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高分子杂质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高分子杂质的研究进展
江晓玲,刘昆,邓俊丰,李波*
(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 610051)
摘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高分子杂质是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过敏原,是药物分析研究的重点。
高分子杂质分为外源性杂质和内源性杂质,目前内源性聚合物是药物质量控制的重点。
本文对近年来头孢菌素中高分子杂质的聚合特性、结构特点和分离分析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头孢菌素;高分子杂质;凝胶色谱
中图分类号:R9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07)06-0264-06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Impurities of
Cephalosporins
JIANG Xiao-ling, LIU Kun, DENG Jun-feng, LI Bo
(Sichuan Industrial Institute of Antibiotics,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Group, Chengdu 610051, China ) Abstract: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impurities in cephalosporins are the sensibilisinogen causing tacho-anaphylactic reaction and the emphasis in pharmaceutical analytical studies. These impurities include endogenic impurities and exogene impurities, and the former are the focal point of quality control. 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impurities of cephalosporin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polymers’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separating and analytical methods.
Key words: cephalosporins; high molecular weight impurities; gel chromatography
头孢菌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自1962年问世以来已发展到了第四代,具有高效、低毒、抗菌谱广、耐酸、耐酶、结构易改造等特点,使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已证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非奈西林、羟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啶等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够形成聚合物,并由此引发过敏性反应。
大量的临床试验及研究已证实,过敏反应并非由药物本身所致,而是与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杂质有关[1-2]。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高分子杂质的特性及其检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高分子杂质所致过敏反应的机制、聚合特性、结构研究状况以及分离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1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药物本身降解形成的杂质被引入体内后,与体内的大分子载体如蛋白质、多肽及多糖等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引起抗原-抗体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或导致死亡。
抗生素聚合物的免疫原性通常较弱,但作为多价半抗原,可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3]。
头孢菌素以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为母核,具有3位和7位两个活性取代基,当头孢菌素被碱水解或胺解时,最终产物大多是以侧链7位为主的降解产物,也就是说各种头孢菌素侧链7位可能成为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决定簇[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之间能否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关键在于其侧链结构的相似性,以及是否具有抗接点的抗体。
日本武田药厂通过迟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动物试验,发现头孢替安与7位侧链结构不同的头孢唑啉、头孢噻啶、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都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因此可以通过改造侧链的结构如增加一些活性基团,使其既能增加或保持药物的抗菌作用,又能产生一定的空间位阻作用,以此修饰或改变抗原决定族的特异性,从
收稿日期:2007-06-18
作者简介:江晓玲,硕士,主要从事药物分析研究。
*通讯作者:李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物质量控制与研究工作。
而达到阻止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目的。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高分子杂质分类和来源
