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_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城市入口区。其主要形象为: 多元文化交融、商贸繁荣的迎宾门户; 主要功能为:城市入口、物流基地、商 贸城、交通枢纽;空间形态为:以公 路客运站为标志,以入口迎宾广场为 中心,向心统领空间,并注重外围山 水的契入(图 7)。
2.5 挖掘地域文化元素,提出城市 风貌廊道与城市风貌核心节点 设计的具体要求 2.5.1 城市风貌廊道塑造要求
结出城市意象五要素:通道、边界、区
侗族聚落有其独特的营建方式,
域、节点、标志物。但凯文·林奇的 在依山就水的外部环境中,聚落有
这种研究方法把人对城市的理解简化 着清晰的意象:以鼓楼为中心,民居
为对物质形态的知觉认识,类似于研 围绕鼓楼而呈内聚向心式布局。当
究动物在迷津中的辨向行为,忽略了 然,由于规模等因素的不同,也分为
要部分进行详细检测,获得概略的认 识,并从整体框架中寻找解决当前问 题的方法,使对不同问题的解决能够 互相协同,从而共同实现整体目标。 此次研究借鉴混合审视的方法,在纷 繁的城市风貌要素中务实地构建出研 究的体系与框架,开展研究工作。 2.2.2 研究与成果构成
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构建了两 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相互依托,相互 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整体。
综合以上城市意象,结合“城市 故事论”方法,将三江城市风貌格局 归纳为“一山一水一长廊、两个中心 三片区”。
“一山”是指三江县城内山地地 形以及周边群山屏障,构成城市意象
28
边界以及城市色彩背景。 “一水”是指以浔江及其滨江带
所组成的城市开敞空间。 “一长廊”,即民族风情长廊,也
是观察城市的主要路径。 “两个中心”,一个是以三江大鼓
州的特点,结合侗族“月月有节”的 故事的概念来建立一种后现代城市设
欢快民风,最终确定了“欢乐三江— 计的建构型思维。研究城市故事空间
侗乡风情、山水风光、旅游胜地”的 的系统性、多元性、深层次性和差异
城市风貌特色定位,形成“山水桂林 性,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历史
—风情柳州—欢乐三江”的城市特色 文化及市民空间行为的重视,对城市
1 引言
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 城市风貌则是其中高层次的复杂子系统,和其 他系统一起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功能。城市风 貌所担负的独特功能在于通过物质形态的塑 造,提供美的城市景观和城市面貌,体现城市 的文化风格和水准,进而展示整个城市的精神 取向(或称风貌意象)。针对功能所呈现出来的 系统结构,从空间上阐述,则主要集中在以下
26
中,并与规划控制单元相对应的风貌 分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建设项目规 划管理阶段—重要项目、重点地区 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意见(城市风貌带、 城市风貌核)与一般项目的风貌元素 设计比照图库(风貌符号)。
2 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实践
2.1 三江城市风貌研究的背景与 目的
三江,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 族自治县——美丽神秘的少数民族风 情之地,位于广西北部,为柳州市下 属辖县之一。因其位处湘、黔、桂三 省(区)交界处和侗族文化圈边缘,亦 成为桂北边陲经济、社会、文化交往 的重要门户之一。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
— 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 丘连峰,邹妮妮
[ 摘 要] 城市风貌的系统性与城市规划实施的方式决定着城市风貌研究的系统工作内容与成果形式。 运用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借鉴城市意象、类型学等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分别通过导 控条文、分区图则、设计比照图例等多种成果形式,对城市风貌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指引。 [ 关键词] 城市风貌;系统内涵;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 [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0 2 2 ( 2 0 0 9 ) 1 2 - 0 0 2 6 - 0 7 [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 文献标识码] B
