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是通过具体课文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祖国的丰厚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丰富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确地鉴赏美。

其次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时处处、时时留心观察美的事物、美的生活。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

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那么, 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实施审美教育
小学阶段的审美教育应贯穿在各科教学中,音乐课以优美的乐曲,和谐的旋律,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美术课以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线条,使学生赏心悦目;体育课以健美的动作,激烈的竞争,使学生身心愉悦……语文课中的美育,则是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悦目的环境以及富有韵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在这方面语文教材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包括有自然美与社会美两部分内容。

(一)以人物形象净化学生心灵
社会美,就是社会生活美,它以光辉的形象,感人的事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获得激荡人心的美感。

教材中的社会美的审美范畴包含了崇高美、壮美、优美。

(1)崇高美。

这是一种伟大的庄重圣洁的美。

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崇高精神;《工人代表》中刘少奇不畏强暴的胆略;《一个苹果》中战斗集体的阶级情谊……这些形象具有强烈的道德震撼力量。

(2)壮美。

这是一种具有雄伟激情的阳刚之美。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壮烈献身的精神;《景阳冈》中武松豪放无畏的性格;《小英雄雨来》中雨来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这些形象显示了自身巨大的力量,使人获得振奋,产生激荡人心之美感。

(3)优美。

这是一种柔和优雅的美。

例如:《上学路上》中少先队员保护集体财产的美德;《忆铁人》中王进喜为民解难、勇于改错的品质;《渡船上》中素不相识人互相关怀,为他人着想的社会风尚……这些形象是真善美和谐的统一,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语文课上,就是在分析一个个美的形象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净化心灵的。

(二)以自然美激发学生情感
自然美的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形式美,它以自然感性形象而直接引起人的美感。

通过美的形象,美的生活,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中自然美的范畴又包括了宇宙美、植物美、动物美等。

(1)宇宙美。

例如《海上日出》《火烧云》《桂林山水》等。

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使人感情激荡,感受到天地之博大,宇宙之美好。

(2)植物美。

例如《老槐树》《我爱故乡的杨梅》《美丽的大兴安岭》等。

充满活力的植物,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使人感到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意义。

(3)动物美。

例如《猫》《壁虎》《翠鸟》等。

特别是那些人格化的动物:无私奉献的老牛,人类忠实的朋友──老马,充满母爱的鹌鹑。

这些形象,使人感到人世间充满了爱与温情。

在语文课上,通过分析自然美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情感。

二、熏陶感染, 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渗透”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

体味感悟是关键, 是核心。

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 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 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

叶圣陶先生说: “最要紧的在多比较、多归纳、多论文格式描述、多体会, 一字一句不放过, 引导学生揣摩语感, 体味感情。

”这样,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大凡名篇佳作, 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

有的托物言志, 有的借景抒情; 因事缘
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

因此, 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 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
奋的情感表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 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 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使
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 获得启迪和教益。

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体味, 引导学生感情体验, 并进一步扩展情思, 是
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

三、言行揣摩, 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
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 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 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 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 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 并透过表面深入
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 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四、拓展延伸, 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
美时, 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 这时教师就应趁热
打铁、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论文格式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

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课文的学习, 诱导他们开展一
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

比如表演, 既是一种欣赏, 又是一种再创造; 进行写作练习, 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综上所述,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 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 精神上得到满足, 情感上产生共鸣, 理智上
得到启迪, 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 陶冶情操, 净化
心灵, 升华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