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天津近代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谈天津近代工业

王雅菡1011518 经济系

“从鼓楼往北,穿过整修一新的河北大街,过了南运河就是三条石。

现代感十足的天津近代工业与城市历史博物馆,见证了天津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福聚兴机器厂,即将异地重建的曾公祠和运河边天子津渡遗址公园一起勾勒出近代天津发展的清晰脉络。曾经在城市兴起过程中归于平淡甚至略显陈旧的老城区,今天已经重新怒放新的生命。

位于红桥区三条石小马路16号的福聚兴机器厂始建于1926年,是天津三条石地区唯一保留完整的早期旧工厂遗址。从新三条石大街拐入正在修建的泰达城,一座外形颇似水立方的建筑旁边,就是正在加紧维修的福聚兴机器厂原址。修缮过半的厂房保持了80年前的样式,所有窗户、门口也严格按照原址的位置和尺寸施工。”

在网上看到了这段文字,天津是近代兴起的工业城市,除了这里,还有很多近代的工业旧址。

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今天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水运条件相当优越。三国时期,曹操为攻打乌桓而开挖了平虏渠和泉州渠,把该地的主要河流连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今海河水系,从而使处于“九河下梢”的今天津地区,水上交通更加便利。唐朝中叶,这里被誉为“三会海口”。

金、元两代定都今天的北京城以后,为保障首都的漕粮转运,相继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汊河口一带,建立了直沽寨、海津镇。1400年(建文二年),燕王朱棣率“靖难”军经直沽南下时,又正式赐该地地名为“天津”。1404年(永乐二年),明政府在这里置建了天津卫。1677年(康熙十六年),清政府把长芦巡盐御史署迁到天津。1725年(雍正三年),将天津卫升置为天津州,不久升为直隶州。1731年(雍正九年),又升天津直隶州为天津府。

随着其军事、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天津的经济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开埠以前,天津已经不仅是海河流域水陆交通的枢纽和长芦海盐的营运中心,而且,作为京城漕粮的转运站,它还成为漕船卸载南方洋广杂货和携带北方土特产品的商品集散地,商业上一天比一天繁荣。长期从事华北商品经济发展研究的许檀先生明确指出,“到清代中叶,天津已成为华北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港口城市了。”

天津是近代中国北方的工业中心,这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兴起时间讲,还是从规模、门类以及产品的辐射面等,这种说法都是当之无愧的。早在1897年三条石第一家金聚成铸铁厂出现之前,天津已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工业格局。从天津近代工业的出现,到抗

日战争爆发前,天津工业经历了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商办的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敲开了中国的大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北京条约》,天津被辟为商埠,次年设海关,1860年以后,英、美、法、德、日、俄、比、意、奥等9国在天津设立租界,租界内开设了许多洋行、银行、商店,进出口贸易日益兴旺。1867年起清政府在天津创建机器局、大沽船坞、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是近代工业的开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取得了设立工权,至1913年,外资在天津建立的工厂约有15家。

随着天津交通事业的发展,尤其是1907年和1912年北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先后建成,天津的经济地位日形重要,封建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陆续在津开办工厂,搞进出口贸易。在此基础上,近代纺织工业在天津开始产生和发展。

随着洋务运动军事企业的发展,对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等有了客观需要。为解决天津机器局所需煤炭全部进口的问题,1876年(清光绪二年)李鸿章在组织勘探唐山开平煤矿的基础上,于1878年(光绪四年)成立了“官督商办”股份制性质的“开平矿务局”,总负责人是洋务企业家唐廷枢。这是中国最早机械化采煤的煤矿,也是中国第一家发放股息的公司。

几乎同时,天津民族资本的近代工业也孕育诞生。1878年中国第一家机加工面粉厂——贻来牟机器磨坊、1884年开办的德泰机器厂、1886年成立的天津自来水公司等在天津出现。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天津作为袁世凯推行“新政”的基地,于1903年在天津成立了直隶工艺局,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任总办,创办了工艺学堂、考工厂、实习工场等。紧接着天津织染缝纫公司、北洋劝业铁工厂、造胰有限公司、天津牙粉厂、新兴造纸厂、启新洋灰公司、北洋滦州官矿公司等几十家官办、官督商办、商办的企业相继成立。其中启新洋灰公司生产的水泥在全国销量最大,1919年占到了全国市场的92.0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人抵日货,提倡国货,为天津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大批的军阀官僚携聚敛之财云集津门,为天津工业的发展注入了资本,促进了天津经济快速发展。这时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纷纷成立,许多企业经过艰辛的努力,生产出在国内独占鳌头的著名品牌,有的还享誉世界。如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的“抵羊牌”毛线、仁立实业公司的“天马牌”呢绒、利生体育用品厂的“利生牌”篮球、天津中天电机厂的“中天牌”电话机等。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创建了我国最早、最大的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聘请留美化学博士侯德榜对制作纯碱技术进行攻关,经过几年的努力,生产出永利“红三角”牌纯碱,在1920年8月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奖。从此,打破了英国人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局面。