一是以城市空间、民族文化、建 筑和生态植物四个专题研究进行风貌 元素的分析、解读、提取和演绎,为 城市风貌塑造奠定基础,并在上述研 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提炼,得出风 貌特色定位。
二是通过城市空间意象、形态的 分析,构建适宜的风貌格局,分别以 分项规划演绎和分区导控图则,按“条 条”“块块”的模式共同对整体城市风
专题研究 Study
本期主题:城市风貌规划与城市特色研究
[编者按] 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背景下,城市风貌规划与特色研究日渐成为城市政府和规划编制单位关注的热点。如何 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成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此,本刊特设“专题研究”栏目,选发一组 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文章,以供业界交流与探讨。
联动。
风貌研究具有较好的启示。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可以
2 . 3 综合借鉴城市意象等理论 说是实现了城市记忆由“物”上升到
方法,确定城市风貌格局与重要 “场”的高度,而城市故事论则站在
风貌展示区域
“事”的角度,强调“事”在城市故事
2.3.1 理论与方法借鉴
中的作用。固然,场所精神理论也强
(1)城市意象理论。
针对“条条”的控制,风貌研究从 9 个方面出发,在挖掘地域特色的基础 上进行充分演绎,通过报告书条文形 式,对城市山水环境涵养、城市景观视 廊、城市色彩、城市绿化、建筑风格、 城市家具、城市标识、路名系统、城市 照明等方面分别提出管理要求。
2 0 09 年第 1 2 期 第 2 5 卷 29
品八大类,分别用导控描述、导控要 素指标、意向设计三种方式诠释导控 的要求,以便将其充分纳入城市控制 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
2 0 09 年第 1 2 期 第 2 5 卷 27
县将处于广东、广西、黔东南的便捷 的个性、结构,对于意义的研究则显
通道上,成为三省边陲的重要交通枢 得无能为力。
纽。
(2)叙事空间手法。
因此,通过比较同处“大桂林旅
叙事空间手法来自于张楠教授所
游圈”的周边城市桂林、上位城市柳 著的《城市故事论》一书,即以城市
(1“) 一大侗寨”:在群山包围之 中,三江县城有凉亭( 城市入口广 场)、寨门(城市大门)、鼓楼广场(三 江鼓楼及其广场)、风雨桥(三江大桥 及规划的三江二桥)、民居(即城市的 各个功能组团) 。城市内各类小广场 具有呼应传统侗寨的凉亭、井亭等功 能(图 4) 。
(2“) 三小侗寨组团”:以浔江分 隔、以各自制高点为中心的河东组团、 河西组团、白石组团(图 5)。“三小侗 寨组团”通过各座跨浔江的桥梁进行 连接,构成“一大侗寨”。 2.3.4 三江城市风貌格局
Cityscape Research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A Case Study of Sanjiang Cityscape Research/Qiu Lianfeng, Zou Nini
[Abstract] Cityscape system and administration dictates its content and product. Sanjiang cityscape research uses mixed analysis approaches with city image and typology theories and makes guideline, drawings, and design descriptions. These will guide and control Sanjiang cityscape from macro, medium, and micro levels. [Key words] Cityscape, Connotation, Sangjiang cityscape research
2.2 以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构建 内容体系,求取风貌综合定位 2.2.1 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
1967 年,爱采尼在《混合审视: 第三种决策方法》(Mix scanning: A Third A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一书中提出了混合审视的研 究方法,即分层次对研究领域内的主
划管理单元模式,将三江城市风貌分 区划分为城市入口区、河东商业区、
民族风情文化展示区、主城扩展区、 老城区等11 个分区导控。导控因子分 为总体形象、主要功能、空间形态、街 道、建筑、节点、绿化、城市家具小
