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规划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水土及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生产和经济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2、水土保持区划: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有关指标,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间差异性把侵蚀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区块,以阐明水土流失综合特征,指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治理方向、途径和原则,并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3、单项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提出各业今后发展方向、各类用地规模与布局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安排,并落实到地块,即所谓的单项分析

4、综合平衡:把规划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全局,在控制水土流失和发展生产的原则下,因地制宜,保证重点地协调各部门之间、需要与可能之间、近期与远期之间、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之间等的关系,必要时也要协调平衡地区的差异,以达到区域内、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5、全面普查:是面上的调查,有助与对整个规划地区全面了解,可以采用调查访问、利用航片判读、野外实地踏勘结合起来进行。

6、典型调查:在规划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乡、村、或小流域进行典型调查,以便深入地了解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

7、小班(地块):是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单位。一个小班内的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地貌部位、岩石、土壤、坡度、植被、和土壤侵蚀情况应基本相同。

8、小班调绘:就是利用准备好的工作底图,按照小班区划的原则和要求,到现场或室内(利用航片判读时)进行勾绘,填写小班编号和注记,为内业设计提供完整的图面资料。

9、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10、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11、土地资源评价(Land evaluation)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12、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13、土宜法:建立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之上,依据土地质量评价成果资料,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对于宜农、宜林、宜牧地和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树种和草种地,以及适宜建筑用途土地加以合理的归并,在土地需求量和土宜阈值范围加以比配,最终借以确定较为满意的土地利用结构。

14、综合法平衡法:是以国家、地区和个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为依据,结合考虑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作物的单产指标,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项逼近,借以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

1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是以某一流域或某一水土流失治理区为对象,对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与评判。

16、水土保持效益: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及其他再生自

然资源所获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称。

16、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17、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18、社会折现率:由国家规定的、根据资金的供需状况和机会成本用以调控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的折现率。

19、产投比:单项措施生效年单位面积的净增产值与单位面积的基本建设投资的比值。

20、小流域:是一个范围较小的比较完整、独立的自然集水区域,通俗地讲就是一道沟或一道小河川包括周围分水线以下的所有山梁、坡面区内的集水区域,一般规划面积为1~10km2,最大不超过50km2。

21、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对土地生产潜力影响的过程。

22、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水土保持规划任务:进一步掌握有关区域或流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水土保持规划课程有2个显著特点,即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实用性。

3、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理:(1)水土保持原理(水土流失规律或水土流失特征)(2)流域生态经济平衡原理。

4、平衡模式 A、稳定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B、自控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C、优化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

5、命名的组成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三类,二因素命名:由地理位置和各区地貌和地质特点二因素组成;三因素命名:在上述二因素基础上,再加侵蚀强度;四因素命名:在上述三因素基础上,再加防治方案。

6、水土保持分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

7、水土保持区划的依据指标:(1)地貌特征;(2)土壤侵蚀类型;(3)侵蚀强度;(4)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水土保持治理方向和治理措施。

8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1)区域性规划(2)流域规划。流域规划中,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更具有普遍意义。

9、水土保持规划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外业调绘、调查、现场初步规划、内业整编和规划调整。

10、土地利用调查是以小班或地块为单元进行。

11、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包括自然因素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调查以及各项调查的方法与资料的整理。

12、水土流失调查方法:询问调查、收集资料、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13、分类的依据和指标:(1)依据:类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等级愈高,其内部相似性逐渐减少,而相互间的差异性逐渐增大;(2)指标:结构和特征。

14、土地类型的分类原则(1)自然发生学的原则(2)综合性原则(3)主导因素原则(4)实用性原则。

15、土地资源评价根据目标分为土地的适宜性、生产潜力和经济评价。

16、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而生产力大多是通过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

17、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实施结构优化方案的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