺寸,是轴承座的主要尺寸,应直接标注。
图b中主要尺寸直接注成B,C,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A尺寸的误差等于B、 C尺寸误差之和,不合理。同理,2xф6安装孔标两个E尺寸,也不合理
2、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便于读图、测量,且容易保证零件的
加工精度。 图a中尺寸标注符合加工顺序; 图b中尺寸标注不符合加工顺序; 图c是零件的加工顺序
(4)凹坑
为了减少加工面积,节约加工成本,有时也在零件表面上加 工出凹坑(或沉孔),来保证零件的良好接触。
下图所示为螺栓连接中用锪平的方法加工出的沉孔,及其沉 孔的尺寸标注。下图b所示为平面上加工凹坑的方法
(5)钻孔结构
用钻头钻盲孔时,在孔的底部有一个120°的锥角,钻孔深 度是圆柱部分的深度(不包括锥坑深度),如下图a所示。
第三节 零件的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分为两类 1. 性能结构,即直接影响零件使用性能和工作情况
的 2. 工艺结构,即由材料加工工艺过程决定的
对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就是要从设计和加工的角 度出发,在分析零件在部件中的功能特点、选用 材料、加工工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造型、色 彩、材质的美感,运用人机工程学,使零件具有 合理、经济、宜人的特点
图b中,压板与圆柱面相交,交线处在小于45°的位置时, 过渡线按两端不到头的细实线画出
2,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倒角和倒圆 在轴、孔的端部加工成的锥面称为倒角 在轴肩处加工成的圆角称为倒圆
(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3)凸台
为了减少加工面积,并保证零件表面之间接触,通 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或加工成凹坑
一、主要尺寸和非主要尺寸 主要尺寸: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影响性能、规格的
尺寸,如配合尺寸、连接尺寸、安装尺寸、重要 的定位尺寸,一般都有公差要求。 非主要尺寸:不直接影响机器使用性能和安装精度 的尺寸。如:零件的外形轮廓尺寸、非配合尺寸、 满足机械性能、工艺要求等方面的尺寸如退刀槽、 凸台、凹坑、倒角等,一般没有公差要求
必要的局部视图、斜视图或局部放大图等。视图的数量 与零件的复杂程度有关,零件越复杂,视图数量越多。 对于同一个零件,特别是结构较为复杂的零件,可选择不 同的表达方案,比较归纳后,确定一个最佳表达方案。
结论:视图选择应是视图数量恰当,表达完整、清晰,简 单易懂。
二、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案 1、轴套类零件 2、轮盘类零件 3、叉架类零件 4、箱体类零件
二、极限与配合的概念及注法
极限与配合是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要求,是 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加工经济性的重要技术指标, 也是保证零件互换性的技术指标。
互换性是指从一批规格相同的零件中任意取一件,不经挑选 或修配,就能装到机器上,并能使机器正常运转,达到设 计的性能要求。
1、极限的基本概念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3)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4)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5)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6)
二、零件结构的合理性
常见的工艺结构有铸造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铸造工艺结构 (1)起模斜度 为了便于起模,铸件的内、外壁沿起模方向应设计带有斜度,称为起模
斜度,如下图。 起模斜度大小: 木模1°~3°;金属模(手工)1°~2°;金属模(机械)0.5°~1° 起模斜度在图中不一定画出,必要时可在技术要求中注明
二、零件图的内容:
1. 一组图形 用一组图形,综合运用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方法,把零
件的内、外形状和结构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2. 零件尺寸 确定零件形状、大小、各部分结构相对位置的全部尺寸。要
求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3. 技术要求 制造和检验零件时应达到的技术方面的要求。用规定的符号、
坐标式 同一方向尺寸,部 从同一基准注起, 尺寸误差互不影响
链状式 同一方向尺寸,彼 此首尾相接,前一 尺寸终点即为后一 尺寸起点,尺寸互 为基准,形成链状
综合式 同一方向尺寸,既 有坐标式,又有链 状式,是前两种的 综合
四、尺寸的合理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1、主要尺寸直接标注 下图a中尺寸A、L分别表示轴承座中轴承孔的定位尺寸和2xф6安装孔的定
零件上的某些点、线、面,可用作零件在机器中或加工测 量时的定位,这些点、线、面是以尺寸决定它们与几何 元素之间关系的,称为尺寸基准,即标注尺寸的起点。
