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区域一次调频考核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区域一次调频考核细则
————————————————————————————————作者: ————————————————————————————————日期:
华北电网并网机组一次调频性能评价指标
计算方法(试行)
一、一次调频动作过程
一次调频计算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当电网频率越过机组一次调频死区降到49.967时(
A时刻),单台机组开始快速响应电
网频率的变化,按照各自的静特性相应地增大出力,随着全网机组出力的增加,频率逐渐稳定并开始上升直至最终频率恢复到死区范围内(
B时刻)的整个动作过程。
A:一次调频考核起始时刻,为发生一次调频有效扰动时
频率偏差越过一次调频死区的时刻;
B:一次调频考核结束时刻。
A~0B:一次调频动作时间,为发生一次调频有效扰动时
间,从频率越过一次调频死区开始到频率回到一次调频死区时段内的持续时间(如果
A~0B时间超过60秒,则按60秒计算);
A:表示频率极值时刻。
1
二、性能评价指标
1. 实际最大出力调整量S P ∆[Mw]:
从电网频率越过死区(如±0.033Hz )开始,在一次调频动
作时间内机组一次调频向着减小频偏的方向实际最大补偿负荷
值。
))(max(0P t P P s s -=∆
上述公式中:
S P ∆:表示一次调频实际最大出力调整幅度;
0P :电网频率变化越过机组一次调频死区时刻机组的实际出力。为屏蔽
功率波动并防止测量误差,P 0取频率出死区时刻前10秒内的平均值。(如原理图所示,P 0取机组A 0时刻前10秒内实际出力平均值;)
()s P t :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机组在t时刻的的实际出力。
2.理论最大出力调整量E P ∆[Mw ]:
考虑机组实际负荷限制,从频率偏差超过死区(如0.033Hz)
开始,在频率波动时段内对应最大频偏时刻机组一次调频理论最大补偿负荷值。
max -N E E p N N f P P P K P f δ
∆⨯∆=∆≤⨯⨯且() 上述公式中:
E
P ∆:机组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机组理论出力最大调整量; N P :机组额定有功出力;
max f ∆: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考虑到调频死区的实际最大频率偏差 即对于火电机组:
max
f ∆=实际最大频率偏差-0.033,当实际最大频率偏差≥0.033 Hz 时 max
f ∆=实际最大频率偏差+0.033,当实际最大频率偏差≤-0.033 Hz 时; N f :机组额定频率(50H z);
δ:转速不等率理论整定值;火电机组一般取5%,
K P:机组最大出力限幅,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调频负荷变化幅度上限可以加以限制,但限制幅度不应过小,规定如下: ﻫa ) 250M W>PN 的火电机组,限制幅度≥ 10%PN; ﻫb) 350M W≥P N ≥250MW 的火电机组,限制幅度≥8%PN; c) 500MW≥P N>350M W的火电机组,限制幅度≥7% PN ;
d) PN>500MW 的火电机组,限制幅度≥6%PN 。
且额定负荷运行的机组参与一次调频时,增负荷方向最大调频负荷增量幅度不小于 5%PN 。
3.出力响应指数%P ∆[%]:
从频率偏差超出死区开始(即自A 0时刻起),直至频率偏差恢
复到死区范围结束(到B 0时刻,如果A 0 ~B 0时间超过60秒,则
按60秒计算),上述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机组实际最大出力调
整量占理论最大出力调整量的百分比。。
S %100E P P P ∆∆=⨯∆%
上述公式中:
%P ∆:表示一次调频出力响应指数;
S P ∆:表示一次调频实际最大出力调整幅度;
E P ∆:表示一次调频理论最大出力调整幅度。
4.实际贡献电量S Q ∆[kw h]:
从频率偏差超出死区开始(即自A 0时刻起),直至频率偏差恢
复到死区范围结束(到B 0时刻,如果A 0 ~B0时间超过60秒,则按
60秒计算),上述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实际的有功发电量比一次
调频动作前状态的发电量增加(或减少)的部分,即机组一次调频实际补偿电量。高频少发或低频多发电量为正,高频多发或低频少发电量为负。一次调频应动作时段内实际贡献电量为正,则为正贡献电量;反之,则为负贡献电量。
00S S 0(())d /3600B A Q P t P t ∆=±-⎰
上述公式中:
S Q ∆:机组一次调频实际贡献电量;
0A :一次调频评价起始时刻,为发生一次调频有效扰动时
频率偏差越过一次调频死区的时刻;
0B :表示一次调频评价结束时刻;
0P :评价起始出力,取机组A0时刻前10秒内实际出力平均值;
)(t P s :机组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机组在t 时刻的实际出力。
5.理论贡献电量E Q ∆[kwh ]:
考虑机组实际负荷限制,从频率偏差超出死区开始(即自A 0时刻起),直至频率偏差恢复到死区范围结束(到B 0时刻,如果A 0 ~B 0时间超过60秒,则按60秒计算),上述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机组一次调频理论补偿电量。
00()/3600B E E A Q P t dt ∆=∆⎰
-N E E p N N f P P P K P f δ∆⨯∆=∆≤⨯⨯且()
上述公式中:
E
Q ∆:机组一次调频理论贡献电量,始终为正; 0A :一次调频评价起始时刻,为发生一次调频有效扰动时频率偏差越过一次调频死区的时刻;
0B :表示一次调频评价结束时刻;
()E P t ∆:机组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t 时刻机组理论出力对应的调整量; N P :机组额定有功出力;
P K :机组最大出力限幅;
∆f :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实际频率与调频死区(50±0.033Hz )的频率偏差;
N f :机组额定频率(50Hz );
δ:转速不等率理论整定值;
6.电量贡献指数%Q [%]:
在机组一次调频动作时段内,机组一次调频实际贡献电量占理论贡献电量的百分比。
S %100E Q Q Q ∆=⨯∆%
式中:
%Q :机组一次调频电量贡献指数;
S Q ∆:机组一次调频实际贡献电量;
E Q ∆:机组一次一次调频理论积分电量。
三、指标形成条件
1.调频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