高分子杂质是指药品中比药物分子本身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杂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 000~5 000不等,个别可至10 000左右,与通常在化工、生化领域中所指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完全不同。
抗菌药物中的高分子杂质按其来源通常可分为两类:外源性杂质和内源性杂质。
外源性杂质一般来源于发酵工艺;内源性杂质系指抗菌药物的自身聚合产物,聚合物可在生产过程或储存过程中形成,甚至在药物使用不当时也会产生。
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目前产品中的外源性杂质已日趋减少,故对内源性聚合物的控制是当前抗生素高分子杂质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题。
下面将讨论的高分子杂质主要指内源性自身聚合物。
3 高分子杂质形成的聚合特性和结构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自身聚合主要有两种方式:(1)与母核结构有关的聚合反应(N型聚合反应):首先,β-内酰胺环开环,形成具有亲核攻击能力的仲氨基结构,然后与另一头孢菌素分子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聚合物;(2)7位侧链中的活性基团(主要为自由氨基)直接亲核攻击β-内酰胺环中的羰基碳原子,形成聚合物(L型聚合反应)[4-5]。
胡昌勤等[4]采用离子对凝胶色谱法结合UV光谱及二阶导数UV光谱,分离分析了不同结构的头孢菌素的聚合方式。
对仅3位结构不同,且分子内不具有与羰基直接缩合的活性基团的头孢噻吩(cephalothin)和头孢噻啶(cephaloridine)的聚合物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头孢菌素β-内酰胺环结构的特征吸收峰(约260 nm)在其聚合物的UV图中消失,这说明聚合作用导致β-内酰胺环开环。
(2)所测聚合物的UV光谱极为相似,提示其以相同的方式聚合。
头孢噻吩、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头孢菌素的7位侧链中不含有自由氨基等活性基团,故聚合仅与母核结构有关,只能发生N型聚合。
对7位侧链噻唑环上带有自由氨基的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进行试验发现: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的聚合物的噻唑环UV光谱有较大的红移;而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聚合物中的噻唑环UV光谱红移则较小,提示这2种条件下所形成的聚合物的结构不同。
随后通过对偏碱性和偏酸性条件下的聚合反应进行时间-反应回归方程分析,也证实了从上述UV光谱图所推测出的结论。
即在偏酸性条件下(pH 5.2),回归方程均为线性关系,即y=a+b x,相关系数r均在0.975 2~0.996 4之间;而在偏碱性的条件下(pH 8.2),聚合反应的回归方程均发生了变化,r在0.912 1~ 0.962 8之间不等。
该结果验证了下列解释:在酸性条件下,氨基主要以季胺盐的形式存在,因此L型反应难以进行,形成的聚合物主要为N型聚合反应的产物;在碱性条件下N型聚合反应和L型聚合反应同时进行,但二者的相对强度由具体化合物结构所决定,对于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由于共轭效应使得自由氨基的亲核攻击能力大大减弱,故产品中的聚合物主要为N型聚合产物。
金少鸿[1]和张强等[6]先后对7位侧链上有自由氨基的头孢噻肟聚合物进行研究,并采用波谱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1986年金少鸿等[1]采用二次凝胶层析法对头孢噻肟中的高分子杂质进行了分离和制备,并用紫外、红外和酸水解等化学手段对来自头孢噻肟样品中的高分子杂质和人工制备的头孢噻肟聚合物进行了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从组成单元到整体结构这两者基本上系同一物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 210。
通过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柱TSK2000SW测定头孢噻肟中的高分子杂质和聚合物,它们的保留时间基本相同,再次说明来自头孢噻肟样品中的高分子杂质和人工制备的头孢噻肟聚合物基本为同一物质。
在其红外图谱中的1 760 cm-1处可见一个极弱的可辨吸收峰,并通过薄层微生物显影试验发现该杂质有微弱的抗菌活性,约为头孢噻肟的1/100,由此可推断出其可能还保存有完整的β-内酰胺环。
张强等[6]1992年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制得头孢噻肟聚合物样品,用圆二色性光谱(CD)、快原子轰击质谱(FAB mass)和1H-NMR、13C-NMR,包括二维核磁共振谱(1H-13C COSY NMR)和极化增强的无相位偏离碳谱(DEPT)最早确定了头孢噻肟二聚物的化学结构,质谱所测得数据[M+1](m/z)值911与头孢噻肟二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910)相吻合。
证实头孢噻肟二聚物保留有一个完整的β-内酰胺环,是由一个头孢噻肟分子噻唑环上的自由氨基,亲核性进攻另一个头孢噻肟分子的β-内酰胺环,发生分子间胺解而形成,属于L型聚合反应(图 1)。
另外,张强等[7-8]还发现,增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子7位侧链上的空间位阻有利于阻止聚合物的形成,并且对形成聚合物的机制也作了探讨。
采用DEAE-sephadex A-25 离子交换色谱法,在室温下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在260 nm监测并收集各流分,用CD,FAB-MS和NMR等确证洗脱液中与图谱峰值相对应的化合物,发现头孢曲松钠、头孢替安、头孢孟多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噻吩钠在试验条件下没有聚合物形成;头孢唑肟钠、头孢噻肟钠的水溶液在室温下放置几天可形成二聚物,表明分子中不含自由氨基或虽然含有氨基,但空间或电荷位阻大时,聚合物不易形成。
二聚物的形成是由于化合物中的自由氨基进攻另一分子的β-内酰胺环,引起分子间胺解所
至,该聚合方式属于L 型聚合。
金少鸿等[5]先后对头孢菌素的结构与其聚合速度的
关系进行了研究。
胡昌勤等采用离子对凝胶色谱法,以磷
酸盐为反离子,测定不同pH 和时间条件下Kav=0处的杂
质含量。
以聚合反应时间为横坐标(x ),样品中聚合物含
量的变化(Pt-Po)/Po 为纵坐标(y ),其中Po 为样品保温前
Kav=0处杂质的含量(以峰高计算),Pt 为37℃,对t 小时时
