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资料

三网融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资料
三网融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资料

一.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相互渗透,相互兼容,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三网融合四个层面:

业务融合: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同时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不同的业务。

网络融合:通过推进下一代宽带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两张物理网将逐渐走向同质化,实现互联互通,无缝覆盖。

监管融合: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将有可能进一步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实现管理功能的融合,逐步实现监管融合。

终端融合:将电视,智能手机等融合的接收终端发展,以及以终端未载体的丰富的内容与服务提供。

二.为什么要推进三网融合,好处,动力,阻力,造成有些人利益冲突

好处:“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动力:“三网融合”后,民众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机遇:这意味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概念,在中国正在变成一场多媒体通讯实践;也意味着通信信息领域将迎来一个闪耀的投资亮点,通讯设备商、电信运营商、有线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将直接受益。对于全面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一个引领、牵引需求、制造需求、提供发展空间的意义。

挑战以及阻力:我国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障碍使得三网融合进展十分缓慢,监管体制问题已经成为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广电和电信作为长期独立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在观念上、行为准则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将需要很长的磨合沟通期。挑战是长期的,融合之路也将是漫长的。

三.国外三网融合政策以及技术上怎么做?

美国新法打开融合之闸门

通过法律的保障,初期的公司互相捆绑以补足自身的劣势,直至可以独立承担运营商的角色。

日本实现各种服务之融合

推动用户终端的融合。日本日益流行的信息家电就是传统家电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

法国三网融合日趋成熟

价廉物美,消费者只要面对一家运营商,每个月一张发票就能搞定所有事情。看电视或打电话的同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文件,而且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交叉服务,比如用电脑看电视,用电脑打电话,价格较之以前便宜许多。

四.国内的发展状况: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

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电信业重组,3G业务的全面铺开。

2010年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目前,电信运营商与广电企业重心主要围绕资源整合、网络改造,以便提升网络承载与服务支撑能力。在这之后,业务发展才是电信与广电业三网融合的着落点。

五.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

EOC(Ethernet over Coax 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GPON是另一种光接入网技术,GPON的日趋成熟被称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EPON在国内的布局要领先于GPON,10GEPON在国内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

国内在光通信的PON核心芯片市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此,加强PON自主芯片的开发应该说是必需的。

六.三网融合出路:

一是电信和广电有各自的规律和特性,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给电信、广电的监管带来了挑战,二者的融合将改变现有的监管体制;二是允许电信与广电部门互相进入,而不是人为设置壁垒,是国际主流做法;三是建立统一融合的监管机构,并采用统一的法律和政策既是发展趋势,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网融合解决方案:

HFC( Hybrid Fiber Coax)光缆/同轴电缆混合

HFC网络是最先进的宽带接入技术之一,具有很大的多功能开发潜质和优势,是现在和将来最经济可行的接入网方案之一,HFC接入具有以下优势:

1.能提供窄带、宽带数字业务及模拟、数字视频业务

2.信息传输带宽宽、容量大、速度高

3.HFC接入方式提供了一条通向宽带数据通信的渐进之路。它除了具有经济、高带宽的优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适应发展趋势的接入方式,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市场的发展逐步将光纤推向用户,最终实现光纤到户(FTTH)。

EPON+EOC三网融合解决方案

就目前而言,阻碍各网络运营商业务拓展的最大障碍和技术壁垒就是接人网带宽的瓶颈难题,如何突破这一道槛,已经成为网络运营商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从目前的技术上讲,主要有3种比较可行的方式可以突破接人网带宽这一瓶颈,一是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二是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光纤到户(FTTH),三是高速无线接入。

三网融合广电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广电网络借此机会将能够实现全网整合,尽管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已经覆

盖全国各级城市但是各个有线网络一直处于分散状态,无法向电信网络一样做到全程全网,完成整合后就可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量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并形成规模效应。

挑战广电的技术力量薄弱同时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网融合电信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对提升电信网络水平推进城镇光纤到户进一步推进电信行业双向发展转型带来了发展良机为IPTV 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业务的规模化带来了新的契机为电信企业利用自身网络有点与广电优势互补合作共用提供发展空间为电信网络开发新业务带来发展空间也为自身能不断改善服务提供了动力

挑战广电网获得电信增值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的经营权对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广电处于喉结政策目前对广电更有利

三网融合动力

政策引导是三网融合的驱动力引导

技术融合是网络融合的现实动力

业务创新是信息业务提供者的内在动力

市场需求对三网融合的迫切需求给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广电和电信在三网融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所采取的策略

三网融合阻力

利益纠葛是阻碍三网融合的主要因素

政策与法律因素

市场化程度差异影响三网融合的进程

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IPTV主要技术

视频压缩技术

组播技术

流媒体

网络电视机顶盒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

三种网络各自的优势:

广电的优势:节目的资源、制作、传输以及服务资费低廉;

电信的优势:网络覆盖面广,有长期积累的大型网络运营管理经验;

互联网的优势: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可点对点沟通、可提供个性化服务。融合存在问题:

电信与广电准入政策问题:

有线电视网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

互联网和固定电话网由信息产业部监管

广电的优势

政策优势:虽然基调是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但无论是从外国的经验还是从广电在国内的特殊地位来看,广电将一定会享有不对称管制所带来的优势,而且不排除某些时候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事情。

内容优势:广电在节目内容制作上有先天优势,即便以后广电制播分离,广电网络公司在节目内容获取上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网络接入优势:广电有深入千家万户的同轴电缆,在“最后一公里”上将打破南电信、北联通的天然垄断。此外同轴电缆可承载的容量也远大于双绞线,在带宽上将给电信和联通较大压力。

