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1
2
2
心理现 象与行 为构成
室内环 境中人 的心理 与行为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1 心理现象与行为构成
3.1.1 心 理现象
心理学:研 究人的心理现 象的产生、发 展变化规律的 科学。
心理
心理 :是人的 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情感、 意志、性格、意识 倾向等心理现象的 总称。心理活动的 组成。参阅图 3-1 。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领域性 “领域性”与“个人空间”所不同的是,“领域
性” 并不表现为随着人的活动可移动的特点, 它倾 向于表现为一块个人可以提出某种要求或者得到承认 的“不动产”,“闯入者”将遇到不快。
领域性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如办公室中各自 的位子,住宅门前的一块区域等。
接近态
这是亲近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离,仍可与对方
(0.45—0.75m) 接触,这是在家庭餐桌上的人际距离
个体距离
(0.45--1.3m) 正常态
可以清楚地看到细微表情的交谈。
(0.75—1.3m)
此表中人际 距离的大小是适 应在不同空间中 人际交往的尺度 衡量标准。
社会距离 (1.3--3.75m)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活动中,人与人之
间所保持的空间距离。
人际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所在的社会集团(文化背景) 和所处情况的不同而相异。熟人还是生人,不同身份的人,人 际距离都不一样(熟人和平级人员较近,生人和上下级较远)。
人类学家爱德华.T.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 基础,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 分类为:亲密距离;个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式可概括为:
B=H×M ×E ×L
H-遗传(Heredity) M-成熟(Maturation) L-学习(Learn)
E-环境( Environment)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1.3 行为反应 (感知响应、反射)
? 心理学家将行为的产生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应 三项因素研究,即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领域性 “领域性” 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借用过来
的,它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常常生活在自然界的 固定位置或区域,各自保持自己一定的生活领域, 以减少对于生活环境的相互竞争,这是动物在生存 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
人也具有 “领域性”, 来自于人的动物本能, 但与动物不同。因为“ 领域性” 对人已不再具有 生存竞争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人们并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空间范围,对空间的满 意程度及使用方式还决定于人们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 间。
(1)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直接在每个人的周围
的空间,通常是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闯 入者”进来。它可以随着人移动,它还具有灵活的收缩性。
个人空间的存在可以有很多的证明。如你在一群交谈的 人中、在图书馆中、在公共汽车上或在公园中、在人行道上 等。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人空间的交叉和排斥 上。
行为
反
作
欲
应
用
望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2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 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 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 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 进行设计的基础.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2.1 心理空间
行为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返回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1.2 行为构成(行为模式)
? 心理学家列文(K.Lewin)认为:人与环境密不可分, 行为取决于个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即
BB?? ff((PP??EE))
式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 ,广义)
公众距离 (>3.75m)
接近态(1.3— 在社会交往中,同事、朋友、熟人、邻居等之间日常交
2.10m)
谈的距离
正常态
交往不密切的距离,这在旅馆大堂休息处、小型会客室、
(2.10—3.75m) 洽谈室等处,会表现出这样的人际距离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名称
间距
表现
亲密距离 (0--45cm)
接近态(0— 15cm)
正常态(1545cm)
这是一种表达温柔、舒适、亲密以及激愤等强烈感情的 距离,具有辐射热的感觉,这是在家庭居室和私密空间里 会出现这样的人际距离
可与对方接触握手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公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 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 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映。
? 行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对外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 客观环境可能支持行为,也可能阻碍行为。
人-个体本身,“遗传”、“成熟”、
“学习”等构成行为的基础因素,行为的基本模
S
O
R
式中,S-外在、内在的刺激(stimulator )
O-人体(organism )
R-行为反应(reaction )
刺激、人体、反应三项因素间的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刺激是人体的所能接受的信息,是源于 人体 内部和外界的各种环境因素。
刺激的来源,见图 3-2。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图3-4 行为的基本模式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征
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又会进入新的循环,因为又将有新
的刺激作用于人。故满足人的需要是相对,暂时的。行为和需
要的共同作用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行为的
基本模式:
环境
个体
目标
刺 激
作用
需 要
1、刺激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 理和意识活动也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刺激 与行为的关系,见图3-3。
2、人体
是行为的表现形式。行为的基本模式,见图3-4
3、反应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图3-2 刺激分析示意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图3-3 刺激与行为关系示意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1
