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颇族人居环境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颇族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主 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梁河、陇川、瑞 丽等地。景颇族包括 4 个主要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和浪 俄,其中载瓦支系最大,人数占景颇族人口的 80%左右。 1.2 景颇族聚集地的自然环境
景颇族聚集的区域属于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以 西的一块自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切割山原。地势东北高而陡 峻,西南低而宽缓;峻岭峡谷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 境内比较著名的地表景观主要由高黎贡山山脉南延的“三 山”与“三江四河”构成。4 条有特征的河流形成景 颇 族 居住 的特殊的地理环境。
图 3 景颇族目脑纵歌场景
2.1.5 文学 艺 术 。景 颇 族 有 丰 富 、优 美 的 口 头 文 学 。在 文 学 方面的成就,值得一提的就是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它叙写 了景颇族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是祖国 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同时,景颇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丰 富。山歌分为大声唱的“直么”和小声唱的“直作”。舂米歌即 劳 动 歌 ,景 颇 支 称 为 “月 鲁 ”,载 瓦 支 称 为 “谷 阿 岗 ”或 “ 谷 统 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风俗歌中以“腊磨 罗统 ”最 富 特 色 。 [9-13] 景 颇 族 是 个能 歌 善 舞 的 民 族 ,所 以 景 颇 族的很多历史传说、故事等多与音乐相结合,词曲优美动 听;情歌内容广泛,形式新颖活泼,思想感情细腻复杂,具有
201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年第 7 期
图 5 景颇宅院一景 应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民居形式又有平房、傣族干 阑式及外廊式几种。一是低楼式。平面为长条形,楼面架空, 下面养鸡鸭等,上面住人。主要进口设在山墙的一端,经过 开 敞 的门 廊 ,进 入 室 内 。有 些 低 楼式 也 在 住 房 附 近 另 建 畜 舍 。 此种住房形式是景颇族民居中最常见的。二是高楼式。平面 为长条形,底层高于低楼 式 ,达 1.6~1.8 m,是 主 要 的 农 事 活 动场所,诸如养鸡、舂米等,上层住人。主要进口设在山墙一 侧,通过楼梯到达 2 楼的平台,直接进入居住室内(图 6)。 三是平房。顾名思义,该类房屋只有 1 层,畜舍在房屋附近 设置。进口仍设在山墙一端,主要的农事活动等在房屋一 侧的开敞的门廊内进行,房屋分割较多,通过凹进的门廊 进入室内或是从外廊进入室内。平面形式类似于旱傣族民 居(图 7)。四是傣族干阑式。形式与傣族民居类似,上层住 人,下层关牲畜,在二层前有竹制的晒台。此形式不常见。 五是外廊式。此类型入口的楼梯设在山墙的一端或是外廊 的一段上,且厨房另建,与正房呈“一”字形或“丁”字形。外 廊式分为 2 层,下层为放置粮食及杂物,上层住人(图 8)。 景颇族盖竹楼十分注重对地基的选择。按习惯,地基一般 选 在 山 梁 两 边 。用 “以 米 试 地 ”、“以 水 试 地 ”和 “以 梦 试 地 ” 选择地基。
景颇族聚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 富。盛产名贵的红木、楠木和各种竹子,还有橡胶、咖啡、茶 叶、香茅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热带、亚热带水果。树林中栖息 着各种珍禽异兽。地下矿藏也很丰富。 2 景颇族人居环境构成要素 2.1 景颇族文化要素 2.1.1 族称。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 , 其由青藏高原南部山区沿横断山脉南迁至澜沧江、金沙江 地 区 。最 早 在 唐 代 ,景 颇 族 先 民 就 以 “寻 传 蛮 ”、“高 黎 贡 人 ” 见诸于汉文史籍,随着民族的不断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前, 又以“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出现。