样品中Kav=0处杂质的含量进行了16种曲线回归分析。
对仅在3位取代基存在结构差异的头孢曲松、头孢
噻肟、头孢甲肟和仅在7位取代基存在结构差异的头孢
噻啶和头孢他啶的研究结果显示,3位侧链结构和7位侧
链结构的改变对头孢菌素的N 型聚合反应均有影响,7位
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越强,聚合反应速度越快[9];当3位
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不太强时,增加吸电子效应有利于
形成更多的聚合活性基团,使聚合反应速度增加[5];当3
位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增加至一定界限,吸电子效应越
强,聚合活性基团的活性越弱,聚合反应速度越慢。
4 头孢菌素中高分子杂质的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中高分子杂质的分离分析研究方面的报道。
常用的分析
方法有:反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分
子排阻色谱法)。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测定头孢菌素中高
分子杂质的报道不多,这2种方法主要用于早期的青霉
素类药物的研究。
离子交换色谱一般用于对高聚物的分
离定性研究,其所需分离时间长,操作繁琐。
张强等[7]就
曾用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色谱法对头孢菌素
进行分离。
反相色谱法(RHPLC)是一种分离分析药物及
其杂质的常用方法,欧洲药典2005年版和英国药典2007
年版采用反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阿莫西林中的有关
物质,根据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峰位置,以对二聚物和三
聚物进行限度控制[10-11];Ueno [12], Roets [13],金少鸿[2]和
Zhu 等[14]均应用RHPLC 对青霉素中聚合物组分进行了分
析;牛长群等[15]采用反向色谱法结合LC-MS 技术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中的相关物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氨苄西林具有开环聚合和闭环聚合两种方式,且闭环聚合速度大于开环聚合;聚合体的形成是一个逐级聚合反应的过程。
但由于RHPLC 分析方法的分离原理与溶质的极性等有关,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不仅含有多组分的高聚物,还含有许多降解产物,利用RHPLC 对该类抗生素进行分离分析,可获得一系列峰,其中包
括多种聚合物峰和降解产物峰,且各聚合物峰不一定排序分布,故采用一般的紫外检测方法不易确定其准确位置,又难于准确定量。
凝胶色谱法则主要依据分子排阻机制对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组分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快速分离,常用的凝胶介质有葡聚糖、琼脂糖、亲水性多孔硅胶和乙烯共聚体等[16]。
凝胶介质除了具有分子排阻作用外,还产生吸附、疏水等非排阻作用[17-18]。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由于其排阻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 u 左右而成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分离色谱系统的常用凝胶介质。
胡昌勤等[4-5]在研究头孢菌素结构与聚合关系时采用了离子对凝胶色谱法。
美国药典22版和23版收载了TSK PW 凝胶柱(乙烯共聚物)-对照品对照法测定头孢他啶的高聚物[19],由于高聚物标准品难以得到,美国药典24版已不收载。
而且TSK 凝胶柱的柱床体积随洗脱盐浓度的改变会发生较大的改变[1]。
金少鸿等[20]在探讨头孢菌素中高分子杂质定量方法时,利用在特定情况(水、0.5%葡聚糖或0.01 mol/L 甘氨酸为流动相)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缔合形成表观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缔合物,该缔和物在Sephadex G-10凝胶色谱系统中的色谱行为和高分子杂质一样,在Kav =0处表现为单一色谱峰这一特点,建立了自身对照外标法测定聚合物的含量,解决了无高分子杂质对照品和因溶质主峰较宽大而导致一般积分仪难以准确积分的问题。
刘丹红[21]、王友红等[22]先后采用该方法对头孢唑啉钠和注射用头孢唑啉钠中高分子杂质含量进行了测定。
胡昌勤等[9,23]对凝胶色谱法分离头孢菌素中的高分子杂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了系列报道。
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通过改变离子对试剂(HPO 42-)的浓度及洗脱速度,可使头孢菌素中高分子杂质较好地得到分离。
并阐述了在Sephadex G-10凝胶色谱系统中各种色谱条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色谱行为的影响。
如:⑴选择洗脱液的离子对试剂时,用柠檬酸盐、硫酸铵或磷酸盐作为反离子为宜;⑵洗脱液pH 越低,头孢菌素的Kav 越小,由于偏碱性条件易使头孢菌素发生聚合反应,
故图 1 头孢噻肟聚合物结构式
Figure 1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cefotaxim polymer
表1 凝胶色谱法分离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高聚物
Table 1 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impurities in β-lactam
antibiotics by gel chromatography
品种色谱柱流动相
流速
(mL/min)
检测方法和目的
定量
头孢他啶[24] (ceftazidime)Sephadex G-10
(1.5 cmх45 cm, Vt:50 mL)
A:1.0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水 1.8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他啶[27] (ceftazidime)Sephadex G-10(内径:1.3~1.5cm,
Vt:50~60 mL)
