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各科中医诊疗设备清单

内黄县卫生局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设备购置清单

内黄县卫生局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设备购置清单

技术参数要求 1、智能疼痛治疗仪IB 技术参数 1、额定输入功率:150VA 2、一路球状辐射器输出 3、球状辐射器口直径155mm 4、输出波长:800nm-1000nm 5、输出功率:3-25档可调 6、定时范围:0-99min可调 7、采用国际名牌医疗专用光源,照射面大,性能稳定,治疗显著,每次治疗结束后有响声提示; 8、微电脑控制数码显示; 9、产品使用范围广,可配合毫针药物治疗,发挥“光灸”作用。 10、立式配备脚轮。 2、智能疼痛治疗仪IIB 技术参数 1、额定输入功率:170VA 2、两路输出:一路点状输出,一路球状输出,可以同步输出或者一路输出 3、点状辐射器长160mm,外径30mm,点状输出波长:810nm±5%、点状输出治疗功率:0-500mw,级差1mw 4、球状辐射器口直径155mm 5、球状输出波长:800nm-1000nm、球状输出功率:3-25档可调 6、定时范围:0-99min可调 7、液晶显示参数一目了然,集球状与点状输出于一体,使用更方便; 8、优选特定波长光谱,生物效应显著,通过档位选择照射深度和强度,确保临床治疗有效

性; 9、点状辐射器和球状辐射器设计,使治疗时更加贴近临床部位照射 10、必须提供智能疼痛治疗仪产品注册证 3、磁振热治疗仪 技术性能: 1、额定输入功率:280VA。 2、磁场强度范围:≤38mT。 3、振动频率为50Hz±1Hz。 4、振动幅度为2mm-5mm。 5、六种治疗模式。 6、温度控制:开机默认为常温工作模式,可选择温控工作模式,分40℃、46℃、52℃、58℃四级可调。 7、治疗定时时间为治疗时间0-99min,设置。 8、将磁疗,振动,热疗三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由一种导子同时输出,实现三种治疗同步进行。 9、输出通道:双通道(可同时连接两个导子)。 10、数码管显示窗口。 11、标配一个标准温热导子和一个颈肩温热导子。 12、治疗仪治疗完毕,并有峰鸣器报警提示。 13、必须提供磁振热治疗仪产品注册证 4、极超短波治疗机I型 技术参数 1、额定输入功率:430VA 2、辐射器尺寸:Φ83×95mm 3、支臂尺寸:340mm+380mm

xx区中医诊疗设备行业行动计划

xx区中医诊疗设备行业行动计划 行业发展实施规划 中医诊疗技术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生理观,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方剂,推拿,针灸等。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产品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 能合作,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为加快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 方案。 一、规划思路 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重点产品服务应用为导向,以重大项 目建设为支撑,以基地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 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 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 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3、坚持创新驱动。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批省级、国 家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通过 全面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本着互利共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加快产业全球 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三、背景分析 中医诊疗技术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生理观,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方剂,推拿,针灸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就医学方面而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 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医疗技术进步造福于人类健康的实例 不胜枚举。

地市级中医院民族医院设备选购参考清单

地市级中医院民族医院设备选购参考清单 目录 一、中医民族医诊疗设备 (3) 1、中医诊疗设备 (3) 2、民族医诊疗设备 (5) 蒙医特有设备 (5) 二、临床科室设备 (5) 1、急诊科/重症医学科 (5) 2、内科 (6) 内科病房基本设备 (6) 心血管科 (6) 肺病科 (7) 脾胃病科 (7) 肝病科 (7) 肾病科 (7) 内分泌科 (8) 脑病科 (8) 风湿科 (8) 肿瘤科 (8) 血液科 (9)

老年病科 (9) 3、外科 (9) 外科 (9) 肛肠科 (10) 皮肤科 (10) 4、妇产科 (10) 妇科 (10) 产科 (11) 5、儿科 (11) 6、五官科 (12) 眼科 (12) 耳鼻喉科 (12) 7、高压氧舱室 (12) 三、医技科室设备 (13) 1、检验科 (13) 2、病理科 (13) 3、影像科 (14) 4、功能检查室 (14) 四、中药房(民族药房)设备 (14) 1、中药房(民族药房) (14) 2、煎药室 (15)