直至新中国成立, 才被正式确认为景颇族(图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云南省则是少数民 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的种类也以云南省最多, 共有 25 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中,白族、哈尼族 、傣族、傈僳 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 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独龙族等为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 族。景颇族 作 为 云 南 省 特 有 的 少 数 民 族 之 一 ,其 独 特 的 居 住 环 境 势 必 对 现 代 园 林 景 观 文 化 的 发 展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1-5]。 影响景颇族居住环境的有地理和人文两大因素,其特有的 文化也造就了景颇独特的居住环境,其建筑、小品、装饰风 格 、植物 景 观 等 因 素 都 将 对 现 代 人 居 环 境 的 完 善 起 到 积 极 的作用,同时也为多元化的园林设计提供丰富的民族素材。 1 景颇族概况 1.1 景颇族分布
图 6 高楼式民居
图 7 平房式民居 以上类型民居的室内分割大体有如下 2 种。一是纵向 202
图 8 外廊式民居
分割。是 景 颇 民 居 的 传 统 分 割 方 式 ,室 内 依 房 屋 的 纵 轴 线 分为左右 2 个部分。二是横向分割。低楼式、高楼式、平房及 外廊式采用横向分割者一般均为 3 间,中间为堂屋,后间为 卧室,前间为厨房。景颇族民居的房间组成有前廊、客房、厨 房、卧室及贮藏。前廊一般为 2 间,作为居室入口处的缓冲 地段,放置物品或舂米。 3 景颇族人居环境特点
图 4 景颇山一隅 2.2.2 宅院景观。景颇族民居多数每户只有一栋房屋 ,也有 少数在住房附近建有畜舍、烤房等,完全根据需要而设置。景 颇族的宅院之间无明显的分割,周边空地较多,多用竹篱等 围合起来作为菜园等。宅院整体感觉清秀而质朴,有些利用 竹子的篱笆围合成一个小院,宅院周围被菜园或是热带的 植物包围(图 5)。 2.2.3 建筑景观。景颇族的建筑材料均为当地取材 ,景颇族 传统民居形式为长条形,民居形态类似于傣族的建筑形制,
丰富的想像力和较高的意境,在景颇族的口头文学中占有 重要地位。
景颇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自己也有很多乐 器 ,如 木 鼓 、象 脚 鼓 、牛 角 号 、箫 笛 、三 比 (管 乐 器 )、口 弦 、 鋩 锣 、钹 、小 三 弦 等 ,种 类 众 多 。 [14-16] 景 颇 族 的 舞 蹈 突 出 的 特 点 就是具有群众性,一般有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 3 种。 2.1.6 文化 景 观 。文 化 景 观 是 通 过 地 理 地 貌 上 的 自 然 事 物 反映出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是景观形成的重要的内涵,也 是景观展示的重要因素。一个时代的景观面貌反映出一个 时代人文的意识形态与精神面貌,一个区域的景观展示能 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就是要从 中寻找出一个时代或一个区域的文化精华与智慧烙印。文 化景观的提出是区别于自然景观的,并且某些自然景观在历 史的长河中逐渐会演变成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往往与宗教 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 感。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一般 讲的文化景观主要是包括当地的特色建筑、民族服饰、特色 饮食、音乐及美术等。景颇族的文化景观在以上各方面上都 很好地体现出来。 2.1.7 社会 秩 序 。每 一 个 民 族 都 有 与 自 己 民 族 习 惯 和 风 俗 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形式,景颇族也一样。景颇族没有相应 的 法 律 来 约 束 人 们 , 社 会 秩 序 靠 传 统 的 习 惯 法— —— “ 通 德 拉”来维持。习惯法通常与景颇族信仰的宗教迷信相结合, 对民众有很大的约束力,很多案件的调查都采取神判。神判 方 式 有 赌 咒 、鸡 蛋 卦 、斗 田 螺 、煮 米 、捞 开 水 、闷 水 等 。 [17-19] 随 着阶级分化,习惯法多被山官、头人等利用,发展至今,已逐 渐遭到破坏,逐渐淡化。 2.2 景颇族居住景观元素 2.2.1 村寨 景 观 。景 颇 族 的 村 寨 多建 在 海 拔 1 500~2 000 m 气候温和的山区,村寨沿山脊或顺山坡布置。房屋间距较大 (这种也便于防火),竹楼茅舍掩映于山林之中,从远处望去, 高山逶迤,森林繁茂,翠竹环抱,一幢幢竹楼在万绿丛中若 隐若现,一副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图 4)。
