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茶馆(节选)
戏 剧
茶馆之风,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应该说,芸芸众生聚集茶 馆,是因为茶馆是一最具平民性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茶馆中,文
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
天空。历古以来,它既是平民大众纵横议论之所,又是三教九流 汇集之地。道听途说,市井传闻,谈天说地,家事国事,为八方
来自《点拨》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我国现 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有 “人民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 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 《龙须沟》等。《茶馆》使中国话剧
第一次走出国门,被誉为“东方舞台
上的奇迹。”
来自《点拨》
部分来自《点拨》
二
写一写字形
wùxū( 戊戌 ) yá( 衙 )门 贵gēng( 庚 ) 官xiǎng( 饷 ) 眼zhuō( 拙 ) 侦jī( 缉 ) tā( 趿 )拉
珍xiū( 馐 ) mǎnǎo( 玛瑙 ) cì( 伺 )候
部分来自《点拨》
三
记一记词义 1.寒酸: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信息汇集之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神州大地的茶馆、茶楼又如雨后春笋 般兴起,茶客日益增多,这再次说明了平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
去领略这大茶馆里的小社会。
1. 学习目标
5. 相关资料 9. 句段品析
2. 作者简介
6. 检查预习 10. 疑难探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
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老舍在写现
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老舍衷心拥护
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写一个
《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 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 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 息吗?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珑的姿态。(2)对落魄江湖,身价颇贱的算命
先生,虽然从心底里轻蔑、讨厌,但也宁愿送 上茶水。(3)对弱者,对一无所有的穷人,他 也不肯过多地施于同情,提示他既不满现实,
部分来自《点拨》
又明哲保身的思想性格。总之:胆小怕事、安分守
己、善于应酬、精明干练、自私自利是作者精心塑
造的旧社会中小商人、小资产者的艺术典型(王利 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 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 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 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 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 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来自《点拨》
戏 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
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 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
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
3. 背景透视
7. 听读课文 11. 板书设计 14. 拓展延伸
4. 文体知识 8. 整体感知 12. 本课主旨 15. 教材习题讲解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 言。 (重点) 2. 分析王利发等人的形象特点。(难点)
3. 理解剧中所展示的特殊的矛盾冲突。
2.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3.咂摸: 寻思,反复研究。 4.津贴: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 用钱。 5.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部分来自《点拨》
6.造孽: 佛教用语,做坏事( 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 作孽。
7.忏悔: 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8.搭讪: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
泰茶馆。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部分来自《典中点》
2. 这一幕写到了哪些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答案】《茶馆》第一幕里有台词的人物共22
个,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走狗(宫廷太监总管庞太监、吃洋 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 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 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部分来自《点拨》
一 读一读字音 kān shuàn chàn jiàn
神龛
zā mo
洗涮
bù
忏悔
jué
太监
lào
咂摸
簿子
坤角
落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部分来自《点拨》
xiǎng
tā
xiū
zhōu
饷
qiàn
趿拉
líng
珍馐 绫罗绸缎
文绉绉
liù
说媒拉纤
遛
chà
差劲
魔法记忆之一线穿珠法:如:“师傅出差(chāi) 了,学徒不小心在技术上出了点差(chā)错,使花 苗长得参差(cī)不齐,实在差(chà)劲。”
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来自《点拨》
《茶馆》简介 《茶馆》是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创作的一部风采独具
的三幕话剧。它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
利后三个时期的横断面,采用以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 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 各样的人物的生活和变迁反映了前后半个世纪的社会面 貌,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
部分来自《典中点》
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人们(茶馆 老板小资产阶级代表王利发、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秦忠 义、爱国正直的常四爷、 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康六、乡 妇、卖耳挖勺的 老人。
部分来自《点拨》
1. 结合课文内容读读王利发的台词,说说王利发
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1)在权大势大的太监、官差和地痞 面前,他表现出一副买卖人左右逢源、八面玲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圈画出文中所涉及到人物的名字, 并注意他们个性化的语言。
部分来自《典中点》
1. 剧本为什么以“茶馆”为题? 【答案】 因为三幕的场景都是一个裕泰茶馆。全 剧没有一个中心情节,只是写了众多人物各自的 故事,这些故事的交融点就是百年大茶馆——裕
