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和晶体液的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液体复苏; 晶体液; 胶体液; 白蛋白; 羟乙基淀粉(HES); 生理盐水doi:10畅3969/j畅issn畅1002-1949畅2014畅02畅004
重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是使用晶体液还是使用胶体液的争论持续了十余年,至今仍无共识。晶体液和胶体液的争论随着相关研究和指南的发布而进一步不断升级,2012年ESICM胶体液治疗共识提出建议在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及急性肾损伤风险的患者中不使用高分子量及高取代基的羟乙基淀粉(HES),如需要使用胶体液则建议使用白蛋白;在脑外伤及颅内出血患者中不建议使用白蛋白和人工胶体液;在临床上对高危肾衰竭、出血风险、器官捐献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明胶[1]。另外,2012年SSC的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中也提出,对于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首选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反对在严重脓毒症患者及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使用
HES;需要大量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的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可加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脓毒症所致的组织低灌注疑有低血容量时,初始液体负荷量应至少达到30mL/kg晶体液(或等量白蛋白液体),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快或更大量的液体复苏剂量[2]。这相对于2008年SSC指南中提到的推荐使用天然/人工胶体液或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一种液体优于其他液体[3],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而当前临床最常用的胶体液包括HES、明胶及人血白蛋白,似乎两个指南都表示反对人工胶体液的使用,对白蛋白的使用有了一定规范;而晶体液复苏的地位似乎得到了一定提升。尤其是2012年ESICM胶体共识的发表对业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大家对此共识广泛讨论的同时质疑不断,包括ESICM中这全球知名的18位重症医学专家对共识的提出是否在文献检索中存在选择性偏倚,8位专家组成的ESICM重症患者胶体液复苏专门委员会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是否应当纳入更多专家,甚至对共识工作的方法提出怀疑[4]。Jean-FrancoisPayen与KonradReinhart等对共识中支持颅脑损伤患者不使用人工胶体的几个研究质量及这一结论的提出表示了质疑[5]。本文就近年这方面的研究观点做一总结。
1 晶体液及胶体液的优劣势
1.1 复苏效果 理论上来说,胶体液相对于晶体液扩容效果更好,扩容时间维持更长,达到同样复苏效果用量更少。每输注1L晶体液只能补充200mL血容量,同时会由于循环中蛋白的稀释,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6]。为了达到和胶体液相同的扩容效果,输注晶体液的量约为胶体液的3~5倍[7-8]。输注过多的晶体液又会引起组织间隙的水肿,造成不良后果[9]。另外,人工胶体液与白蛋白相比有类似的扩容效果,但价格相对较低。在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初期复苏进行研究的VISEP试验中,HES比乳酸林格液(RL)更快地达到目标中心静脉压,且平均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更高[10]。一项针对4%~6%胶体液及生理盐水的研究发现,在对伴有低血容量的脓毒症及非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胶体液比生理盐水在增加患者心室充盈、心输出量及左室收缩力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在达到相同血流动力学指标时,生理盐水的输注量是胶体液的3倍[7]。2010年一项研究比较了HES与生理盐水在脓毒症患者达到EGDT时的复苏效果,发现用量方面HES∶0.9%NaCl为1∶2.4,HES用量更少,但能够更好地改善舌下微循环[11]。
1.2 预后
2012年Perl等[12]进行了一项胶体液与晶体液对患者病死率影响的荟萃研究,研究共纳入74项RCT研究,其中66项研究比较了病死率。研究结果
万方数据
显示,HES与晶体液比较,集中风险率(PRR)为1畅10,纳入21项研究,1385例患者(95%CI0.91~1.32);明胶与晶体液比较,PRR为0.91,纳入11项研究,506例患者(95%CI0.49~1.72);右旋糖酐与晶体液比较,PRR为1.24,纳入9项研究,834例患者(95%CI0.94~1.65)。提示在创伤、烧伤、手术患者中,人工胶体液与晶体液相比并不能改善预后[12]。
