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肿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肿瘤的MRI表现,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 扫描,其中32行增强扫描。结果:60例共249个椎体受累,单个椎体受累病例12例,48例多椎体受累,单纯附件受累的2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的9例,椎管受累的13例,合并压缩骨折7例。结论:MRI在评价脊柱转移肿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关键词】脊柱;磁共振成像;转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7例(62%),女23例(38%),男女比1∶1.6,年龄32~89岁。平均57.1岁,其中60岁以上占26例次(43%)。原发肿瘤:肺癌19例,肝癌15例,结肠癌4例,食管癌6例,胰头癌2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4例,宫颈癌2例,鼻咽癌2例。所有均行MRI检查,其中32例行CR检查,25例行CT检查,所有病例原发病诊断明确,部分病例经穿刺活检和手术证实,全部病例均有病理诊断。

1.2 MRI成像方法:MRI扫描采用西门子Vision型1.5T超导型磁共振仪体部大线圈,所有病例全部采用SE系列矢状位T1WI(TR/TE,500/11 msec)/T2WI (TR/TE 5000/97 msec),横断面T2WI(TR/TE 4220/95)。部分病例行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扫描,矩阵256×256,矢状位层厚为4 mm,横断层厚为8 mm,增强扫描Gd-DTPA剂量0.1~0.2 ml/Kg,注射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

2 结果

2.1 部位:本组MRI检查受累椎体249个,单纯一个椎体受累12例,其余48例均为多椎体受累,其中单一颈椎多发椎体转移1例,胸椎多发椎体转移14例,腰椎多发椎体转移12例,椎多发椎体转移2例;颈胸段转移5例,胸腰段转移15例,腰骶段多发转移6例,胸腰骶段多发转移3例,颈胸腰段多发转移2例。多发转移仅仅只有附件受累的2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9例,椎管受累13例,合并压缩骨折7例。作CR检查34例,诊断转移瘤的12例,有25例行CT检查,其中19例诊断为转移肿瘤。

2.2 受累椎体信号变化:共249个椎体受累,T1WI表现为低信号196只,为混杂信号53只,未见高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14只,中等信号87只,高信号148只。4例前列腺癌转移病灶,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共32例病例行增强扫描,增强后病变区域不同程度强化,椎旁软组织肿块和椎管内病

变呈均匀强化。

2.3 椎体结构变化:48例多椎体受累病例中,35例受累椎体形态无改变,仅为椎体信号改变,13例43个椎体变扁和楔形改变;椎体膨大突入椎管,造成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12例26个椎体合并有附件破坏;9例16个椎旁软组织肿块影。同一病例,椎体受累可同时出现以上不同表现。

3 讨论

3.1 脊柱转移瘤的好发部位:脊柱含大量红骨髓,血运丰富,其毛细血管网适宜肿瘤栓子的生长,脊柱是肿瘤转移好发部位[1,2],早期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防发生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MRI多方位成像,能够对脊柱整体情况观察,能够准确显示肿瘤转移发生的部位,脊柱转移好发于胸腰段[3],本组病例肿瘤发生部位以胸腰椎较多,颈椎、骶椎较少,与文献报道一致。

3.2 脊柱转移瘤的影像特点:由于MRI具有三维成像,高软组织分辨率和敏感性高,对骨髓信号的早期变化能够做出诊断。T1WI正常骨髓为较高信号,转移病灶多为低信号,部分为混杂信号。所有转移肿瘤在T1WI上均有信号改变,说明T1WI对转移肿瘤有极高的敏感性,为观察转移灶的主要方法[4]。本组多为中老年人,60岁以上26例,占43%,50岁以上43例,占72%。这些人群骨髓中脂肪含量较高,信号较高,转移肿瘤替代高信号的骨髓,呈低或混杂信号,在T1WI易于显示。在T2WI显示转移肿瘤信号许多与骨髓信号一致,故T2WI对病灶的检出率较T1WI略低。脂肪抑制能较好显示椎体中转移灶信号。CR检查查出病例椎体受累程度都较重,受累椎体较多,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或虫蚀样破坏,边缘不规则,无硬化边缘,常伴有病理骨折,少有骨膜反应。本组病例中CT检出率为76%,远较CR敏感,常在病人无症状或常规检查中发现病变,溶骨性转移边界较轻,成骨转移密度较高,边界模糊,偶可见突破椎体形成软组织肿块。

