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 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中国历史上 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 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 • • • • • • • • • •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 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 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 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 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 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宇宙
宇宙意义 天地境界 • 圣人 • 贤人
社会
道德意义 道德境界
自己
功利意义 功利境界
自然
没有意义 自然境界
哲学 任务
教人了解宇宙 授人道德原理
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的
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 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四种境界与 现实的关联。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 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觉解
重点梳理
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 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 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 义,或很少意义。
难点突破
道德境界
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 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 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 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 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 利”。
魏国栋作品
走近哲学 激发兴趣
01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 蜡,是爱智慧的意思。
02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 化的世界观。
03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
的思想。——冯友兰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 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
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 、 《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 40年代写六书 (《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 人》、《新原道》、《新知言》)”总结了一生的学 术成就,
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王国维
“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 得人此第三境也。


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 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 “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 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
记者默然。
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什么是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 从晋唐以后佛经者却给它赋予 了一种特定的含义。 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 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 由此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 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整体把握
未来的哲学可能 是怎样的?
很可能是既入世而 又出世的。
中国哲学的任务具 体是什么?
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
(贤人)和天地境界(圣
人) ,特别是达到天地 境界。
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
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
入世:指积极投身到社会中;
出世:即超脱人世,看破红尘。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人生 境界
明确: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 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 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 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四种境界与 现实的关联。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 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明确: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 的,其动机是 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 界。
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 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四种境界与 现实的关联。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 河入梦来。”
明确: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年老体衰 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 怀,这是道德境界。
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 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四种境界与 现实的关联。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 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 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 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 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天地境界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 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 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 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 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 的事。
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 他必然是不道德 的人?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 在什么地方?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哲学的 任务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哲学的 任务
自己 社会 宇宙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自读课文
“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
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
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
似已悟道而实未悟
禅宗的开创者慧能的一则著名偈语:
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
01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02 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03 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