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发展与增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应该压制工资的上升?
• 长期保持劳动力的廉价得失究竟如何?在GDP至 上主义者们看来,这当然是好事情,因为GDP会 因此上去,国家会因此“发展”。 • 但是,我们的发展又是为了什么? • 廉价劳动力策略推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定程度 上是虚假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包括社会结构、 生活方式和人力资本构成的根本性转变。然而在 我国,对于多数农村前往城市或沿海的打工者来 说,他们只是在出卖其一生中最好一段时期的体 力和简单技能,其微薄的收入不可能帮助他们越 过城乡二元结构壁垒进入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城市居民。
发展与GDP
• 相当于发育与增长的关系 • 永恒的增长是“癌细胞的信条” • GDP的内容会不断变化
罗斯托的6阶段
• (1)传统社会阶段,不存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 水平低下;(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近代科学技 术开始在工农业中发挥作用,劳动力逐渐从农业 转移到工业、交通、商业和服务业; (3)起飞阶段, 相当于产业革命时期;(4)成熟阶段,现代技术得 到有效利用,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5)高额大 众消费阶段,即工业高度发达阶段,主导部门已 转移到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部门;(6)追求生活质 量阶段,这阶段的主导产业已变成教育、保健、 医疗、社会福利、文娱、旅游等部门
70年代的成就
• • • • 发展与增长的脱钩 以人为本 衡量发展的尺度:绿色GDP,净福利,净GDP等 这样的定义与初期发展经济学家们的模型中蕴含 的以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定义已有了本质的区别。 虽然该定义描述的是经济,但却是以大众,尤其 是穷人的福利改善为目标。也就是说,如果偏离 了这一目标,就不是真正的发展。虽然该定义也 强调工业化,但却将普遍就业和大众的参与视为 对工业化正当与否的标准,这也与传统上对工业 化的理解有了本质的区别。
里程碑1:人力资本理论
• 舒尔茨指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但是人力的取得 不是无代价的。人力的取得需要消耗稀缺资源,也就是说需要 消耗资本投资。人力,包括人的知识和人的技能的形成是投资 的结果。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 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人力,人的知 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我们把它称之为人力资本。 • 人类有能力和智慧减少对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依赖,也有能 力和智慧控制自身的发展。“我们发明了耕地的替代物,这是 李嘉图无法预期的;由于收入增加了,父母表现出愿意少生孩 子,孩子的质量代替了孩子的数量,这是马尔萨斯无法预见 的。……人类的未来没有尽头。人类的未来并不取决于空间、 能源和耕地,而将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
• 实际上,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的正是 微笑曲线的底部,这一问题不解决,仅仅 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效率只能取得极为有 限的效果
3 财税
• 一种理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成 功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之互相 竞争 • 问题:如果该模式好,其他国家为何不用
动因1:政绩
• 制度上未有以GDP论英雄的规定,但实际 生活中确实存在 • 所有地区发展的“先进”和模式都是高速 度的
动因2:财税
• 两个因素导致地方政府不顾一切地追求增 长:
• 相对应,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缓
速度至上容易导致的问题
• • • • 降低环保标准以引入投资 落后生产力死灰复燃 污染产业转移至我国 形成与自然禀赋不一致的产业结构进而加 剧环境问题 • 对GDP无贡献或贡献较小的领域被忽视
源自文库
维持高增长速度的代价
• 经济存量越大,维持同样速度的增量越大, 越依赖投资,重化倾向 • 资源配置过度偏向上游,下游终端消费不 足,偏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导致排挤就业 • 资源环境瓶颈凸显
低端经济定义
• 低劳动成本、低土地成本、低附加值的经 济活动 • 理论根据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利益,是 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假设。
讨论简单劳动的“优势”
• 构成我国低端经济的基本要素是劳动、土地和环 境的低价格。但是,我国真正丰裕的资源只有劳 动,这里指的是简单劳动。
• 在现实中,劳动是由资本组织到生产过程的,如 果工资过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实际上便成为资 本密集型产品。工资/租金比率提高的结果,或者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失去竞争力,或 者是资本替代劳动,使丰富的劳动资源得不到充 分利用。
廉价劳动的环境后果
• 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资 源上。其他资源并不丰富 • 我国高度迷恋“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家和 政府官员们似乎相信,廉价的土地、水资 源和环境质量也属于我国丰裕资源的清单 之中。 • 地方政府竞相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究其内容,无非是降低土地价格,或者降 低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
• 不同阶段社会的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 • 发展后期,民众需求向服务/公共物品/精神 文化生活/户外与环境方向倾斜
后工业化时期
• 贝尔概括了后工业社会五个要素:
– 1.经济部门:从商品生产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 2.职业分布: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 – 3.轴心原则:理论知识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创新的源 泉和制定社会政策的根据 – 4.决策方面:创造新的“智力技术”。 – 5.未来方向:技术的控制与评价。
1 发展理念的扭曲
• GDP主义,我国对GDP的崇拜 • “落后就要挨打”是正确的,问题是GDP 就代表先进?