A:3.5%硫酸铵的0.01 mol/L磷酸盐缓冲
液(pH7.0)
B:0.01%十二烷基硫酸钠
1.0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他啶[28] (ceftazidime)Sephadex G-10(内径:1.3~1.6 cm,
H: 30~40 cm)
A:3.5%硫酸铵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
液(pH7.0)
B:水
0.8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Ceftazidime[19]TSK(乙烯共聚物)0.1 mol/L K2HPO4
(H3PO4调pH至7.0) 1.0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曲松钠[27] (Ceftriaxone sodium)Sephadex G-10(内径:1.3~1.5 cm,
Vt: 50~60 mL)
A:磷酸盐缓冲液(pH7.0)
B:0.01%十二烷基硫酸钠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曲松钠[24] (Ceftriaxone sodium)Sephadex G-10(1.5 cm×45 cm,
Vt:50 mL, 粒度40~120μm)
A: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水 1.8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曲松钠[28] (Ceftriaxone sodium)Sephadex G-10(1.3~1.6 cm,
H:30~40 cm,粒度40~120μm)
A: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水 1.5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呋辛钠[28] (Cefuroxime sodium)Sephadex G-10(1.3~1.6 cm,
H:30~40 cm, 粒度40~120μm)
A:0.025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水 1.5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哌酮钠[27] (cefoperrezone Sodium)Sephadex G-10(内径:1.3~1.5 cm,
Vt:50~60 mL)
A: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0.01%十二烷基硫酸钠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哌酮钠[28] (cefoperrezone Sodium)Sephadex G-10(内径:1.3~1.6 cm,
H: 30~40 cm)
A: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水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噻肟钠[27] (Cefotaxime sodium)Sephadex G-10(内径:1.3~1.5 cm,
Vt: 50~60 mL)
A: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0.01%十二烷基硫酸钠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噻肟钠[28] (Cefotaxime sodium)Sephadex G-10(1.5 cm×45 cm,
Vt:50 mL, 粒度40~120μm)
A: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水 1.8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9-30]Sephadex G-10(粒径40~120 µm,
内径1.3 cm, 柱长50 cm)
A: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0.01%十二烷基硫酸钠 1.0
BP9300-B型高
分子杂质分析仪
UV: 254 nm
头孢唑啉钠[23]
(Cefazolin sodium)Sephadex G-10(粒径40~120 µm,
内径1.3 cm, 柱长50 cm)
A: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0.1%葡萄糖溶液 1.0
BP-3000高分子
杂质分析仪
UV: 254 nm
头孢唑啉钠[28] (Cefazolin sodium)Sephadex G-10(粒径40~120 µm,
内径1.3~1.6 cm, 柱长40 cm)
A: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水 1.0
BP-3000高分子
杂质分析仪
UV: 254 nm
注射用头孢唑啉钠[24]Sephadex G-10(粒径40~120 µm,
内径1.5 cm, Vt:60 mL)
A: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0.01%十二烷基磺酸钠 1.0
BP9300-B高分
子杂质分析仪
UV: 254 nm
头孢西丁钠[31]XK16/4O Sephadex G-1O A: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超纯水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拉定[28] (Cefradine)Sephadex G-10(1.3~1.6 cm,
H:30~40 cm, 粒径40~120μm)
A: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8.0)
B:水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选pH7.0的洗脱液用于头孢他啶的分离;⑶当流动相中的离子种类不变时,离子强度越大,Kav值越大。
在离子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头孢菌素可以发生“缔合”;⑷洗脱速度可影响头孢菌素的Kav值,亦可影响各杂质组分的分离效果。
故改变洗脱速度可以使不同组分的高分子杂质表现出相同的Kav值,有利于定量分析。
余泽民等[24]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中高分子杂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对不同离子对试剂、洗脱剂pH、洗脱剂类型、离子对浓度、洗脱速度等色谱条件进行了选择,建立了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中高分子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陈宁等[25]对头孢他啶中的高分子杂质测定的流动相进行了改进。
