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烘干机发展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烘干机发展分析报告
针对我国谷物干燥设备现状、结合广大农村市场需求,有关行业专家指出,我国谷物干燥设备的发展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一是加快谷物烘干机械生产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解决生产企业多、生产规模小、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问题,使谷物烘干机械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推动国内外市场开拓和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形成有实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带动全行业技术、质量、售后服务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是要设计将高水分谷物一次降到安全标准的设备。
在这方面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一种是传统单一干燥模式,另一种是采用联合干燥法,即将两种以上干燥方法的干燥机组合成一种新的干燥工艺,从当前世界各国谷物干燥技术发展来看,这是一种趋势;设计高效能谷物闪蒸干燥机。
三是能高温、快速处理大批量高水分谷物。
四是应用先进测控技术,实现干燥过程向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方向发展。
五是谷物烘干机的生产能力向两极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产品生产厂家需要研制处理量在每小时20~30吨的大型化设备,一般由村、乡镇农机服务组织购买经营,或根据各地的经营形势,建立专业烘干机构。
同时还应向小型、多功能方向发展,方便广大农户及地域分散的农民购买。
六是谷物烘干机械的发展还要重视节能和能量综合利用,充分发
挥不同地域的能源特点,如采用各种联合加热方式,移植热泵和热管技术,开发太阳能烘干机等;还要发展干燥机的自动控制技术、以保证最优操作条件的实现;随着人类对环保的重视,改进烘干机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粉尘和废气的外泄等,也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重点发展小型烘干机械。
机型大小是由农业生产条件决定的。
农户种植规模小,就不会独户或联户购置烘干机。
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形成的种粮大户目前真正上规模的也不多。
为此,发展可承担5000亩土地的装机容量为2吨的小型干燥机方便广大农户购买。
6吨以上中大型机一般由村、镇农机服务组织购买经营。
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一)国外谷物干燥机械化发展趋势
国外粮食干燥机械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到60年代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谷物干燥机械化,60年代到70年代谷物干燥实现了自动化,70年代到80年代谷物干燥向高效、优质、节能、降低成本、电脑控制方向发展,90年以后谷物干燥设备已经达到系列化、标准化。
近年来,在谷物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摸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传统软件和专用软件的不断开发,对谷物干燥机械的设计和产品质量的改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全球谷物干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谷物干燥机械产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研发实力。
日本谷物干燥机械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通过不断的科技进步,特别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其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谷物干燥机械化率达到92%。
目前,广泛种植水稻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等,积
极推广发展3 / 21
水稻调质干燥设备。
2009年,日本水稻调质干燥设备保有量为2.5万台左右。
水稻调质干燥机械的生产商,如日本的山本、佐竹、静冈和金子,韩国的国际、韩成、新兴及台湾的三九,都以此种类型作为干燥水稻的基本机型。
(二)台湾粮食干燥机发展之路
1. 阶段一:行业的兴起,烘干机市场需求出现
台湾的干燥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
台湾是多台风地区,水稻收获季节正是台风多发季节。
台风一来,暴雨、大雨、连阴雨不断,成熟或即将成熟的稻谷时常因阴雨得不到及时收割或晾晒而霉烂变质。
每年气象台都会提前一周预报台风,而农民往往因怕台风,在水稻七成熟、八成熟时就急急忙忙的收割,抢时间晾晒,要不然就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即便收下来,得不到及时晾晒也会霉烂,收获季节农民总是提心吊胆。
由于稻谷收获后经常受损,台湾便鼓励扶持发展干燥机械。
2. 阶段二:行业的大发展,烘干机的普及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最多时干燥机生产厂商发展到23家。
当时生产的干燥机一般都是小吨位的,起点比较低。
为支持农民购买和使用,当地给予购机补贴。
不管买几台,不管谁来买,统统补贴30%。
