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人民为纪念因沙角战斗牺牲的爱 国将士陈连升入祀“昭忠祠”,又收 殓了阵亡将士的遗体,建立了“节兵 义坟”安葬,作为永久纪念。陈连升 家乡恩施的乡亲们,也集资建立纪念 碑,永久纪念为守卫祖国南大门而牺 牲的爱国将领。 广东人民为了纪念陈连升,建造了英 雄专祠,立了“节马碑”,保存了陈 连升部使用过的大炮。恩施人民亦自 动捐献,为陈树了一块高数丈的功德 碑。此碑抗战期间被毁。
• 君不见, • 太白经天海出血, • 将星坠地天柱折。 • 残枪一起海氛生, • 人兮物兮成大节。 • ——《节马碑诗》 • 有马有马,公忠马忠。 • 公心为国,马心为公。 • ——《节马行》
自己的感慨
• 他是我的老乡,是鄂西南土家族的一名铁血硬汉。在中国人向殖民强 盗打响反抗的第一枪的战斗中,他魂归大海,血洒长天。 • 他死在中国南方的珠江口岸,死在当年草和树木被完全烧焦了的白草 山头,死在连丛丛礁石都被炮弹炸成了碎片与粉尘的沙角炮台。据说, 175年前的那个日子,滚滚硝烟,将那里的海面和海面上的天空、云彩, 全部烧成了赤红的颜色…… • 远望,那一身甲胄透射出森森寒光,那一领战袍仿佛还在旌旗般猎猎 翻卷;近看,他金盔铜甲,仗剑傲立,双目炯炯,银髯飘飞,眉宇间 凝聚着一股逼人的英武之气。 • 多少年来,我常为我的乡土有着陈连升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英烈而自 豪,但一想到在他死后,清廷日益腐败,与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直至先后以租借名义割让香港、九龙,就不由得如鲠在喉, 仰天长叹!
陈连升 - 后世影响
陈氏父子为保卫祖国而英 勇奋战的事迹为后人所传 诵。爱国诗人张维屏的 《三将军歌》作如下的歌 颂: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 奉檄守沙角。奋前击贼贼 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 接乱刀落。乱刀斫公肢体 分,公体虽分神则完。公 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 忠孝全。”
1841年1月7日,正当琦善卑躬屈节与英方反复“谈判”之际,英军 以陆军少校伯麦为司令,指挥兵船20多艘,陆战队2000多人,从穿 鼻湾登陆,分兵进攻虎门门户沙角、大角炮台,自清晨至下午,共 施放炮弹千余发。陈连升指挥反击,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进攻。英 军从正面屡攻不上,利用汉奸带路,偷越后山夹攻。清军虽腹背受 敌仍毫不畏惧,陈连升率炮台守军600多人浴血奋战,激战竟日, 伤亡甚重,火药消耗殆尽,英军乘虚攻入。陈连升抽出腰刀,冲入 敌阵,士兵亦随陈与敌军肉搏。肉搏中,陈连升不幸中弹,壮烈牺 牲。陈长鹏见父亲阵亡,悲愤中挺戟大呼,冲进敌群,砍杀数敌, 自己受伤10余处,最后投海捐躯。英军恨陈连升坚守不屈,脔割其 尸,并将坐骑黄骠马掳去香港。后传此马悲愤不已,遥望大陆绝食 而死,时人称为“节”。
1838年,日军侵占虎门后,虎门寨的关忠 节祠遭到日军空袭而毁,节马碑也塌毁埋 在瓦砾中。1954年秋,沙角海军部队为了 向广大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派员到太 平等地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根据群 众提供的线索,在虎门寨关忠祠旧址的碎 石堆中找到书马碑的中段,后来又在一位 老居民家里的厨房地板中找到前大段,在 关岳庙桥下找到后一段,3块拼凑起来才成 为一通完整的节马碑。这块碑的原件现藏 在广州市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的 是复制件。节马碑展出后,不少国内外观 众看后均为节马的精神所感动。《解放军 报》1990年5月30日的一篇文章写道:“马 无‘节’将随人仰俯;人无‘节’必屈膝 折腰。”一个人要站得直,立得正,只有 血肉之躯还不够,还必须有点硬骨头的精 神。中央的领导同志看了节马碑后,对节 马的精神也十分赞扬。节马碑成为爱国主 义教育的好教材.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义律利用琦善已撤防的有利 时机派出大小战船二十余艘,突然向大角、沙角炮台发动猛攻,英 军二千余人由汉奸带路架起竹梯攀登上形势险要的沙角后山,并焚 毁山下三江口守军和水师船。陈连升亲自坐镇炮台后卫,凭着自己 丰富的战斗经验,使用杠炮及事先埋藏的地雷,炸伤爬山而上的英 兵数百人。驻守靖远炮台的广东水师关天培,威远炮台的总兵李廷 钰都只有数百兵力,进不能攻,退不能守,无法前往支援。陈连升 率领六百余守岛官兵,使用着掺杂炭屑的劣质炮弹,与数倍于自己 的英兵作殊死斗争,并用弓箭堵击来犯的英军,英军在箭雨下被击 退数次。陈连升“请备兵与火药”,琦善不许。由于琦善不发援兵, 坐视海防被突破。陈连升及其所属兵勇终因兵力单薄,难以抵挡已 占据山顶阵地的英军,终因敌我悬殊而全部壮烈牺牲。陈连升之子 武举陈举鹏、守备张清龄都英勇奋战,直至身死。