地市级民族医医院设备选购参考清单 一、中医民族医诊疗设备 ★中医民族医诊疗设备购置费用不低于总购置费用的30%。 ★民族医院可根据本民族医学的特点,需要确定配置的民族医诊疗设备,设备清单报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1、中医诊疗设备 设备名称设备名称针类:毫针、梅花针、三棱针、腹针、 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 头皮针、芒针、火针、耳针、磁圆针 针刀类:铍针、带刃针、埋线针、钩鍉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针、小针刀、水针刀、筋骨针 电针仪磁疗穴位治疗棒 耳穴测量仪磁振热治疗仪 针刺手法针疗仪电磁治疗仪 佩带式电子经穴治疗仪光电治疗仪 罐类激光穴位治疗仪 刮痧治疗仪器紫外线治疗仪 温灸器红外光疗仪 多功能艾灸仪

中医诊疗设备行业实施方案

中医诊疗设备行业实施方案

中医诊疗技术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生理观,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方剂,推拿,针灸等。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 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重点 任务,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产 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部分发展原则 1、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 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 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 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 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第三部分背景分析 中医诊疗技术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生理观,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方剂,推拿,针灸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就医学方面而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 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医疗技术进步造福于人类健康的实例 不胜枚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发展面临 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研发中医诊疗设备,丰 富中医诊疗方法和手段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医自身发展的需要。我 国中医诊疗设备有中医电针治疗设备、中药熏洗设备、中医电疗设备、中医磁疗设备、中医康复训练设备及煎药机等。 2014-2019年中国中医类医院电针治疗设备呈增长态势,2019年 中国中医类医院电针治疗设备22339台/套,比2018年增加4203台/套。

中医诊疗设备推荐品目

中医诊疗设备推荐品目 智能通络治疗仪(ABE-VI型)操作手册 一、设备基本情况: 1、设备名称:智能通络治疗仪 2、产品型号:ABE-I、ABE-II、ABE-III、ABE-IV、ABE-V、ABE-VI 3、生产企业: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4、产品注册号:豫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0136号 5、专利号:ZL200720091927.6 6、产品标准:YZB/豫0107-2006 二、中医原理: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经络腧穴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运行气血,调和阴阳,智能通络治疗仪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微电子技术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型调制出具有补虚泻实的针刺、推拿手法,通过经络和腧穴作用于机体,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平衡阴阳的功效,二十四个电极的配置顺应了整体观念,分证型的治疗设计,体现了辨证施治。 三、设备机理: 1、产品性能: 主要控制处理部分、信号放大部分、作用人体部分、电源部分组成,主要性能为中医分证型。 2、技术原理: 智能通络治疗仪由计算机部分、微机处理器及其软件程序组成的治疗处方信息集成部分,治疗信息监控电子电路部分,机箱、电极板、打印机等辅助部分组成。具有“中医、西医、综合、自编”四个治疗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信号发生器,将根据疾病性质调制产生的治疗处方集成信号经过N个功率放大,N个输出变压器输送到电极,通过二十四个治疗极板作用于人体的相应经络和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技术参数: (1)≥15′高分辨率无闪烁显示器及键盘操作