戏 剧
茶馆之风,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应该说,芸芸众生聚集茶 馆,是因为茶馆是一最具平民性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茶馆中,文
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
天空。历古以来,它既是平民大众纵横议论之所,又是三教九流 汇集之地。道听途说,市井传闻,谈天说地,家事国事,为八方
来自《点拨》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我国现 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有 “人民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 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 《龙须沟》等。《茶馆》使中国话剧
第一次走出国门,被誉为“东方舞台
上的奇迹。”
来自《点拨》
部分来自《点拨》
二
写一写字形
wùxū( 戊戌 ) yá( 衙 )门 贵gēng( 庚 ) 官xiǎng( 饷 ) 眼zhuō( 拙 ) 侦jī( 缉 ) tā( 趿 )拉
珍xiū( 馐 ) mǎnǎo( 玛瑙 ) cì( 伺 )候
部分来自《点拨》
三
记一记词义 1.寒酸: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信息汇集之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神州大地的茶馆、茶楼又如雨后春笋 般兴起,茶客日益增多,这再次说明了平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
去领略这大茶馆里的小社会。
1. 学习目标
5. 相关资料 9. 句段品析
2. 作者简介
6. 检查预习 10. 疑难探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
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老舍在写现
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老舍衷心拥护
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写一个
《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 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 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 息吗?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珑的姿态。(2)对落魄江湖,身价颇贱的算命
先生,虽然从心底里轻蔑、讨厌,但也宁愿送 上茶水。(3)对弱者,对一无所有的穷人,他 也不肯过多地施于同情,提示他既不满现实,
部分来自《点拨》
又明哲保身的思想性格。总之:胆小怕事、安分守
己、善于应酬、精明干练、自私自利是作者精心塑
造的旧社会中小商人、小资产者的艺术典型(王利 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 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 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 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 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 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来自《点拨》
戏 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
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 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
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
3. 背景透视
7. 听读课文 11. 板书设计 14. 拓展延伸
4. 文体知识 8. 整体感知 12. 本课主旨 15. 教材习题讲解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 言。 (重点) 2. 分析王利发等人的形象特点。(难点)
3. 理解剧中所展示的特殊的矛盾冲突。
2.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3.咂摸: 寻思,反复研究。 4.津贴: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 用钱。 5.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部分来自《点拨》
6.造孽: 佛教用语,做坏事( 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 作孽。
7.忏悔: 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8.搭讪: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
泰茶馆。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部分来自《典中点》
2. 这一幕写到了哪些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答案】《茶馆》第一幕里有台词的人物共22
个,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走狗(宫廷太监总管庞太监、吃洋 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 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 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部分来自《点拨》
一 读一读字音 kān shuàn chàn jiàn
神龛
zā mo
洗涮
bù
忏悔
jué
太监
lào
咂摸
簿子
坤角
落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部分来自《点拨》
xiǎng
tā
xiū
zhōu
饷
qiàn
趿拉
líng
珍馐 绫罗绸缎
文绉绉
liù
说媒拉纤
遛
chà
差劲
魔法记忆之一线穿珠法:如:“师傅出差(chāi) 了,学徒不小心在技术上出了点差(chā)错,使花 苗长得参差(cī)不齐,实在差(chà)劲。”
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来自《点拨》
《茶馆》简介 《茶馆》是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创作的一部风采独具
的三幕话剧。它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
利后三个时期的横断面,采用以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 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 各样的人物的生活和变迁反映了前后半个世纪的社会面 貌,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
部分来自《典中点》
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人们(茶馆 老板小资产阶级代表王利发、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秦忠 义、爱国正直的常四爷、 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康六、乡 妇、卖耳挖勺的 老人。
部分来自《点拨》
1. 结合课文内容读读王利发的台词,说说王利发
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1)在权大势大的太监、官差和地痞 面前,他表现出一副买卖人左右逢源、八面玲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圈画出文中所涉及到人物的名字, 并注意他们个性化的语言。
部分来自《典中点》
1. 剧本为什么以“茶馆”为题? 【答案】 因为三幕的场景都是一个裕泰茶馆。全 剧没有一个中心情节,只是写了众多人物各自的 故事,这些故事的交融点就是百年大茶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