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前的景区建设过程中,其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作为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门传统学科,难免会带上城市的烙印。

如何正确理解景区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如何避免盲目照抄城市化建设、如何升级改造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旅游规划设计中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绿维创景认为,旅游景区市政工程和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打破城市规划设计惯性思维,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一、惯性思维的苦果
旅游景区市政工程和服务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市政工程包括供水、排水、能源、交通、邮政电信、防灾六大专项,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防洪、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设计。

目前,旅游景区市政工程一般都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规范法规进行规划。

但是盲目照搬城市规划的方法进行旅游区规划设计,以城市规划代替旅游规划,就会导致市政工程的模式化、市政基础设施的城市化。

模式化的市政工程没有注意到旅游景区与城市的差异化问题,不能满足旅游景区对于市政工程设施的实际需求;而城市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冲淡了旅游景区原有的景观意境,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而且由于此类规划缺乏前瞻性,不适应旅游区环境和市场发展需要,逐渐沦为障碍,造成投资的浪费。

二、丢掉惯性思维,抓住本质区别
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规划设计环境不同于城市,因此不可依照惯性思维照搬城市要求,来进行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规划设计。

一般来说,旅游景区距离城市较远,地势复杂,基础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城市建设所要求的“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

同时,旅游景区与城市的性质不同,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周边和当地的地理与资源条件,结合景区特点,对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出科学合理地判断,准确掌握规划区的现状优势与不足,立足规划目标,找到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法,从而使整体规划设计思路更加明确、清晰、合理。

1、旅游景区的季节性不容忽视
旅游具有季节性,旺季人口聚集但常驻人口少,森林、温泉等休闲度假类旅游更为明显。

此类旅游景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考虑需求功能、维护运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同时,应着重考虑季节因素影响。

例如规划旅游区水源水库容量时,必须根据当地气候、居民生活习惯、景区淡旺季不同时段的用水量等具体条件测算,而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按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规划年用水量和水库容量。

在温泉休闲项目中进行用水量的计算,也应将游客的热水和生活冷水的消耗纳入游客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中,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水娱休闲项目与旅游季节性的变化来确定。

2、充分考虑景点的集散性
一般来说,景区内游客聚居地、建筑群等设施分布较为分散,与相对集中的城镇相比,由于距离、地形、地质等因素,不具备建立高效集中、功能齐全、联合统一的市政工程设施条件,这就需要根据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对市政工程的形式进行代替式、选择性地建设。

水的供给与处理:不同于城镇的集中供水系统,旅游景区可选择多样供水方式。

远离都市、污染少的地表水源丰富、水质稳定的旅游景区可选择地表水作为水源,如溪流泉水、河流湖泊;易开采并适合饮用的地下水也可作为一种方式开采利用;对于缺水地区则可将雨水处理后作为生活供水。

对于分散污水的处理,如一些山区散住户的污水不可能统一处理,则应建立单户或几户规模的简易污水处理系统,或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

旅游景区的综合管网也应按各点独立、局部统一的方式进行建设。

专项规划设计:在旅游景区的专项规划中,也应充分考虑其分散性。

例如消防规划中的消火栓,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规定“负有消防给水任务管道……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米。

”在新建城市道路的市政输供水管线上,一般都是按此规定执行,因为城市市政管线两侧建筑密集,然而在旅游区规划上,除了游客接待聚居区,古建保护区等集中建设区外,在输水管线两侧并没有其他设施,因此并不需要在供水管线上设置大量的消火栓。

能源利用:对于能源引入有线路较长、投资大,但负荷小的偏僻景区,可以考虑当地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自然能源条件,若能开发利用,则此类能源既清洁环保同时又解决了线路铺设问题。

电信设备:景点大范围分散的景区内公用电话的设置,如采用架设,则影响景区风景;如地埋铺设,崎岖的地形和地质构造使通讯线路铺设变成了一项复杂的工程,而在手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建设覆盖景区的移动基站就成较为合适的选择。

但在旅游沿途,应设置手机充电插座。

综合防灾:与城市相比,旅游景区面对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直接灾害,如火灾、暴风雨、泥石流、地震等。

景区应根据灾害形成的条件,采取防阻结合的方式应对。

“防”,即改善自然环境,消除灾难形成条件;“阻”,即在灾害产生前,采取一定措施预防和减少灾害产生时对周围事物造成的破坏。

如在重要景点、建筑附近设置景观水池(如莲花池、喷泉池等)或人工湖,保持一定水量作为消防水池;通过植被护坡,构建生态景区,来减少滑坡及泥石流灾难发生。

三、旅游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与环境协调
景观化与生态化,是社会进步、旅游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在旅游景区的一些配套设计中,也存在一些惯性思维,如城市化的大广场、桥梁,非生态化的硬质水道、垂直驳岸等。

如果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来部分实现基础设施和景观的和谐统一,实现市政工程设施与景区特点和整体环境的更好融合,则能避免市政设施在景区内生硬另类、与景区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如景区内的一些垂钓池、人工湖、溪流等水景观,生硬地采用混凝土结构,搭配大规模的喷泉,虽达到了亲水地效果,但人工符号强烈,与景区极不相称。

而旅游者对这种非生态的大手笔也往往并无好感,丝毫没有回归自然的情趣。

事实上,这类设计只是早期城市水景的翻版,动植物无法在其中生存,水质极易变质,甚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已经日薄西山,不少城市已不惜重金改善,将其恢复成有生态护坡的驳岸。

再如景区内的厕所,其造型若与城市一般,则极大地影响景区的档次。

若将厕所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就像对待山门、楼阁亭台一般,做到外观和环境协调一致,内部清洁卫生,外部造型别致,则反响非同一般。

而对于厕所的卫生处理技术来讲,偏远无水景点可采用分集式生态环保旱厕或无动力污水处理厕所;有水源的景点可采用生态节水的厕所;水电充足时建设星级厕所等。

无论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做到既美观,可以成为一道风景,又环保,符合生态学原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