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修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湿地的保护工作,自2005年2月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全国建设的湿地公园如雨后春笋。

广西紧跟湿地保护的步伐,百色市政府也十分关注湿地生态的保护,希望以建设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契机,进一步改善福禄河流域乃至右江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构建区域生态保护体系。

2014年12月,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为了让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维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湿地对生物的承载能力,需要对它进行修复上的研究,探寻更有效的技术方案,促进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

1.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广西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百色市右江区境内,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以南方典型的河流、库塘、稻田、森林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总面积为659hm2,其中湿地面积313.5 hm2,湿地率达47.6%。

湿地公园内林地面积315.1h m2,、耕地62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1.5hm2、园地27.2hm2。

交通用地3.2hm2。

区域内水系发达,生物资源丰富,为众多生物提供繁衍栖息场所,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福禄河河道蜿蜒曲折,环境清幽,库区水面宽阔,山水一色,景观资源丰富,作为城市近郊的生态湿地,具有重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2.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状况调查分析
2.1开发利用状况调查分析
2.1.1福禄河河流生态状况。

福禄河河面宽30-50m,平均水深3m,6.8km的范围内有居民点9个,人为活动频繁,开发利用较大。

福禄河水库五级电站大坝至右江河口处的福禄河两岸,村民将土地及河岸开发用于养殖,主要养鱼、鸡、鸭、鹅、猪等家禽,据调查统计,公园内共有鱼塘24个,拦河网1500m,网箱264个,养殖棚19个,垃圾焚烧炉3座,大量的饲料喂养出现局部水质下降、富营养化,鱼塘间的水交换力差,湿地功能退化。

同时,河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闲置的鱼网、枯死木、漂浮物等,福禄河水质降低,水生动物洄游通道受到阻碍。

2.1.2林地状况。

湿地公园林地面积315.1hm2,人工林约为200hm2,树种以桉树、马尾松、杉木为主,原生性天然阔叶林被次生林和人工林取代,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受到影响。

大量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林层结构和树种单一不能满足珍稀濒危物种褐翅鸦鹃、黑冠鹃的栖息与繁殖,需对部分区域进行保护修复。

2.2受威胁状况调查分析
2.2.1自然资源受威胁状况。

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水库正常情况下有高1.0-2.0m的水位变幅带,近年来水量减少,在第一汇水面已有2m左右的消落带,长时间处于裸露状态,因雨水冲刷局部受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消落带功能降低。

2.2.2野生动物受威胁状况。

福禄河湿地公园福禄河两岸以五级电站大坝为区分线,坝首以上两岸均是林地,坝首以下两岸仅以鱼塘、农田、居民点为主,地形开阔,植被稀少,河岸易受上游洪水的侵蚀影响,生态脆弱,也不能满足现有水鸟、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

2.2.3外来物种状况。

据福禄河湿地公园2018年初的监测报告显示,公园内从那巴屯到右江河口外来入侵物种16.6hm2,主要外来物种是大薸和水葫芦,分布区域物种覆盖整个水面,发展态势递增,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循环良性。

3.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国家湿地公园修复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自然性原则、自我修复原则、完整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

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修复
卢桂英
(广西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广西 百色 533099)
摘 要: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我国的生态系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广西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提出适合其发展的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以促进广西福禄河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时也为相关的保护部门和组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12-0098
·98·
·99·
4.湿地公园修复技术措施
4.1湿地水系恢复技术。

修复湿地公园下段水域人为开发利用较大的范围,通过拆除福禄河河岸福禄码头至右江河口现有鱼塘的部分塘埂及挡水构筑物使水文连通,合理利用洪水的脉冲实现河流侧向生态联系。

在原鱼塘与河流间修建闸坝2个,控制福禄河湿地公园项目恢复区14.85hm2的花坡湿地区与宣教展示区,按湿地公园保护需求和栖息地动植物适宜的水深控制水位。

对福禄河河道进行合理疏浚,清除大量淤积的底泥、垃圾、漂浮物、废弃的鱼网等共6km,对24个鱼塘进行底泥疏浚,使鱼塘和河道河水清洁、水底连贯水生动物洄游顺畅,增强湿地生态系统内外水体的连通与交换,发挥多样化的生态水文功能。

