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准确识别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精准识别与防治
袁培祥
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东北、华北发生最重。随着塑料大棚栽培的普及,该病田间为害日趋严重。一些老菜区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细菌性角斑病叶片正面发病初期症状
细菌性角斑病叶片背面发病初期症状
【田间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子叶被害时,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成黄褐色斑。真叶染病后,先出现针尖大小的淡绿色水浸状斑点,渐呈黄褐色、淡褐色、褐色、灰白色、白色,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潮湿时叶背病斑外有乳白色菌脓,即细菌液,无黑霉层,后期干燥时病斑呈白色薄膜状,中央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茎、叶柄、卷须染病后,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成短条状,湿度大时也有菌脓,严重时病部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后表层留有白痕。果实上病斑初呈水浸状圆形小点,扩展后为不规则的或连片的病斑,向内扩展,维管束附近的果肉变为褐色,病斑溃裂,溢出白色菌脓,并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而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
细菌性角斑病叶片正面发病中期症状
细菌性角斑病叶片正面发病症状
细菌性角斑病茎蔓和叶柄发病症状
细菌性角斑病果实发病症状
1、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1)前者病斑较大,颜色较深,黄褐色,不穿孔;后者病斑较小,颜色较浅,质脆易破裂穿孔。(2)前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产生黑紫色霉层;后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溢出白色菌脓,干后留下白痕。(3)摘下病叶对太阳光观察,前者病斑无透光感;后者有明显透光感。(4)前者不为害瓜条;后者可为害瓜条,产生水浸状、近圆形病斑,潮湿时病斑产生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维管束附近的果肉变色,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儿。在症状拿不准时可采用简单方法辨别,即将病叶取下,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稍淋点儿水,于15℃-20℃下放置24小时,若背面病部有黑霉产生就是霜霉病,无黑霉而有菌脓溢出就是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2、细菌性角斑病初期症状与生理性充水的区别。生理充水的叶背出现多角形水浸斑,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地温高、气温低,特别是连阴天、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蒸腾受阻时,细胞内的水分渗流到细胞间,使叶面出现水渍状污绿色斑点或多角形斑块。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斑块消失,叶面不留痕迹。衰弱的植株,白天温度升高后水渍斑也不消失。几经反复,细胞死亡,叶片干枯,或出现泡泡病症状,即叶脉间叶肉隆起,隆顶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近圆形斑点,不穿孔。【病原特征】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Young, Dye & Wilkie.,属细菌。
【发生规律】
病原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存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主要以种子带菌远距离传播,也可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作为初侵染源。病原通过水溅或其他接触,从幼苗子叶或真叶水孔或伤口侵
人,引起发病。真叶染病,细菌经扩繁后,通过维管束导致其他叶片染病,直至进人幼瓜导致瓜种带菌,往往初发阶段,带有系统发病现象,即一株黄瓜从下部到中部均有症状,而且随着叶片的增加,病叶也逐渐增加,这说明原可在维管束内移动。棚室内湿度过大,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有利于病原的扩展与蔓延。温度20-28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70%,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则发病快,另外,棚室前缘及棚内低凹处和有水滴处,往往形成发病中心,连阴雨天往往造成较高的发病率。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保护地品种津春1号对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强的抗性,适合温室大棚栽培。中农13号、龙杂黄5号等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较强。
(2)种子消毒选无病瓜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用清水洗净药液后再后催芽播种。也可将干燥的种子放入70℃温箱中干热灭菌72小时。
(3)清洁土壤用无病菌土壤育苗,与非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带到田外深埋。
(4)加强管理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避免形成高温高湿条件,覆盖地膜,膜下浇水,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上午黄
瓜叶片上的水膜消失后再进行各种农事操作。避免造成伤口。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倍液,20%噻菌酮悬浮剂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喹菌酮水剂1000倍液,兑水喷雾,视病情每5-7天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