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根据化学式计算(教案)

第3课时根据化学式计算(教案)
第3课时根据化学式计算(教案)

第3课时根据化学式计算

一、相对分子质量

1、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1)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符号为Mr。

二、要据化学式的计算

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1、计算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例2、计算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CO2的相对分子质量解: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6×2=44 =64×2+(16+1)×2+12+16×3

=138+34+12+48

=222

例3、计算明矾[KAl(SO4)2·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KAl(SO4)2·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39+27+(32+16×4)×2+12(1×2+16)

=39+27+192+216

=474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1)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2)原子团的相对质量×原子团的个数。

(3)化学式中的圆点“·”表示“和”。

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NH4NO3(2)Fe2(SO4)3(3)CuSO4·5H2O

2、根据化学公式求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例4、求水(H2O)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例5、求NH4H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H:O(质量比)=1×2:16=1:8 解:N:H:C:O(质量比)

=14:1×5:12:16×3

=14:5:12:48

练习:计算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Cu2(OH)2CO3 (2)KAl(SO4)2·12H2O

3、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

例6、求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4+1×4+14+16×3=80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注意:求化合物中某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注意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练习:计算NH 4Cl 、(NH 4)2SO 4、CO(NH 2)2中N 元素的质量分数。 4、求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 例7、求80㎏NH 4NO 3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

解:NH 4NO 3中N 的质量分数 综合列式:

80㎏NH 4NO 3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 80㎏×35%=28㎏ 练习:计算60㎏CO(NH 2)2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5、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质量。 例8、多少克酸铵中才含有28g 氮元素?

氮元素

6、已知两种物质中某一元素的含量相同,且又知其中的一种物质的质量。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

例9、多少克硝酸铵和316g 碳酸氢铵的含氮量相等?

答:质量为160g 的硝酸铵和316g 碳酸氢铵的含氮量相等。

练习:(1)多少克水中含有32g 氢元素? (2)多少克二氧化碳与36g 水的含氧量相同? 三、化学式的综合应用

例10、已知某一元素的化合价为+3,其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含量为30%。求: (1)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设+3价的元素符号为R ,依题意,可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 2O 3。 (1)这种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3÷30%=160

(2)元素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0㎏ ×100%

2

1

×(160-16×3)=56 查表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56的为铁元素 故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 2O 3

答: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 2O 3。

例11、已知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 ,且R 与O 的质量比为3:2。求:

(1)R 的相对原子质量。 (2)氧化物的化学式。 (3)RO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1)设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则: M:16=3:2 M=24

(2)∵相对原子质量为24的是镁元素

∴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gO

(3)MgO(Mr)相对分子质量为 MgO(Mr)=24+16=40

答:R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氧化物的化学式是MgO ,R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

例12、已知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求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Mr ,则铁原子个数与氧原子个数比为。

∴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 2O 3。

例13、质量相等的SO 2和SO 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解法二:SO 2(Mr)=32+16×2=64 SO 3(Mr)=32+16×3=80

SO 2和SO 3质量相等,则:64×80(个)=80×64(个) 即它们的氧原子个数比为:80×2:64×3=5:6

例14、含原子个数相等的SO 2和SO 3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一个SO 2分子有3个原子,一个SO 3分子有4个原子。若原子个数相等,则应为 3×4(个)=4×3(个) 即:(SO 2) ×4=(SO 3) ×3

∴SO 2和SO 3的质量比为:64×4:80×3=16:15

四、易错点

1、化合价和化学式的结合应用。

2、根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和根据某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依据是化学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五、作业P 87/T7、T8、T9

第四单元 小结

一、知识框架

定义

相对分子质量

二、重难点突破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分子:H 2、O 2、N 2、等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及H 2O 、CO 2等由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

(2)原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及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

(3)离子:NaCl 、KCl 等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阴阳离子构成的。 2、如何理解粒子的概念?

粒子既包括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又包括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质子、中子、电子。对粒子的理解应注意下列几种说法:

①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 和 的电子层结构相 同,但不是同种元素;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如Na +

具有稳定结构,但不是稀有气体元素;③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 2O 分子和Ne 原子的质子

数为10,但H 2O 中却含H 、O 两种元素;④同种元素的粒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Na 原子和Na

+

都属于钠元素,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Na 原子易失去电子,而Na +

具有稳定结构,难得失去电子)。 3、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化学符号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和表示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元素符号、化学式前若有系数,具有微观意义;若没有系数则既能表示宏观意义,又能表示

物质 +2

微观意义。例如:“O ”表示氧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O ”只能表示2个原子;“O 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而“2O 2”只能表示2个氧分子。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例如:Fe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离子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前面的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1个离子的“1”不标出)。

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S 2-表示1个硫离子,每

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2SO 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材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质量守恒的原因 二、教材难

质量守恒的原因,难在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的理解应用上。 三、中考考点

点击1:记清并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的实验是中考的考点,尤其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形式出现。

点击2:熟练掌握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会用微观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是中考的热点,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点击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并进行一定的计算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常见题型有简答题和计算题等。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两个实验

