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的心理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差异决定两性的心理差异
美国《今日心理》杂志最近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充足的证据,能够证明男女两性在气质上存在着天壤之别。文章认为,探索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有助于人类认识自身,特别是有助于探明男性和女性为什么容易分别患上不同的精神疾病(比如说,成年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而男性则更容易患上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文章指出:“男女在抑郁症患病率上的分水岭出现在13岁。13岁以前,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得这种病。随着身体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女性的发病率开始逐渐升高,到了育龄阶段更是如此。可是在这以后,尤其是女性到了绝经期时,男性、女性的抑郁症发病率差别就不再那么明显了。” 研究发现:女性的大脑中的灰色物质要比男性多出15%,而灰色物质主管着人类的思维。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的脑袋通常大于女性。可是男女在智商测试时的分值整体上不相上下,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脑行为实验室的鲁本·古尔博士解释说,男性的脑袋虽然容积较大,但里面有更多的液体。古尔博士指出:“可别小瞧这些液体,它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因为男性的脑袋比女性更经常受到撞击。”虽然少了些灰色物质,但是男性的脑袋里含有更多的白色物质,它主要负责脑细胞之间的联络,以及神经冲动时大脑与四肢和躯干间的信息传递,因此在对空间的认知能力方面男性比女性更胜一筹。女性大脑中的白色物质通常集中在主管语言的大脑半球,因此女性天生就具备语言天赋。另外,女性脑部供血的速度快于男性,而大脑供血快可减慢认知能力的衰退。男性的脑袋虽然较女性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脑组织的流失也较快,特别是主管自制力的那部分脑组织。古尔博士称:“男性脑组织的这种流失到了45岁时非常明显,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到中年时男性的自制力比起同龄的女性来往往要弱得多。其实男女产生的可能是同样的冲动,可是男性对长远后果的考虑往往要较女性少得多。”虽然自制力强过男性,但女性也有自己的弱项。比起男性来,女性排解自我压力的能力往往相对较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苏姗·亨克塞玛认为,女性的生理机制使得她们更容易放大生活中的负面因素,“女性更倾向于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她们更容易变得悲观失望”。男性与女性纵然存在千差万别,可是在某一点上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男性在外面拈花惹草通常并不掺杂多少感情因素,因此不大可能会因此而动摇婚姻。但来自美国巴尔的摩的心理学家谢莉·格拉斯却认为,“男女在对待婚姻不忠问题上的旧有差异正在消失。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结果显示,那时的男性在外寻花问柳时大都只追求性的满足,根本不涉及感情因素。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男性在偷情的同时往往会陷入婚外情的泥潭不能自拔。”在这一点上,男女两性看来有相同之处,因为女性通常最大的弱点往往是很难将性和情截然分开。生理差异决定两性的心理差异王晓红
天地之间,万物分阴阳两极,人分男女两性。自有可记之史以来,关于两性差异的描述,研究好不绝于册。自心理学开创至今已经有大约五种主要理论对两性心理差异进行了论述,解释,它们分别是:生物学方法;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示理论。这五种主
要的理论分别从生理、潜意识、社会学习、认知、强化等等方面对性别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论证。各个学派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不仅丰富了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内容,还极大地推动了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
两性心理性别差异成因小议
生物学方法认为,生物学概念上的性别自然形成了性别身份。它的观点是,遗传因素与荷尔蒙共同作用,形成了社会用以区分男女的个性和行为特征。持此观点的人,经常引用研究所发现的男孩和女孩在幼儿时期行为或游戏举动的不同来支持自己。
心理分析理论建立在这样的观点之上:人类的思维活动很多部分埋藏于表面之下。我们所意识到的实际只是一小部分。潜意识记忆、情绪和性冲动是促使我们行动的力量。心理分析学者相信,性别身份同个性的其他部分一样,也源于我们早期的经历,只是它们埋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让我们在平常的情况下意识不到。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该方法指出儿童是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学会适应恰当的性别角色的,其中包括古典制约、操作制约、条件制约及模仿和认同的社会学习机制。
认识发展方法是科尔伯格1966年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活动性别身份的过程是分阶段的:2~5岁,性别形成期,孩子知道自己的性别,但不稳定。5~6岁,性别稳定期。6~7岁,性别坚固期。获得性别身份的过程开始于界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然后注意男孩或女孩的行为并建立自己对性别及相应行为的认识。
性别图示理论是类似于社会学习论与认知发展论的结合体的理论。他们认为,一旦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性别,就会开始学习此性别“恰当的”行为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发展出非常复杂多变的性别图式。这些图式会知道他们的行为和活动的选择。这样,性别图式通过将得到的性别信息组织起来,就可以帮助孩子感知他的世界,同时图式还会指导孩子对自身行为和计划的意识和理解。
通过对各主要心理学学派的学习以及对一些经典的心理学试验和现象的分析。我们在这里认为文化是造成两性心理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文化造就了男女两性鲜明的心理性格。文化因素。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它涵盖了更多的东西,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还包含了动作行为,物品等等可以明确或着暗示地传递信息的事物。文化是一个体系,如同人的身体一样可以分成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四个层次。由文化基因组成文化细胞,文化细胞又组成各种功能不同的文化组织,文化组织又结合成文化器官。文化基因如同生命体中的基因一样是文化体的最基础最小的组成单位。文化基因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文化基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也就形成了各种式样的各具鲜明特色的心理性格,当然同时也造就了男女两性心理性别的差异。
心理是文化的反映,心理差异是文化基因不同组合形成的各异的文化体的反映。文化是心理的根基,也是心理差异的源头。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心理,也就更加不会有心理差异。要找到关于这一点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研究人类的史前时期。在这个时代,人类还没有产生任何的文明、文化。人类还是在蛮荒时期,同动物相差无二。人类的心理就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的心理,也没有什么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但是这是一个没有文明的时代,它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的能够了解当时人类生活状况证据。或许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但我相信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