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圣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
4.1 复习笔记
一、国民经济决策
1.国民经济决策
(1)定义:国民经济决策是有关未来各种国民经济管理行动方案所作的选择和决定。

人们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方针政策、重大战略措施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决定和选择。

(2)国民经济决策职能的特征:①预见性;②指导性;③择优性。

(3)国民经济决策主要内容:
①确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②确定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路线。

③选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计划方案。

2.国民经济决策分类
(1)按经济决策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一般性决策
战略性决策是关于国民经济中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问题的决策。

一般性决策,是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个别或局部问题进行的决策,它们在内容和方向上应该符合总体决策的目标,应成为实现战略性决策的手段或具体形式。

(2)按时间划分,国民经济决策包括长期决策、中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长期决策一般指十年和十年以上的指导性、纲领性的决策。

其基本任务是:确定经济发
展的目标、速度、比例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制定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等。

长期决策能指出方向、规定实施道路,起“航标”作用。

中期决策一般是指两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决策,主要是五年左右的战略与战术紧密结合的决策。

其基本任务是确定中期内经济发展的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重要工程项目等。

中期决策是在长期决策的基础上加以制定的。

中期决策既是长期决策的具体表现,又是短期决策的基础,保证了经济决策实施的连续性。

短期决策是指一年及一年以下的经济活动实施决策,是具体指导经济发展的行动决策。

短期决策是中期决策的具体化,对中、长期决策的贯彻落实起保证作用。

同时,在某些情况下,短期决策又是修改和校正中期决策乃至长期决策偏差的调整部分。

(3)按照管理层次分,国民经济决策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决策(包括中央各个管理职能部门的决策)和地方政府决策两个层次
按照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了必要的决策权限范围。

一般涉及全局性和重大性问题的决策归属中央决策权限范围,地方政府不能越权,并且要积极贯彻和落实中央决策;而涉及区域性和局部性问题的决策则归属地方政府决策权限范围,中央政府不宜专权,干预过多会挫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造成消极后果。

3.国民经济决策的意义
(1)国民经济决策是战略性决策,对整个经济发展有决定性意义。

(2)国民经济决策是制约国民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3)国民经济决策是提高政府计划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据。

(4)正确的国民经济决策是动员、鼓舞亿万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4.国民经济决策程序和方法
(1)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科学的决策程序一般应包括如下步骤:
①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策的首要问题,为此要全面地调查、了解国民经济系统的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的资料,系统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预测未来可能的演进趋势,指出具有全局性的要害所在。

②拟订方案
拟订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可能方案。

③方案评估、选优
评估就是要对拟订的各种预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权衡和论证。

选优就是在全面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反复比较、正确评价的基础上选择较优的。

选择的结构有两种:或者是比较适中的方案,或者在所有备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加工和补充,形成较为满意的方案。

④决策的实施及监督
把决策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明确具体责任,并对决策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决策目标之间的偏差,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2)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①专家决策法
专家决策法也叫德尔菲法。

该方法利用专业领域资深行家长期形成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问卷征询的方式将这些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加以客观化和系统化整理,并反复征询,最终提炼出有集中性和代表性的观点和意见。

该法广泛用于社会经济决策、预测领域,但是还需要通过其他方法的应用来相互印证。

②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之前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全面考察、鉴定和评价,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基本任务,是对某一项目的所有方面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调查研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行性各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及效益评价,判断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并提出实施建议,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③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主要研究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如何寻求目标函数的最优化。

④其他优化方法
运用数量经济学方法,编制宏观经济数学模型,如人口发展模型、能源模型;具体决策方法,如费用效益分析法、决策树技术以及不确定决策时使用的概率方法。

总之,国民经济决策,应尽可能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并结合预测技术,提高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选择
1.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及特性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而设定的国民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基本特性:
(1)全局性
(2)综合性
(3)系统性
(4)科学性
2.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体系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主要由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社会发展管理目标两大类组成。

(1)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①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内容
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增长是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保证。

它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

b.增加就业目标
增加就业目标,对我国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通过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岗位、开拓就业市场、挖掘就业潜力、完善社保机制,努力增加就业特别是再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c.稳定价格目标。

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不出现大的波动,这样既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尤其有利于社会安定。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的对比状况。

对国际收支的管理目标,应当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②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意义
四大目标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内在要求,符合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

将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明确为四个基本目标,具有很深的含义:a.内涵丰富,覆盖面广;b.借鉴了国际经验;c.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社会发展管理目标
根据中国国情以及国民经济管理实践,我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发展管理目标体系。

①人口控制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国策之一,实行人口控制的目标具体体现为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婴儿死亡率。

这两个目标分别反映社会主体的发展状况与水平。

②调整居民收入差距
纳入国民经济管理的社会目标主要是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

这两个目标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状况。

③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持一定的人均居住面积、城市绿化面积和降低“三废”率。

这些目标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变化情况和质量高低。

④保持社会稳定
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防止出现管理真空,避免社会动乱,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3.国民经济管理目标选择
(1)国民经济管理目标间的关系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独立关系、互补关系和互逆关系。

一个或数个国民经济管理手段的波及效果可分为三类:①完全没有或可以忽略的影响;
②产生与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一致的积极影响;③产生与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不一致的消极影响。

充分认识管理目标间的相互关系,是设定管理手段的前提。

基于国民经济管理目标间存在的关系,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选择,应恪守和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