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技术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磁感应
第一代磁感应无线充电技术最为人诟病的是使用 时空间自由度低。即充电区域的面积很小,手机 需要准确地放置在这个位置上,且不能有较多的 垂直间隔。这一点从上图三星S6充电器拆解之后 的线圈面积可以看出,也可以从手机背贴的面积 大小上进行推断。只有手机背贴的线圈和充电器 里的线圈位置正对时,才能够进行无线充电,其 有效充电面积大概是两个一元硬币大小。这一点 使得很多人在使用时经常遇到因为对不准位置而 造成充电失败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多次发生就极 大的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换言之,较高的学习 成本阻碍了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
Boom!
无线充电技术的分类
2
2 无线充电的四种实现方法
磁场感应
顾名思义,利用磁场感应来实 现充电技术的完成
METHOD
利用空间电场为媒介,通过电 场传递能量
电场感应
磁场共振
利用磁场之间的频率共振实现
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的利用电 磁波来实现的充电技术
电磁波
① 磁感应
磁感应式的基本原理就 是给初级线圈通以一定 频率的交流电,产生磁 场并通过电磁感应在次 级线圈中产生电流,从 而实现能量的传输。
② 磁场共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线传输电力系统结构
英特尔的“无线充电碗”
③ 电场感应
有了利用空间磁场的无线供电技术,自然而然会有人想到利用 空间电场进行无线充电。因为原本电和磁就是相互对应而又关 联的。对于电场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而言,简单点说,可以把 能量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看成电容的两个极板。在交流电场的 作用下,电容的两个极板会有交变电流流过,这样就实现了电 能的无线传递。
③ 电场感应
主流厂商之所以不选择这种技术标准,主要原因是因为空间电 场对人体的影响。需要厘清的是,这里并不是辐射的概念。并 不是说利用空间电场就比利用空间磁场有更多的辐射。辐射更 多指的是空间逸散的能量对人体的影响。对于前三种无线充电 技术而言,不管是空间磁场还是空间电场,由于他们的工作频 率较低,能量都几乎不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所以我们 说前三种无线充电的方式都是无辐射的,这种说法是没有问题 的。空间电场对人体的潜在影响体现在其他方面。人体内信息 的传递靠的是生物电,而较强的空间电场有可能影响到人的神 经系统。
1 历史与发展
近代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
无线充电的概念起源很早。早期对无线电能传输的应用尝试基本都失败了。 进入新世纪之后,无线充电技术又重新被关注起来。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呢?这一轮的尝试是否还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并最终归于平淡? 近代无线充电技术的兴起,有几个先决条件。 首先是电网系统的完善。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电网作为基础设施,经过 几十或者上百年的发展,都已经比较完善。人们可以较为方便地从电网得 到电能的供应。电能已经不再如百年前一样稀缺。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有 电能的供应。也就是说跨区域的长距离无线电能传输的需求大范围内消亡 了。 其次是,电源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电子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出现 大致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伴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受到太空竞赛的刺激, 航天电源的需求增加,因而电源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经过几十年的 发展,开关电源理论以及半导体器件的制作工艺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 阶段人们可以更为容易地实现高频开关电源,实现更好的功率密度和更高 的电源效率。
无线充电技术
CONTENT
1 历史与发展 3 总结
2 四种方式及比较
历史与发展
1
1 历史与发展
起源
无线充电技术或者说无线电能传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由于电 能的产生地与使用地往往存在很大的距离差异,而有线的输配电系统还没 有建立起来,早期的科学家希望能够无线地把电能传输到使用地,于是就 有了无线电能传输的需求。不少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做了研究,其中以尼古 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为典型代表。
② 磁场共振
高频电源有高频振荡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组成,高频振荡电 路产生与发射装置所需谐振电流的频率相同的正弦信号,经功 率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通过一个线圈将能量感应到发射装置 中。发射与接收装置是为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天线。发射天线 中感应得到的交变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相同频率的狡辩磁场, 从而在接受线圈中感应生成相同频率的电流,由于接受天线的 本征频率与电流频率相同,从而发生自谐振,两线圈之间通过 强磁场建立耦合关系,能量由发射装置源源不断传到接收装置。
早期的这种无线电能的传输都指的是远距离(以km为计量单位)的大功 率(至少是kw级别)的电能传输。以这个目的来开展的无线电能传输的 研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由此开展并延续下来。在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当年设定的这个无线电能传输的目 标,发现它仍然是遥远的难以实现的。而到了近代之后,无线电能传输的 需求逐渐被无线充电的需求所取代。这里的无线充电都指的是相对近距离 (米级或更近)的电能传输。
机皇诺基亚!
1 历史与发展
近代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区域内无线充电需求的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终端设备越来越普遍。在中国2014年的智能手机出 货量达到了惊人的4亿部。而人们在要求智能设备更快的上网速度,更快 的运算速度,更清晰的显示效果的同时,各种智能设备的电能需求也在不 断的提高。受限制于电池技术,智能设备的续航时间成为困扰用户的最大 问题。在功能机时代,常见手机的使用时间可以轻松达到一个星期。而进 入智能机时代,虽然电池的容量增大了3倍以上,智能手机的续航则下降 到了一天左右。因此无线充电作为一种简易可行的智能设备充电方式受到 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线充电技术对于智能手机的意义如何呢?我们回顾一下智能手机的发展 历史。从 2012年小米的第一款手机发布开始,智能手机厂商开始了一轮 疯狂的配置大战,从双核CPU,1G内存一直厮杀到八核4G内存,手机摄 像头也从500万像素冲到了夸张的4000万像素。在一轮硬件配置的比拼之 后,国产智能手机的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差异化竞争成为智能手机厂商 的必然选择。对性能参数的追求也将逐渐转移到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关注上。 在这种环境下,无线充电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机会的。 以上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使得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