(2)十二路输出通道可同步或异步输出,单通道治疗时间、治疗深度、加热功能可分级调节 (3)中医治疗系统:将中医临床常见四十种疾病按症候、证型、治则、治法程序化,使物理治疗达到证型化 (4)西医治疗系统:将西医常见的三十种疾病程序化,可针对疾病进行治疗 (5)综合治疗系统:干扰电疗法、音频电疗法、温热疗法、中医定向经皮经穴离子导药功能,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选择 (6)自编处方系统:按病症的早、中、晚期及症状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制治疗处方(7)四十种中医病证穴位图的彩色液晶显示 (8)病案建立、储存、查找功能 (9)打印机配置及输出端口连接 (10)USB接口设置可与诊断系统连接 (11)治疗波形的液晶显示和语音提示 (12)辨证治疗、中医定向药物透入治疗相互转换 (13)含有耦合剂的专用导药治疗电极可分穴位配置 (14)中医辨证处方调制:1~10kHz & 0~150Hz (15)调制方式:连续调制/间歇调制/断续调制/变频调制 (16)治疗深度调节:2~8分级可调 (17)调节幅度:0~100%分段可调 (18)电流输出:≤110mA (19)差频变化:差频范围0~96Hz,变化周期1~10s (20)热敷输出:单次治疗20分钟,极板温度≤45℃ (21)极板配置:Φ4.6cm多功能极板 (22)十二路输出通道可同步或异步输出,单通道治疗时间、治疗深度、加热功能可分级调节 四、适用范围: 1、适应症 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及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适用医疗机构

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及说明

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 诊所名称 诊所地址 法人名称 (个人举办不填写此项) 法人资质证明编号 (个人举办不填写此项) 法定代表人 (个人举办不填写此项) 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 主要负责人 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 医师资格证编码 医师执业证编码 执业类别执业范围 其他医师 (可另附页) 姓名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证书编码 药学人员(选填,可另附页)姓名专业 执业证书编码 (或其他资质证书编码) 护理人员 (选填,可另附页) 姓名专业执业证书编码 医技人员(选填,可另附页)姓名专业 执业证书编码 (或其他资质证书编码)

诊所房屋平面 布局图 (可另附页) 诊所设备清单 (可另附页) 所有制形式国有□集体□股份□私有□其它□经营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 诊疗范围诊疗科目 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范围 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等存在不可控的医疗安全隐患和风险的技术除外) 备案人签字(盖章)本机构(人)承诺所填报的信息和所附材料真实、有效。 备案人(盖章)签字: 年月日 委托办理人签字 签字: 年月日 县级人民政府中医 药主管部门意见备案机关盖章: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注:1、本表格一式三份。一份由申请人(申请机构)留存,一份由备案的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存档,一份由上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存档。 2、执业人员按照实际在诊所执业人员填写,没有的填写无。 3、个人举办的诊所,涉及法人机构事项不需要填写。

说明 信息表是拟举办中医诊所备案时需提交的材料之一,个人或法人机构举办中医诊所,均需填写此表。 一、编号 编号与《中医诊所备案证》上的编码一致。参照原卫生部《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22位)。其中,备案编号中反映卫生机构(组织)类别的代码(4位)新增编码为D218。原有的D212代码作为审批管理的中医(综合)诊所的代码。 二、具体填写项目说明 (一)诊所名称 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命名的要求。 (二)诊所地址 为诊所所在的具体地址。 (三)法人名称 举办诊所的法人机构法人证书标识的名称。个人举办诊所的,不填写此项。 (四)法人资质证明编号 包括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企业法人证书和工商登记执照、社会和行业组织登记证书等。个人举办诊所的,不填写此项。 (五)法定代表人