Leabharlann Baidu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李 珊 红 (1984- ), 女 , 河 南 洛 阳 人 ,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城 市 规划与设计。 * 通讯作者 2012-03-07
200
图 1 景颇族 2.1.2 宗教信仰。景颇族是一个信仰真诚的民族 ,他们认为 自然界中万物的鬼灵都能给人以祸福。景颇族一般供奉 3 种鬼,即家鬼、地鬼、天鬼。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地上以地 鬼为最大;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通过供奉这 3 种鬼,来保 佑景颇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因此,景颇族是很重视鬼魂观 念的,在他们的信仰里面,鬼有好坏之分,所以在景颇族的 生活中盛行杀牲祭鬼魂的习俗。 2.1.3 民族服饰。景颇族服装的颜色以黑 、白、红为主,同时 搭配黄、绿、蓝、棕、紫等色为辅,色彩极其鲜艳、浓重,而且 搭配和谐、对比强烈。景颇族的服饰采用的布料多为他们自 己用棉花、羊毛、麻等手工编织而成。同时用植物原料进行 加工染色。其服饰上多有以银器为主的饰物,还有藤制和草 编的配饰物[6-8]。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景颇人以自己独 特 的 技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景颇族民族服饰,如筒裙、头巾、头 帕等(图 2)。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年第 7 期
云南省景颇族人居环境研究
李珊红 李慧峰 *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 阐述了云南省景颇族的概况,介绍了景颇族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了景颇族人居环境的特点,以期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景颇族;人居环境;概况;构成要素;特点;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TU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7-0200-03
图 2 景颇族女子服装 景颇族的男子服饰比较简洁实用。其主要为黑色圆领 对襟上衣和短而宽大的黑裤,头上搭配黑布或白布包头,并 在头巾两边点缀彩色小绒球。
李珊红等:云南省景颇族人居环境研究
2.1.4 民族节日。一是目脑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最隆重 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景颇族人们的一种庆祝方式。在景颇 族生活的寨子一般有一个开阔的场地,为人们举行目脑纵 歌这个隆重节日时使用。在目脑广场上有“诗栋”(标牌),也 就是“目脑柱”,其是分阴阳(雌雄)的,竖立在目脑广场上的 目脑柱,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如大刀、蕨菜、正三角形等,以 象征吉祥、幸福、团结、勇敢,在诗栋上还绘制反映景颇族的 迁徙路线和其他生产、生活的图案。节日期间,有寨子内德 高望重的老人,身穿大龙袍,头戴插有野鸡、孔雀翎毛和野 猪牙齿的目脑帽,手持长刀,依照目脑柱上的花纹路线带领 景颇族人们起舞,人们在目脑广场上载歌载舞,持续 3 d(图 3)。初 期 景 颇 族 的 “目 脑 纵 歌 ”是 集 合 宗 教 和 文 化 习 俗 的 一 种传统庆典。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化为各种不同类别的 “目 脑 ”,大 致 包 括 “岁 目 脑 ”、“布 当 目 脑 ”、“ 贡 冉 目 脑 ”、 “ 腾 肯 目 脑 ”、“空 然 目 脑 ”、“达 如 目 脑 ”,出 征 时 举 行 “ 昔 目 脑 ”、 “柱目脑”等形式,但不管哪种形式的目脑,在庆典期间,都 要由“瑙双”(领舞)队和“瑙巴”(表演)队组成的舞队来表现 和完成的,从而展示一个景颇族的传统文化。二是尝新节和 撒种节。尝新节又称为新米节,是景颇族用来庆祝丰收的节 日。每年农历 8 月 15 日举行,当田里稻谷成熟时 ,家家户户 都要欢渡新米节。节日期间,主人家收割回成熟的糯谷,请 亲朋好友到家中来坐客。按照景颇族的传统习俗,新米节这 天不能杀鸡宰猪。在宴饮开始之前,主人把粑粑、扁米、水 酒、干鱼等做好进行祈祝,祈祷人畜平安、农作物风调雨顺, 为 人 们 祛 灾 除 祸 。在宴 饮 的 时 候 ,人 们 一 边 享 用美 味 的 食 物 , 一边与村民总结农事、轮种的学问等。因此,新米节是一个 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撒 种 节 是 在 每 年 的 3 月 15 日 ,为人 们 进 行 播 种 的 日 子 。景颇 族的节日丰富而有趣,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日之外,还有青年 们喜欢的采花节、景颇族青年在农闲时节举行的能仙节。