广电的劣势

内部整合较困难。广电要想在组织结构上理顺关系,打破诸侯割据的局面,形成一个统一的集团,没有一定的时间和魄力不可能完成好。

市场和服务意识较差。广电系统长期处于垄断经营,没在市场上真刀真枪打过,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曝露在风雨中是十分脆弱的。

网络改造与建设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广电网络是按单向广播设计的,要想改造成双向的数据网络,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改造。同时,广电网络十分分散,缺乏一张全国性的骨干网,甚至有些省市都没有一张完整的骨干网。而针对这些弱点进行的网络改造与建设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1、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也就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意义: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2、国内的发展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

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电信业重组,3G业务的全面铺开。

2010年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目前,电信运营商与广电企业重心主要围绕资源整合、网络改造,以便提升网络承载与服务支撑能力。在这之后,业务发展才是电信与广电业三网融合的着落点。落后于全球先进水平。

3、国外的发展

(1)美国新法打开融合之闸门

通过法律的保障,初期的公司互相捆绑以补足自身的劣势,直至可以独立承担运营商的角色。

(2)日本实现各种服务之融合

推动用户终端的融合。日本日益流行的信息家电就是传统家电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

(3)法国三网融合日趋成熟

价廉物美,消费者只要面对一家运营商,每个月一张发票就能搞定所有事情。看电视或打电话的同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文件,而且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交叉服务,比如用电脑看电视,用电脑打电话,价格较之以前便宜许多。

4、机遇与挑战

这意味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概念,在中国正在变成一场多媒体通讯实践;也意味着通信信息领域将迎来一个闪耀的投资亮点,通讯设备商、电信运营商、有线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将直接受益。(1)技术:在网络技术和相关核心领域里面进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一次机会。(2)产业链: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信息通信业的产业链,软硬件商的巨大发展空间。

(3)新市场:终端的升级换代;产生万亿的规模的投资;激增的信息消费需求。(4)服务:两个机遇点:信息流,物流;内容为王、体验为王的时代降临。对于全面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一个引领、牵引需求、制造需求、提供发展空间的意义。

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实质,是在现有电信市场格局下再引入一个源自广电业的运营商,实现某种程度的差异化竞争,促进行业、监管、市场、技术、业务、网络、终端、支撑系统八个方面的融合和创新。

(5)监管体制:我国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障碍使得三网融合进展十分缓慢,监管体制问题已经成为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

(6)运营体制:广电系统政企合一和网台合一体制所导致的非市场化运营和竞争公平性问题,将严重制约三网融合的实质性进展

(7)法律保障: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得三网融合能否顺利推进和深入发展成为不可预知的问题。

(8)技术:高昂的成本代价;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容量和结构的扩展性挑战;组播能力的挑战。

广电和电信作为长期独立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在观念上、行为准则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将需要很长的磨合沟通期。挑战是长期的,融合之路也将是漫长的。

发展趋势

5、三网融合发展历史

1997~ 1999年,史前期。

1997年时,周宏仁主任在《计算机世界》中为国内做了最早的“三网融合”全面论述。

2000~2008年,孕育期。

2000年10月,“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2000年,中国电信完成了第一次分拆,形成“战国七雄”的时代:

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再次南北分拆,网通集团成立,电信七雄变成“5+1”的格局,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网络利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

阶段性目标(国5):

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6、目前采用的主流技术有两种:

(一) EPON+EOC技术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

EOC(Ethernet over Coax 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二) GPON(Gigabit PON)技术

GPON是另一种光接入网技术,GPON的日趋成熟被称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EPON在国内的布局要领先于GPON,10GEPON在国内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

国内在光通信的PON核心芯片市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此,加强PON自主芯片的开发应该说是必需的。

其他的方法还有:ATM-PON或WDM-PON等

7、国内外监管体制现状分析

我国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政府监管经验,认真研究三网融合带来的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实现政府监管由三网分立到三网融合的转变。近年来,中国电信网的政府监管实现了政企分离,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有线电视网的监管落后于电信网,政企分离还没有完全实现,监管体系尚在调整之中;而互联网的监管虽然制定了若干办法,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面对三网融合的大势,政府监管面临着两个维度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尚未完成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政府监管的转变;二是缺乏从三网分立向三网融合的转变。目前有6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国外的三网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网融合的难点在于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这两个行业从最初严格的禁入,到现在19个国家已经实现了两个行业的双向进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联邦层面FCC是对商业广播电视、电信进行管理的独立联邦监管机构;在地方层面,州公益事业委员会(PUC)处理州内电信业务,州和地方政府对广播电视业务进行。

三网融合技术基础包括数字技术、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IP技术、软交换技术等。

(1)数字技术

数字化是三网融合之源,数字化使原本不同的媒介趋向一致——都变成了比特——“1”和“0”。计算能力、存储容量、压缩编码和传输技术的进步使得三网融合水到渠成。

(2)光纤通讯技术

骨干网的技术发展不会有多大差异,都是全光网:光交换、光传输。

接入网会有差异:

在高入户带宽(100M)时代,电信主要向FTTH发展。电信至少占80%,广电20%。广电可以光纤到户,也可以光纤到楼+EoC到户,因为同轴带宽至少可以达到10Gbps,即使服务100户,户平均带宽都可以达到100M,实际带宽可以达到400M 以上,而且成本低于FTTH。