1、尺寸基准可分为两大类: (1)设计基准:在设计中用来确定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及其
几何关系的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测量时的基准。 由于零件有三个方向的尺寸,因此,零件在长、宽、高三
第八章 零件图
第一节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机器(或部件)是由若干零件按一定的要求装配而成的。 表达单个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一、零件图的作用 + 设计部门提交给生产部门的重要技术文件; + 反映设计者的意图,表达出机器(或部件)对零件的要求,
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和制造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 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
在钻阶梯孔时,阶梯孔的过渡处,有120°的锥台,其画法 与尺寸标注,如下图b所示
用钻头钻孔时,要求钻头轴线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 以保证钻孔准确和避免钻头折断
第四节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除了正确、完整、清晰外,还 必须合理,即标注的尺寸,既要满足设计要求, 以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又要满足工艺要求,以 便于加工制造和检测。
一、零件结构的分析方法
根据零件在机械(部件)中的功用可将零件分为包容、支承、传动、定位、 密封等类型。
对具体的零件,正确分析、认识零件各个部分的功能与作用,是正确、 合理表达零件结构的基础。
以减速器的从动轴和底座为例,分析零件的性能结构和工艺结构的形成 与使用。
1,减速器从动轴的主要功用是装在轴承中,支撑齿轮传递扭矩(或动力), 并与外部设备连接。为了使从动轴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它 的结构形状形成过程和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见下表
一、零件的测绘方法与步骤如下: 1、了解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位置和作用,及零件的形状结构。 2、画零件草图(徒手绘图) (1)在图纸上定出各视图的位置。画出各视图的基准线、中心线
(2)依据零件的加工位置或工作位置,选择适当的表 达方案(一组图形),画出草图图形
由于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的误差,a尺寸作为封闭链,其误差应 为b、c、d尺寸误差之和。要保证a尺寸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就要减 小b、c、d尺寸误差,从而提高了加工成本。
为了保证每一个尺寸的精度要求,常常对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一环不注 尺寸,这样既保证了设计要求,又降低加工成本,如下图b所示
五、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六、常用尺寸的简化注法
减速器原理
减速器装配
减速器从动轴结构分析(1)
减速器从动轴结构分析(2)
2,减速器的底座见下图,它的主要功用是容纳、支撑轴和 齿轮,并与减速器盖连接。为了使从动轴能够满足设计要 求和工艺要求,它的结构形状形成过程和需要考虑的主要 考虑的问题见下表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1)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2)
孔或缩松等铸造缺陷,铸件壁厚应均匀变化、逐渐过渡。如下图a、b 所示结构合理,c所示结构不合理
(4)过渡线 由于铸造圆角、起模斜度影响,铸件表面的相贯线变得不太
明显,这种线称为过渡线。
过渡线的画法与相贯线一样,即过渡线只画到理论交点处。 过渡线不宜与轮廓线相连,应按细实线画出
图a中,过渡线是底板与圆柱面相交,交线处在大于或等于 60°的位置时,过渡线按两端带小圆角的细实线画出。
数字或文字进行说明。
4. 标题栏 说明零件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号、设计、校核人员
等。
1,一组图形 2,零件尺寸 3,技术要求 4,标题栏
第二节 零件的视图选择
选择零件图表达方案的实质为选择视图、选用表达方法和确定视图数量。
一、零件的表达方案选择
1,主视图的选择 在表达零件时,应首先确定主视图。选择主视图应考虑以下两点: (1)主视图的放置位置 一般来说,零件图中的主视图应反映出零件在机器中的工作位置或主要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最大 高度Rz。
表面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用以判 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内,轮廓偏距 z(轮廓线上的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绝对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在选择表面粗糙度的数值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加工位置