虽然用1.0 mol/L磷酸盐为流动相,1.8 mL/min流速能得到较好分离,但由于使用高浓度磷酸盐缓冲液在北方寒冷地区容易产生“析晶”现象,给检验工作带来困难。
故改用0.5 mol/L磷酸盐为流动相,流速降为1.0 mL/min,很好地解决了“析晶”问题。
考虑到离子强度改变对缔合峰的影响,用0.5 mol/L磷酸盐能将高分子杂质分离出来,且单峰拖尾不严重,使该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更强。
周勤等[26]对头孢菌素中高分子杂质测定技术进行了改进,采用柱切换技术使检测时间从每批3~4 h减少到每批0.5 h,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脱脂棉滤层减少了填料的污染,使色谱柱寿命延长2~3倍。
本法简单、高效、可靠,具很大的实用价值。
中国药典2000年版已对头孢曲松钠等4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高分子杂质制订了限量标准[27]。
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加了控制的品种,现已对6种头孢菌素中的高分子杂质制定了限量标准[28];同时对原来的控制方法也做了相应的改变,采用自身对照外标法;而且规定在A、B两种流动相系统中,蓝色葡聚糖2 000峰保留时间的比值应在0.93~1.07之间,即对照溶液主峰和供试品溶液中聚合物峰与相应色谱系统中蓝色葡聚糖2 000峰的保留时间的比值均应在0.93~1.07之间。
头孢菌素中高分子杂质的分离分析主要采用凝胶色谱法,通过调节离子对试剂的类型和浓度、洗脱剂pH、以及洗脱速度使头孢菌素更好的“缔合”,提高分离效果;主要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以自身对照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分子杂质特别是内源性聚合物是阻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开发的一大难题,不仅仅是在检测上需要改进方法,加以控制,更重要的是弄清高分子杂质产生的机制,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高分子杂质的产生。
如贮存温度和分装条件等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高分子杂质的增加程度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该尽量低温储存和运输,并控制好湿度和包装条件,以避免聚合物的增加。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选择最佳生产工艺,以减少生产中的固有高分子杂质。
在未来开发头孢菌素类新品种的研究中,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做适当的侧链改造以增加其空间位阻,使之既能增加抗菌活性又能阻止聚合发生,使该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参考文献
[1] 金少鸿,经洁,郑昌亮.头孢噻肟中高分子杂质和过
敏反应关系的研究Ⅰ:头孢噻肟中高分子过敏性杂质的分离和免疫学研究[J].抗生素,1986, 11:409 [2] 金少鸿,经洁.氨苄青霉素聚合物的研究:氨苄青霉
素中聚合物的分离分析[J].抗生素,1987, 12:241 [3] 霍秀敏.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的研究[J].药
品评价,2005, 2(5):324
[4] 胡昌勤,金少鸿,孙学兰.头孢菌素结构和其聚合反
应关系的探讨Ⅰ.结构对反应类型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1, 16(1):25
品种色谱柱流动相
流速
(mL/min)
检测方法和目的
定量
头孢拉定[32]Sephadex G-10(粒径40~120 µm,
内径10 mm, 柱长300 mm)A:0.1 mol/L 磷酸盐缓冲液
B:0.5%葡萄糖溶液0.8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拉定[33]Sephadex G-10(粒径40~120 µm,
内径1.3 cm, 柱长50 cm)
A:0.2 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8.0)
B:水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尼西钠[34]XK16/4OSephadex G-10(粒径
40~120 µm, 柱长31 cm)
A: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超纯水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头孢米诺钠[35]XK16/4OSephadex G-10(粒径
40~120 µm, 柱长 30 cm)
A: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B:超纯水 1.0
UV: 254 nm
自身对照外标法
续表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 1990, 254
[20] 胡昌勤,金少鸿.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高分子杂
质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6, 17:5
[21] 刘丹红,耿莹莹,马赛骏.自身对照外标法测定头
孢唑啉钠的高分子杂质含量[J].海峡药学,2000, 12(3):54
[22] 王友红,徐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中高分子杂质的检
查法[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 12(6):65[23] 胡昌勤,金少鸿,孙学兰.离子对凝胶色谱法分离
头孢菌素中高分子杂质[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0, 15(5):357
[24] 余泽名,陈宁,杨世铮,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中高分子杂质的含量测定[J].中国抗素杂志,2000, 25(5):348
[25] 陈宁,蔡恒东,余泽民.头孢他啶高分子杂质含量
