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22T09:53:58.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罗红云[导读]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近年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侵袭着我国人们的健康。
罗红云(湖南省永州市中医医院 425000)【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方法进行效果观察。方法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为病人注入胰岛素及B族维生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五苓散加味药物治疗。结果对照组有30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4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6例病人治疗无效。实验组有39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0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1
例病人治疗无效。对照组的总治愈率为90.00%,实验组的总治愈率为98.33%,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方式优于仅仅进行西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效果【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228-02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近年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侵袭着我国人们的健康。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紊乱导致机体排尿功能发生退化甚至病变[1]。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常常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并伴随尿路感染。病人危急的病人还可能会出现输尿管扩张、血糖值不稳定、及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后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年2012月3至2014年2月期间,共有12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入住我院。将这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这12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进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疾病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120例病人中其中男性病人有65例,女性病人有55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68.34±6.34)岁,平均病程为(12.33±7.87)年。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实施严格的糖尿病饮食。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对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使用胰岛素来控制病人血糖在正常范围内(<7m mol/L),并配以B族维生素、扩张血管的药物及拟胆碱的药物进行配合治疗。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五苓散加味药物的中医治疗,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五苓散加味的具体方剂为:黄芪60g、白术、桂枝、泽泻各9g、怀牛膝、茯苓、猪苓各15g、当归、川芎各12g。用水煎煮服用,每日一剂药量,分清晨和傍晚服用,一个疗程为四周,需要连续服用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显著:病人能够通过自身实现排尿,不再依赖导尿管,并且排尿后的剩余尿量低于50毫升,尿流动力的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有所好转:虽然病人通过自身实现排尿有一定困难,但仍然可以自主完成排尿过程,一般情况下不再依赖导尿管。每次排尿后剩余的尿量虽然没有达到低于50毫克的标准,但仍较治疗之前残余量降低,并且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治疗无效:病人不能进行自主排尿,只能依靠导尿管进行排尿,尿流动力的各项指标没有好转迹象。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对比治疗的研究分析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对比治疗的结果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对照组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和实验组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对照组的60例病人中,有30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4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6例病人治疗无效。实验组的60例病人中,有39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0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1例病人治疗无效。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病人的总治愈率为90.00%,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病人的总治愈率为98.33%,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均没有出现过敏反应、肾脏功能的损坏及血糖指标出现异常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具体数据见下表一。
表一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治疗的对比组别显著好转无效总治愈率对照组 30 24 6 90.00% 实验组 39 20 1 98.33%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病人主要有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现象,也有少部分的病人可能会有遗尿和压力性尿失禁的现象。病人的逼尿肌反射反应失灵,使膀胱不能自如实现张开和闭合,常常表现为充盈性尿失禁和排尿困难的症状。而由此引发的泌尿疾病及其并发症成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除了排尿等方面的症状外,严重可能会有便秘或大便失禁,甚至可能会使病人肢体发生局部瘫痪和全身瘫痪[3]。为了探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独辟蹊径,想到除了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外,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治疗做出探索。
对对照组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和实验组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对照组的60例病人中,有30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4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6例病人治疗无效。实验组的60例病人中,有39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0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1例病人治疗无效。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病人的总治愈率为90.00%,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病人的总治愈率为98.33%,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均没有出现过敏反应、肾脏功能的损坏及血糖指标出现异常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认为属于中医“消渴、癃闭、淋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病证,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肺、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有气郁、血瘀、水停、阴阳虚衰等。本人在临床中善用五苓散加减,结合该病的病机特点,灵活配合益气、健脾、温肾、逐瘀等法,收效颇佳。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相当广泛,该方重在化气行水,水行气化则阳气宣通,临证应用之时,只要紧抓主证,凡属膀胱气化失常,水饮内停,见舌苔白滑,小便不利或利者,均可酌情选用。但若消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则为阴精亏虚之象,本方又当禁用。还应注意中医治疗讲求修身养性、健康饮食、阴阳平衡,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应在此中医理念的基础上加强排尿的练习,还可配合针灸外施与中药外敷等方法,对人体的脏器器官进行调理和治疗,则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方式优于仅仅进行单一的常规西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探究,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带来更多福音。
参考文献
[1]张风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杂志,2011, 52(1):190-192.
[2]王媛,于维莉,芦文丽,等.天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296-298.
[3]郭选贤,张华锴,吴毓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近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