最重要的是,同轴可以100%入户,但光纤入户对于每一个运营商而言却不可能达到100%。

FTTx系统由局端机房设备﹙OLT﹚、用户终端设备(ONT)、光配线网(ODN)三个部分组成。

ODN作为FTTx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OLT和ONU之间的光传输物理通道,通常由光纤光缆、光连接器、光分路器以及安装连接这些器件的配套设备组成。ODN包括五个部分:馈线段、光缆分配点、配线段、光缆接入点和入户段。

从局端机房的ODF架到光缆分配点的馈线段,作为主干光缆,实现长距离覆盖;从光缆分配点到用户接入点的配线段,对馈线光缆的沿途用户区域进行光纤的就近分配;用户接入点到终端的入户段,实现光纤入户。

(3) IP技术

IP技术满足了在多种物理介质与多样的应用需求之间建立简单而统一的映射需求,可以顺利地对多种业务数据、多种软硬件环境、多种通信协议进行集成、综合、统一,对网络资源进行综合调度和管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

软件换技术:通过软件变更可支持三大网络各种用户的多种业务

9、接入网关键技术方案

(1)HFC光缆/同轴电缆混合,IPv6互联网协议

HFC的优势:(1)能提供窄带、宽带数字业务及模拟、数字视频业务;(2)信息传输带宽宽、容量大、速度高;(3)它除了具有经济、高带宽的优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适应发展趋势的接入方式,可以逐步将光纤推向用户,最终实现光纤到户(FTTH)。

IPv6的IPSec技术为HFC的宽带传输提供了安全保障。

认证:确定所接收的数据与所发送的数据一致,同时可以确定申请发送者的真实性。

数据完整:保证数据从原发地到目的地的传送过程中没有任何不可检测的数据丢失与改变。

机密性:保证相应的接收者能获取发送的真正内容,而未被授权的接收者无法获知数据的真正内容。

HFC适用于广播业务,对于开发双向的交互式业务存在严重的缺陷:

(1)用户可用的带宽有限。总带宽宽-共享以后-每用户带宽有限。ADSL独享,一定条件下每用户带宽超HFC(2)HFC干线上会产生噪声累积(3)HFC属于模拟技术与数字化还不相适应(4)目前HFC不支持电信管理网(5)HFC的回传信道的干扰仍需要解决

IPSec通过3个基本要素来提供以上3种保护形式:分组头认证协议(AH)、封装安全有效净荷协议(ESP、)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IKM)。

分组头认证协议和封装安全有效净荷协议可以通过分开或组合使用来达到所希望的保护等级。为HFC开展宽带的传输业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IP的QoS即是指IP的服务质量,也是指IP数据报文流通过网络时的性能指标。

它有一套度量指标,包括服务可用性、延迟、丢包率和吞吐量等,其目的就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

(2)EPON+EOC三网融合解决方案

从目前的技术上讲,主要有3种比较可行的方式可以突破接人网带宽这一瓶颈,一是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二是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光纤到户(FTTH),三是高速无线接入。

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目前基于PON 的实用技术主要有APON/BPON、GPON、EP0N/GEP0N等几种,而它们的主要差异与区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EPON主要特点在于二层采用以太网技术取代了以往的ATM技术,可以支持1.25 Gbps对称速率,将来更可以升级到10 Gbps,是非常适合IP业务开展的宽带接入技术。EPON系统使用单模光纤传送,实现双向数据传输。优点:,可以使技术维护和故障定位变得简单,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安装方便,节省干线光纤资源,提供较好的带宽控制能力、灵活的组网方式和良好的扩展升级能力,适应当前各大运营商“光进铜退”的策略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能有效支持三网合一的业务需求,设计、旋工、维护相对简单,可靠性较高,因此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宽带接人技术。

10、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IPTV主要技术视频压缩技术、组播技术、流媒体、网络电视机顶盒、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

面临的问题(1) 缺乏内容集成牌照(2) 内容分散引入(3) 内容本地化和原创性弱。

2>组播技术传统的IP通信有两种方式:广播接收和点播接收。

3>.流媒体是指网络中使用流传输技术在Internet/Intranet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文件。

流媒体技术则是指一种视频/音频传输、编解码技术,它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后放在流媒体服务器上,用户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将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个人电脑。

流媒体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是采用流式传输,即通过网络将流媒体内容传送到客户机。

4>.网络电视机顶盒功能:内置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红外线遥控来操作;对加密电视信号进行解密;将数字视音频信号进行解压缩;用户身份识别和付费;可以下载运行游戏和软件;对同一频道上的不同节目进行分离;可连接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等。

5>.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原理:使用技术手段,对数字产品在分发传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得数字产品只能被授权使用的人,按照授权的方式,在授权使用的期限内使用。

由于IPTV传播的数字节目具有无损的低成本复制、存储和再传播的特点,这就使得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成为保证内容提供商利益的关键所在,缺乏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将极大地阻碍IPTV的发展。

IPTV解决方案包含:(1)内容系统(内容制作和内容分发)(2)业务系统(用户管理、终端管理、网络管理)(3)承载网络(路由器、交换机、BAS和DSLAM)()

家庭网络4个组成部分,通过IP网络传送广播电视、点播电视和互动娱乐服务。IPTV有两种形式:

电信局的IPTV:小TV大IP,切入点网络电视

广播局的IPTV:小IP大TV,切入点是DTV。

11.三种网络各自的优势

广电的优势:节目的资源、制作、传输以及服务资费低廉;

电信的优势:网络覆盖面广,有长期积累的大型网络运营管理经验;

互联网的优势: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可点对点沟通、可提供个性化服务。融合存在问题

