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医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根汤医案
一、偏头痛
刘渡舟医案: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怯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
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34)
按语:本案脉证病机,切合葛根汤证。临床服用本方后,常有脊背先见发热,继而全身汗出,这是药力先作用于经输而使经气疏通,邪气外出的反映,为疾病向愈之佳兆。
二、口眼歪斜
毕明义医案:于某某,男,82岁,1983年3月25
日诊。时值隆冬大寒,患者早晨醒后,右上眼险及右口唇不自主的时时抽动。回家就早餐时,家人发现其右侧口角偏向左侧,有上限险下垂,与之问答,口齿不清,三日后来我处诊治。刻诊:右侧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消失,右侧口角歪向左下方,右侧鼻孔缩小,同时右侧鼻翼变小,鼻准偏向左侧。苔薄白,脉浮紧。脉证合参,属中风口眼歪斜。治当解肌疏风散寒。疏葛根扬。
葛根、麻黄、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去核)各10克。
以水1000m1,煎至400m1,温服200mI,日服二次。嘱服药后用温热绵物敷右侧整个面部,以使局部汗出。1剂后,头痛项强鼻塞即除,言语较前清楚,口歪减其半。又继服1剂,痊愈。(四川中医199l<5);43)
按语;风寒侵袭面部阳明经络,气血失荣,经脉失养,而病口噤。《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噤。”又本案见脉浮而紧,为风寒闭阻脉络之象,《金E要赂》曰:“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有,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喝僻不遂。”用葛根汤散阳明经邪,通阳明经络,邪解正复,经通络畅,则噤僻自已。
三、痉病
方承康医案:章某某,男性,74岁,本市服装四厂退休技师,1985年11月9日初诊。患者于同年7月底行“前列腺摘除朮”后外感发热,经用中西药后寒热退,同时出现双下肢萎软酸痛,行走须人搀扶,双侧颈项牵强疼痛,在外院用中西药两月余,下肢症渐好转,颈项诸症却有增无减。症见,身体瘦薄,头项左倾,两侧颈项和后枕部僵硬麻木,牵强疼痛,转侧时疼痛益剧,头似不在脖子上,二便自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观前医处方多为羌防一类祛风湿止痛或夹通络养血之品,然患者颈项诸症实届仲圣所谓“强几几”也,其太阳经证已跃然眼前,遂处以《伤寒论》葛根汤原方:
葛根4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
10克,生姜3克,大枣12枚。2剂。嘱药后稍加被翟以取小汗。
二诊:患者头颈已复端正,精神振奋,谓当日药后略有汗出,颈项部隐感热辣,诸症明显减轻,颈项大松,如失重负。次日药后并无汗出,颈项症豁然若失,转侧裕如,稍感头晕,病既愈,未再处方。一月后门诊遇之,谓一切良好。(江西中医药1989)
按语:患者朮后外感,服药后寒热虽解,然风寒之邪仍留连于太阳经脉,致太阳经脉不利,气血因之滞行不畅,
引起颈项部诸症,虽无寒热,太阳经腑证显然存在。该思者年高体弱,适逢朮后,不可谓不虚,然考虑诸症迁延数月,几成固疾,若不以麻桂通力开发拔腠理之闭塞,经腑之邪恐难外逸,另观其脉证不至虚,况是方中除麻桂峻药外,更有芍药敛阴和营,葛根的升律,加之甘草的缓急,遂放胆用之,药证相对,故一剂知,二剂已。
四、口噤(咀嚼肌痉挛症)
杨德明医案:刘某某,女,45岁,1986年l0月6日就诊。口噤不语20余天,某医院诊为咀嚼肌痉挛症,用西药治疗5天,症情依旧,即来我院就诊。诊见:右颞颌关节僵硬,疼痛,不能咬嚼食物,张口约0.5厘米,舌淡,苔薄白,脉紧。处方:
葛根、白芍各60克,甘草30克,桂枝12克,麻黄4克,生姜、
大枣各l0克,水煎温服。同时用药渣热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大约30分钟)。
5剂后,口噤不语减轻,额颌关节僵硬、疼痛明显缓解,张口约ll7厘米。守方续服4剂,即张口自如,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末发。(湖北中医杂志1989l<2):17)
按语:《金区要略》指出:“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之”。据报导,本方用于咀嚼肌痉挛症,疗效满意。使用时,须重用葛根、白芍至60克、甘草至30克,方能达
到舒经缓急解痉之功。
按语:风寒之邪干于太阳,太阳经气不疏,清阳阻遏,不能上承清窍,故而引发眩晕。头项强痛,背部酸楚,恶风畏寒,脉弦紧等,皆葛根汤之征,故原方投之,药到病除。
五、眩晕
李玉海医案:阎某,女,38岁,1985年11月2日初诊,患者患眩晕年余,多方求治少效,症见头晕目眩,不能抬头,呕恶厌食,恶风畏寒,头项强痛,背部酸楚,舌淡苔白,脉弦紧,此次卧床已达10余天。治拟疏通经气,升举清阳,方用葛根汤。处方:
葛根30克,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生姜5克,大枣12枚,甘草6克。
迭进4帖,病苦若失,随访至今,眩晕末再复发。
六、胃脘痛(慢性胃炎)
刘景棋医案:杜某某,男,69岁,1982年9月29
日初诊。胃痛已30多年,近七、八年加剧,经常隐隐作痛,项背强,上肢有时发麻,全身发紧,易感冒。曾善饮酒,但近七八年来已戒除。三年前曾作X线钡餐透视,诊断为慢性胃炎。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胃痛。辨证;表邪不解,内迫阳明。治则:表里双解。
葛根15克,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
6克,甘草6克,大枣3枚,6剂,水煎服。
服药后诸症状消失,春节期间曾多次饮酒,也末出现胃痛。(经方验》1987:9—10)
按语:胃脘疼痛,隐隐而作,不呕不利,乃阳明经气郁滞也;项背强急,全身发紧,上肢发麻,脉象浮紧,乃太阳之邪不散也。太阳阳明合病,表邪内迫,放以葛根汤双解之则愈。
七、气喘
叶桂亭医案:一商妇,一至秋间,则常大苦喘息,动作不自由,有如废人,求治于余。往诊之,支臂于炉架而坐,已数十日不动,亦不能睡。若将此坐形稍倚侧之,则立即喘悸。食仅碗许。问其发时,自脊至颈如板状,回顾亦痛。以一医之劝,用八味丸数百两,喘少减云,与葛根汤5帖许,得以起步,再服痊愈。(《皇汉医学》1956:229)
按语:本案辨证眼目在于喘兼“自脊至须如板状”,乃太阳经脉拘急,表气从肺俞内迫于肺而作喘,故用葛根汤舒经散邪,畅达肺气而愈。
八、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卢自昌医案:莫某15,34岁,l986年8日21日入院。患坐骨神经痛已三年余,多次住院治疗,顽固不愈。刻见表情痛苦,执杖行走,步履艰难。诉右腰臀部疼痛,向下放射至右踩部,向前弯腰和行走时疼痛加剧,伴有麻木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