轴类
盘盖类
叉架类
箱体类
(2)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在主视图位置己定的情况下,应从前、后、左、右 四个方向选择较明显地表达零件的主要结构和各 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一面为主视图。即主视 图的投影方向应该能够反映出零件的形状特征
2,其它视图的选择 + 以主视图为基础 + 根据零件形状的复杂程度和结构特点 + 以完整、清晰、表达各部分为主线 + 优先考虑其它基本视图 + 采用相应的剖视、断面等方法 + 使每个视图有一个表达重点 对于零件尚未表达清楚的局部形状或细部结构,则可选择
第五节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通常有:表面结构,尺寸与配合, 形状与位置公差。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注法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称为表面粗糙度。表面越平坦,表面粗糙度越高,表面越 粗糙,表面粗糙度越低
2、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个方向都有一个主要基准,可能还有一个或数个辅助基 准。 2、作为基准的点、线、面的选择: (1)零件(圆、球类)上的圆心、球心 (2)零件上主要回转面的轴线 (3)零件的对称面 (4)零件的主要支承面和装配面 (5)零件的主要加工面
三、尺寸链
根据尺寸在下图中的形式,可归纳为坐标式、链状式和综合 式。
1、几何公差的概念 几何公差包括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反向公差、跳动公差。
形状公差是零件的被测要素(如轴线、表面)的实际形状允许 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是零件的被测要素(如轴线、表面)的实际位置与理 想位置(基准)的变动全量
第六节 零件的测绘
零件测绘是根据已有的零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测量尺寸、制定技术要 求,画出零件草图,最后根据草图整理和绘制成零件图的过程。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刀具和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 响,不可能把零件尺寸加工的绝对准确。为了保持互换性, 要求将零件的加工误差限制在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 寸范围内,允许尺寸有一个变动量,这个变动量就称为尺 寸公差,简称公差
三、几何公差简介
任何一个零件,要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不但要对零件的尺 寸用尺寸公差来限制,而且零件的形状和零件要素间的相 对位置,还要用几何公差来加以限制。
3、考虑测量方便 加工阶梯孔时,先加工出小孔,然后依次加工出大孔。标注
孔的轴向尺寸时,则相反,应从端面先注出大孔的深度, 再依次注出小孔的深度,以便于测量。
左图符合加工顺序便于测量,因此标注合理;
右图不符合加工顺序,标注不合理
4、避免封闭的尺寸链
零件上同一方向的尺寸首尾相接,就形成了封闭尺寸链,如下图a所示。
(1)在满足零件外观和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 低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2)同一零件中
+ 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低于工作表面的粗糙度要求
+ 配合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应高于非配合表面的粗糙度要 求
+ 一般轴表面的粗糙度应高于孔表面的粗糙度
+ 摩擦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应高于非摩擦表面的粗糙度要 求
(3)承受交变载荷的表面和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圆角、 凹槽等部位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2)铸造圆角 为了避免砂型落砂和铸件在冷却时产生裂纹和缩孔,在铸件各表面相交
处应做成圆角,并且铸件壁厚要均匀或渐变如下图所示,铸造圆角半 径一般取壁后的0.2-0.3倍,同一铸件圆角半径的种类尽可能减少;圆 角半径可在技术要求中统一注明。
(3)铸件壁厚 在浇注零件时,为了避免零件各部分因冷却速度的不同而产生裂纹、缩
4、表面结构的符号和标注 (1)表面结构的符号及其意义
(2)常用表面结构参数Ra的标注示例
5、表面结构在图样上的标注
符号、代号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其 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同一图样 上,每一表面只标注一次代号。空间狭小(或不便标注)时, 代号可以引出标注。重复要素(孔、槽、齿等)表面粗糙度 只标注一次。