2013年Perl等[13]又进行了一项更大样本的关于胶体液与晶体液对危重患者液体复苏预后影响的荟萃研究,共纳入78项RCT研究,其中70项研究比较了病死率。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或血浆与晶体液比较,PRR为1.01,纳入24项研究,9920例患者(95%CI0.93~1.10);HES与晶体液比较,PRR为1.10,纳入25项研究,9147例患者(95%CI1.02~1.19);改良明胶与晶体液比较,PRR为20畅91,纳入11项研究,506例患者(95%CI0.49~1.729);右旋糖酐与晶体液比较,PRR为1.24,纳入9项研究,834例患者(95%CI0.94~1.65);高渗胶体液与等渗晶体液比较,PRR为0.91,纳入9项研究,1985例患者(95%CI0.71~1.06)。提示在创伤、烧伤、手术患者中,人工胶体液与晶体液相比并不能改善预后,而且HES可能增加病死率,由于胶体液不能改善生存率,而且非常昂贵,因此,它在临床上继续使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13]。
1.3 不良反应
1.3.1 晶体液 由于在ICU患者中要达到EGDT或者容量复苏的目标,应用晶体液需要比胶体液更多的液体量,输注过多的晶体液又会引起组织间隙的水肿,造成不良后果。美国外科学会创伤组对2001~2005年间收治的肢体外伤指数(AIS)≥3分而腹部AIS为0分的患者进行研究,48例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患者和随机选择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两者年龄、种族、性别、A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继发腹腔内高压的群组有稍高外伤严重指数(ISS25.6分vs21.4分,P=0.02),而在手术室晶体液输注量明显更高(9.9Lvs2.7L,P<0.001),而且输液时速度更快,回归曲线证明,患者在院前和急诊室应用的晶体液量可以作为继发ACS的指标,大量液体复苏似乎与ACS关系密切,大量晶体液复苏可作为发生ACS最重要的指标[9]。另外,2008年一项在CritCareMed发表的研究也指出,大量补液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同时,会造成胃肠道水肿,导致腹腔内高压,甚至发生ACS[14]。2009年,WSACS(worldsocietyofthe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推荐,应用胶体液复苏有助于防止腹腔内高压[15]。
1.3.2 人工胶体液
2010年一项荟萃研究比较了HES(分子量200~264kD,摩尔取代基0.5~0.6)与其他复苏液体(明胶、白蛋白、RL、生理盐水)对肾功能的影响。研究纳入34项研究,共2607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其他液体比较,HES发生明确定义肾衰竭的PRR为1.5(95%CI1.20~1.87,n=1199),需使用肾脏替代治疗的PRR为1.38(95%CI0.89~2.16,n=1236);不同分子量HES对肾功能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三项系统评估也提示,人工胶体液都能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16-18]。
2008年有系统评价提示,在脓毒症患者中使用10%HES200/0.5相对于RL可以增加患者输血治疗量。有研究显示,当使用中、高分子量HES累积剂量达20mL/kg时,HES相对于白蛋白可明显增加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血量,另两项研究也证实了心脏手术中应用HES使出血增多以及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液体复苏时应用HES或明胶所需输血量增加、神经学预后较差。另外,以白蛋白为对照,HES过敏反应的发生比率为4.51,右旋糖酐为2.32,明胶为12.4,使用HES可以明显增加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1.3.3 白蛋白
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白蛋白与否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争论。体内白蛋白的作用不言而喻,白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COP)。COP的80%由白蛋白完成,并在循环血液与细胞外液之间动态交换,维持血液与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的平衡。白蛋白参与物质转运作用,是脂类、激素、酶、电解质、维生素及药物等许多物质转运的最重要的载体。同时也是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另外,尚有调节细胞凋亡、抗凝、维持酸碱平衡等作用。所以,一般白蛋白多应用在烧伤性休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水肿、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肝功能严重受损及肾病引起的水肿等情况下。
但是,在危重患者体外补充白蛋白方面质疑不断,研究也未曾间断过。1990年Foley等首先对此提出了质疑:尽管多数研究,危重病患者的病死率与白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它是危重病的结果,还是危重的原因,抑或是因果交织?是否就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