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代的世界贸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汉代通过“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中外 经贸往来。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 南亚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与丝织品、药材等成为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公元前60年设立、东汉恢复的西 域都护,有效保护了东西商旅往来。与此同时,西汉开辟 “水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从 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与东 南亚、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 了政权的巩固。
第六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主要内容
一、古代世界区域贸易的发展 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三、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一、古代世界区域贸易的发展
一、地中海贸易圈 二、东亚贸易圈
• 贡舶制度:就是明代政府特许前来进贡通好的外国“贡舶”附带一定数量的 商货,在指定的地点与中国做买卖的一种对外贸易形式。明初沿袭唐、宋、 元制度,在沿海口岸设立市舶提举司作为主管对外贸易的机构 。 • 市舶司负责查验来华贡使身份、安排贡使食宿、管理口岸互市贸易及抽分征 税。贡使团到达京师后,除朝见皇帝、与明朝廷进行“贡”与“赐”的礼品 交换外,还被允许在会同馆与中国商人进行一定规模的互市。 • 朝贡贸易是明初政府外交活动的一部分,政治色彩远重于经济色彩。为了吸 引外国遣使来华,明初统治者在中外贸易中只看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经济实惠, 实行厚待贡舶的“优值”和“免税”政策。明初朝廷不但每年都要花很多钱 接待外国贡使,而且对其带来的贡品一律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给价 值更高的中华礼品(如锦缎、纱罗、金银、铜币等)。对贡使团附带来华贸 易的商货,虽例有抽分,但一般都特予免税,还往往由政府出高价收买大部 分。 • 朝贡贸易从属于外交、重政治而轻经济,便成为它的一大特色。
2. 唐代对外贸易发达。唐代封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自东经陆路、水路可 到达韩国和日本,往西北经“丝绸之路”可到达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 伯乃至欧洲许多国家;经“水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唐政府鼓励对外 贸易,广州和长安分别成为唐朝南北国际大都会,世界各国商人大都汇聚 于此。在广州,唐政府设立市舶使,作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管理机关, 有效管理与外商的贸易往来。 3.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对外开放政策。从唐到宋的对外开放政策来看,发生了一 个重要变化,即从“接以仁恩”到为了经济利益而主动开放。宋元政府积 极鼓励对外贸易。宋元时期,我国对外贸易频繁,海关税收成为当时财政 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封建政府设立市舶司,治理 中外商民,征收商税。广州、泉州、明州是当时的重要港口,朝鲜、日本、 越南、阿拉伯等是中国重要的外贸伙伴,丝绸、茶叶、药材、瓷器是中国 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4. 明代前期贡赐贸易发达。为显示国威,明成祖命郑和七下西洋,它是不计 经济效益的外交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了自唐代开始的下南洋活动的发展,为开发南洋作出了重要贡献。但 明朝的贡赐贸易是建立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的基础上,它违背了客观经济 规律,耗费了朝廷大量的白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随着明朝中后期的衰 落,贡赐贸易被迫停止。广州、泉州、宁波、福州是明代主要的外贸港口, 大量的民间商船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2]Rowling Marorie. Everyday Life in the Medieval times[M].New York: Dorset Press,1968. [3]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2. [4]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术语
贡舶制度 东亚贸易圈 丝绸之路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状况。 2、简述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Baidu Nhomakorabea
三、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1、对各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是促进封建生产关系解体的重要因素。
3、在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方面起了 重要作用。
四、中华帝国的开放与封闭
(一)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状况
历史地看,落后民族的开放表现在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技术,而先进民 族的开放则体现为外向型发展和输出文化技术。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一直 是东亚地区最先进的民族,在所能触及的地区里,没有任何一种超过中华 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技术。所以,中华民族的开放形式主要是外向的发 展和向外输出文化技术。当然,任何民族不了先进还是落后,都要向其他 民族学习。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向国外输出了大量先进技术 和文化,也从国外吸取了大量先进技术和文化。
5.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只允许广东十三 “公行”与外国进行有限的经贸往来,严重制约了中外经济 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而此时的欧洲,资本主义正在兴起。它 们为抢夺金银等贵重金属、抢夺原料,也为了输出商品,开 始对外侵略扩张;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外国商品 在中国滞销。为了改变对华贸易的入超地位,列强开始走私 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朝的封建统治; 而当时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中外正当的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2、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 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西行 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从楼 兰出发经西域各国,到达疏勒,后越葱岭,西行至阿富汗、伊朗、 罗马帝国诸国;或从皮山西南行,至阿富汗、巴基斯坦诸国。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 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 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 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 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请看下面的地图
3、丝绸之路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频繁。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椒、胡罗 卜等,大多来自西方。到公元7世纪至9世纪的唐朝,“丝绸之路”最为繁荣,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西方的珍禽异兽、珠宝 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西亚和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源源 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物产和技术也经过“丝绸之路”传到各地,像 丝绸、农桑、造纸术、印刷术、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为世界文明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精神文化交流也在不断进行。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战乱频仍,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已经深入 民心,并且由中国的高僧创立了中国化的宗派。今天,佛教已没有古代那么 盛行,但人们头脑中的因果报应思想; 语言中常常使用的一些词汇,如“刹 那”、“影响”、“水乳交融”等等; 随处可见的佛寺山窟; 小说弹词等文 学艺术形式; 都是佛教直接或间接留下的影响。 “丝绸之路”这条古道漫长而久远,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 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新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 称为“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和交流。
(三)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影响
•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促使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 中外各国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外国的农作物品种如越南的 占城稻、美洲地区的西红柿、玉米、甘薯、烟草、印度的棉 花等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 随着外贸的发展,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四大发明西传,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 同样,外国科技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特别是三大宗教的传 入,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精神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 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中西外交活动频繁,中国成为 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影 响了中世纪的整个世界; • 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兼收并蓄,乐善好施,济困扶贫,对中 国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一、希腊化时代 二、罗马和拜占庭时代 三、十字军和忽必烈时代 相关链接:“丝绸之路”与东西方贸易
1、丝绸之路的由来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 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 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 Seidenstrassen, 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 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 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 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 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 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 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二)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 中国古代官方外贸与民间外贸共同发展; • 外贸商品品种繁多,有丝绸和丝绸制品、书籍、茶叶、中 药材等; • 中国在外贸中处于主导、出超的地位; •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保护商贸往来,设立管理机 关,征收贸易税收,作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 • 中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补性,中国官方贸易大多不 以赢利为目的,而以换取奢侈品为主,并与外交活动交织 在一起; • 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和封建制度的基础上, 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中外贸易也逐渐停滞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