到上世纪30年代,天津共有工厂1200多家,产业工人达20多万,形成了纺织、化工、造纸、印刷、食品、机器制造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厂总数和工业投资总额仅低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至此,天津已经具备了一个工业城市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功能,成为实力雄厚的北方工业基地。

天津开埠后,一批银号也相继诞生。随着内外商贸的日趋繁盛,中国银行和外国银行竞相开办,有力地促进了天津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天津近代中国政f大规模铸币的发源地,1897年北洋机器局开始铸造银元,1902年,袁世凯任命周学熙为北洋银元局总办,建立造币厂,解决了当时天津市面上使用的货币复杂而不统一的问题。1903年清zf户部拨银400万两,在天津建立了“铸造银钱总局”,1905年建成“户部造币总厂”,分厂设于南京、上海、武昌、长沙、成都、广州、云南、辽宁等地,总厂将新币的祖模发给各分厂。天津作为我国钱币铸造中心,推动了我国近代货币统一和金融现代化的进程。

在中山路(旧称“大经路”)的铁路北站附近,有一家天津近代工业史上闻名的“津浦大厂”,现称中国北车天津装备公司。走进公司大院的后部,有一座与周围现代厂房风格迥然不同建筑,它有着典型的德式建筑风格:通体的拱形门窗,厂房南、北侧分别设置拱形双门,在双门上方又建拱形双窗,厂房两侧山墙俱异型通体拱形窗;颜色古朴的墙砖、厂房墙体均采用烧结普通砖及水泥砂浆砌筑,门窗木制;高耸带尖的房顶为人字脊,脊上设置天窗;厂房北头左右两侧均设方形烟囱。这座建筑高12米、占地面积672平方米。它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德国老厂房。

“津浦大厂”是随津浦铁路而兴建的。1908年,清政府为修建津浦铁路,与德、英签订借款合同;建设初期的1909年,先在海河南岸的陈塘庄临时设厂,卸载、组装由德国海运来的筑路机械和机、客、货车;1910年在北站附近的新开河北岸正式建“津浦路西沽机场”(民间称“津浦大厂”),主要为津浦铁路修理机车车辆,制造机客货配件、各种铜铁铸件等。工厂建有机车房、花车房(修理客车的厂房)、机器房、木工房、翻砂房、铆工房、锅炉房、电灯房、铁匠房、架车房、公事房暨库房、煤夫房,还有水塔一座,容水量100吨。职工约300人。厂长为德国人巴维尔;机器师为德国人马林。厂房由德国人设计并承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工程师和管理者撤走,厂长由津浦铁路局机务处处长兼任。

一百多年来,随着岁月的变迁,厂内许多老厂房都被陆续改建了。但原“机车房”这座老厂房奇迹般地幸存下来。2005年厂里进行弹簧生产线技术改造,这座老厂房“修旧如旧”,依然“原汁原味”地矗立在厂院里,继续发挥生产作用,一个个高速动车弹簧从这里走向铁路运输第一线。2008年初,天津市政府批准德国老厂房为“津浦路西沽机场旧址”,为天津市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成为本市唯一一座现在仍用于工业生产的“工业厂房类历史风貌建筑”。

距这座厂房的百余米处,建厂时的德式水塔也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在其塔尖设置一座风向标,风标板镂空字为1910,为建塔时间。此水塔原为蒸汽机车加水之用,现用于收集贮存雨水和地表水,浇灌厂院内的花草树木。

当我们游玩五大道、意大利风情区、解放北路“小洋楼”归来,还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时,不妨乘兴去看看我们天津的这座“百年洋厂房”,它让您在欣赏建筑艺术的同时,见证天津的近代工业。谁又能说,它不是一种时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