医疗机构数据统计表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一) 请在□中划“√”代码诊疗科目备注代码诊疗科目备注□01 预防保健科□07.05 小儿心脏病专业 □02 全科医疗科□07.06 小儿肾病专业 □07.07 小儿血液病专业 □03. 内科□07.08 小儿神经病学专业 □03.01 呼吸内科专业□07.09 小儿内分泌专业 □03.02 消化内科专业□07.10 小儿遗传病专业 □03.03 神经内科专业□07.11 小儿免疫专业 □03.04 心血管内科专业□07.12 其他 □03.05 血液内科专业 □03.06 肾病学专业□08. 小儿外科 □03.07 内分泌专业□08.01 小儿一般外科专业 □03.08 免疫学专业□08.02 小儿骨科专业 □03.09 变态反应专业□08.03 小儿泌尿外科专业 □03.10 老年病专业□08.04 小儿胸心外科专业 □03.11 其他□08.05 小儿神经外科专业 □08.06 其他 □04. 外科 □04.01 一般外科专业□09. 儿童保健科 □04.01.01 肝脏移植项目□09.01 儿童生长发育专业 □04.01.02 胰腺移植项目□09.02 儿童营养专业 □04.01.03 小肠移植项目□09.03 儿童心理卫生专业 □04.02 神经外科专业□09.04 儿童五官保健专业 □04.03 骨科专业□09.05 儿童康复专业 □04.04 泌尿外科专业□09.06 其他 □04.04.01 肾脏移植项目 □04.05 胸外科专业□10. 眼科 □04.05.01 肺脏移植项目 □04.06 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11. 耳鼻咽喉科 □04.06.01 心脏移植项目□11.01 耳科专业 □04.07 烧伤科专业□11.02 鼻科专业 □04.08 整形外科专业□11.03 咽喉科专业 □04.09 其他□11.04 其他 □05. 妇产科□12. 口腔科 □05.01 妇科专业□12.01 口腔内科专业 □05.02 产科专业□12.02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 □05.03 打算生育专业□12.03 正畸专业 □05.04 优生学专业□12.04 口腔修复专业 □12.05 口腔预防保健专业 □05.05 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 业 □05.06 其他□12.06 其他 □06. 妇女保健科□13. 皮肤科 □06.01 青春期保健专业□13.01 皮肤病专业 □06.02 围产期保健专业□13.02 性传播疾病专业 □06.03 更年期保健专业□13.03 其他 □06.04 妇女心理卫生专业 □06.05 妇女营养专业□14. 医疗美容科 □06.06 其他 □14.01 美容外科 □07. 儿科□14.02 美容牙科 □07.01 新生儿专业□14.03 美容皮肤科 □07.02 小儿传染病专业□14.04 美容中医科 □07.03 小儿消化专业 □07.04 小儿呼吸专业

(管理统计)医疗机构数据统计表精编

(管理统计套表)医疗机构 数据统计表

医疗机构简况 医疗机构名称开业日期年月 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 所有制形式(1)全民(2)集体(3)私人(4)中外合资合作(5)其他() 分类性质(1)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2)其他非营利性(3)营利性(4)其他() 隶属关系(1)中央属(2)省、自治区、直辖市属(3)直辖市区、省辖市、地区(盟)属(4)省辖市区、地辖市属(5)县(旗)属(6)街道办事处属(7)乡镇属 (8)村属(9)其他() 主管单位名称 服务对象(1)社会(2)内部(3)境外人员(4)社会+境外人员() 医疗机构地址 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姓名性别□男□女主 要 负 责 人 姓名性别□男□女出生年月专业出生年月专业职务职称职务职称 最高学历最高学历 占地 面积平方米建筑 面积平方米 建筑面积中 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 资金总计万元固定资金万元流动资金万元服务方式□门诊□急诊□住院□家庭病床□巡诊□其他 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牙科诊椅数

备注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壹) 请在□中划“√” 代码诊疗科目备注代码诊疗科目备注□01 预防保健科□07.05 小儿心脏病专业 □02 全科医疗科□07.06 小儿肾病专业 □07.07 小儿血液病专业 □03. 内科□07.08 小儿神经病学专业 □03.01 呼吸内科专业□07.09 小儿内分泌专业 □03.02 消化内科专业□07.10 小儿遗传病专业 □03.03 神经内科专业□07.11 小儿免疫专业 □03.04 心血管内科专业□07.12 其他 □03.05 血液内科专业 □03.06 肾病学专业□08. 小儿外科 □03.07 内分泌专业□08.01 小儿普通外科专业 □03.08 免疫学专业□08.02 小儿骨科专业 □03.09 变态反应专业□08.03 小儿泌尿外科专业 □03.10 老年病专业□08.04 小儿胸心外科专业 □03.11 其他□08.05 小儿神经外科专业 □08.06 其他 □04. 外科 □04.01 普通外科专业□09. 儿童保健科 □04.01.01 肝脏移植项目□09.01 儿童生长发育专业 □04.01.02 胰腺移植项目□09.02 儿童营养专业 □04.01.03 小肠移植项目□09.03 儿童心理卫生专业 □04.02 神经外科专业□09.04 儿童五官保健专业 □04.03 骨科专业□09.05 儿童康复专业 □04.04 泌尿外科专业□09.06 其他 □04.04.01 肾脏移植项目 □04.05 胸外科专业□10. 眼科 □04.05.01 肺脏移植项目 □04.06 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11. 耳鼻咽喉科 □04.06.01 心脏移植项目□11.01 耳科专业 □04.07 烧伤科专业□11.02 鼻科专业 □04.08 整形外科专业□11.03 咽喉科专业 □04.09 其他□11.04 其他 □05. 妇产科□12. 口腔科 □05.01 妇科专业□12.01 口腔内科专业 □05.02 产科专业□12.02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 □05.03 计划生育专业□12.03 正畸专业 □05.04 优生学专业□12.04 口腔修复专业 □05.05 生殖健康和不孕症专业□12.05 口腔预防保健专业

