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五种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的五种意识

师,我们一直在追求本色、和谐的语文课堂,一直力求把语文课上成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要想设计并上好这样的课,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但设计者、执行者——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种意识:

一、明确目标意识

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常常用很多时间去处理学生的作业、试卷,去研究每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却很少花时间去研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这是一个教师最容易犯也是最不该犯的错误。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这些规定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目标、阶段目标、弹性目标,否则无异于“盲人摸象”,使教学陷入盲目和片面。

二、充分的“语文”意识

“任何一篇文章,当它被选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它就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载体。”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度出现偏离本色的现象: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离文本“架空分析”;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文本的思想内容,而削弱了对语言形式的把握;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各种非语文活动占据课堂……

所谓充分的语文意识,就是让语文回到传统的路子上来,以简约、朴实的态度对待语文。更加关注课文的语文价值,把重点放在: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如何借助文本来构建学生的能力系统上。

三、强烈的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体现着辩证思维的特性,对形成观察问题全局化、思维方式科学化等素养具有关键作用。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无论年级高低,课文长短、深浅,都必须着眼于整篇,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落实在篇章上去欣赏、去运用。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放弃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以至出现教学思路不清,或重蹈逐句逐段讲读课文的覆辙。教师零零散散的讲解、不必要的分析,往往使得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被剖析、肢解得七零八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意着眼整体,理清脉络,考察联系,体悟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实质,体现精彩。

四、平等和谐的意识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是促进学生创新思想成长的阳光和雨露。当学生身处这样的氛围,就可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技能。

教学中,我们应准确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或充满激励的语言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

五、修炼课堂语言的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描述,还是复述,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实践中,教师发音不准(尖音突出、前后鼻音不分、多音字读错)、语言重复卡壳、用词贫乏甚至出现语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要实现语文教学艺术化,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人们常说:“要改变行为,先改变观念和意识。”但愿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树立起较为科学的理念,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充满魅力!(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