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笔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画的笔墨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它的收敛众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独有的画面效果。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
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一书中曾说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
笔墨必须有机结合,相互映发,才能完美地表现物象,表达意境,使画作神形兼备、气韵生动。
在唐末五代之前,中国画家们的表达方法是有笔而无墨,多用线来表现物象。
晋代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六法的标准来评画作的优劣,也只讲骨法用笔,并没有提到用墨。
“有轮廓而无皴法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谓之无墨”。
可见那时的画家们还没有找到笔墨并用的“切入点”。
是五代的山水画家荆浩第一个将笔墨并重。
他指出用笔要灵活生动,用墨要泻染物象的立体感、明暗关系和色彩变化。
自此之后历代的画家们不断地实践、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精妙的笔墨技巧,使中国画笔墨技法日臻完美。
宋元时期的许多画家将笔墨技巧成功地运用到花鸟和山水的艺术创作中,涌现了灿若明星的绘画作品。
明代中叶
以后画坛上既盛模仿之风,又单纯追求笔墨情趣,几无新意。
但狂怪的徐渭却以“运笔如劲疾舞枪挥戟,所向披靡,用墨如滂沱倾泻而物象光彩奕奕”的艺术魄力独步画坛。
他的作品用墨颇侈,笔力劲健,在激情奔放的同时,笔墨的块面和点线结合仍能纷纷入扣,浓淡得致,如音符入谱弹跳有声。
徐渭的笔墨是天才、个性和激情的完美融合。
清代的画家八大山人和石涛是当时革新画风的杰出代表,他们笔法恣纵,墨意通灵,打破陈规,立意新奇。
八大用笔严整而又放纵,用墨干擦而能滋润明洁。
他能用最简练的笔墨语言表现复杂的形体。
他用笔的反正转侧、用墨的浓淡焦湿以及用水掇合笔墨有其丰富的变化与规律。
石涛则就唐末以来一直议论的所谓有笔有墨问题提出见解:笔墨既有作者自身的修养和功夫,同时也有物我交融的笔墨与生活的关系。
他认为画家要为万象有殊、变化无穷的自然界作画,必须有“尽其灵而足其神”的“即功于化”的笔墨法。
笔墨当随时代。
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画家们在继承中国画笔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尽情地发挥中国画的笔墨特长,探索和革新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涌现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诸位大师。
他们在风格迥异的艺术创作中,凝神酣畅地表达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强烈个性和民族精神。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很难将笔与墨生硬地拆开。
但笔与墨毕竟是两个不同概念,如果说笔所表现的是线,墨则多用
于面。
然而这也不尽准确。
“离墨则无笔,离笔则无墨”,两者相依,不可分开。
但是要使画面线条富有变化,必先讲究用笔,运笔时作者要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
毛笔特有的笔锋给画家提供用武的“利器”,正、侧、顺、逆、轻、重、虚、实全仗笔尖锋芒来尽显“筋、肉、骨、气”四势。
而墨则被认为具有“五色”。
用浓、淡、干、湿之墨,使烘、染、破、积诸法在一方纸上尽显劲健、柔婉、飞纵、凝重之神韵。
笔墨之间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统一的“切点”。
但凡有成就的中国画家,总是掌握了一定笔墨技巧与笔墨规律吐故纳新不断发展,才能很好地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误入笔墨的迷宫,苦苦找不到出路。
笔墨之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锲而不舍聚精会神者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艰辛地走下去。
大连第四中学
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