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素质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色列素质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以色列素质教育的发展概况并分析其特色,提出了对我国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以色列素质教育特色启示
地处中东的以色列,国土狭小,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极度匮乏。
自1948年以来战事不断,一直处于枕戈待旦的状态。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却成功跻身于世界20个最发达国家之列,赢得了“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的称号。
促成以色列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强大的科技、经济、军事实力毋庸置疑,但归根到底在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即成功的素质教育。
以色列在素质教育上的特色或许能为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某些启示。
一、素质教育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
数千年来,犹太人历经磨难,客居他乡,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正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奇迹。
建国以后,以色列内外交困,百废待兴,但却在几十年内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这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奇迹。
而这两个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犹太人的优良传统。
古老的犹太文化传承至今,与犹太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对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而犹太教和犹太教育又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犹太教规定所有犹太人必须接受教育,这在整体上提高了民族的素质;另一方面,对教育的重视,使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得到巩固,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传统的犹太宗教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养、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中衡量成绩的优劣主要看学生能否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犹太传统教育十分强调对技艺的掌握,重视知识与劳动的结合,形成了犹太民族勇于实践、善于创业的特点。
素质教育的传统,使得这个只占世界人口0.2%的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被称为影响世界四大奇人的耶稣、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还包揽了15%的诺贝尔奖,犹太民族因而被世人公认为“智慧的民族”。
2.素质教育是以色列的基本国策。
自然资源的匮乏,敌对国家的包围,使以色列人深知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与持续发
展。
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明确指出:“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政府向教育投入的经费一直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8%左右,位居世界第一,1995年佩雷斯政府决定将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3%降至9%,节省下来的部分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其政府各部门均设有专门处理教育事务的机构,为教育开设绿色通道。
《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法》《学校督导法》的相继制定,在法律上巩固了教育在以色列的特殊地位。
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色列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达30%,国民整体素质大幅提高,科技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二、以色列素质教育的特色
以色列的素质教育继承了犹太民族务实的传统,同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起步早。
以色列的素质教育始于启蒙教育阶段。
由于国内安全极度动荡,有识之士认为,及早将儿童置于相对安定的环境,对其身心健康和智力开发极为重要。
以色列《义务教育法》规定,满三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学前教育。
在此阶段,主要让儿童学习基本的生活和社会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灵感和艺术理解能力,同时,通过灌输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观念,使其形成初步的人文经济意识、法律道德意识和生产创业意识。
在这种早期的学前教育中,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为其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普及率高。
犹太民族以“学习的民族”闻名于世,据说,所有犹太家庭在孩子刚懂事时,家长会把沾上蜂蜜的书让孩子去吻,使其明白学习是一件甜蜜的事情。
在犹太人眼里,“学习是最高的善”。
早在公元前75年,犹太教会就把“义务教育”写进了教规,学习和敬神同样重要。
几千年来,犹太人尚学的传统得到了延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每4000个以色列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在以色列,教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普及,3~16岁为免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98%,17~18岁为免费非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入学率为91%,大学入学率80.7%,全国文盲率仅3%,而犹太人则100%受教育。
3.重视价值教育。
以色列是一个具有浓郁犹太传统,同时又具有强烈亲西方思潮的国家。
在老一辈犹太人保持传统的同时,年青一代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传统,这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以色列教育部部长莉芙纳特指出:“了解犹太价值是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安全存在的基础。
”如今,价值教育体现在以色列教育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教学中,历史传统和古典文化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校园管理上,规定“每天升国旗”和“师生共同讨论民族传统、国家局势”,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在国防教育中,校园内最显眼的地方总是挂着为国捐躯的校友遗照,以坚定学生的信念和为国服役的决心。
4.注重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犹太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们认为学习知识不能代替劳动技能。
犹太经典《塔木德》上说:“凡不教子女学习职业的人,便是教子女从事盗窃。
”以色列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接受系统的劳动教育,高中生毕业前要学会一门专业技能,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实践,指导学生亲手用各种材料制造产品,指导他们开办模拟企业,使学生对现代社会的生产运作、经济运作建立初步认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正是这种教育模式造就了犹太人非凡的经济智慧和商业才能。
5.注重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说到以色列,人们就会想到闻名遐迩的“滴灌技术”,这种灌溉技术把每一滴水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沙漠种植的奇迹。
这一奇迹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以色列人出众的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
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资源的极度匮乏、周围敌国的虎视眈眈,使以色列人深刻意识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以色列从早期教育阶段就开始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同时,依托大学现代化实验基地帮助中学完成理科教学,鼓励中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
据统计,投入相同的研发经费,以色列大学的专利数是美国大学的两倍,这与以色列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分不开的。
三、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加剧,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来带动国家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共识。
我国的素质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在初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足,而以色列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某些启示。
1.素质教育要从早期教育抓起。
0~6岁是人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是人的语言、记忆、逻辑思维等多种能力以及性格、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此阶段,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不但有利于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需要。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做好儿童早期素质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高度重视,尽早出台《学前教育法》,尤其应将加强学前儿童的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完善立法规范,使儿童的素质教育在国家的责任和整个教育体系的设计和运行中得到体现。
二是更新幼儿素质教育观念。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的广泛性,幼儿教育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搭上了应试教育这辆战车,在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及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应试教育的印记。
一部分家长和幼儿教师比较重视智力开发和技能培训,如识字、学英语、学绘画、学舞蹈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占据了幼儿大部分时间,而忽视对幼儿情感、品德、生存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
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通向它的根本途径。
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
“全面和谐发展”是指幼儿的各种理想素质的发展。
例如,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受教育者必须具备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幼儿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幼儿的这些国民素质在幼儿阶段得到基本的发展。
三是资金投入支持儿童素质教育。
加强基础建设,尤其加强幼儿园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
2.素质教育应面向大众。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使每个公民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法律道德意识、身体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个性。
在一定意义上,素质教育即“公民教育”,其本质是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同时,在学校之外,素质教育的场所应扩展到整个社会。
社会是人们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公民意识”的最好学校。
此外,还应理清素质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
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应建立在面向多数人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只有先成为合格的公民,才能成为社会精英。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尤其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部分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倾向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
更有甚者,思想出现严重偏差,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在理论上,施加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明确共产主义信念;在实践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切忌只喊口号而无实质内容。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
”邓小平同志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而我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理论功底扎实,但缺乏动手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
实践教育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人将课外活动和实践教育画等号,这显然是混淆了二者的概念;还有些做法只强调实践,但忽视了与理论相结合,也是不可取的,脱离了理论的实践是盲目而无意义的。
5.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
“四大发明”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但过去几十年强调知识灌输、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严重抑制了我国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过西方学生,欠缺的是创新意识。
”的确,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属于我们自己的尖端技术不多。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科技创新,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的脊梁。
因此,加强创新教育意义重大。
一方面,通过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弱化分数在衡量教育成果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设想,增强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腾华.为了一个民族的中兴:以色列教育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江雪.以色列素质教育特色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