4.2湿地水环境修复技术
4.2.1种植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种植是湿地修复中净化水质的优选技术,可增加水中溶氧,净化水质,扩大水生动物的有效生存空间,给水生动物提供更多栖息和隐蔽场所,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

沉水植物种植选择在久布屯到洞仙屯河段水生植物稀少,水流较缓水位较浅的区域及洞仙屯附近鱼塘。

种植狐尾藻、水车前、苦草、海菜花、菹草等,配置方式为带状分布,种植密度为0.3m×0.3m,面积为3hm2。

为防止野生动物的干扰,水生苗木采取保护措施。

4.2.2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主要采取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清理外来物种、底泥疏浚等措施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拆除湿地公园河中264个网箱和河岸24个鱼塘养鱼,19个家禽养殖棚,搬迁3座河岸上的垃圾焚烧炉,杜绝因垃圾和养殖鸡、鸭、鱼、猪等投入大量饲料以及产生的污水直排而导致的水体污染。

人工清理外来入侵物种水胡芦和大薸16.6hm2,清理水底陈年污泥,从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质。

4.3湿地生境修复技术
4.3.1营造水渠、浅滩、洼地。

对福禄河下段的河岸鱼塘及耕地、坡地进行地形修复,对局部陡坡进行削平处理,平整坡岸,形成缓坡岸带,对开阔地带进行地形调整塑造,形成起伏、不同水深的浅水区,营造湿地植物生长和水生动物栖息产卵的水渠、浅滩和洼地,两岸修复长度为4km。

4.3.2营造岛屿。

在湿地公园大门入口区范围北侧的7个鱼塘进行生境岛屿营造,通过抛石堆土恢复生境岛8个,岛屿地形营造对于模拟恢复退化湿地来说是重要的地形恢复,能适应不现种类的湿地生物,福
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岛屿营造为白鹭、绿鹭等水鸟与林鸟提供栖息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4.4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地域性原则,以百色本地的乡土树树种为主;二是生态性原则,以构建健康湿地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规划景观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三可持续性原则,注重近期景观和远期效果结合。

4.4.1自然恢复
针对福禄河水库库区200hm2人工林是处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里的保育区与恢复重建区,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恢复为辅的方法,规划180hm2的林地进行封山育林,避免人为干扰过多,通过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恢复到自然状态。

4.4.2人工恢复
(1)汇水面植被恢复。

结合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及整体布局,从右江河口到下浪兴之间的浅水区4.7hm2水面进行植被恢复,以观赏水生花、叶为主的浮叶植物、挺水植物作为生态景观带,浮叶植物为睡莲、慈姑、细果野菱等,挺水植物为荷花、菖蒲、梭鱼草、芦苇、鸢尾等,配置方式为团状分布和带状分布,种植密度为0.5m×0.5m。

汇水面植被可满足鱼类、幼鱼成长、游禽隐匿和庇护、觅食的需求。

(2)滨水带植被恢复。

对营造的水渠、浅滩、洼地及河岸进行植被恢复,将福禄河滨水带打造成水渠湿地、草甸湿地、乔灌湿地三种模式。

水渠湿地模式种植净化能力强的挺水植物水莎草、野慈姑、灯心草;草甸湿地模式种植铺地黍、三俭草、纸莎草、假荞麦等植物;乔灌湿地模式种植桑树、木棉、榕树、秋枫、凤凰木、桂花、水竹、山茶花、小叶女贞、红花夹竹桃等,配置方式为复层带状乔灌混合种植,灌木种植密度为2m×2m,乔木种植密度为5m×5m,恢复面积11.96hm2。

滨水植被形成水陆间的生态缓冲带,丰富湿地公园的植物类型,发挥净化、拦截、过滤等生态功能。

(3)水库消落带恢复。

福禄河水库上游进行水库消落带生态恢复,总面积为13hm2,现前期恢复面积为0.2hm2。

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鸟类喜欢的乡土树种,如黄毛榕、对叶榕、枫杨、乌桕、垂柳、枫香、水翁、水柳、水杨梅、悬钩子、金樱子等。

