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平台
【摘要】自 2012 年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以来,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现有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仍然反映出许多不足之处,“数据孤岛”、“重复建设”等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城市信息模型技术的诞生,这一结合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城市管理手段,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从智慧城市和 CIM 技术的内涵出发,两线并行,形成一套基于 CIM 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并结合现存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对基于 CIM 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模式、内在逻辑、运行优势和建设目标进行细致讨论,最终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城市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 智慧城市; 新型城镇化
目录
1.引言 (3)
2.智慧城市理论 (3)
2.1. 智慧城市的概念 (4)
2.2. 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 (4)
3.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 (6)
3.1.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 (6)
3.2. 新型智慧城市 (6)
4.CIM的体系架构 (7)
4.1. CIM的基本概念 (7)
4.2. CIM的核心技术 (8)
4.3. CIM 技术的基本架构 (11)
5.基于 CIM 的新型智慧城市 (12)
5.1. 平台基本架构 (12)
5.2. CIM 平台的应用优势 (13)
6.结语 (19)
1.引言
截至 2016 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 57. 4% ,并且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1% ,在 2050 年将有望超过 8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如何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解决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成为了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人口、医疗、交通、环保和资源短缺等挑战。
智慧城市的出现就是为了给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据统计,在投资了智慧科技和基础设施的城市中,失业率可以降低 1. 0% ,GDP 增长率提高 0. 7% ; 投资智能电网、科技、基础设施会使得当地办公用房比例提高 2. 5% ; 并且每提高 20% 的ICTs (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信息通信技术) 设施,该城市的GDP 增长会提高 1. 0%[1]。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作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先进发达国家,早已相继开始了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智慧中国”。后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针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即通过一个一体化的综合平台来解决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问题,面向不同的使用对象和不同的城市文化,建立具有特色的因地制宜的功能设置。
城市信息模型(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就是这样一个集成的、融合的、包容并蓄的管理平台。CIM 平台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 Three 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3DGIS)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融合,既可以存储城市规模的海量信息,又可以作为云平台提供协同工作与数据调阅功能; 同时如果和物联网、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结合起来,还能提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集成性管理系统。
2.智慧城市理论
2.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 Smart City) 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20 世纪90 年代[6],它被用于形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化、创新化和全球化进程。在 2009 年,随着 IBM 提出“智慧地球( Smarter Planet) ”的概念,“智慧城市( Smart City) ”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它被定义为以“建立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方案。
在学界,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一个相对较广的概念,需要多学科交叉理解,所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一些学者试图从智慧城市的功能来定义它,指出智慧城市需实现智慧经济、智慧政府、智慧市民、智慧出行、智慧生活和智慧环境等要素,只有他们充分协同,相互促进才能够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7,8]。另外一部分学者则倾向于从技术角度来解释智慧城市的概念,他们强调先进信息技术和固有城市组成部分的结合问题,数据的交流和信息的存储与利用是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9,10]。但这两种定义方式并不是完全脱离的,如果浏览后者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他们所提出的信息存储平台并不是智慧城市概念的终点,最终这样的技术设计还是落实到了具体的功能上。
综合来看,可以将智慧城市解释为以实现智慧经济、智慧政府、智慧市民、智慧出行、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为目标,通过相关的先进信息技术,着重解决数据交流和信息存储与利用等问题,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过程。
2.2.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
智慧城市的结构体系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后,基本形成了从下而上的四级体系,分别是: 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表 1) 。
3.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
3.1.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国内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探索阶段( 2012 年11 月- 2014 年3 月) 、规范阶段( 2014 年3 月- 2015 年12 月) 和新型智慧城市阶段( 2015 年 12 月至今) 。
自 2012 年智慧城市相关政策出台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2018 年全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6504 亿元人民币,截至2016 年 6 月,全国 95% 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和超过76% 的地级城市,共五百余座,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3.2.新型智慧城市
纵观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虽然总体态势良好,但是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数据
孤岛和重复建设: 由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数据量非常大而且信息很繁杂,许多领域的信息需要融合起来,而实现数据融合又需要相关科技、资金的支持,其商业价值还暂不明朗,导致数据融合
缺乏动力。这也进一步导致不同部门之间要对某些共同的应用内容或数据模型进行重复建设,
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缺乏顶层规划: 鉴于每个城市实际情况不一,建设特色不同,城市的各个部门的战略规划
也有差异,导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为日后实现智慧城市群及智慧中国造成了困难;
信息保护缺位: 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必要求居民、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对于如何保护数据和控制网络安全风险,相关的政策措施和研究创新还需进一步发展;
项目离散明显: 由于各个城市和各个部门的发展规划比较分散,智慧城市不同项目之间的离散趋势明显,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存在内部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