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相变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体相变
一、定义和基本特征
1.定义:
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和不均匀形变),并由此产生形状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大型相变[1]。
2.基本特征:
(1)无扩散性;
(2)以切变为主,具有表面浮突现象;
(3)具有一定位向关系,如K-S关系,西山关系,G-T关系等;
(4)惯习面在相变过程中不畸变不转动(即不变平面);
3.马氏体的主要形态
(1)板条马氏体:对于钢材,中低碳钢、温度较高时易形成(下图左为光镜下的组织结构,右为电镜下的组织结构);
(2)片状马氏体:对于钢材,中高碳钢、温度较低时易形成(下图左为光镜下的组织结构,右为电镜下的组织结构);
二、马氏体转变的机理
1.相变驱动力
相变的驱动力来自于新、旧两相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
系统总的自由能决定相变过程及相变产物微观组织的演化规律。
总的自由能包括体积化学自由能、界面能、由畸变产生的弹性应变能,如存在外加场,还应考虑外加应力场、电场、温度场及磁场等的影响[2]。
G=G
ch + G
el
+G
in
(体积化学自由能、由畸变产生的弹性应变能、界面能三种能量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物理模型描述,这里不详细进行描述)
2.马氏体转变的切变模型[3]
(1)Bain模型
Bain模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切变模型,其描述了晶体点阵的改组并不涉及切变,不存在不变平面,无法解释表面浮突现象。
(2)K-S模型
K-S 切变能够成功地导出所测到地点阵结构和取向关系,但对于惯习面和浮突的预测与实际相差较大。
(3)G-T 模型
G-T 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了马氏体的点阵改组、宏观变形、位向关系、表面浮凸,特别是预测了马氏体内的两种主要的亚结构——位错和孪晶,但不能解释惯习面是不变平面以及低、中碳钢的位向关系。
(4)晶体学表象理论
晶体学表象理论不解释原子如何移动导致相变,只根据转变起始和最终地晶体形态,预测马氏体转变地晶体学参量。
三、马氏体相变的有限元模型[4]
1.介观模型
(1)相变驱动力
体系的自由能可表示为:
G =ψ (εe ,c i ,θ)-σ:ε=ψel (εe ,c i )+c i ψi θ
(θ)i =0m
∑ +ψ in (c i )-σ:ε 其中,ψ为Helmholtz 自由能,ψel 为弹性能,ψi θ
为第i 个马氏体
变体在温度为θ时的化学能,ψin 为界面能。
I.应变
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应变分为弹性应变εe 和相变应变εt :
ε=εe +εt
II.弹性能
ψel (εe ,c i )='ψel (σ,c ,c i ,θ)+σ:εe
其中,c i =c i -c
m c =c i i =1
m
∑
III.界面能
ψ
in (c
i
)=A
ij
c
i
c
j
j=0
m
∑
i=0
m
∑
A
ij为材料常数IV.判别准测
f ij
σ,c
i
,c
j
,θ()=X ij
-k
ij
=-
∂G
∂c
i
+
∂G
∂c
j
+k
ij
>0
(2)计算流程图
2.微观模型
(1)相变驱动力
ψ=ψ(εij ,ηi ,ηi ,j )dV D
⎰
其中,εij 为应变张量的分量,ηi 为马氏体变体i 的序参量,ηi ,j 序参量对坐标分量j 的偏导数。
与介观模型不同,微观模型需考虑序参量的偏导对自由能的影响,可将自由能函数分为含有序参量偏导和不含的两项:
ψ1(εij ,ηi )=-G θ(σij ,θ,ηi )+σij εij
ψ2(ηi ,j )=1
2
βmn i
ηm ,i ηn ,i
其中,G θ
可以参考相关文献展开成序参量和应力的多项式,系数为与
温度相关的材料系数;βmn i 为材料常数。
(2)控制方程
∂ηi ∂t =-L ij δψ
δηj j =1
m
∑+ξi i =1,2,...,m 其中,L ij 为动力学系数,ξi 为噪声随机项。
参考文献
[1]徐祖耀. 马氏体相变的分类[J]. 金属学报,1997,33:45-52
[2]柯常波. 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NiTi相沉淀行为的相场法模拟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3]刘宗昌. 固态相变[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Cho J Y.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MARTENSITIC PHASE TRANSFORMATION[D]. USA: Texas Tech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