什么是GDP
• 商业活动的总规模: • 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 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 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 ∑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 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新财富框架
• 里约会议后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社会总财富的构成
– 创造的财富 – 自然资本 – 人力资本 – 社会资本
• 人力资本在国家发达与否中起决定性作用
新阶段
• 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得 到进一步的完善。
– 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了强调
–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教授阿马 蒂亚.森。他认为,狭隘的发展观仅仅把发展等 同于产值增长、收入提高、工业化升级、技术 进步等等,是非常不完整的。发展只有加上人 的自由的价值内容,即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才 是符合人类本性的发展。
• 全球半数的钢铁水泥有无必要?密布岸线 的码头,门庭冷落的机场有无必要? • 硬件过硬,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人 力资本积累等严重滞后
2 低端经济
• 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奉行高速低端的经济扩 张策略。 • 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
– 改革开放25年来,所有经济发展上取得成功的 先进典型,无一不是高速低端扩张的产物。即 使是上海和苏州这样的地区,也用低地价相互 竞争。 – 我国建国以来历次经济增长高峰或过热,都是 低端经济的高速扩张造成的,每一次都引起环 境质量的迅速退化。
里程碑2:可持续发展
•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的 《寂静的春天》,提出了人类如何同自然 和谐相处的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 表了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这个报 告提出了全球性的生态、人口、环境、资 源问题。由于在五、六十年代公害事件层 出不穷,环境污染引起了工业化国家公众 的广泛关注,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更证 明了人类经济的资源支持系统的脆弱性
• 强调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普雷 维什和拉美经济委员会其他成员也认为发 展中国家必须工业化。他们侧重的理由是, 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改变只生产初级产品的 地位,则由于初级产品的收入弹性比制造 品的收入弹性较低,加上发达国家对市场 控制力量强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必 然恶化。
–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 期, – 以GDP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已经暴露出诸多弊 病。许多经济学家注意到,20世纪50年代和60 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实现了经济增长的目标, 但是大部分国民的贫困状况却依然如旧。于是 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呼吁“把国民生产 总值赶下台”。 – 贫困问题已经并正在发生了哪些变化?失业发 生了哪些变化?不平等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强 调增加就业、减轻贫困、分配公平和乡村发展
• 这一时期发展的定义
• 物质福利的改善,尤其是对那些收入最低的人们而 言; • 根除民众的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 过早死亡; • 改变投入与产出的构成,包括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 农业转向工业活动; • 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人口而不是只及于少 数具有特权者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 • 使有着广大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方面和其他 方面的决定,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
• 发端于60年代后期的,首先是整个社会对 发展观的反思,而不是学派之争。在抛弃 了GDP主义后,发展的内涵得到了充实。 增长之外,还强调增加就业、减轻贫困、 分配公平和乡村发展等。
• 1976年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世界就业大会上提 出了“基本需求发展战略”。它的出现标志着发 展观的转变,即把发展的根本内涵从“经济增长 第一”转到了人的全面发展。 • 1983年联合国推出《新发展观》一书,提出 了“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 理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综合发展观,把发 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等内 在条件为基础,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 水平、文化观念、社会转型、自然协调、生态平 衡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过程。
反思城市化和工业化
• 发展不是简单的财富积累,而是让传统农 业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实现民众的普遍 脱贫 • 工业化不是简单的办工厂,而是生产组织 方式的普遍变革 •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建设,而是社会生活方 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 • 城市化和工业化需要同步 • 人力资本的普遍积累,以人为本的发展
二 我国环发关系难以协调的主 要原因
第二讲 发展与增长
一、发展涵义的演进
一堆关于发展的概念
• 发展,增长,工业化,城市化 •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 • 科学发展观
发展涵义的演进
– 发展,更确切地说是经济发展,其内涵的演变大致经 过了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 ,资本和工业化 成了这一时期的主基调。人们并不区别发展与增长。 • 强调资本积累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刘易斯、纳克斯、罗森 斯坦—罗丹等。尤其是哈罗德和多马把静态的凯恩斯投资理论 推演成为动态的增长模式, • 钱纳利、布鲁诺和斯特劳特等人提出了“双缺口模型”,从引 入资本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了重视资本积累的理论。
一个重要结论
• 在廉价劳动力被确定为基本策略之后,整 个资源配置的方式低端化也就难以避免。 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是与廉价的劳动力相 匹配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我国主流经 济学家们期望的那种“低商务成本”。
―低成本优势”是这样炼成的
• 低劳动成本。除了规模庞大的简单劳动力的低工资外,不 完善的社会保障和较差的劳动条件构成了低成本的不容易 被识别的部分。其代价是遏制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遏制 了内需的成长,损害并遏制的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阻碍 了人的发展。 • 过低的资源价格,特别是土地价格。其本质是利益的转移, 从其真正的所有者那里转移到资本方面。农村在这一过程 中被进一步边缘化,农村人口的发展受到阻碍。从生态安 全角度看,其直接危害是土地资源的大量损失,连带附着 在土地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受到破坏。 我国严重的生态退化越来越与此有关。 • 低环境成本的本质其实是成本的转移,从污染者那里转向 全社会。
微笑曲线的定义
• 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 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 加值最低。 • 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 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 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 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 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知识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 销与服务。 • 微笑曲线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是可以找出附加价值在 哪里, 第二个是关于竞争的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