(1)电信与广电准入政策问题:有线电视网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互联网和固定电话网由信息产业部监管,IPTV产业许可权成焦点问题(2)IPTV运营模式选择问题:广电模式互联网模式电信模式。各有其优劣,取长补短,中国特色IPTV 三网融合的核心提供综合信息的业务融合。

12、广电的优势

(1)政策优势:虽然基调是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但无论是从外国的经验还是从广电在国内的特殊地位来看,广电将一定会享有不对称管制所带来的优势,而且不排除某些时候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事情。

(2)内容优势:广电在节目内容制作上有先天优势,即便以后广电制播分离,广电网络公司在节目内容获取上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3)网络接入优势:广电有深入千家万户的同轴电缆,在“最后一公里”上将打破南电信、北联通的天然垄断。此外同轴电缆可承载的容量也远大于双绞线,在带宽上将给电信和联通较大压力。

广电的劣势

(1)内部整合较困难。广电要想在组织结构上理顺关系,打破诸侯割据的局面,形成一个统一的集团,没有一定的时间和魄力不可能完成好。

(2)市场和服务意识较差。广电系统长期处于垄断经营,没在市场上真刀真枪打过,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曝露在风雨中是十分脆弱的。

(3)网络改造与建设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广电网络是按单向广播设计的,要想改造成双向的数据网络,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改造。同时,广电网络十分分散,缺乏一张全国性的骨干网,甚至有些省市都没有一张完整的骨干网。而针对这些弱点进行的网络改造与建设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13、三网融合对电信承载网的总体要求:

IP化:由于数据业务量急剧提升,其利润提升的水平明显低于数据业务量的增长,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投资,提高利润,承载网络IP化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

宽带化:与运营商现有的语音以及宽带接入业务比较起来,三网融合带来的新业务对现有的承载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宽的需求量将迅速增加,视频业务会消耗比以往任何业务都要多的宽带资源。另一方面,对IP网络的电信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信级多业务承载。:

多接口处理能力:支持E1、FE/GE/10GE、STM-N等各类接口接入及处理能力。灵活组网及扩展性: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之间的业务灵活互联及站点扩展。

多级QoS能力,区分不同业务优先级。

④高效的业务配置及管理:具备更强的电信级管理、操作、维护及便利的网管能力,实现端到端业务配置及可视化管理,快速定位故障。

⑤丰富的保护方式:支持LSP/PW多层保护、BFD For VRRP、Pw Rendundancy及Pw Rendundancy 与VRRP结合等多种保护方式。

⑥1588v2地面时间同步传送能力。

⑦多播VPN能力等。

三网融合承载网关键技术

IP网络技术:MPLS技术和IPV6。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分组交换和路由的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能力,且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

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使用更小的路由表,增加了增加了增强的多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加入了自动配置的支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光传送网技术:分组传送网技术(PTN)和光传送网技术(OTN)、光网络新技术PTN是新一代基于分组、面向连接的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伪线、面向连接的流量工程技术、同步、保护方式及OAM。不仅能较好承载电信级对以太网业务,具有标准化,高可靠性、灵活扩展性,严格的QOS和完善的QAM等五个基本属性。

OTN以传统SDH和波分布技术为基础,提供大颗粒业务的交叉调度,同时可以克服波分布网络组网能力较弱、缺乏子波长波业务调度能力等问题。

内容分发网技术:提高网络内容传输,节省骨干网络带宽的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内容分发、内容路由、内容存储和内容管理等。

三网融合对业务网的总体要求:

业务控制融合:居于承载网和业务网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位置,下一代新的核心网须支持全IP构架,为新业务提供灵活、开放的环境,满足低成本快速建网、快速部署业务的需求。

业务应用融合:融合业务平台的可行性主要基于目前视音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不同终端视音频业务的主体主要是由于不同封装格式承载的流媒体内容;能力融合是指将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电视终端的视音频业务统一由一套业务平台提供服务,有利于业务间的优势互补和相关拓展。

IP的多媒体子系统:

IMS功能实体:

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SS)是IMS框架中主要数据库,是一个逻辑实体,主要存放用户认证信息、签约用户的Profile、签约用户的动态信息、网络策略规划和设备标识寄存器信息。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负责对用户多媒体会话进行处理,实现了软交换控制功能。,并且根据各自不同的主要功能分为呼叫网关功能、路由选择功能和呼叫业务出发功能。

策略决策功能(PDF):应用从 PDF 获得策略信息,在策略执行点。

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GCF):主要实现呼叫路由功能。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执行SIP协议和ISUP协议之间的转换,维护呼叫状态。

媒体网关(MGW):负责互联PSTN承载通信和IP网络中的媒体流。

媒体资源控制功能(MRFC):完成媒体流的控制和承载功能。

媒体资源处理功能(MRFP):负责提供MRFC控制的多媒体资源,混合达到的媒体

流,向MRFC通知到达的媒体流并处理媒体流,支持控制路径的DTMF.