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 民族将领
土家族硬汉陈连升
主要内容
1简介 2陈连升 - 生平 3陈连升 - 卫国战绩 4陈连升 - 沙角殉国 5陈连升 - 后世影响 6陈连升 - 节马碑
简介
陈连升(1775-1841),土家族,湖 北鹤峰人,寄居恩施。行伍出身。 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 争中, 陈连升是第一位为国捐躯 的少数民族将领。
陈连升 - 生平
陈连升(1775—1841年)鹤峰邬阳关人。清嘉庆初,投入清军,从征四 川、湖北、陕西白莲教及湖南瑶民起义,逐次被提拔为把总、千总、参 将、副将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一月,陈连升随钦差大臣林则徐 到广州禁烟。七月,他率守军击沉一艘前来挑衅的英军双桅飞船后,被 提升为三江协副将,调守虎门沙角炮台。他进驻沙角后,积极修筑工事, 加强练兵,添置大炮,增设地雷,加强巡逻,严阵以待。道光二十年 (1840年)八月,英舰入侵磨刀洋。陈连升受命率五艘战舰,三千水兵, 与英军进行了激烈的海战,击退了英军的进攻。次年一月十五日,英军 大举进攻沙角炮台。面对腹背受敌、敌强我弱的不利战局,陈连升毫不 畏惧,毅然指挥六百官兵英勇抗敌,用地雷、火炮歼敌数百人。在火药 消耗殆尽,又无外援的情况下,他先率官兵用弓箭射杀,然后抽出腰刀 冲入敌阵,进行殊死搏战,不幸中弹牺牲。广州人民为了纪念陈连升, 为其建立了“昭烈祠”),并在沙角炮台收敛遗体,建立义坟。
1840年8月,英舰侵入磨刀洋,陈连升受林则徐之命率5艘战船、 3000水兵与英舰激战,又获胜。此后侵略军对广东不敢贸然进犯。 陈连升为巩固南疆,一面报请水师提督关天培派兵增强防守,一面 自己添置大炮,埋设地雷,随时准备痛歼来犯之敌。英军见广东防 守严密,无懈可击,乃北上攻占浙江定海,窜扰天津。清廷惊慌失 措,革去林则徐职务,派直隶总督琦善南下媾和。琦善到广州后, 责陈连升“擅开边衅”,要给以处罚来讨好洋人,这个消息激起了 广东军民的义愤,数千人自发到饮差衙门请愿。琦善难犯众怒,被 迫收回成命。但仍下令不准擅自向英军开炮,还强令拆走全部木排 铁链,裁减兵船三分之一,遣散船工水勇,从各方面削弱陈连升部 队战斗力。
座落于恩施市硒 都广场上的陈连 升铜像旁,新树 了一块介绍其生 平的大理石碑。 记者发现,石碑 上的介绍竟有两 处错误:将陈连 升任施南协把总 时间1808年错为 1880年;逝世时 间1841年也错为 1840年。
陈连升 - 节马碑
节马碑,原置于虎门寨关忠节祠内壁。是清同治元年(1860)重修此祠时,虎 门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样,右营游击赖建犹所立。碑料为黑云石,碑长 1.5米,宽0.4米,厚0.023米。节马碑图文并茂,前段刻有一幅栩栩如生的节 s马图,后段是赞颂节写的《书马行》诗文。它记载了1841年1月7日,英军 重兵进攻虎门海口的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率领全台600多名官兵,抗击数 倍于己的敌人,而绝大部分壮烈殉国,陈连升的战马也被掳香港,其坐骑久 随主人征战,训练有素,性如其主。英国侵略者喂之不吃,近之则踢,骑之 则摔,刀砍不惧,后来被放到香港的山中,它连地上的草也不吃,每日朝着 虎门沙角烟台的方向悲鸣嘶叫。好心的中国人把饲料喂它,捧给它才吃,如 果放在地上它就不吃,并昂首而走。每当近前看它的人讲到它是陈连升的战 马时,它就泪水涔涔,当有人说带它回虎门时,它就摆着尾巴跟着走。但是, 英国侵略者始终不肯放它回来。它长期忍饥挨饿,终于1842年5月,因绝食 而死在香港,成为百世留芳的英雄节马。后人绘其形,颂其节,刻于石碑, 让群众供奉拜亲。
陈连升 - 沙角殉国
陈连升调守沙角炮台,把守虎门第一道防线,深感责任重大。他在 沙角作了认真布置,带领三江和惠州兵勇六百余人,埋藏下许多地 雷,作好随时打击来犯敌人的准备。英兵舰不时开船到大角、沙角 来刺探军情,都被陈连升率兵弁将他们驱退。这时林则徐、邓廷桢 已被革职,琦善和义律的“谈判”正在进行中,琦善诬陷陈连升轰 击英国送信船,要对他加以惩办,遭到爱国官兵反对。义律一面谈 判,一面在加紧训练士兵,而琦善则一边谈判,一边将经过五、六 年大肆整顿的虎门设施撤除尽净,使陈连升在沙角退到无可防守的 地步。
陈连升 - 卫国战绩
1939年1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受命为钦 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陈连升和他的 儿子陈长鹏随行。陈连升到达广东后担 任九龙官涌营参将。7月,中国水师巡 逻船3艘在九龙海面巡弋,忽遭英国舰 队袭击。陈连升从望远镜里看到中国水 师奋勇还击,但逐渐不支,便立即下令 发炮支援,从清晨到黄昏,激战10多个 小时。英军伤亡惨重,1艘双桅船被击 沉,其余逃窜。道光帝闻报,降旨嘉奖 参战有功人员。陈连升晋升为三江协副 将,调守“虎门第一隘”沙角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