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预防和护理新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维持细胞和酶的活性 细胞快速移行
34
湿性愈合优点
保留渗出液内的生长因子并促进其释放: 1.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 2.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剂
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增加108%
35
湿性愈合优点
保持伤口局部湿润 1.不会形成干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 2.避免神经末梢暴露于空气中,减少疼痛。
44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应用护理程序: 准确的评估 正确的诊断 完善的治疗计划 有效的治疗措施
护理专家 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5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教育者
指导护士医生进行伤口治疗 对伤口人才的培养 撰写伤口有关教材 对病人、家属及其他医护人员的宣教
美国医院压疮发生率 15%长期卧床的病人 8%外科手术超过3小时 35-40%脊髓损伤的病人----受创后2年可发生压疮
压疮病人 的护理量增加50%
63
压疮转变率
如果事先做一个压疮风险因素评估,不采 取预防措施100%发生,采取措施发生率只 有38.2%。通过培训病人体位摆放、减压设 施的应用、增加护理人员、新的制度指导 原则, 压疮发生率可降至11.5%
19
伤口分期和治疗敷料应用
20
术后切口 压疮 创伤感染创口 糖尿病足 血管性溃疡 浸滞伤口 造口
伤口学包括领域
21
伤口专科发展
22
伤口专科发展
过去和现在 是一种并发症 散在于多个科室 医生为主导 治疗手段单一 缺乏伤口专科护士 单一学科 缺乏规范和指南 限于门诊和医院治疗 作为一个对症治疗手段
压疮----国内外护理质量的指示剂
国内观点:可以预防,标准为0,带入院不可扩大。 国外观点: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被动体位,否
则有生命危险,护理不当可发生,但不能把所有压 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
62
压疮流行病学调查
国外统计: 住院老年人:10-25% 急救医院:9.2% 一般医院:3-14% 患病家中治疗发生率:50%
清理环境,避免感染 包扎伤口,减少细菌污染 伤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40%下降到2.2%。
4
伤口护理溯源
开创了护士参与战伤救治先河 参加了大量伤口治疗工作 确定护士在救护中的地位 改变了医生对护士的看法
战争救护---------让护士了解伤口 穿刺、手术---------“制造” 伤口 预防、护理伤口---------减少感染的发生
38
伤口治疗发展
伤口敷料的演变
干纱布 油纱、敷贴 水胶体等 抗菌敷料
新型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等 实现有效的局部治疗:
√清除坏死组织 √清除感染 √清除死腔、 √吸收过多渗液 √保持湿润 √保持体温 √保护伤口
39
伤口敷料的种类
传统纱布敷料 湿润性不粘纱布 塑料膜性不粘纱布 透明膜敷料 水凝胶 水胶体敷料 藻酸盐敷料 亲水性纤维敷料
重症伤口
伤口治疗师+主管医生
慢性伤口
伤口治疗师
一般伤口
病房伤口护士、伤口护士指导住院医生
59
护士评价
护理专业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护士职业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护士职业生涯得到拓展
护理管理-------------- 临床专家
60
第二部分 压疮预防和护理新进展
61
概述百度文库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仍是护理领域的难题,其发生率 并没有随医学的进步显著控制,据文献报道,每年 有约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