2.4 “条”“块”结合,以分项 导控条文与分区导控图则综合 建立城市实施管理依据 2.4.1 风貌分项导控
人类认知能力的主观能动性。他后来 单鼓楼内聚向心式布局和多鼓楼内
也承认,认知地图只能把握城市意象 聚向心式布局。从聚落空间的圈层
来看,鼓楼为侗寨中心,附近有歌 坪、戏台、萨堂,这四部分组成了侗 寨的核心圈;紧紧围绕着鼓楼的是民 居住房圈,再外一圈是禾晾和禾仓, 接着就是寨门、凉亭、风雨桥。按其 组成空间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可归 纳为公共空间、居住空间、生产空 间、入口空间四种空间形态,而这四 种空间形态都是由道路空间联系起 来的(图 2)。
调了场所的意义所在,但无疑叙事空
该理论来自于凯文·林奇的代表 间的手法更强调站在整个城市的视角
作《城市意象》一书,即从居民感知 进行审视,可以视为在分析研究城市
空间的角度分析,找出居民所关心的、 风貌特色,以及构建风貌格局方面对
共同的有关城市认知的主题,进而说 城市意象理论的有益补充。
明城市结构对居民意象的影响。他总 2.3.2 传统侗族聚落空间意向
从进入聚落的空间序列以及空间 意义来看,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空间 认知图示:进入侗寨,必先经过凉亭、 广场(广场迎宾)、寨门,后经鼓楼广 场(芦笙歌舞、对歌、百家宴)终至各 户,在这一路上还间或布置有凉亭、 井亭。风雨桥一般位于下游、聚落或 组团入口处(图 3)。 2.3.3 三江城市空间意象
结合三江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 局,在同一山水语境下将县城形态与 传统侗寨类比,可以看出,三江城市 总体形成了“一大侗寨,三小侗寨组 团”的空间意象。
五方面:城市风貌圈、城市风貌区、城市风貌 带、城市风貌核、城市风貌符号。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实施是建立在总体规 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两大法定规划框架下的行 政过程。因此,基于“研”以致用的目的,城 市风貌的研究及规划成果,对应上述规划程序, 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明确的城市风貌总体定位、城市风貌格局 (城市风貌圈)等宏观要素控制;控制性详细规 划阶段—指标体系可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近年来,随着外部交通等环境的 改善,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经济、文化 蓬勃发展,旅游业已上升为引领全县 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与此同时,新 版城市总体规划也将旅游业确定为三 江县的主导产业,建议大力发展以侗 族文化风情与优美山水生态相结合的 民俗生态旅游产业,将三江建设成旅 游大县、强县。在此背景下,如何优 化改善三江的城市环境,建设体现地 方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弘扬地域与 民族特色?特别是如何结合城市旅 游,塑造优秀、独特的旅游城市形象, 争创旅游优秀县,将三江建设成为以 旅游和商贸为主的开放型旅游城市? 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开展三江城市风 貌特色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楼、民族风情园等组成的民族风情文 化中心,另一个是城市新的行政中心。 它们都是城市最重要的形象区域、标 志性区域和城建新的亮点,是三江“城 市之眼”与“客厅”。
“三个片区”,又可具体地分为一 个主城风貌核心区与周坪、河北两个 风貌协调区(图 6)。
Biblioteka Baidu
2.4.2 风貌分区导控 针对“块块”控制,按照城市规
貌要素进行控制和引导;并结合具体 的城市风貌要素设计,对重点地段的 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提出引导比照 图集以及对行动策略的策划。最终形 成研究报告书、分区导控图则与设计 比照图集等成果(图 1)。 2.2.3 总体风貌特色的定位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以自然山 水孕育、民族禀赋支承、区域视野审 视、时代视角评判为切入点,通过对 三江县城山水格局、民族文化、交通 区位、侗族聚居分布区位、民族文化 地缘区位等条件的审视,可以看出: 三江位于我国湘、黔、桂三省交界处, 侗族聚居区的南侧边缘,毗邻苗族、 汉族及其他民族聚居区,是进入侗族 聚居地的南侧门户,也是侗族与其他 民族交融的窗口。随着成都至厦门高 速公路、贵州至广州高速铁路的开工, 贵阳至福州、包头至三亚、昆明至厦 门高速公路均过境三江。届时,三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