测定中流动相的改进[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 27(1):63
[26] 周勤,丁然,周文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高分子
杂质测定实验技术的改进[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2, 27(3):181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73[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34[29] 吴丽梅.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高分子杂质的
的含量测定[J].药品检测,2003, l2(7):34
[30] 曲振山,宋海燕.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高分子杂质
的含量测定[J].黑龙江医药,2005, 18(3):168
[31] 高丹玲,江祥枝.Sephadex G-10凝胶色谱系统分析头孢
西丁钠的高分子聚合物[J].海峡药学,2004, 16(4):42[32] 王维,边向阳.头孢拉定胶囊中高分子杂质的凝胶色谱
法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 25(7):685
[33] 黄海燕,范婧.凝胶色谱法测定头孢拉定胶囊中的高分
子杂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 l1(3):339[34] 高丹玲,林怡.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测定头孢尼西
钠中的聚合物[J].中国药事,2006, 20(8):493
[35] 高丹玲.头孢米诺钠高分子聚合物的测定[J].海峡药
学,2006, l8(6):45
[5] 胡昌勤,金少鸿,孙学兰,等.头孢菌素结构和其聚
合反应关系的探讨Ⅱ.结构对反应速度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1, 16(1):30
[6] 张强,山本孙兵卫,安芸初美.头孢噻肟聚合特性的
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 17(6):428
[7] Zhang Q, Yamamoto M B, Aki H, et al. Polymerization of
cephalosporins in aqueous solution[J].药学学报,1996, 31(4):306
[8] Zhang Q. Annual Meeting of 111th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Society[R].Tokyo, 1991
[9] 胡昌勤,孙学兰,金少鸿.离子对凝胶色谱分离头孢
菌素中高分子杂质实验条件的选择[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l, 16(4):276
[10] European Pharmacopoeia 5.0[S].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2005, 5.0(2):990
[11] British Pharmacopoeia Ⅰ[S].London: 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2007, Ⅰ:142
[12] Ueno H, Nishikawa M, Suzuki S, et al.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polymers formed by penicillin G[J]. J Chromatogr, 1984, 288:117
[13] Roets E, De P P, Toppet S, et al,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ampicillin and amoxicillin oligomer[J]. J Chromatogr, 1984, 303:117
[14] Yongxin Z, Roets E, Moreno M L, et al. Evaluation of LC
methods for the separation of amoxicillin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J]. Liq Chrom &Rel Tech, 1996, 19(12):1893[15] 牛长群,祝仕清.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中相关物质的
LC-MS 分析[J].药学学报,2001, 36(10):758
[16] 蔡姗英,胡昌勤,冯芳.β-内酰胺抗生素在Superdex
peptide 凝胶过滤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 27(3):157
[17] Yano Y, Janado M.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of aliphatic alcohols on unsubstituteds ephadex gels with high dextran concentrations[J]. J Chromatogr, 1980, 200:125
[18] Hu C Q, Jin S H, Wang K M. The chromatographic
behavior of cephalosporins in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a novel method to separate high molecular weight impurties[J]. J Pharm Biomed Anal, 1994, 12(4):533[19] U. S. Pharmacopeia (XXII)[S].Baltimore: the United 2(2):212
[27] Markham P N, Westhaus E, Klyachko K, et al. Multiple
novel inhibitors of the NorA multidrug transporter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9, 43(10):2404
[28] Webber M A, Piddock L J V. The importance of efflux
pumps in bacteri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3, 51:9
(上接第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