电击伤、烫伤 癌性伤口、糖尿病足、静脉曲张下肢溃疡 造口 切口感染 压疮、浸渍伤口
16
伤口分期
了解伤口形成的机理,参与复杂创面处理 正确使用敷料,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清创期、炎症期 红肿热痛
纤维母细胞移行, 连接胶原蛋白血管 结缔组织,肉芽形成
创面逐渐缩小,上皮化
紫红—鲜红---浅红----淡粉 ---类似周围组织,强韧度 只有80%
24
伤口专科领域功能
伤口治疗临床工作(服务于患者)-------主要功能 伤口治疗教育(培养伤口专业人才) -------重要功能 伤口治疗科研(推动学科发展) -------扩展功能
25
伤口治疗教育
学历教育 伤口、造口护理研究生 -----学历班 在职教育 伤口、造口治疗师 ------初级班 短期培训伤口护士、一般专科护士 ------短训班
需要大量伤口专业人才 需要良好的医护沟通 需要医院各级支持力度
57
探讨伤口临床治疗新模式
肛肠科 神经外科 骨科 ICU
造口 压疮 慢性伤口 浸渍
选择试点科室
现状调查,分析开展基础,组建治疗团队 每个科室设立伤口联络员,加大团队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 不 断提高伤口治疗水平
58
探讨伤口临床治疗新模式
48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研究者
指导伤口护理技术与产品革新 (清创、产品研发……) 注重边缘、交叉问题研究(疼痛、营养、心理……) 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新产品的动物与临床试验……) 客观评价研究成果(卫生经济学评价) 推广研究成果(产品发布会)
49
伤口护士工作特点
角色转换后伤口护士的工作特点:
炎症期
修复期
(肉芽期)
修复期
(上皮期)
成熟期
(瘢痕期)
伤口反应 3-4天 第1-14天 第3-21天 1-3年
17
伤口分期
炎症期------伤口收缩与止血,清除坏死组织 修复期------肉芽组织形成,上皮化 成熟期------毛细血管渐减少,新生纤维组织转型
三期交互,并没有明显界限
急性伤口修复过程的平衡 过程: 凝血期---炎症期----增生期----再生期----转型期
31
湿性愈合理论
1962年Winter发现皮肤表面的水泡如果不予刺破而保 持完整时,将避免结痂的形成,且能促进上皮表层细 胞的移动,从而利用伤口的愈合
1963年,Hinman博士首次在人体伤口处理中得出同样 的结论。
1981年,美国加大旧金山分校Kington,Silver,Hunt等3人 首次发现伤口的含氧量与血管增生的关系,在无大气 氧存在下的血管增生速度为大气氧存在时的6倍,心 血管的增生随伤口大气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
5
伤口护士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
8
通过一组图片来 直观认识伤口
9
伤口种类
10
伤口种类
11
伤口种类
12
伤口种类
13
伤口种类
14
伤口定义、机理
15
伤口定义
伤口的定义: 伤口是指物理、机械和热力等外界因素造成的
人体皮肤、粘膜、组织的缺损或破坏,有时医 疗意外或生理异常也可导致上述现象。
干性环境可延迟伤口的愈合
传统伤口处理方法:保持伤口干燥,促进伤口结痂。 结痂、粘连伤口、疼痛、每天更换,损伤新生成的肉芽组织。
30
伤口治疗理论发展
1962 Winter提出湿性伤口愈合理念 1963 Himan证实湿润伤口比干燥愈合快 1973 Rovee证实上皮细胞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才
能快速增生,加快伤口的愈合 湿润伤口愈合理念逐渐被临床所接受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1.了解伤口专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2.了解伤口治疗新理论、新技术、新敷料
的应用 第二部分 1.压疮预防 2.压疮护理新进展 3.2018年伤口(压疮)小组工作计划
1
第一部分 伤口治疗学科发展 新理论新型敷料的应用
2
伤口距离护士有多远?