应用服务器(AS):提供业务属性,与会话共同控制通信流程,处理被触发的业务逻辑。

各个层面的功能:

应用层和业务能力层:AS、IM-SSF、MRFP

会话控制层:CSCF、BGCF、MGCF、MRFC

承载控制层:PDF

接入和互通层:SGW、IM-MGW

管理和公共功能层:HSS、CCF、DNS、ENUM Server、DHCP Server

技术特征:

借鉴因特网协议,强大的业务支撑业务支撑能力。

采用分布式、开放的体系结构:良好的可扩展性。

采用分层结构:便于网络演进和业务部署。

与接入技术无关:提供优越的融合特性。

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ISC:第三方业务快速引入。

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帮助运营商构建统一用户视图。

归属网络控制:提供一致的用户通信体验。

完善的QOS保证机制和安全机制。

主要优势:

SIP 控制协议:是一个应用层的协议,可以建立、修改或者中止多媒体会话或者呼叫。

与接入无关:是核心控制层和接入侧无关,支持多种固定及移动接入方式,并同时支持多种固定或移动接入方式的融合。

归属地控制:IMS由归属网络提供业务的控制。

业务与控制的分离:IMS通过定义标准的基于ISC接口来实现业务层与控制层的完全分离。

业务支撑力:

IMS可以支持的业务类别:通信类业务、消息类业务、多媒体类业务、电视类业务、互联网及办公应用等

新一代的多媒体业务: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同步性的业务。

和互联网的结合:具有专用于开放第三方业务接口OSA和SCS使得业务的开放性更高,IMS可以将封闭的电信业务,通过业务开放环境开放给第三方、个人开发者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吸收互联网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应用,提供给用户。

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策略:运营商在企业战略的牵引下,进行融合业务战略选择,主要影响因素有竞争资源比较优势、技术线路与网络建设路径、市场定位和客户需求变化等。不同运营商在客户资源、网络资源、运营资源、营销资源等方面各有千秋。其中移动运营商具有发展移动互联业务方面的优势;互联网运营商具有业务创新优势;广电运营商长期主导各类电视节目,具有内容方面的优势;固网运营商具有集团客户资源的优势以及在宽带方面的网络优势。融合业务总体发展策略(1)通过分阶段产品提供,实现产品快速导入,逐步提高用户感知;(2)提供差异化产品;(3)和产业上的应用商加强合作,实现合作产品与自营产品的组合,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面对三网融合,广电应坚持以下的基本技术思路:(1)是坚持以有线电视等广电

网络为基础(2)是充分发挥广电网海量带宽优势(3)是必须坚持安全和可控可管。

{业务管理}广电新业务在三网融合下的发展思考

(业务管理)广电新业务在三网融合下的发展思考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三网融合是壹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于现阶段它是指于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 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于壹 起,更好为人类服务,且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 壹,而 三网融合 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壹致,网络层上能够实现互联互 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壹的IP协议,于 运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壹 目标逐渐交汇于壹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壹。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 容、且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壹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 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 媒体基础平台。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于向下壹代电信网、下壹代广播 电视网、下壹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壹致、业务范围趋于相 同,均能够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见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的本质是未来的 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均能够承载多种信息化业务,创造出更多种融合业务,而不 是三张网合成壹张网,因此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壹。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 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壹个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重大举措,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有利于迅速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推 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就是所谓的三网融合。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但是,如果按传统的办法处理三网融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何绕过传统的三网来达到融合的目的,那就是寻找通信体制革命的这条路,我们必须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数据通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规模不大,比起发达国家的多协议、多业务的包袱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尽快转向以IP为基础的新体制,在光缆上采用IP优化光网络,建设宽带IP网,加速我国Internet网的发展,使之与我国传统的通信网长期并存,既节省开支又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文章来自: 好喜爱学习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614562304.html,) 网址:

三网融合心得体会.doc

三网融合心得体会 篇一:对三网融合的看法 一、对三网融合的理解 答: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层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三网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现代生活! 一、使用无线网络的心得

答: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线电技术能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即使在室内或相距咫尺的地方,无线电也可发挥巨大作用。于是无线网络技术随之应运而生,它克服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不足,真正体现了5w的要求。由于网络一般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即因特网)两种,但本文将着重对局域网部分进行阐述。无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IEEE802.11、https://www.360docs.net/doc/d614562304.html,N2、HomeRf、蓝牙等。它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在整个区域内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连接。 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网络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但是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在学术界、医疗界、制造业、仓储业等,无线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无线网络技术与Internet相结合时,其迸发出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无法估计的。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无线网络。从概念上理解,红外线传输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只不过红外线只能进行数据传输,而不能组网罢了。此外,射频无线鼠标、wAP手机上网等都具有无线网络的特征。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最终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时至今日,无线传输标准可谓百家争鸣,除了最容易想到的无线局域网,用户也将能在不同的领域应用这些新技术,包括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两方面。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红外线无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来传送数据,通讯距离较短,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目前广泛使用的电视机或Vcd机等家电遥控器几乎都采用红外线传输技术,只不过此时是窄带红外技术。蓝牙有着全球开放的自由频段

三网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智能小区建设 ——OPLC光纤复合电缆推广 一、PFTTH概念 电力光纤到户PFTTH(Power Fiber To The Home)是指在低压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等线缆,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以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等业务。电力光纤到户可满足智能电网用电环节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需求,在提供电能的同时,可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同网信号传输。 二、PFTTH的目的及意义 电力光纤到户能够在布放电力电缆的同时构建覆盖居民用户的高速通信网络平台,综合考虑设备、施工、管道资源等因素,采用OPLC与分别敷设光缆和电缆相比,能较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还避免了二次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是低压通信接入网目前集成度高、节省资源的优选技术。 依托电力光纤到户连接家家户户的光纤通信网络,可实现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服务等智能电网核心业务,并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用电需求的变化,发展智能家庭、智能楼宇、智能小区、智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等扩展业务。 PFTTH的建设具有以下意义: (1)支撑智能电网。