由于干燥机既可以烘干粮食又可以储存粮食,再加上补贴,稻农发展干燥机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岛90%的农户购买了干燥机。
干燥机成为农民家庭必备的一种机械。
3. 阶段三:粮食烘干企业的出现
台湾盛产水稻,一年两季,干燥机的使用得以时间延长。
没有购买干燥机的农户,主要依靠亲戚邻居帮助烘干,节省了场地,保证了粮食安全。
代烘干粮食产业的出现,小吨位的干燥机逐渐向大吨位发展,五吨、十吨、五十吨,直到现在发展到130吨。
大吨位干燥机的增长,出现了许多专门为烘干粮食的企业。
当时烘干一斤稻谷,收一台币,农民能够接受,企业有利可图。
烘干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粮食烘干问题。
稻谷损失的现象越来越少。
许多企业直接收购稻谷烘干储存,甚至发展稻米加工企业,农民购买小吨位干燥机的越来越少,当地也不再给予补贴。
现在台湾90%的农户不再拥有烘干机,稻谷收下来直接卖给粮食烘干企业。
4. 阶段四:大吨位烘干机占领市场,小吨位退出
大型干燥机发展起来之后,生产小型干燥机的企业自动转产或停办。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干燥机生产厂仅剩下两家,即三久干燥机厂和三升干燥机厂。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三久干燥机厂也来到上海建厂,发展的相当红火。
5. 台湾发展之路借鉴意义
台湾干燥机的发展方式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经历了一个先由农民购买使用到逐步成为一种产业的过程。
代烘干业的出现,提升了干燥机的吨位,减少了农民家家户户购机的情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这个过程,前后经历了30年。
按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来说,粮食干燥属于产后。
生产上需要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
素,农民具备购买能力是农机化发展的首要条件。
事实证明,农民不管发展某种机械都具有它的客观性,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急用先买,从解决繁重的体力劳动,抗御自然灾害入手,逐步扩展。
当农机化发展在解决了耕耙播收之后,当农民看到发展干燥机械既能解决粮食干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又能储存粮食防止粮食老化提升粮食品质的时候,发展干燥机械就成了农民的重要选择。
因而,长远看来,干燥机的发展潜在市场很大。
发展干燥机,应抓住机遇,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同时也要防止干燥机生产企业一哄而上,以及农民的非理性购买。
三、国内谷物干燥机械化现状
(一)发展概况
我国谷物干燥机械的发展是从解放初期仿制日本、前苏联等国外的干燥机开始的。
由于当时谷物干燥机械结构复杂、耗用钢材多、造价高,不适合于农村的经济和体制状况,仅在国有农场、粮库及集体企业使用。
90年代以来。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专业化、集约化的规模经营也有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大型粮库、国有农垦系统的种子和粮食生产基地,逐步装备起成套的谷物干燥设备,并与仓储、加工等设施配套成龙,成为我国谷物烘干机械的主要应用代表。
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谷物干燥机械,国内一些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也相继研制出了适合地区特点的系列谷物干燥设备,服务于国内粮食系统。
谷物干燥技术的发展,逐步使烘干机械走向成熟、完善,同时也加快了农业现
代化步伐。
2010年,我国日加工干燥能力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41个,100~200吨的企业为754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32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38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10个。
5 / 21 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虽有近30多年不断的探索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有500多家生产企业,但产量都不大,技术含量低,成熟机型不多,产品种类少,而且耗能高,自动化水平低,缺乏适合农机专业户、种粮大户及村组使用的中小型多功能烘干机械。
全国现有谷物烘干机械2万多台,每年机械烘干谷物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机械谷物烘干占总产量的95%左右,可见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于谷物生产发展需要。
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一是农业劳动力持续增加,全国13亿多人口中,8亿在农村,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压力巨大,这无疑对代替劳动力谷物烘干机械增长产生逆向影响;二是农民收人增长缓慢,这样将直接影响农民农机购买能力;三是农产品进口增加。
出口减少,特别表现在加人WTO 之后;四是农机扶持政策不到位。
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谷物烘干机械投资大;二是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三是农民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服务体系和机制远未形成;四是原粮的含杂率高,水分不均匀,对干燥机械性能质量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