3
伤口护理溯源
1854至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女士参 与救援
26
伤口治疗科研
伤口治疗理论探讨:湿性理论、再生医学、修复重建 伤口治疗方法研究:新技术开发 超声清创、高压氧治疗 伤口新型敷料研发:现有产品改良, 据临床需求开发 伤口治疗卫生经济学研究等:成本与效益分析
27
伤口治疗理论发展
28
伤口治疗理论发展
干性理论----
1800s----1960s 巴斯特“干燥伤口愈合”观念
46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顾问
参与疑难伤口会诊 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协调 促进不同专科相互交流
47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管理者
架起一线护士与医院管理者之间的桥梁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临床指南 监督伤口治疗质量 推动伤口新模式、新业务及新技术发展
降低感染几率 1.密闭性敷料,对外界微生物具有阻隔作用 2.湿性敷料创面感染率:2.6% 3.传统创面处理感染率:7.1%
36
伤口治疗发展 新型敷料的应用------
带来划时代革命
37
伤口治疗敷料发展
伤口治疗中敷料产品角色的发展 不参与------暴露法 被动参与-------纱布、油纱 主动参与---------各种新型敷料
患者来源充足,可积累丰富的伤口护理经验,可行性强
4.创面修复中心与社区医疗联动 上海瑞金
5.协同管理模式 广州压疮慢性伤口中心 60张病床
56
伤口临床工作模式
6.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工作模式 华西
优点
要求
建立医护一体合作团队 伤口治疗工作全面介入 各亚专业伤口发展快 伤口护士亚专业发展
32
干性愈合与湿性愈合对比
干燥与湿润环境的对比 传统的敷料或无敷料:结痂、干性渗出物
促进伤口愈合的生长因子只能在痂下游走,新生的肉芽 组 织易受损,使愈合过程反复。
封闭式敷料:湿润的渗出物、角化细胞增生
保护新生的肉芽组织不受损伤,生长因子充分发挥其功效, 促进伤口愈合。
33
湿性愈合优点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1.与渗出液水合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 2.溶解小血管周围纤维鞘,恢复正常营养交换 3.免疫细胞趋化因子,加速清创
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自然愈合最合适的环境 温暖的、湿性的、无毒的
Winter 1962 and thomas 1990
29
干性愈合理论
18世纪以前,伤口护理主要依据个人经验,多使用树叶、 烟灰、泥土等自然物品来处理伤口。
19世纪,微生物学家巴斯特使用干性敷料覆盖伤口,以保 持伤口干燥,避免细菌感染,成为主要的伤口护理原则, 开创了干性愈合的先河。
动态且专业的伤口评估
全身与局部评估
全面系统的伤口管理
建立伤口档案、留取影像学资料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更具独立性、自主性
开设门诊、案例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50
伤口护士教育、培训 资质认证
51
国内伤口教育现状
尚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 没有监督机构,培训效果无法评价 缺乏规范统一的教材
52
国外伤口教育现状
国外
伤口治疗专家
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制 专业伤口治疗人员具有进阶体系 质量受到相应监督与指导 形成了系统的而考评机制
伤口治疗师 伤口护士 专科护士
一般护士
53
国内伤口从业人员
医生是主体 占86.2% 本科 低年资 住院医 进修生
护士是参与者
本科学历以上 高年资 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聚丙烯酸酯聚合物 含胶原蛋白敷料 高渗盐敷料 海绵敷料 含碳敷料 含银敷料 吸收性硅胶敷料 酶学清创剂
40
敷料选用
清创能力:水凝胶﹥水胶体敷料﹥其他
吸收能力:海绵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 料
促进肉芽生长能力: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 ﹥海绵敷料
抗菌作用:含银离子敷料
41
42
43
伤口护士角色界定
慢性伤口修复过程的失衡 炎症期延长,形成慢性伤口。
18
伤口的分类
