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导论

一、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界------科学技术----——人

(客体)(中介)(主体)

▪2、研究内容

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3、学科性质

哲学交叉科学(科技哲学)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科学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需要

2、探索中国科技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律的需要

3、提高哲学素养的需要

4、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5、提高科技意识的需要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一、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的自然观

古代科学的萌芽、古代技术的发端、古代自然观的特点:直观、思辩和猜测、盖天说、浑天说

二、近代科技革命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近代科学的兴起: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

▪近代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第一次技术革命

▪科学方法论的建立

▪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特点:对自然界的细节上高于古代,对自然界的整体把握低于古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机械自然观: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

三、近代科技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的产生

▪自然科学进入全面发展和理论综合阶段

▪基础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原子论;尿素的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及其意义

标志(1873—1883年)

▪传播和发展

▪意义: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建立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的新时代。

四、现代科技革命与系统自然观

▪现代科学的产生:物理学危机与三个实验发现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力学

▪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

▪系统自然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系统所组成,各系统间通过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多维多层次的网络。

▪系统自然观从不同的侧面表明世界是由许多中间层次组成的整体,揭示了各种系统内部的横向联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

▪系统自然观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问题,丰富了我们关于物质层次、类型、演化形式的哲学认识。

五、现代科技革命与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生态学、环境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人口指数增长,自然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系统▪生态自然观的原则:

1982年,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宣告:“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对人的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它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必须受行为道德准则的约束,人类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能够改变自然,耗尽自然资源;因此,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迫切需要维持大自然的稳定和素质,以养护自然资源。

▪生态自然观的态度:

第一,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要把人类只是作为自然的一员,而不是成为自然的主宰。经济人——生态人

第二,在处理代际的关系上,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适度消费

第三,在处理代内的关系上,我们必须重视全人类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只重视个体,或是某个地区、某个集团、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利益。

第四,在对待种际的关系问题上,要尊重动物的生存发展权。

总之,要人类要由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转变到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1、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受动性,人对自然的能动性,

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2、人的新进化和自然界的人化

▪3、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其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广义的自然界:天然自然(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人本自然。

▪狭义的自然界:人化自然,人工自然。

▪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

人化自然是人工自然拓展的前提;

人工自然是人化自然拓展的条件。

▪人工自然与自然界的平衡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利弊交织。

▪4、人工自然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估

悲观论、乐观论、现实论

二、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1、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1972年《增长的极限》

▪全球性问题的提出:

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五个最终决定和限制我们星球增长的基本因素

▪2、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1)重新认识和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听天由命------人定胜天------天人合一

“缩命论”--------“征服论”-------“和谐论”

▪(2)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其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

▪(3)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4)和谐发展:人类共同的责任

▪(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循环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大统筹:

资源——产品——废弃物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一、科学、技术、工程的性质

▪1、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定义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工程:人们综合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方法与手段,有组织、系统化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

▪工程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

▪工程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动态整合。

▪工程活动是一个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创新的过程。

▪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2、科学技术的共同本质

▪科学------认识和反映自然。发现

▪技术------改造和控制自然。发明

▪工程——核心是建造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