图b中主要尺寸直接注成B,C,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A尺寸的误差等于B、 C尺寸误差之和,不合理。同理,2xф6安装孔标两个E尺寸,也不合理
2、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便于读图、测量,且容易保证零件的
加工精度。 图a中尺寸标注符合加工顺序; 图b中尺寸标注不符合加工顺序; 图c是零件的加工顺序
(4)凹坑
为了减少加工面积,节约加工成本,有时也在零件表面上加 工出凹坑(或沉孔),来保证零件的良好接触。
下图所示为螺栓连接中用锪平的方法加工出的沉孔,及其沉 孔的尺寸标注。下图b所示为平面上加工凹坑的方法
(5)钻孔结构
用钻头钻盲孔时,在孔的底部有一个120°的锥角,钻孔深 度是圆柱部分的深度(不包括锥坑深度),如下图a所示。
第三节 零件的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分为两类 1. 性能结构,即直接影响零件使用性能和工作情况
的 2. 工艺结构,即由材料加工工艺过程决定的
对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就是要从设计和加工的角 度出发,在分析零件在部件中的功能特点、选用 材料、加工工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造型、色 彩、材质的美感,运用人机工程学,使零件具有 合理、经济、宜人的特点
图b中,压板与圆柱面相交,交线处在小于45°的位置时, 过渡线按两端不到头的细实线画出
2,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倒角和倒圆 在轴、孔的端部加工成的锥面称为倒角 在轴肩处加工成的圆角称为倒圆
(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3)凸台
为了减少加工面积,并保证零件表面之间接触,通 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或加工成凹坑
一、主要尺寸和非主要尺寸 主要尺寸: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影响性能、规格的
尺寸,如配合尺寸、连接尺寸、安装尺寸、重要 的定位尺寸,一般都有公差要求。 非主要尺寸:不直接影响机器使用性能和安装精度 的尺寸。如:零件的外形轮廓尺寸、非配合尺寸、 满足机械性能、工艺要求等方面的尺寸如退刀槽、 凸台、凹坑、倒角等,一般没有公差要求
必要的局部视图、斜视图或局部放大图等。视图的数量 与零件的复杂程度有关,零件越复杂,视图数量越多。 对于同一个零件,特别是结构较为复杂的零件,可选择不 同的表达方案,比较归纳后,确定一个最佳表达方案。
结论:视图选择应是视图数量恰当,表达完整、清晰,简 单易懂。
二、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案 1、轴套类零件 2、轮盘类零件 3、叉架类零件 4、箱体类零件
二、极限与配合的概念及注法
极限与配合是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要求,是 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加工经济性的重要技术指标, 也是保证零件互换性的技术指标。
互换性是指从一批规格相同的零件中任意取一件,不经挑选 或修配,就能装到机器上,并能使机器正常运转,达到设 计的性能要求。
1、极限的基本概念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3)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4)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5)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6)
二、零件结构的合理性
常见的工艺结构有铸造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铸造工艺结构 (1)起模斜度 为了便于起模,铸件的内、外壁沿起模方向应设计带有斜度,称为起模
斜度,如下图。 起模斜度大小: 木模1°~3°;金属模(手工)1°~2°;金属模(机械)0.5°~1° 起模斜度在图中不一定画出,必要时可在技术要求中注明
二、零件图的内容:
1. 一组图形 用一组图形,综合运用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方法,把零
件的内、外形状和结构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2. 零件尺寸 确定零件形状、大小、各部分结构相对位置的全部尺寸。要
求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3. 技术要求 制造和检验零件时应达到的技术方面的要求。用规定的符号、
坐标式 同一方向尺寸,部 从同一基准注起, 尺寸误差互不影响
链状式 同一方向尺寸,彼 此首尾相接,前一 尺寸终点即为后一 尺寸起点,尺寸互 为基准,形成链状
综合式 同一方向尺寸,既 有坐标式,又有链 状式,是前两种的 综合
四、尺寸的合理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1、主要尺寸直接标注 下图a中尺寸A、L分别表示轴承座中轴承孔的定位尺寸和2xф6安装孔的定
零件上的某些点、线、面,可用作零件在机器中或加工测 量时的定位,这些点、线、面是以尺寸决定它们与几何 元素之间关系的,称为尺寸基准,即标注尺寸的起点。