景颇族聚集的区域属于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以 西的一块自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切割山原。地势东北高而陡 峻,西南低而宽缓;峻岭峡谷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 境内比较著名的地表景观主要由高黎贡山山脉南延的“三 山”与“三江四河”构成。4 条有特征的河流形成景 颇 族 居住 的特殊的地理环境。
图 3 景颇族目脑纵歌场景
2.1.5 文学 艺 术 。景 颇 族 有 丰 富 、优 美 的 口 头 文 学 。在 文 学 方面的成就,值得一提的就是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它叙写 了景颇族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是祖国 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同时,景颇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丰 富。山歌分为大声唱的“直么”和小声唱的“直作”。舂米歌即 劳 动 歌 ,景 颇 支 称 为 “月 鲁 ”,载 瓦 支 称 为 “谷 阿 岗 ”或 “ 谷 统 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风俗歌中以“腊磨 罗统 ”最 富 特 色 。 [9-13] 景 颇 族 是 个能 歌 善 舞 的 民 族 ,所 以 景 颇 族的很多历史传说、故事等多与音乐相结合,词曲优美动 听;情歌内容广泛,形式新颖活泼,思想感情细腻复杂,具有
201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年第 7 期
图 5 景颇宅院一景 应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民居形式又有平房、傣族干 阑式及外廊式几种。一是低楼式。平面为长条形,楼面架空, 下面养鸡鸭等,上面住人。主要进口设在山墙的一端,经过 开 敞 的门 廊 ,进 入 室 内 。有 些 低 楼式 也 在 住 房 附 近 另 建 畜 舍 。 此种住房形式是景颇族民居中最常见的。二是高楼式。平面 为长条形,底层高于低楼 式 ,达 1.6~1.8 m,是 主 要 的 农 事 活 动场所,诸如养鸡、舂米等,上层住人。主要进口设在山墙一 侧,通过楼梯到达 2 楼的平台,直接进入居住室内(图 6)。 三是平房。顾名思义,该类房屋只有 1 层,畜舍在房屋附近 设置。进口仍设在山墙一端,主要的农事活动等在房屋一 侧的开敞的门廊内进行,房屋分割较多,通过凹进的门廊 进入室内或是从外廊进入室内。平面形式类似于旱傣族民 居(图 7)。四是傣族干阑式。形式与傣族民居类似,上层住 人,下层关牲畜,在二层前有竹制的晒台。此形式不常见。 五是外廊式。此类型入口的楼梯设在山墙的一端或是外廊 的一段上,且厨房另建,与正房呈“一”字形或“丁”字形。外 廊式分为 2 层,下层为放置粮食及杂物,上层住人(图 8)。 景颇族盖竹楼十分注重对地基的选择。按习惯,地基一般 选 在 山 梁 两 边 。用 “以 米 试 地 ”、“以 水 试 地 ”和 “以 梦 试 地 ” 选择地基。
景颇族聚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 富。盛产名贵的红木、楠木和各种竹子,还有橡胶、咖啡、茶 叶、香茅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热带、亚热带水果。树林中栖息 着各种珍禽异兽。地下矿藏也很丰富。 2 景颇族人居环境构成要素 2.1 景颇族文化要素 2.1.1 族称。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 , 其由青藏高原南部山区沿横断山脉南迁至澜沧江、金沙江 地 区 。最 早 在 唐 代 ,景 颇 族 先 民 就 以 “寻 传 蛮 ”、“高 黎 贡 人 ” 见诸于汉文史籍,随着民族的不断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前, 又以“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出现。直至新中国成立, 才被正式确认为景颇族(图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云南省则是少数民 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的种类也以云南省最多, 共有 25 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中,白族、哈尼族 、傣族、傈僳 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 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独龙族等为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 族。