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系统的清洁能源接纳能力;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提升和丰富电网的服务质量及内涵。 (2)推动企业发展 拓宽业务范围,促进产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开展综合信息服务、广告投放等多种增值业务运营,延伸公司的服务范围,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3)服务三网融合 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显著降低“三网融合”实施成本;提高社会网络的综合运营能力。 (4)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推动绿色能源接入,发展低碳经济;推广电动汽车,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智能城市建设,创造和谐新生活;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三、PFTTH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试点城市名单及发展前景 2009年7月,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以及湖南长株潭地区等首批12个试点城市地区名单出炉。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即:2010年~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

三网融合技术(三种网络结合的时代)

三网融合——一场跨行业资源的博弈与合作 第一章内容初探--理论意义的三网融合 第一节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三网融合的要素及内涵 第二章发展趋势--广电、电信部门在三网融合中的“位”与“为” 第一节广电、电信职责定位第二节 第二节广电、电信现阶段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电信运营商可为之处: 第三章传播效应--三网融合与新媒体的深层互推 第四章行业蓝图--打造运营商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全球,三网融合是业界数十年来的共同追求,它代表了信息和通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中国,三网融合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内在需求和有效手段。然而,三网融合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三网融合推进主体之一的电信运营商相应也面临来自各个层面的机遇与挑战,也与广电进行着跨行业的资源博弈与合作,那么,电信运营商如何拿出切合自身的解决方案推进三网融合,是能否在新一轮全业务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第一章内容初探--理论意义的三网融合 第一节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后,可以更好的控制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净化网络环境。将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样也可以实现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无线上网。 第二节三网融合的要素及内涵 根据试点方案,我国三网融合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必须满足以下要素: 1、双向进入:电信强广电弱的现实情况,决定我国政府在短期内会采取扶

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2010013232 肖永博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软件01班北京100084) 摘要:仅仅通过一根缆线就可将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融合在一起,根据客户具体需要选择网络和终端,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需求,让民众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实现在手机上看电视剧。“三网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的融合更意味着优化的信息系统市场、便捷的客户使用方式。 关键词:三网融合,政策,商业难题 目录 1 引言 1.1 三网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2 三网融合的发展问题 2.1 实现三网融合的关键 2.1.1 业务融合空间 2.1.2 融合的实行和普及 2.1.3 受益企业 2.1.4 用户间的信息交互 2.2 国际现状 2.2.1 英国方面 2.2.2 美国方面 2.2.3 日本方面 2.2.4 法国方面

3 我国三网融合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3.1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 3.2 在我国“三网融合”面对的商业三大难题 3.3 三网融合带来的受益企业 3.4 既得利益在融合中的作用 4 结束语 4.1 两个方向的优缺点分析 4.2 下一步研究方向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1引言 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 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需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图1

三网融合技术应用探究

三网融合技术应用探究 一、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用户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可以更好的控制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净化网络环境。将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样也可以实现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无线上网。 二、三网融合的要素及内涵 我国三网融合,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必须满足以下要素: 1、双向进入:电信强,广电弱的现实情况,决定我国政府在短期内会采取扶持广电的有限度进入政策; 2、网络建设改造:从电信网络看,FTTX(光纤接入)建设将成为未来3-5年工作重点;从有线网络看,双向改造、全网建设是工作重点; 3、网络信息安全:是我国发展三网融合前提条件,无论电信网络还是有线网络发展,都是在确保信息安全框架内进行; 4、产业监管:我国电信和有线运营商分属工信部和广电总局监管之下,未

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发展历程 1994年,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目前的广电总局。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业部。” 1998年3月,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王小强博士为首的“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随后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当时,广电部门正在启动有线电视省级、国家级干线网建设。 1994年,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目前的广电总局。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业部。” 1998年3月,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王小强博士为首的“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随后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当时,广电部门正在启动有线电视省级、国家级干线网建设。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六部委《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提出“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2008年5月23日,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

“三网融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三网融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交流的要求已不仅限于单一的语音信息交流,近些年来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输的速度加快,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信息服务给人们自然、生动、真切和有效的交流方式。下面,就我国"三网融合 "发展谈几点看法。 1、三网融合”的提出 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1996年就已在国内提出。当时三个信 息网络都是沿着自己的某种方式在发展,力求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为邮电通信网, 它是信息基本通道,也是国家基础设施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是计算机网,从中国网 (CHINANET到互联网(Internet ,已成为重要科研机关及部门交换信息的主渠道;最 后一个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又非常需要的有线电视网(CACT 0 90年代后期多媒体迅速发展,所以人们就想到如果能将三网合一,将节约大量的投资,方便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需求,而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三网怎么融合为一一直来有两种定义,一是物理层的融合,即将三张网合而为一; 二是业务层的融合,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同时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不同的业务,其实就是"数字融合",国际上称之为"DigitalConvergenee"。第一种定义 实际上是部门的变革。网络统一的背后是管理权的整合,实施和运作难度很大。第二种定义从市场角度来看,一个三方竞争的状态有利于消费者和业务成长。 所以" 三网融合"并不是指目前用于传播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三个网--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最终融合为物理上的一个网络,或者其中的某一个网络将取代 另一个网络。三网融合比之三网合一更符合事实。所以现在看到的文章多以三网融合来描述这三张网的未来。 2、三网融合发展情况 我国在10多年前就提出三网融合,之后连续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 卜一五"计戈叽那在视频类业务上升为主要应用的今天,为什么三网融合还没有实