同时营造高底不等的乔木林、灌木林和草丛。

乔木树种的种植密度为3.5m×3.5m,灌木的种植密度为1.0m×1.0m,挺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0.2m×0.2m。

达到绿化隔离作用,也营造鸟类栖息地,以便吸引不同栖息需求水鸟与林鸟前来觅食、休憩。

(下转第102页)
·102·
5.结论
无机吸油材料,是用于油水分离的坚固吸收剂,但是它们的机械性能并不总能得到满足,并且吸油性能受到材料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聚丙烯酸酯类等合成类高吸油树脂具有高保有能力,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被认为是潜在的有效吸油材料之一,但是其成本费用高、制备过程复杂、不可生物降解性是未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大部分有机合成材料都不易生物降解,主要通过焚烧或填埋进行后期处理,不可控制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会增加环境负荷。

广泛存在于农业领域的天然纤维因其特有的环保特性而被广泛关注。

但天然纤维由于含有大量羟基,而减弱了其吸油性能。

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实验发现通过化学改性进一步提高吸油能力。

改性方法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包括接枝聚合和乙酰化。

采用聚合反应合成的纤维素基吸油材料其原材料价格低且来源广,成本低,自身降解性好,现阶段制备工艺成熟,现已成为国内处理溢油的主流选择。

但天然纤维亲水性高和溶解性低的特性会影响吸油效果。

学者们又通过对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去除羟基,添加离子液体作为中间介质使纤维素更好的溶解,提高其吸油性能。

但制备出的天然纤维素基吸油材料其生物降解能力是否改变仍值得深究。

乙酰化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制备方法被国外大量使用。

采用该法合成的改性纤维素基吸油材料成本低、吸附率高等优点。

但是该反应系统中所用的有机溶剂对人身体健康及环境都有损害,近几年来也有学者再无溶剂体系下非均向催化乙酰化纤维素,虽然在溶剂的选择上进行了改进,但是对于反应副产物的处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6.展望
综上所述,天然吸油材料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十几年来,新型吸油材料研究拓展迅速,每种材料均有其优势和不足,同时从经济上、时效上、操作上和无毒上都满足人们社会发展需求的吸油材料还未被找到。

最理想的吸油材料应该具备经济性好、环保性强、可生物降解等优势。

现主要研究方向分为两种,一是改进合成类有机材料的工艺,增加其吸油性能的同时考虑增加生物降解性,二是结合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利用农业领域中大量存在的天然有机资源合成可生物降解吸油材料,将其“变废为宝”。

相信随着不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吸油材料更广泛的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彭孟娜. 海上溢油清理方法的比较研究及综合运用[J].清洗世界, 2017
[2]柴文波. 纤维基复合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机理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 2016.
[3]徐龙宇, 朱靖, 闫向阳,等. 吸油材料对溢油吸附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 2013
[4]赵东. 纤维素基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行为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2016.
[5]郑丽娜, 田鸽. 苯乙烯改性甘蔗渣高效吸油材料的制备研究[J].化工管理, 2016
基金项目:大连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立项,环境影响评价(JG2018KC0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19年研究课题,“课程思政”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与探索(2019-NLZX-YB24);大连海洋大学2017研究生教改项目“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02D0201郑丽娜)
作者简介:潘奕雯(1996— ),硕士。

通讯作者联系人:郑丽娜(1980— ),博士,硕导。

5、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后期保护管理
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需要一个长效的保护管理,一是加强保护管理措施,保证恢复项目得以巩固;二是开展定期的生态资源监测,时刻了解恢复项目的动态情况;三是共建和谐的社区共管模式,避免公园周边村民再度开发利用;四是发挥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公众效应,让全公民参与湿地保护。

湿地修复工作完成后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湿地修复项目的开始,后期的管理维护至关重要,只有形成长效的管理维护,才能确保修复目标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

综上所述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对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取代的服务功能,完善湿地公园的修复工作有利于促进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使之成为城市发展与城郊湿地保护相协调的榜样,从而更好的发展城市形象,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不仅让当地人们享受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广西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5-2019),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2014,58-64
(上接第9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