根据颜色分为: 红色伤口:伤口的基底部为红色的健康肉
芽组织 黄色伤口:伤口的基底部为脱落细胞和死
亡细胞,又指感染伤口。 黑色伤口:伤口表面有黑色的坏死组织和
黑痂,如糖尿病足干性坏疽,深度褥疮表 面的坏死痂皮。 粉色伤口:由新生的上皮组织覆盖
从业人员观念认识差异明显
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54
伤口临床工作模式
55
伤口临床工作模式
1.护理部直接领导下的伤口治疗模式
优点:伤口护士深入临床,岗位固定,职责明确,流程较 通畅。
缺点:专科深入不够,亚专业发展不够,分工不细。 2.挂靠在某一专科模式 专科医院常见 3.以门诊换药治疗中心为主的伤口治疗模式
未来发展 是一种复杂疾病 集中于创面治疗中心 医护一体联合 治疗手段多样化 专业的伤口治疗护师 多学科协同 以规范和指南为指导 医院 门诊 社区 家庭 一个大的产业联合体
23
伤口专科发展
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建议: 重视创面的危害性 建立创面修复专科 培养创面治疗师 伤口治疗职业化
管理方面:护士的职业发展,角色界定 知识方面:再教育,多渠道职业培训 认证方面:国际、国内资质
维持细胞和酶的活性 细胞快速移行
34
湿性愈合优点
保留渗出液内的生长因子并促进其释放: 1.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 2.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剂
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增加108%
35
湿性愈合优点
保持伤口局部湿润 1.不会形成干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 2.避免神经末梢暴露于空气中,减少疼痛。
44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应用护理程序: 准确的评估 正确的诊断 完善的治疗计划 有效的治疗措施
护理专家 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5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教育者
指导护士医生进行伤口治疗 对伤口人才的培养 撰写伤口有关教材 对病人、家属及其他医护人员的宣教
美国医院压疮发生率 15%长期卧床的病人 8%外科手术超过3小时 35-40%脊髓损伤的病人----受创后2年可发生压疮
压疮病人 的护理量增加50%
63
压疮转变率
如果事先做一个压疮风险因素评估,不采 取预防措施100%发生,采取措施发生率只 有38.2%。通过培训病人体位摆放、减压设 施的应用、增加护理人员、新的制度指导 原则, 压疮发生率可降至11.5%
19
伤口分期和治疗敷料应用
20
术后切口 压疮 创伤感染创口 糖尿病足 血管性溃疡 浸滞伤口 造口
伤口学包括领域
21
伤口专科发展
22
伤口专科发展
过去和现在 是一种并发症 散在于多个科室 医生为主导 治疗手段单一 缺乏伤口专科护士 单一学科 缺乏规范和指南 限于门诊和医院治疗 作为一个对症治疗手段
压疮----国内外护理质量的指示剂
国内观点:可以预防,标准为0,带入院不可扩大。 国外观点: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被动体位,否
则有生命危险,护理不当可发生,但不能把所有压 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
62
压疮流行病学调查
国外统计: 住院老年人:10-25% 急救医院:9.2% 一般医院:3-14% 患病家中治疗发生率:50%
清理环境,避免感染 包扎伤口,减少细菌污染 伤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40%下降到2.2%。
4
伤口护理溯源
开创了护士参与战伤救治先河 参加了大量伤口治疗工作 确定护士在救护中的地位 改变了医生对护士的看法
战争救护---------让护士了解伤口 穿刺、手术---------“制造” 伤口 预防、护理伤口---------减少感染的发生
38
伤口治疗发展
伤口敷料的演变
干纱布 油纱、敷贴 水胶体等 抗菌敷料
新型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等 实现有效的局部治疗:
√清除坏死组织 √清除感染 √清除死腔、 √吸收过多渗液 √保持湿润 √保持体温 √保护伤口
39
伤口敷料的种类
传统纱布敷料 湿润性不粘纱布 塑料膜性不粘纱布 透明膜敷料 水凝胶 水胶体敷料 藻酸盐敷料 亲水性纤维敷料
重症伤口
伤口治疗师+主管医生
慢性伤口
伤口治疗师
一般伤口
病房伤口护士、伤口护士指导住院医生
59
护士评价
