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套种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角套种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豆角套种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产地选择与环境要求、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豆角;套种;无公害;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3.4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56-01
1产地选择与环境要求
产地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微量元素充足,区域内无化学、生物、放射性污染源,空气清洁,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灌溉水为深层地下水且水质无污染的地块。要求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010-2002)。
2播前准备
2.1整地施肥
整地前施腐熟优质厩肥45t/hm2,磷酸二铵4 500kg/hm2,硫酸钾复合肥4 500kg/hm2,耕翻入土,深耕25~30cm,耙细。
2.2棚室消毒
棚室在播前要进行消毒,用80%敌敌畏乳油3.75kg/hm2拌上锯末,与硫磺粉30~45kg/hm2混合,分150处/hm2点燃,密闭一昼夜,放风后无味时播种。
2.3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早熟、抗病、高产并适于套种的矮生品种中豇一号等。将筛
选好的种子晾晒1~2d,严禁曝晒。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枯萎病和炭疽病,或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4~6h,防治细菌性疫病。
3播种
于2月中旬播种,采用直播法,播前5~6d闭棚灌水,以提高地温。按株行距30cm×35cm开穴点播,每穴4~5株,出苗后留3~4株,整平作畦。
4田间管理
4.1温度管理
播后加强温度管理,促进发芽,出土前棚温白天控制在20~30℃,夜间16~18℃;出苗后温度调整为白天20~25℃,夜间15~16℃,以利于植株生长;第1片复叶显露后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不低于15℃;开花结荚期为25~28℃。
4.2湿度管理
生长期适宜的湿度为55%~60%。结荚前要控制浇水,防止落花落荚;结荚后需水量增加,应增加浇水次数。
4.3光照
采用透光性的耐候功能膜,保持膜面清洁,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
4.4肥水管理
第一花穗开花坐荚时浇第1次水,追施尿素225kg/hm2,此后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促进花穗形成。植株2/3花穗开花时浇第2
次水,以后地面稍干即浇,保持土壤湿润。这时期根据豆角长势,要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同时,也应有针对性的喷施微量元素肥料,防止早衰。这时期还要注意中耕除草、加强通风、防止病害发生。
4.5清洁棚室
将病叶、残枝败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棚室清洁。
5病虫害防治
5.1农业防治
针对本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拱棚内保持良好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整枝抹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清洁卫生;及时剔除病株,处理病穴。尽量实行轮作制度,与非豆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盐化。
5.2物理防治
利用日光曝晒、高温闷棚等措施进行土壤高温消毒处理。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高压贡灯、双波灯诱杀害虫。拱棚的门窗、通风孔安装防虫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少病虫害发生。棚内设置黄板涂抹机油诱杀蚜虫等害虫,黄板规格25cm×40cm放450~600块/hm2。
5.3生物防治
采用浏阳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5.4化学防治
防治枯萎病可于3月上旬和4月上旬采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防治锈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
达克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隔3~7d喷1次。细菌性疫病可于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用45%代森安水剂1 000倍液喷防,7~10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红蜘蛛用1.8%虫螨克乳剂2 500倍液喷雾,3d喷1次。发现茶黄螨虫害应及时用药,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剂1 0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重点喷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嫩茎、花器和幼果。10~14d喷1次,连喷3次。防治潜叶蝇可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在成虫产卵期喷雾2~3次。
6适时采收
4月下旬即可采收嫩荚,要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