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政治期末测试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期末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了吴文俊、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 0%。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
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2、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于吴文俊、袁隆平二位科学家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获得了重奖。
对此最好地理解是: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只有重奖,才会促进科技的发展
C.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D.人生价值的实现是需要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
3、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对此最好地理解是:A.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B.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获得新理论,就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认识要不断的深化和发展
4、今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种变化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正确认识只有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5、在实践中,“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这就是说:
A.实践的主体就是客体B.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
C.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互促进
D.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造自身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
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木板压住,朝一
个方向不停转动。
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时棉条断开,稻草与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
根据材料回答6—8题
6、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因为他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分清了主次矛盾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7、小灵、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8、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重点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6℃。
根据材料回答9—11题
9、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A.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事物的发展是不可捉摸的
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的制约
10、沈括通过实地考察,用“地势高下之不同”解释了白诗所描绘的景色,这说明
A.调查研究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
B.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认识随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深化11.高山气温垂直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A.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有更重要的作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12、把陈化粮变成乙烯,然后加汽油变成一种新型的混合车用燃料,从而打破了汽车只喝汽油的不变定律。
河南、吉林、黑龙江三省于2001年7月1日率先分享这一“革命”成果。
这主要说明:
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B.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C.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D.定律不同于规律
13、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观就是人生观、价值观
B.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C.一个人的世界观包括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世界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14、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
A.发挥集体主义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B.做到心中有国家、有集体、有他人
C.建立个人与他人良好的关系
D.反对小团体主义和利己主义
15、在认识和实践中坚持辩证唯物论,就是要坚持:
A.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D.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16、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人民日报》上正式公布。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下列选项中,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生产实践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B.集体主义是我国现阶段人们应坚持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17、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其中,历史性是指:
A.它是人民群众的活动B.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C.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D.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18、实践是指:
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孤立进行的活动D.人类所特有的一切活动
19、中日双方领导人一致认为,在21世纪,中日关系处于重要的历史时期,两国应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和深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对双方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日合作”主要体现了:
A.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B.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D.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20、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创造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正是在改造世界中,人才真正的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材料说的是:A.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
21、甲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乙说: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对此,你认为:
A.甲和乙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B.甲和乙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二者是矛盾的
C.甲和乙的说法角度不同,但二者并不矛盾,是统一的
D.甲的说法正确,因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有意识、能思维的人;乙的说法错误
2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蜜蜂酿蜜②9·11恐怖袭击事件③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④老师讲课⑤科学家进行人类基因研究⑥国有企业改革⑦医生治病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⑦C.①②⑤⑥D.②④
⑤⑥⑦
23、1999年1月,国家工商局等部门发出《进一步加强棉花市场管理的通知》,以规范棉花交易市场的行为。
可见,市场具有:
A.能动性B.社会性C.物质性D.历史性
24、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
A.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
C.能够处理好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D.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25、“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这是因为:
A.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会反作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经济的发展
D.对外开放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物质性
2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可见,邓小平理论:
A.是从实践中产生、经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B.是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中概括出来的正确理论
C.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D.是感性认识
27、人民群众的实践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的主力军
B.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首先创造了物质财富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8、“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就是精神文明问题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④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
⑤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
29、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学习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
①认为认识既来源于实践又来源于书本②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承认了认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④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⑤符合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⑥肯定了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⑥
3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这样既可以达到试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试验风险。
A.人的认识能力始无限的B.科学试验是获得认识的有效途径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31、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既唯物又辨证的是: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是具体、直接的,理性认识是间接、概括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反作用于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32、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这说明:
A.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二、简答题(两看一找一扣)
33、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
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参加协议的厂家便纷纷“跳水”降价,限制销售宣告失败。
请运用有关的哲理(第五、六课)加以分析说明。
34、有经验的制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纸的准确厚度。
老猎人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
茶叶工人可以凭嗅觉判断茶叶的质量。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2)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5、《列子·汤问》篇里有个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运用有关的哲理加以分析说明。
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两小儿的对错。
3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奋斗的一生。
保尔·柯察金年轻时代就参加了前苏联卫国战争,克服了种种困难,立下了赫赫战功。
后来,保尔·柯察金双目失明,只能躺在病床上,仍然不停的工作,写出了不朽之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激立了无数青年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1)保尔·柯察金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2)青年学生学习保尔·柯察金怎样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7、甲乙两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拦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
甲说:“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不去过河,怎知深浅!”
运用有关的哲理加以评析说明。
一、BCBCD、BCADC、BCDBA
DDBCB、CDABC、ABDDD、DB
二、
33、(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材料中“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
”这种做法违背了价值规律,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注定是要失败的。
(2)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的“限价”的做法是在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结果失败了。
他们应该在认识规律和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取得成功。
34、(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有经验的制纸工人、老猎人、茶叶工人他们都是经常参加实践、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他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所以对实践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2)要积极参加实践,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回到实践中才能丰富、完善和发展认识,才能使认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决,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
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有效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5、见34题的第(2)题的答案。
36、(1)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材料中“保尔·柯察金年轻时代就参加了前苏联卫国战争,克服了种种困难,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说的是物质贡献;材料中“写出了不朽之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这说的是精神贡献。
(2)人生价值的实现:①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
苦干,有顽强奋斗的精神。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④树立崇高的理想。
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⑤反对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的人生价值观。
材料中保尔·柯察金的做法……。
37、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决定于实践),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材料中,甲看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但忽视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乙看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但忽视了学习间接经验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
总之,二者都割裂了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