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2:《初中数学学习的诊断与教学调控》的作业:
2 诊断你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我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求知的欲望
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上课时不集中精力学习,课后不读书、不做作业,贪玩游戏、上网,或东游西逛,得过且过。有一次我找一位学生谈心,学生说:“我爸爸只有小学毕业一月挣三千元,而老师大学毕业一月挣一千多,学好有什么用。”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志向。
2. 自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
数学在中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中,是一门最难的学科,也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有的学生说:“代数繁、几何难”。当学生遇到难的例题和难理解的内容时,因而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应用题。
3.缺乏毅力,松散惰性
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松散、懒惰的坏习惯,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当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退缩不前,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学生说:“我一看到题目长的题连看都不想看别说做了”。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性。
4.自控能力差,波动性大
有些学生懂了一点,或某次考试取得较好成绩,就会产生喜形于色的兴奋心情,心里一时出现“爱好数学”的感情。但由于其自我控制性差,常常表现出“几分钟的热度”,时间一长,上课注意力就不集中,这类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5.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主动钻研性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6.做题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首先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其次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对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再次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最后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7.思维呆板,思路狭窄,形成了定势思维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虽然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
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但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有一句至理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热爱这个学科时,他就会心情愉快去学,而且很容易学好。所以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自觉去纠正错误。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一味地批评、责怪学生,就会使师生情感破裂,产生隔阂,他就会讨厌你,远离你,这样要学生学好你的课是不可能的。哪我们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
2.挖掘数学中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尤为突出,美是数学的特性。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美的特有风采,激发起学习的无穷乐趣和强烈欲望。如在上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时,可出示生活中一些美丽的图形,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这些美都是与数学有关的。
3.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兴趣互补
知识的内在联系构成了知识的系统性,即纵向联系。但是中学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互相渗透、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好数学这门学科之外,还要注意各学科的“横向联系”,融汇贯通,达到兴趣的广泛流畅。如上应用问题时,就可和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起来。
4.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刚开始讲几何的时候讲一下几何与古埃及尼罗河水灾的关系,讲一讲数学黄金分割比与埃及金字塔,优选法,美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认为枯燥的数学知识就来自生活。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现在的新课程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注重用学到的数学来解决生活的实际,并在生活中去学数学,这样也极大提高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心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教法上积极优化,学法上多加指导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如问题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不是简单地你教我学,你问我答,而是教学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的劳动要通过学生的行动,才能收到实效。我们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并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6.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学生认识到,搞好学习必须靠师生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