(1)

方案一:白磷的燃烧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2)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Fe) (CuSO 4) (Cu) (FeSO 4)

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三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点燃

宏观 元素种类不变

各种元素的质量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碳酸钠 + 盐酸 氯化钠 + 二氧化碳 + 水 (Na 2CO 3) (HCl) (NaCl) (CO 2) (H 2O)

镁 + 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1)所有化学反应都适用 (2)物理反应不适用

二、作业P96/T3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符号的意义 + 水

2、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C + O 2

CO 2

(1)表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表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3)表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的关系(比) (4)表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4、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C + O 2 CO 2

12 :16×2 : 12+16×2 12 : 32 : 44 5、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 2 CO 2为例) (1)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气体CO 2逸出故反应后质量减轻

反应中产生的白烟为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故反应后质量减轻 “和”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如: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读出各粒粒子间的个数比

如: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读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如: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练习:(P94)

①S+O2

2②

Fe+CuSO4 FeSO4+Cu ③CuO+H2Cu+H2O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材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材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中考考点

点击1:本节知识要求会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能熟练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击2:熟练应用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点击3:根据化学方程式,熟练求算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容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奇数配偶法

例1、配平化学方程式:

C2H2+O2CO+H2O

解:(1)C2H2+O2——CO2+2H2O (2)2C2H2+O2——CO2+2H2O

①②

(3)2C2H2+O2——4CO2+2H2O (4)2C2H2+5O24CO2+2H2O

③④

方法:先从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且是在含奇数的氧原子的化学式前面,配上偶数2,再根据这化学式中的另一种元素来配,依次类推……。

2、最小公倍数法

例2:将NH3+O2-NO+H2O配平

解:①配H最小公倍数为6

2NH3+O3——NO+3H2O

②配N最小公们数2

2NH3+O2——2NO+3H2O

③配O最小公倍数是10

4NH3+5O2=4NO+6H2O

练习: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P+O 2

P 2O 5

(2)H 2O

2O+O 2T

(3)Fe+O 2 Fe 3O4 (4)H 22T+O 2T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 1、“写”:左为反应物化学式,右为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联。

P+O 2——P 2O 5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4P+5O 2——2P 2O 5

3、“改”:将“——”改为“ ” 4P+5O 2 2P 2O 5

4、“注”

4P+5O 2 2P 2O 5

把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催化剂等写在等号的上方。 5、“标”: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要注“ ”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 ”号。

例如: 2KMnO 4 2MnO 4+MnO 2+O 2 CuSO 4+2NaOH Na 2SO 4+Cu(OH)2 注意: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 ”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号。例如:

S+O 2 SO 2 Fe+CuSO 4 Cu+FeSO 4 四、练习(略) 五、易错点

1、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2、化学方程没有配平或错写、漏写条件或符号。

点燃

点燃

点燃

《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教案

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能看懂某些商品的说明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分析和化学式相关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学习难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导语:原子很小,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的质量,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而分子的质量也很小,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呢? 2.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

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课前积累: 1.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S32 2.从水的化学式H2O可以看出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知识模块一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阅读课本P8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2.仿照计算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你能否求出H2、N2、CO2及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与同桌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及书写。 知识模块二有关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阅读课本P87的计算2。 仿照计算2,试着计算: (1)双氧水(H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硫酸(H2SO4)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 (3)氢氧化钙[Ca(OH)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交流讨论:与同桌讨论交流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的方法。 知识模块三有关化学式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阅读课本P87的计算3。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是w=错误!×100%。 仿照计算3,试着计算: (1)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化肥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你能算出50 kg尿素化肥中含有多少氮元素吗? (4)那么多少尿素中含有10 kg氮元素呢? 小组内交流讨论检查练习情况: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方法。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板书设计 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 3.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4.计算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的某元素的质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第3课时练习课复习内容:教材第三单元知识及相关 题目。 复习目标: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自主完成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加深对分类结果的理解。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内容。 2.分类就是把物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分类的标准相同时,分类的方法或许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这是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单一性;分类的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同桌合作完成并展示汇报) 注意学生自己制定的分类标准是否合适,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否恰当。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经历统计数据整理的过程,并且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分析,训练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整理的。 四、拓展延伸 游戏:分扑克。 1.仔细观察,你想怎么分?按花色分 2.用简单的统计表把你的分类结果呈现出来。 黑桃方片梅花红桃数量 2 2 2 2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七第7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掌握起来很快,能够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以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参与统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参与设计统计表,对事物进行统计。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设计并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 教学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利用统计表进行分类时表格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化学式计算教学设计