三网合一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发展前景

三网合一(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发展前景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网融合的发展 但是,如果按传统的办法处理三网融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何绕过传统的三网来达到融合的目的,那就是寻找通信体制革命的这条路,我们必须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数据通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规模不大,比起发达国家的多协议、多业务的包袱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尽快转向以IP为基础的新体制,在光缆上采用IP优化光网络,建设宽带IP网,加速我国Internet网的发展,使之与我国传统的通信网长期并存,既节省开支又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启动 2010年至2012年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 ⊙据新华社北京2010年1月13日电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刘志坚河北联合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摘要 仅仅通过一根缆线就可将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融合在一起,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选择网络和终端,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需求,让民众用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三网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的融合意味着更优化的信息系统市场,便捷的客户使用方式。三网融合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文章针对三网融合,阐述了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三网融合的着力点及展望。 关键词:三网融合,政策,商业难题 Abstract Link the television network, computer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ogether only through a cable. You can select the network and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customers. Complete the communication, television, Internet and other requirements。We can use telecontroller to call the remote control,watch TV in the mobile phone . Three nets fusion brings not only reduce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means that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market more optimization and the convenient customer usage. Convergenc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China is accelerat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able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 and Internet integr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vergence of three networks,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of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Point out the focus and Prospect of convergence from the macro level. Keyword :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policy, business problems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在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三网融合”是当下科技和标准逐渐融合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1]。“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

“三网融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三网融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信息交流的要求已不仅限于单一的语音信息交流, 近些年来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传输的速度加快,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信息服务给人们自然、生动、真切和有效的交流方式。下面,就我国 " 三网融合" 发展谈几点看法。 1、“三网融合”的提出 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 1996年就已在国提出。当时三个信息网络都是沿着自己的某种方式在发展, 力求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为邮电通信网, 它是信息基本通道,也是国家基础设施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是计算机网,从中国网(CHINANET 到互联网 (Internet , 已成为重要科研机关及部门交换信息的主渠道;最后一个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又非常需要的有线电视网 (CACT。 90年代后期多媒体迅速发展,所以人们就想到如果能将三网合一,将节约大量的投资,方便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需求,而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三网怎么融合为一一直来有两种定义, 一是物理层的融合, 即将三网合而为一; 二是业务层的融合, 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同时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不同的业务, 其实就是 " 数字融合 " ,国际上称之为 "DigitalConvergence" 。第一种定义实际上是部门的变革。网络统一的背后是管理权的整合, 实施和运作难度很大。第二种定义从市场角度来看, 一个三方竞争的状态有利于消费者和业务成长。所以 " 三网融合 " 并不是指目前用于传播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三个网 --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 --最终融合为物理上的一个网络, 或者其中的某一个网络将取代另一个网络。三网融合比之三网合一更符合事实。所以现在看到的文章多以三网融合来描述这三网的未来。 2、三网融合发展情况 我国在 10多年前就提出三网融合,之后连续被列入国家 " 九五 " 、 " 十五 " 、 " 十一五 " 计划。那在视频类业务上升为主要应用的今天, 为什么三网融合还没有实

广电新业务在三网融合下的发展思考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差不多概念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讲法,在现时期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网和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 三网融合 要紧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

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确实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幸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不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进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能够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的本质是以后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都能够承载多种信息化业务,制造出更多种融合业务,而不是三张网合成一张网,因此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进展的必定趋势。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有利于迅速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带动相关产业进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全球信息技术竞争,抢占以后信息技术制高点,确保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有利于创新宣传方式,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1.1总体目标 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 1.2 总体技术路线 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藕合适配的开放业务平台,承载广电融合新业务,实现平台开放、业务丰富的目标。 以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为目标,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网络、内容、业务和终端的全方位可管、可控。 2 业务要求 2.1 广播类(必选)

1.模拟电视广播业务 2.数字音频广播 3.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4.付费电视频道业务 2.2 交互类2.2.1视音频类(必选)1.电视频道回看业务 2.音视频点播业务 2.2.2 信息服务类 1.公共信息服务 (1)政务信息业务(必选) (2)电视城市信息服务业务(必选)(3)在线营业厅服务 2.普通信息服务 (1)呼叫中心服务业务 (2)电视行业(企业)信息服务业务

(3)电视社区信息服务业务(4)电视家庭信息服务业务3.媒体信息服务类 2.2.3应用服务类 1.电视教育业务(必选) 2.电视医疗健康业务 3.电视游戏业务 4.卡拉OK业务 5.电视投票业务 6.互动电视关联推荐业务(推荐) 7.多镜头选择 8.互动投票 9.场景关联信息 10.场景关联点播 11.场景关联通信

三网融合技术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三网融合技术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摘要】三网融合技术是人类步入信息文明时代以来的又一次重大革新。三网融合技术不仅实现了当前的网络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的发生,还形成了适应性广、费用低且容易维护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三网融合技术不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还满足了人们更高的生活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为繁忙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本文结合当前的三网融合技术实质,试析三网融合技术的各种优势及劣势,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完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网融合;技术;优势;劣势;分析 三网融合(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是将互联网(计算机)、电信网(通讯)及广播电视网(收听收视)这三大网络,通过科学技术的改造,使三者能够互通提供通信业务。三网融合并非意味着将电信网、计算机网及有线电视网,这三大网络物理性的融合在一起,而是将三者的高层业务应用融合互通应用。如:人们可以使用手机上网、观看电视节目;还可以使用电视遥控器来浏览资讯、订购商品、续交水电费及打电话等。 一、三网融合技术的优势分析 诚然,至今为止可能仍有大部分民众还未察觉到三网融合技术,些许民众或许知道此技术的存在,却对其存在的意义与带来的便利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晓。尽管如此,三网融合技术在人们生活背后默默的存在,并且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这一事实无法被抹消。相关人士与众多有识之士均知,当今三网融合技术的应用已普及化,且一直发挥着其重要作用。深刻了解三网融合技术的优势,有助于人们乘风破浪,顺应时势的浪潮,取得非凡的业绩。 1.三网融合技术的自身优势 三网融合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普及至便利家居、快捷购物、老人护理、个人健康、公共安全、工业监测、环境保护、智能消防、智能交通甚至政府工作等众多领域。三网融合技术的普及性、广泛性及适用性深刻的体现出其自身存在的重要意义与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显示出其自身优势。 三网融合后,综合整合了互联网、电信网与广播电视网的资讯与各项功能,不但同步了世界各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最新动态,避免了三网各自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生,而且整体上大幅度节约了各大公司的成本支出。 2.三网融合技术为政界带来的优势 三网融合技术将各界资讯综合整合并发布,节省了政府对于社会各界繁琐纷杂的事件案件调查的时间,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对于民意的勘察、社会情势的了解与分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三网融合技术也提供了广大的信息平台,有助