1、尺寸基准可分为两大类: (1)设计基准:在设计中用来确定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及其
几何关系的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测量时的基准。 由于零件有三个方向的尺寸,因此,零件在长、宽、高三
第八章 零件图
第一节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机器(或部件)是由若干零件按一定的要求装配而成的。 表达单个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一、零件图的作用 + 设计部门提交给生产部门的重要技术文件; + 反映设计者的意图,表达出机器(或部件)对零件的要求,
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和制造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 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
在钻阶梯孔时,阶梯孔的过渡处,有120°的锥台,其画法 与尺寸标注,如下图b所示
用钻头钻孔时,要求钻头轴线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 以保证钻孔准确和避免钻头折断
第四节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除了正确、完整、清晰外,还 必须合理,即标注的尺寸,既要满足设计要求, 以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又要满足工艺要求,以 便于加工制造和检测。
一、零件结构的分析方法
根据零件在机械(部件)中的功用可将零件分为包容、支承、传动、定位、 密封等类型。
对具体的零件,正确分析、认识零件各个部分的功能与作用,是正确、 合理表达零件结构的基础。
以减速器的从动轴和底座为例,分析零件的性能结构和工艺结构的形成 与使用。
1,减速器从动轴的主要功用是装在轴承中,支撑齿轮传递扭矩(或动力), 并与外部设备连接。为了使从动轴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它 的结构形状形成过程和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见下表
一、零件的测绘方法与步骤如下: 1、了解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位置和作用,及零件的形状结构。 2、画零件草图(徒手绘图) (1)在图纸上定出各视图的位置。画出各视图的基准线、中心线
(2)依据零件的加工位置或工作位置,选择适当的表 达方案(一组图形),画出草图图形
由于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的误差,a尺寸作为封闭链,其误差应 为b、c、d尺寸误差之和。要保证a尺寸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就要减 小b、c、d尺寸误差,从而提高了加工成本。
为了保证每一个尺寸的精度要求,常常对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一环不注 尺寸,这样既保证了设计要求,又降低加工成本,如下图b所示
五、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六、常用尺寸的简化注法
减速器原理
减速器装配
减速器从动轴结构分析(1)
减速器从动轴结构分析(2)
2,减速器的底座见下图,它的主要功用是容纳、支撑轴和 齿轮,并与减速器盖连接。为了使从动轴能够满足设计要 求和工艺要求,它的结构形状形成过程和需要考虑的主要 考虑的问题见下表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1)
减速器底座结构分析(2)
孔或缩松等铸造缺陷,铸件壁厚应均匀变化、逐渐过渡。如下图a、b 所示结构合理,c所示结构不合理
(4)过渡线 由于铸造圆角、起模斜度影响,铸件表面的相贯线变得不太
明显,这种线称为过渡线。
过渡线的画法与相贯线一样,即过渡线只画到理论交点处。 过渡线不宜与轮廓线相连,应按细实线画出
图a中,过渡线是底板与圆柱面相交,交线处在大于或等于 60°的位置时,过渡线按两端带小圆角的细实线画出。
数字或文字进行说明。
4. 标题栏 说明零件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号、设计、校核人员
等。
1,一组图形 2,零件尺寸 3,技术要求 4,标题栏
第二节 零件的视图选择
选择零件图表达方案的实质为选择视图、选用表达方法和确定视图数量。
一、零件的表达方案选择
1,主视图的选择 在表达零件时,应首先确定主视图。选择主视图应考虑以下两点: (1)主视图的放置位置 一般来说,零件图中的主视图应反映出零件在机器中的工作位置或主要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最大 高度Rz。
表面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用以判 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内,轮廓偏距 z(轮廓线上的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绝对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在选择表面粗糙度的数值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加工位置