景颇族 作 为 云 南 省 特 有 的 少 数 民 族 之 一 ,其 独 特 的 居 住 环 境 势 必 对 现 代 园 林 景 观 文 化 的 发 展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1-5]。 影响景颇族居住环境的有地理和人文两大因素,其特有的 文化也造就了景颇独特的居住环境,其建筑、小品、装饰风 格 、植物 景 观 等 因 素 都 将 对 现 代 人 居 环 境 的 完 善 起 到 积 极 的作用,同时也为多元化的园林设计提供丰富的民族素材。 1 景颇族概况 1.1 景颇族分布
图 6 高楼式民居
图 7 平房式民居 以上类型民居的室内分割大体有如下 2 种。一是纵向 202
图 8 外廊式民居
分割。是 景 颇 民 居 的 传 统 分 割 方 式 ,室 内 依 房 屋 的 纵 轴 线 分为左右 2 个部分。二是横向分割。低楼式、高楼式、平房及 外廊式采用横向分割者一般均为 3 间,中间为堂屋,后间为 卧室,前间为厨房。景颇族民居的房间组成有前廊、客房、厨 房、卧室及贮藏。前廊一般为 2 间,作为居室入口处的缓冲 地段,放置物品或舂米。 3 景颇族人居环境特点
图 4 景颇山一隅 2.2.2 宅院景观。景颇族民居多数每户只有一栋房屋 ,也有 少数在住房附近建有畜舍、烤房等,完全根据需要而设置。景 颇族的宅院之间无明显的分割,周边空地较多,多用竹篱等 围合起来作为菜园等。宅院整体感觉清秀而质朴,有些利用 竹子的篱笆围合成一个小院,宅院周围被菜园或是热带的 植物包围(图 5)。 2.2.3 建筑景观。景颇族的建筑材料均为当地取材 ,景颇族 传统民居形式为长条形,民居形态类似于傣族的建筑形制,
丰富的想像力和较高的意境,在景颇族的口头文学中占有 重要地位。
景颇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自己也有很多乐 器 ,如 木 鼓 、象 脚 鼓 、牛 角 号 、箫 笛 、三 比 (管 乐 器 )、口 弦 、 鋩 锣 、钹 、小 三 弦 等 ,种 类 众 多 。 [14-16] 景 颇 族 的 舞 蹈 突 出 的 特 点 就是具有群众性,一般有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 3 种。 2.1.6 文化 景 观 。文 化 景 观 是 通 过 地 理 地 貌 上 的 自 然 事 物 反映出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是景观形成的重要的内涵,也 是景观展示的重要因素。一个时代的景观面貌反映出一个 时代人文的意识形态与精神面貌,一个区域的景观展示能 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就是要从 中寻找出一个时代或一个区域的文化精华与智慧烙印。文 化景观的提出是区别于自然景观的,并且某些自然景观在历 史的长河中逐渐会演变成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往往与宗教 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 感。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一般 讲的文化景观主要是包括当地的特色建筑、民族服饰、特色 饮食、音乐及美术等。景颇族的文化景观在以上各方面上都 很好地体现出来。 2.1.7 社会 秩 序 。每 一 个 民 族 都 有 与 自 己 民 族 习 惯 和 风 俗 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形式,景颇族也一样。景颇族没有相应 的 法 律 来 约 束 人 们 , 社 会 秩 序 靠 传 统 的 习 惯 法— —— “ 通 德 拉”来维持。习惯法通常与景颇族信仰的宗教迷信相结合, 对民众有很大的约束力,很多案件的调查都采取神判。神判 方 式 有 赌 咒 、鸡 蛋 卦 、斗 田 螺 、煮 米 、捞 开 水 、闷 水 等 。 [17-19] 随 着阶级分化,习惯法多被山官、头人等利用,发展至今,已逐 渐遭到破坏,逐渐淡化。 2.2 景颇族居住景观元素 2.2.1 村寨 景 观 。景 颇 族 的 村 寨 多建 在 海 拔 1 500~2 000 m 气候温和的山区,村寨沿山脊或顺山坡布置。房屋间距较大 (这种也便于防火),竹楼茅舍掩映于山林之中,从远处望去, 高山逶迤,森林繁茂,翠竹环抱,一幢幢竹楼在万绿丛中若 隐若现,一副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图 4)。
Leabharlann Baidu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李 珊 红 (1984- ), 女 , 河 南 洛 阳 人 ,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城 市 规划与设计。 * 通讯作者 2012-03-07