探讨三网融合真正意义

CHINANEWTELECOMMUNICATIONS(TechnicalEdition)探讨三网融合真正意义 钟瑾 (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4) 钟瑾,男,通信专业硕士,现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网络公司渠道行业事业部总经理。从1999年开始至今,陆续从事通信产品和数据 网络产品的研发和产业推广工作。多次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 多次参与主持武汉市重大科技专项,在国家行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 通讯网络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目前担任建筑部智能专家委员 会专家、湖北省公安厅金盾工程专家、湖北省招投标中心专家、武汉市 数字社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组组长等多项社会职务。 摘要本文对三网融合的理解、发展现状和现实意义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与叙述。在分析了三网融 合的两种理解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推动中国三网融合的五种推动力量,引申出三网融合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三网融合三重服务业务融合 近年来,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基于网络的新业务与新体验不断涌现,使得公众对多业务的综合需求日益强烈。传统的单一业务运营商的单一网络体系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从固定到移动,从图像到语音、数据,从通信到视频的信息化生活体验已经成为强劲的用户需求。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为电信、计算机和广播电视三网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都可以采用统一的格式传输、交换和分配,消融了划分三个业务的基本技术隔膜。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三大网络最终都能支持各种功能和业务。不同的业务完全可以在同一张网完全呈现。在技术上,三网融合已是水到渠成。 不过对于三网融合,在业界一直有两种提法,实际上代表了对待网络融合的两种观点。过去我们在提三网融合的时候,一直是提三网合一,直到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对此提法为“三网融合”,目前在称呼上才逐步统一下来,但在理解上仍然存在不少误区。主要是将三网合一与三网融合混为一谈。本文希望就此问题抛砖引玉,阐述一下笔者的观点。主要解答三个主要问题:一、如何正确理解三网融合?二、目前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如何?三、三网融合真正意义何在? (技术版)2007.8 专家论坛SPECIALISTFORU M 5 中国新通信

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全文)

三网融合推广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将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实质性开展工作。 (二)网络承载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宽带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产品和业务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三)融合业务和网络产业加快发展。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网络信息资源、文化内容产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四)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基本健全,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五)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技术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和服务,活跃信息消费市场,拓展信息消费渠道,推动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二、主要任务 (一)在全国范围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1.确定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的地区。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分期分批扩大至全国。各省(区、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称省级协调小组)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本省(区、市)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的地区,报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 2.开展双向进入业务许可审批。在全面做好试点地区双向进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许可一个”的原则,开展双向进入许可申报和审批工作。广电企业在符合电信监管有关规定并满足相关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可经营增值电信业

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2011年3月

内容提纲
一、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 二、承载网络关键技术 三、融合类业务关键技术 四、终端技术 五、其他技术
-2-

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
-3-

内容提纲
一、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 二、承载网络关键技术 三、融合类业务关键技术 四、终端技术 五、其他技术
-4-

IP城域网多业务承载面临的挑战
城域网需要具备承载丰富的自营精品业务的能力,如IPTV、IP虚拟专网、 以太网专线(替代ATM/帧中继)、3G基站回传等等,因此要求城域网不 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简单的带宽服务,而是要成为给用户提供保证业务 体验的平台。 精品业务承载的关键技术要点
– 网络故障的快速恢复(单播、组播)、安全、QoS、稳定性 – 网络不仅需要具备QoS能力,还需要具备QoE能力,能够感知应用服务的传送 质量。
可将城域网分为两个平面,公众平面负责承载开放式互联网业务、精品 平面负责承载运营商“封闭式”的自营精品业务
-5-
虚拟IP专网
内容服务
以太网专线
移动3G业务
高速互联网
语音 &视频

IP城域网双平面实现多业务综合承载
公众宽带互联网平面
业务定位 开放互联网业务
精品平面
电信运营商自营的“封闭”业务: IP-RAN、NGN VoIP、IPTV、 L1/L2/L3 VPN、DCN*、企业互联网 专线* 2G/3G移动用户、3-play家庭客户、 商企客户、运营商自身 保证业务内容SLA、提供视频承载 能力、严格的Qos保障机制、时钟 同步能力、高可靠性、快速收敛、 VPN业务隔离能力、支持组播…. IP/MPLS、Unicast、Multicast 桶型+树型+网状流量模型 高 光纤直连/PON/基站路由器 /DSLAM+SR
服务客户群 网络承载要求
家庭客户+Wifi用户 每用户的Qos限速、保证连通 性SLA、不保证业务内容 SLA,允许较高的超卖比、较 低的网络故障收敛要求 IP + Unicast 桶型流量模型 一般 DSLAM/PON/Wifi+汇聚交换机 +BRAS
承载技术 流量模型 网络安全需求 网络设备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