轴类
盘盖类
叉架类
箱体类
(2)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在主视图位置己定的情况下,应从前、后、左、右 四个方向选择较明显地表达零件的主要结构和各 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一面为主视图。即主视 图的投影方向应该能够反映出零件的形状特征
2,其它视图的选择 + 以主视图为基础 + 根据零件形状的复杂程度和结构特点 + 以完整、清晰、表达各部分为主线 + 优先考虑其它基本视图 + 采用相应的剖视、断面等方法 + 使每个视图有一个表达重点 对于零件尚未表达清楚的局部形状或细部结构,则可选择
第五节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通常有:表面结构,尺寸与配合, 形状与位置公差。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注法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称为表面粗糙度。表面越平坦,表面粗糙度越高,表面越 粗糙,表面粗糙度越低
2、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个方向都有一个主要基准,可能还有一个或数个辅助基 准。 2、作为基准的点、线、面的选择: (1)零件(圆、球类)上的圆心、球心 (2)零件上主要回转面的轴线 (3)零件的对称面 (4)零件的主要支承面和装配面 (5)零件的主要加工面
三、尺寸链
根据尺寸在下图中的形式,可归纳为坐标式、链状式和综合 式。
1、几何公差的概念 几何公差包括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反向公差、跳动公差。
形状公差是零件的被测要素(如轴线、表面)的实际形状允许 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是零件的被测要素(如轴线、表面)的实际位置与理 想位置(基准)的变动全量
第六节 零件的测绘
零件测绘是根据已有的零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测量尺寸、制定技术要 求,画出零件草图,最后根据草图整理和绘制成零件图的过程。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刀具和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 响,不可能把零件尺寸加工的绝对准确。为了保持互换性, 要求将零件的加工误差限制在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 寸范围内,允许尺寸有一个变动量,这个变动量就称为尺 寸公差,简称公差
三、几何公差简介
任何一个零件,要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不但要对零件的尺 寸用尺寸公差来限制,而且零件的形状和零件要素间的相 对位置,还要用几何公差来加以限制。
3、考虑测量方便 加工阶梯孔时,先加工出小孔,然后依次加工出大孔。标注
孔的轴向尺寸时,则相反,应从端面先注出大孔的深度, 再依次注出小孔的深度,以便于测量。
左图符合加工顺序便于测量,因此标注合理;
右图不符合加工顺序,标注不合理
4、避免封闭的尺寸链
零件上同一方向的尺寸首尾相接,就形成了封闭尺寸链,如下图a所示。
(1)在满足零件外观和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 低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2)同一零件中
+ 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低于工作表面的粗糙度要求
+ 配合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应高于非配合表面的粗糙度要 求
+ 一般轴表面的粗糙度应高于孔表面的粗糙度
+ 摩擦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应高于非摩擦表面的粗糙度要 求
(3)承受交变载荷的表面和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圆角、 凹槽等部位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2)铸造圆角 为了避免砂型落砂和铸件在冷却时产生裂纹和缩孔,在铸件各表面相交
处应做成圆角,并且铸件壁厚要均匀或渐变如下图所示,铸造圆角半 径一般取壁后的0.2-0.3倍,同一铸件圆角半径的种类尽可能减少;圆 角半径可在技术要求中统一注明。
(3)铸件壁厚 在浇注零件时,为了避免零件各部分因冷却速度的不同而产生裂纹、缩
4、表面结构的符号和标注 (1)表面结构的符号及其意义
(2)常用表面结构参数Ra的标注示例
5、表面结构在图样上的标注
符号、代号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其 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同一图样 上,每一表面只标注一次代号。空间狭小(或不便标注)时, 代号可以引出标注。重复要素(孔、槽、齿等)表面粗糙度 只标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