护理专业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护士职业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护士职业生涯得到拓展
护理管理-------------- 临床专家
60
第二部分 压疮预防和护理新进展
61
概述百度文库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仍是护理领域的难题,其发生率 并没有随医学的进步显著控制,据文献报道,每年 有约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
电击伤、烫伤 癌性伤口、糖尿病足、静脉曲张下肢溃疡 造口 切口感染 压疮、浸渍伤口
16
伤口分期
了解伤口形成的机理,参与复杂创面处理 正确使用敷料,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清创期、炎症期 红肿热痛
纤维母细胞移行, 连接胶原蛋白血管 结缔组织,肉芽形成
创面逐渐缩小,上皮化
紫红—鲜红---浅红----淡粉 ---类似周围组织,强韧度 只有80%
24
伤口专科领域功能
伤口治疗临床工作(服务于患者)-------主要功能 伤口治疗教育(培养伤口专业人才) -------重要功能 伤口治疗科研(推动学科发展) -------扩展功能
25
伤口治疗教育
学历教育 伤口、造口护理研究生 -----学历班 在职教育 伤口、造口治疗师 ------初级班 短期培训伤口护士、一般专科护士 ------短训班
需要大量伤口专业人才 需要良好的医护沟通 需要医院各级支持力度
57
探讨伤口临床治疗新模式
肛肠科 神经外科 骨科 ICU
造口 压疮 慢性伤口 浸渍
选择试点科室
现状调查,分析开展基础,组建治疗团队 每个科室设立伤口联络员,加大团队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 不 断提高伤口治疗水平
58
探讨伤口临床治疗新模式
48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研究者
指导伤口护理技术与产品革新 (清创、产品研发……) 注重边缘、交叉问题研究(疼痛、营养、心理……) 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新产品的动物与临床试验……) 客观评价研究成果(卫生经济学评价) 推广研究成果(产品发布会)
49
伤口护士工作特点
角色转换后伤口护士的工作特点:
炎症期
修复期
(肉芽期)
修复期
(上皮期)
成熟期
(瘢痕期)
伤口反应 3-4天 第1-14天 第3-21天 1-3年
17
伤口分期
炎症期------伤口收缩与止血,清除坏死组织 修复期------肉芽组织形成,上皮化 成熟期------毛细血管渐减少,新生纤维组织转型
三期交互,并没有明显界限
急性伤口修复过程的平衡 过程: 凝血期---炎症期----增生期----再生期----转型期
31
湿性愈合理论
1962年Winter发现皮肤表面的水泡如果不予刺破而保 持完整时,将避免结痂的形成,且能促进上皮表层细 胞的移动,从而利用伤口的愈合
1963年,Hinman博士首次在人体伤口处理中得出同样 的结论。
1981年,美国加大旧金山分校Kington,Silver,Hunt等3人 首次发现伤口的含氧量与血管增生的关系,在无大气 氧存在下的血管增生速度为大气氧存在时的6倍,心 血管的增生随伤口大气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
5
伤口护士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
8
通过一组图片来 直观认识伤口
9
伤口种类
10
伤口种类
11
伤口种类
12
伤口种类
13
伤口种类
14
伤口定义、机理
15
伤口定义
伤口的定义: 伤口是指物理、机械和热力等外界因素造成的
人体皮肤、粘膜、组织的缺损或破坏,有时医 疗意外或生理异常也可导致上述现象。
干性环境可延迟伤口的愈合
传统伤口处理方法:保持伤口干燥,促进伤口结痂。 结痂、粘连伤口、疼痛、每天更换,损伤新生成的肉芽组织。
30
伤口治疗理论发展
1962 Winter提出湿性伤口愈合理念 1963 Himan证实湿润伤口比干燥愈合快 1973 Rovee证实上皮细胞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才
能快速增生,加快伤口的愈合 湿润伤口愈合理念逐渐被临床所接受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1.了解伤口专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2.了解伤口治疗新理论、新技术、新敷料
的应用 第二部分 1.压疮预防 2.压疮护理新进展 3.2018年伤口(压疮)小组工作计划
1
第一部分 伤口治疗学科发展 新理论新型敷料的应用
2
伤口距离护士有多远?