3.3 MRI在脊柱肿瘤诊断中优势:在本组病例中有25例行CT检查,其中19例诊断为转移肿瘤,诊断率76%,6例误诊,CT诊断为退行性变和骨质疏松。在检出的19例中,全部为多椎体病变,且椎体骨质破坏较多,大部分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在本组病例中,作CR检查34例,诊断转移瘤的12例,诊断符合率仅为35.3%,误诊病例中,4例诊断未见异常,有9例诊断退行性变,2例诊断为骨质疏松,5例诊断为压缩性骨折,2例诊断为慢性炎症。在CR正确诊断病例中,椎体受累程度都较重,受累椎体较多。在4例诊断未见异常病例中,椎体形态未见异常,椎间隙和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MRI检查显示椎体内的小斑片异常信号,CR不可能显示。一般认为椎体转移病变存在两个阶段,即早期的代谢改变和后期的形态结构改变阶段[5]。MRI可充分显示。CT、CR只能显示形态结构改变阶段,而对早期的代谢阶段无法显示,在CT、CR诊断的转移瘤中,病变累及椎体都较重,对于椎体内无骨质吸收破坏,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的病例中,要CT、CR作出诊断是困难的,MRI能显示较小病灶的转移瘤信号,所以临床怀疑脊柱转移或有肿瘤病史、病人腰背疼痛,MRI检查应列为首选检查之

一。

3.4 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以下MRI特点:(1)脊柱转移瘤的多椎体转移呈跳跃式分布,即“跳跃征”。(2)信号变化,受累椎体高信号被肿瘤异常信号替代,病变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3)附件易受累是转移瘤的特点之一。有的学者认为椎体破坏并附件破坏,约83%是转移瘤引起,而91%的椎体破坏伴有附件破坏。因此附件破坏对鉴别脊柱肿瘤有很大帮助。(4)椎旁软组织肿块。椎旁软组织肿块和椎体相连,且和椎体内转移灶信号一致,肿块呈浅分叶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5)椎间盘回避现象,即椎间盘不受侵犯。对于单椎体转移与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较困难,了解有无原发肿瘤,有助于诊断。根据以上特点诊断脊柱转移性肿瘤并不困难,但要与以下疾病鉴别:脊柱结核和脊柱化脓性感染、脊柱骨折、骨质疏松、多发性骨髓瘤、脊柱原发肿瘤等鉴别。脊柱结核在MRI上呈长T1、T2信号,但其发病年龄较年轻,多有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且常累及相邻椎间盘和椎体。脊柱化脓性感染临床症状较重,有急性感染史,且椎间盘水肿较重,与转移肿瘤的椎间盘回避现象截然不同。椎体骨折有明确的外伤病史,骨小梁和骨皮质断裂、软组织挫伤水肿,脊髓损伤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由于骨髓脂肪沉积信号增高,连续多个椎体压缩改变,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特征。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为椎体及其他骨骼的穿凿样破坏,结合实验室检查应能作出诊断。对于椎体内多发或单发T1、T2均为节结样高信号的脂质存积非常常见,脂肪抑制能很好鉴别。MRI能准确判定转移肿瘤的部位,这是其它检查难以比拟的。MRI能清晰显示椎体受累程度,邻近组织受累情况和椎体后突压迫椎管程度,并可准确显示椎管受压和附件破坏情况,增强扫描对确定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很有帮助。本组13例椎管受累,在MRI清晰显示肿瘤压迫脊髓的情况及椎管狭窄程度,并可准确显示椎管受压和附件破坏情况,增强扫描对确定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很有帮助,横断位T2WI及增强T1WI对椎间孔受累有无神经压迫可清晰显示,这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X 线平片对早期脊柱转移肿瘤诊断受到限制。CT横断扫描对脊柱整体情况判定具有局限性。MRI不但能早期诊断脊柱转移瘤,而且在评价脊柱受累的范围和程度,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准确新鲜的信息,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陈君彦,詹松华,等.188例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分析[J],

中国肿瘤,1999,8(4):184.

[2] 付克广,肖江喜.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与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17(5):378.

[3] Link TM,Sciuk J,Frund H,et el.Spinal metastases value of diagnost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