2
2
心理现 象与行 为构成
室内环 境中人 的心理 与行为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1 心理现象与行为构成
3.1.1 心 理现象
心理学:研 究人的心理现 象的产生、发 展变化规律的 科学。
心理
心理 :是人的 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情感、 意志、性格、意识 倾向等心理现象的 总称。心理活动的 组成。参阅图 3-1 。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领域性 “领域性”与“个人空间”所不同的是,“领域
性” 并不表现为随着人的活动可移动的特点, 它倾 向于表现为一块个人可以提出某种要求或者得到承认 的“不动产”,“闯入者”将遇到不快。
领域性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如办公室中各自 的位子,住宅门前的一块区域等。
接近态
这是亲近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离,仍可与对方
(0.45—0.75m) 接触,这是在家庭餐桌上的人际距离
个体距离
(0.45--1.3m) 正常态
可以清楚地看到细微表情的交谈。
(0.75—1.3m)
此表中人际 距离的大小是适 应在不同空间中 人际交往的尺度 衡量标准。
社会距离 (1.3--3.75m)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活动中,人与人之
间所保持的空间距离。
人际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所在的社会集团(文化背景) 和所处情况的不同而相异。熟人还是生人,不同身份的人,人 际距离都不一样(熟人和平级人员较近,生人和上下级较远)。
人类学家爱德华.T.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 基础,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 分类为:亲密距离;个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式可概括为:
B=H×M ×E ×L
H-遗传(Heredity) M-成熟(Maturation) L-学习(Learn)
E-环境( Environment)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1.3 行为反应 (感知响应、反射)
? 心理学家将行为的产生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应 三项因素研究,即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领域性 “领域性” 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借用过来
的,它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常常生活在自然界的 固定位置或区域,各自保持自己一定的生活领域, 以减少对于生活环境的相互竞争,这是动物在生存 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
人也具有 “领域性”, 来自于人的动物本能, 但与动物不同。因为“ 领域性” 对人已不再具有 生存竞争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人们并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空间范围,对空间的满 意程度及使用方式还决定于人们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 间。
(1)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直接在每个人的周围
的空间,通常是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闯 入者”进来。它可以随着人移动,它还具有灵活的收缩性。
个人空间的存在可以有很多的证明。如你在一群交谈的 人中、在图书馆中、在公共汽车上或在公园中、在人行道上 等。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人空间的交叉和排斥 上。
行为
反
作
欲
应
用
望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2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 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 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 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 进行设计的基础.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2.1 心理空间
行为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返回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1.2 行为构成(行为模式)
? 心理学家列文(K.Lewin)认为:人与环境密不可分, 行为取决于个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即
BB?? ff((PP??EE))
式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 ,广义)
公众距离 (>3.75m)
接近态(1.3— 在社会交往中,同事、朋友、熟人、邻居等之间日常交
2.10m)
谈的距离
正常态
交往不密切的距离,这在旅馆大堂休息处、小型会客室、
(2.10—3.75m) 洽谈室等处,会表现出这样的人际距离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名称
间距
表现
亲密距离 (0--45cm)
接近态(0— 15cm)
正常态(1545cm)
这是一种表达温柔、舒适、亲密以及激愤等强烈感情的 距离,具有辐射热的感觉,这是在家庭居室和私密空间里 会出现这样的人际距离
可与对方接触握手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公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 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 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映。
? 行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对外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 客观环境可能支持行为,也可能阻碍行为。
人-个体本身,“遗传”、“成熟”、
“学习”等构成行为的基础因素,行为的基本模
S
O
R
式中,S-外在、内在的刺激(stimulator )
O-人体(organism )
R-行为反应(reaction )
刺激、人体、反应三项因素间的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刺激是人体的所能接受的信息,是源于 人体 内部和外界的各种环境因素。
刺激的来源,见图 3-2。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图3-4 行为的基本模式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征
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又会进入新的循环,因为又将有新
的刺激作用于人。故满足人的需要是相对,暂时的。行为和需
要的共同作用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行为的
基本模式:
环境
个体
目标
刺 激
作用
需 要
1、刺激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 理和意识活动也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刺激 与行为的关系,见图3-3。
2、人体
是行为的表现形式。行为的基本模式,见图3-4
3、反应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图3-2 刺激分析示意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图3-3 刺激与行为关系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