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障碍
狭义的儿童情绪障碍是几种涉及焦虑的障碍。根据ICD-10中有对儿童情绪障碍的单独分类,主要包括童年离别焦虑障碍、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同胞竞争障碍、其他童年情绪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童年情绪障碍未特定。
在DSM-5中,焦虑障碍不再区分儿童和成人,都采用相同的分类,主要包括社交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物质/药物引起的焦虑障碍。
广义的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抑郁等以情绪和情感(心境)症状为主的障碍。心境障碍主要包括双相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其他经常出现情绪症状或与情绪表达明显有关的障碍还有强迫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等。
一、焦虑障碍
【概述】
焦虑障碍( anxiety disorders)是一组以不安和恐惧为主的情绪障碍,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或是不现实的、先占性的情绪反应,伴恐惧、不安的认知和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焦虑性躯体症状。包括分离性焦虑障碍、恐惧性焦虑障碍、社交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在DSM-V中也将选择性缄默纳入其中。学前儿童常见前三种形式的焦虑障碍。
【病因】
生物学、家族史和环境因素对焦虑的发生、发展都很重要。家庭和环境因素如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溺爱、忽视、虐待)、不安全性依恋、应激生活事件、创伤经历。广泛性焦虑障碍儿童的生物遗传学因素更为明显,在学前幼儿可以发生但较青少年少见。
【临床表现】
焦虑障碍的症状在行为、生理和认知三个方面。
1.行为的症状表现回避行为,如拒绝上幼儿园或上学;烦躁、哭泣、吵闹而且难以安抚;胆小,退缩,缄默;粘人或不愿与照养人分离;不能静坐,坐立不安;茫然、失神、发呆;退行性行为,如吸吮手指、婴儿样说话、言语幼稚;神经性或紧张性行为,如易分心、咬指甲、咬笔、绞手指、摧衣服或头发、干咳、清嗓子等;对立违抗,攻击。
2.躯体的症状表现气促、心慌、胸闷、多汗、口干、头晕、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尿频、遗尿、便秘或便裤、睡眠不安、噩梦多、肌肉紧张、麻木、身体颤抖或抽搐,以及容易感到乏力、疲劳等。
3.认知的症状表现不能集中注意、注意减退;过分担心、害怕,如害怕失去家长、害怕自己会死去以及害怕学校作业、考试、被老师批评等;感到现实不真实,感到思维一片空白,感到要逃跑。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表现有较大差异。低龄儿童以行为和躯体症状为主。婴儿的行为症状常表现为烦躁、哭闹不安,并伴有不肯睡觉、进食减少。学前幼儿常表现出胆小、黏人、哭闹、拒绝上幼儿园以及退行性行为。大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躯体症状较多,还经常可表现出认知症状,能体验到自己的紧张、害怕并能自己诉说出来。行为症状多为紧张性行为、易激惹、不愿上学、不安地走动,认知症状表现出反复说害怕的事情或寻求保证、爱抱怨、注意困难。
(1)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症状:儿童与家长或依恋对象分离或将要分离时,产生与发育水平不符的过度焦虑(如主要的照养人、亲密的家庭成员)。没有主要依恋者陪伴就不肯入睡;面临分离时过分忧伤(如发脾气);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非常想家(被分离时渴望回家或与抚养人联系);经常性生理有躯体症状,如腹痛和心悸。
(2)恐惧性焦虑障碍的症状:对某对象或处境产生过分的害怕,并且回避这类引起其产生害怕的情景。儿童可对各式各样的对象或处境产生恐惧,并可因年龄而异,例如:恐惧乘飞机、某种动物、血液、打针、乘电梯、高处空旷地区、学校等,或同时恐惧几种事物。儿童在恐惧时,常表现为哭闹、发脾气、发呆或粘人,导致回避或影响正常的活动、学习,如果很少接触恐惧的对象则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大些的儿童明知恐惧的对象不会对自己有特别的危险,而仍反复、突然地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恐怖情绪。
(3)社交性焦虑障碍的症状:患儿对陌生人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或回避,其程度超出了与患儿年龄相符合的正常范围,并出现社会功能失常。但同时,患儿仍选择性地与熟悉的家人和小伙伴保持正常的交往。患儿经常有消极的先占观念,如怕自己说话或行为愚蠢、怕当众出丑、怕被同伴拒绝、怕说话脸红、怕当众失败等。同伴关系、学校功能和家庭功能因社交恐惧而受损。年幼的儿童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过分不安,而是表现为行为问题,如不肯离开父母、让他们见人就发脾气、拒绝与朋友玩、以躯体不适为由回避社交场合。
(4)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持久、过分和不现实的担心,没有特定的对象或情景。在同样的环境中,这类儿童比其他儿童更过分地担心自己的成绩和能力,担心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安全,或担心自然灾害和将来要发生的事件。担心的内容有多种,可以变换,而且这种担心很难得到转变。过分的担心使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完成其他活动的能力受损。不安全感导致儿童经常要寻求重复保证,干扰了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关系。患儿的个性经常过分顺从、完美主义、自我批评,坚持重复做不重要的事情以达到他们认为“好”的标准。担心的焦点不符合焦虑
障碍的其他诊断特点。
(5)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反复出现的恐惧发作,属于急性焦虑发作。在发作期间表现出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心悸、出汗、口感、恶心、头昏,有濒死感。伴随着躯体症状,患儿可能有“要疯了”、“要死了”以及失控感受和想法。症状在10分钟之内达到高峰,一般30分钟内缓解。发作可能没有明显诱发因素,或在某种有压力的场合中发作,如人多拥挤的地方。
【诊断】
1.病史常有一些日常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家庭和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是发病的影响因素,患儿常有敏感、退缩、情绪消极的气质特点,家族史可作为参考,特别是对广泛性焦虑障碍。
2.诊断要点和标准
(1)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诊断:对分离的恐惧是核心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明显的临床焦虑症状,如不现实地和反复地担忧所喜爱人的安全,尤其与主要依恋者分离或分离时受到威胁。伴随着严重的担忧并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不能改善而且社会功能受损。
按照中国和国际精神疾病诊断标准ICD- 10,分离焦虑起病于6岁前,但实际上6岁以上儿童也经常出现,在美国的DSM-5中对该诊断取消了年龄限制,标准和严重标准并持续至少4周,也作出此诊断。
ICD-10中F93.0童年离别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A.至少有下列中的三条:
1)-种不现实的、持久性的忧虑,担心主要依恋对象可能遭受伤害或害怕失去他们(如害怕他们会一去不归,或不会再见到他们),或持久地担心依恋对象会死去。
2)-种不现实的、持久性的焦虑,担心某些不幸事件将使患儿和主要依附对象分离(如儿童走失、被绑架、住院或被杀)。
3)因害怕与依恋对象分离或为了待在家里而长期不愿或拒绝伤心(不是由于其他原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