200
图 1 景颇族 2.1.2 宗教信仰。景颇族是一个信仰真诚的民族 ,他们认为 自然界中万物的鬼灵都能给人以祸福。景颇族一般供奉 3 种鬼,即家鬼、地鬼、天鬼。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地上以地 鬼为最大;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通过供奉这 3 种鬼,来保 佑景颇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因此,景颇族是很重视鬼魂观 念的,在他们的信仰里面,鬼有好坏之分,所以在景颇族的 生活中盛行杀牲祭鬼魂的习俗。 2.1.3 民族服饰。景颇族服装的颜色以黑 、白、红为主,同时 搭配黄、绿、蓝、棕、紫等色为辅,色彩极其鲜艳、浓重,而且 搭配和谐、对比强烈。景颇族的服饰采用的布料多为他们自 己用棉花、羊毛、麻等手工编织而成。同时用植物原料进行 加工染色。其服饰上多有以银器为主的饰物,还有藤制和草 编的配饰物[6-8]。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景颇人以自己独 特 的 技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景颇族民族服饰,如筒裙、头巾、头 帕等(图 2)。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年第 7 期
云南省景颇族人居环境研究
李珊红 李慧峰 *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 阐述了云南省景颇族的概况,介绍了景颇族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了景颇族人居环境的特点,以期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景颇族;人居环境;概况;构成要素;特点;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TU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7-0200-03
图 2 景颇族女子服装 景颇族的男子服饰比较简洁实用。其主要为黑色圆领 对襟上衣和短而宽大的黑裤,头上搭配黑布或白布包头,并 在头巾两边点缀彩色小绒球。
李珊红等:云南省景颇族人居环境研究
2.1.4 民族节日。一是目脑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最隆重 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景颇族人们的一种庆祝方式。在景颇 族生活的寨子一般有一个开阔的场地,为人们举行目脑纵 歌这个隆重节日时使用。在目脑广场上有“诗栋”(标牌),也 就是“目脑柱”,其是分阴阳(雌雄)的,竖立在目脑广场上的 目脑柱,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如大刀、蕨菜、正三角形等,以 象征吉祥、幸福、团结、勇敢,在诗栋上还绘制反映景颇族的 迁徙路线和其他生产、生活的图案。节日期间,有寨子内德 高望重的老人,身穿大龙袍,头戴插有野鸡、孔雀翎毛和野 猪牙齿的目脑帽,手持长刀,依照目脑柱上的花纹路线带领 景颇族人们起舞,人们在目脑广场上载歌载舞,持续 3 d(图 3)。初 期 景 颇 族 的 “目 脑 纵 歌 ”是 集 合 宗 教 和 文 化 习 俗 的 一 种传统庆典。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化为各种不同类别的 “目 脑 ”,大 致 包 括 “岁 目 脑 ”、“布 当 目 脑 ”、“ 贡 冉 目 脑 ”、 “ 腾 肯 目 脑 ”、“空 然 目 脑 ”、“达 如 目 脑 ”,出 征 时 举 行 “ 昔 目 脑 ”、 “柱目脑”等形式,但不管哪种形式的目脑,在庆典期间,都 要由“瑙双”(领舞)队和“瑙巴”(表演)队组成的舞队来表现 和完成的,从而展示一个景颇族的传统文化。二是尝新节和 撒种节。尝新节又称为新米节,是景颇族用来庆祝丰收的节 日。每年农历 8 月 15 日举行,当田里稻谷成熟时 ,家家户户 都要欢渡新米节。节日期间,主人家收割回成熟的糯谷,请 亲朋好友到家中来坐客。按照景颇族的传统习俗,新米节这 天不能杀鸡宰猪。在宴饮开始之前,主人把粑粑、扁米、水 酒、干鱼等做好进行祈祝,祈祷人畜平安、农作物风调雨顺, 为 人 们 祛 灾 除 祸 。在宴 饮 的 时 候 ,人 们 一 边 享 用美 味 的 食 物 , 一边与村民总结农事、轮种的学问等。因此,新米节是一个 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撒 种 节 是 在 每 年 的 3 月 15 日 ,为人 们 进 行 播 种 的 日 子 。景颇 族的节日丰富而有趣,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日之外,还有青年 们喜欢的采花节、景颇族青年在农闲时节举行的能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