中医诊疗设备

中医诊疗设备 简介 中医诊疗设备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面向中医临床需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的符合中医医理,能解决中医实际问题的医疗设备。中医诊疗设备主要分为诊断和治疗两类。根据《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及《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医诊疗技术和仪器设备被列为重点研究及推广项目。 中医诊疗设备分类 中医诊疗设备主要分为诊断和治疗两类,即诊断设备和治疗仪器。 第一类是中医诊断设备。如:脉象仪、舌象仪、经穴探测仪、腹诊仪、呼吸动度检测仪、面诊仪、闻诊仪、耳诊仪等中医检查诊断仪器。 第二类是中医治疗仪器。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利用中医的治疗原则提供相应的治疗参数,并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发挥临床治疗作用。如:电针仪,灸疗仪和经络导平仪等。 中医诊疗设备研究既要有现代科学内涵,又要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将传统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融合成新的诊疗技术,才能促进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发展,切合中医临床应用的实际。 生命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医学的复杂性,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这个巨系统是有功能的,而且功能状态时时刻刻在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中医诊疗设备正在向着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微型化、虚拟化、遥控遥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学、人体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反馈技术等学科技术进行中医诊疗仪器的开发,对中医人体功能状态的定量检测及适时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 在2008年首届中医诊疗设备论坛暨展览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诊疗设备促进工程,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功能,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整合产、学、研、医等各方力量,构建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 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专门的研发机构、研发人才队伍不足、医理设计没有重大突破、标准化建设滞后、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等原因,致使当前中医诊疗设备存在现代科技含量低、产品升级换代缓慢、产品同类化现象严重、设备研发与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的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说,促进工程将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以“配备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研发一批”为核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建立完善中医诊疗设备标准规范和临床配置标准。着眼中医诊疗设备的特殊性,制定相适应的注册审批政策,修改相关使用收费标准,

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国中医药医政发

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 标准国中医药医政发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 (试行)》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指导中医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促进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分为《二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三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分别供二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和三级中医医院参考执行。 民族医医院可在此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民族医特色诊疗设备。 二、各中医医院要参照本标准,认真做好中医诊疗设备配置和使用工作。

(一)配置和应用中医诊疗设备,有利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丰富完善中医诊疗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各中医医院要充分认识配置和使用中医诊疗设备的重要意义,使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提供和利用更加规范便捷,中药用药方式更加多样可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多样化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中医诊疗设备配置原则。 1.达到配置要求,提高配置水平。 各中医医院要按照本标准积极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优化配置结构,提高配置水平。在国家和地方开展的中医医院建设相关项目中,要划出专门经费用于中医诊疗设备的配置。 2.体现科室特色,服务中医临床。 各中医医院在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时,要从满足中医临床需求出发,并根据各科室的具体情况,配置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诊疗设备,服务专科发展,为中医临床提供实用多样的诊疗方法和手段。 3.应用与开发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设备水平。 各中医医院在中医诊疗设备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发现、总结现有中医诊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提出改进需求,并主动与生产、开发单位协调,对中医诊疗设备的核心技术、产品功能、工艺流程等加以改进提升,进一步提升设备的质量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