3
伤口护理溯源
1854至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女士参 与救援
26
伤口治疗科研
伤口治疗理论探讨:湿性理论、再生医学、修复重建 伤口治疗方法研究:新技术开发 超声清创、高压氧治疗 伤口新型敷料研发:现有产品改良, 据临床需求开发 伤口治疗卫生经济学研究等:成本与效益分析
27
伤口治疗理论发展
28
伤口治疗理论发展
干性理论----
1800s----1960s 巴斯特“干燥伤口愈合”观念
46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顾问
参与疑难伤口会诊 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协调 促进不同专科相互交流
47
伤口护士角色
目前伤口护士的角色 管理者
架起一线护士与医院管理者之间的桥梁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临床指南 监督伤口治疗质量 推动伤口新模式、新业务及新技术发展
降低感染几率 1.密闭性敷料,对外界微生物具有阻隔作用 2.湿性敷料创面感染率:2.6% 3.传统创面处理感染率:7.1%
36
伤口治疗发展 新型敷料的应用------
带来划时代革命
37
伤口治疗敷料发展
伤口治疗中敷料产品角色的发展 不参与------暴露法 被动参与-------纱布、油纱 主动参与---------各种新型敷料
患者来源充足,可积累丰富的伤口护理经验,可行性强
4.创面修复中心与社区医疗联动 上海瑞金
5.协同管理模式 广州压疮慢性伤口中心 60张病床
56
伤口临床工作模式
6.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工作模式 华西
优点
要求
建立医护一体合作团队 伤口治疗工作全面介入 各亚专业伤口发展快 伤口护士亚专业发展
32
干性愈合与湿性愈合对比
干燥与湿润环境的对比 传统的敷料或无敷料:结痂、干性渗出物
促进伤口愈合的生长因子只能在痂下游走,新生的肉芽 组 织易受损,使愈合过程反复。
封闭式敷料:湿润的渗出物、角化细胞增生
保护新生的肉芽组织不受损伤,生长因子充分发挥其功效, 促进伤口愈合。
33
湿性愈合优点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1.与渗出液水合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 2.溶解小血管周围纤维鞘,恢复正常营养交换 3.免疫细胞趋化因子,加速清创
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自然愈合最合适的环境 温暖的、湿性的、无毒的
Winter 1962 and thomas 1990
29
干性愈合理论
18世纪以前,伤口护理主要依据个人经验,多使用树叶、 烟灰、泥土等自然物品来处理伤口。
19世纪,微生物学家巴斯特使用干性敷料覆盖伤口,以保 持伤口干燥,避免细菌感染,成为主要的伤口护理原则, 开创了干性愈合的先河。
动态且专业的伤口评估
全身与局部评估
全面系统的伤口管理
建立伤口档案、留取影像学资料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更具独立性、自主性
开设门诊、案例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50
伤口护士教育、培训 资质认证
51
国内伤口教育现状
尚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 没有监督机构,培训效果无法评价 缺乏规范统一的教材
52
国外伤口教育现状
国外
伤口治疗专家
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制 专业伤口治疗人员具有进阶体系 质量受到相应监督与指导 形成了系统的而考评机制
伤口治疗师 伤口护士 专科护士
一般护士
53
国内伤口从业人员
医生是主体 占86.2% 本科 低年资 住院医 进修生
护士是参与者
本科学历以上 高年资 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聚丙烯酸酯聚合物 含胶原蛋白敷料 高渗盐敷料 海绵敷料 含碳敷料 含银敷料 吸收性硅胶敷料 酶学清创剂
40
敷料选用
清创能力:水凝胶﹥水胶体敷料﹥其他
吸收能力:海绵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 料
促进肉芽生长能力: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 ﹥海绵敷料
抗菌作用:含银离子敷料
41
42
43
伤口护士角色界定
慢性伤口修复过程的失衡 炎症期延长,形成慢性伤口。
18
伤口的分类
根据颜色分为: 红色伤口:伤口的基底部为红色的健康肉
芽组织 黄色伤口:伤口的基底部为脱落细胞和死
亡细胞,又指感染伤口。 黑色伤口:伤口表面有黑色的坏死组织和
黑痂,如糖尿病足干性坏疽,深度褥疮表 面的坏死痂皮。 粉色伤口:由新生的上皮组织覆盖
从业人员观念认识差异明显
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54
伤口临床工作模式
55
伤口临床工作模式
1.护理部直接领导下的伤口治疗模式
优点:伤口护士深入临床,岗位固定,职责明确,流程较 通畅。
缺点:专科深入不够,亚专业发展不够,分工不细。 2.挂靠在某一专科模式 专科医院常见 3.以门诊换药治疗中心为主的伤口治疗模式
未来发展 是一种复杂疾病 集中于创面治疗中心 医护一体联合 治疗手段多样化 专业的伤口治疗护师 多学科协同 以规范和指南为指导 医院 门诊 社区 家庭 一个大的产业联合体
23
伤口专科发展
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建议: 重视创面的危害性 建立创面修复专科 培养创面治疗师 伤口治疗职业化
管理方面:护士的职业发展,角色界定 知识方面:再教育,多渠道职业培训 认证方面:国际、国内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