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沩山中学 陈应强 一、课前导入 (利用小学应用题导入) 请学生计算:某中学九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120人,求: ①该中学九年级学生总人数为多少? ②该中学九年级学生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为多少? ③该中学九年级学生中男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多少? 讲:在化学中不存在男生与女生,只有微观可数粒子,像分子、原子;对于物质的化学式也有类似的计算,几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 二、学生阅读课本84页——85页相关内容 问: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有哪几种? 答:三种 三、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边示范边解释说明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又叫式量)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即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CO 2的式量=12×1+16×2=12+32=44 H 2O 的式量=1×2+16×1=2+16=18 注意: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省略,必须分别乘以原子个数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即各原子相对原子量的总和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例如:二氧化碳(CO 2)中,m (C ):m (O )=(12×1):(16×2)=12:32=3:8 水(H 2O )中,m (H ):m (O )=(1×2):(16×1)=2:16=1:8 注意:不同元素之间必须加括号,比的结果要为最简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ω)=总质量该元素的质量 ×100%= 相对分子质量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00%

例如:计算CO 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ω(C)=2 16112112???+×100%=27.3% 计算 H 2O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ω(H)=1 162121???+×100%=11.1% 注意:必须乘以100%,结果要用百分数表示,除不尽结果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4)推导补充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例如:求36gH 2O 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m (O )=m (H 2O )×ω(O)=36g × 11612116???+×100%=32g 三、学生强化训练 (1)第一轮练习 1.计算硝酸铵(NH 4NO 3)的相对分子质量 2. 计算硝酸铵(NH 4N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 计算硝酸铵(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第二轮讨论 1. 32g 甲烷(C H 4)与多少克酒精(C 2H 5OH )所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现在我们把空气的成分进行近似处理,空气只含有氧气和氮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能看懂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一、导入新课 1.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 3O 4 ,据此你能知道关于Fe 3 O 4 的哪些信息?铁元 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2)H 2O;(3)2CO 2 。 3.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二、推进新课 1.相对分子质量 [设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具有相对原子质量,那么分子有相对分子质量吗? [讲解](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它的

符号是Mr,单位是一,一般省略不写。 [模仿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三位同学板演。 (1)氢氧化钙[Ca(OH) 2];(2)CuSO 4 ·5H 2 O;(3)5P 2 O 5 。 [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①“×”和“+”的应用。同种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不同元素之间应该用“+”相连接。②化学式中如果有括号(即含有多个原子团),不要忘记乘括号外的数字(即先算出一个原子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再乘以原子团的个数)。 [设问]从化学式MnO 2 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设问]MnO 2 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指导自学]阅读教科书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了解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三位同学板演。 水(H 2O);硝酸铵(NH 4 NO 3 );碱式碳酸铜[ Cu 2 (OH) 2 CO 3 ]。 [讨论交流]计算物质组成各元素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在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不能写成2N∶4H∶3O或N2∶H4∶O3,要写成m(N)∶m(H)∶m(O)=(14×2)∶(4×1)∶(16×3)=7∶1∶12。②查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如在计算Cu2(OH)2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不能写成m(Cu)∶m(O)∶m(H)∶m(C)∶m(O)=(64×2)∶(16×2)∶(1×2)∶(12×1)∶(16×3)=64∶16∶1∶6∶24(没把氧元素的原子个数合在一起)。正确计算方法为m(Cu)∶m(O)∶m(H)∶m(C)=(64×2)∶(16×5)∶(1×2)∶(12×1)=64∶40∶1∶6。 [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模仿练习]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 2O 3 ,试计算:(1) 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2)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3)氧化铁中铁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刘金顺 一、复习目标 能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有关纯净物、不纯物、溶液等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中考命题落点 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与溶液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依据实验数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化学计算题解题指导 1.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步骤: (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简单,但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1)正确书写化学式(2)正确配平化学方程式(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注意事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给出体积需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 例1、工业上使用一种“渗铬(Cr )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钢铁制品的抗腐蚀能力。其中一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FeCl Cr CrCl Fe +=+。已知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28g ,则生成铬的质量为多少克?( Cr :52 ) ( 26g ) (2)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时,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进行化学计算时,要注意“纯度”与“杂质质量分数”的区别。“纯度”是指在一定质量的不纯物质中纯净物质(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而“杂质质量分数”是指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所占的质量分数。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Unit3 A Let’s read 第三课时课型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并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生活。 2、读懂story time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内容,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生活。 2、本课难点是is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2、写有问题的小黑板 对本主备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Ask and answer: 1、T:Wang Qiang: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I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 T ask the other Ss:What did Wang Qiang do yesterday? S:He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在这里告诉学生回答他人的活动,只需要改变人称就可以了。其他地方跟回答第二人称时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转述他人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第三人称活动形式。2、T: Li Tao: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 I washed the clothes、cleaned the room、read books and did homework. T:What did Li Tao do last weekend? S:He washed the clothes、cleaned the room、read books and did homework. T: Li Tao was busy last weekend.(板书) 明确地向学生解释is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二):Pre-reading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

2.4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教案

2.4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教案 (2课时)第一课时: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主要内容 ①化学式及其意义;②化合价概念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③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及化学式的读法。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理解)。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化合物的组成(理解)。 3.能说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了解)。 4.能根据化合价写简单物质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能正确读写简单物质的化学式(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式、化合价等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式的书写及有关计算等内容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化学式的意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与化学式 难点:化合价与化学式

关键: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由物质组成的表示提出化学式→探究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由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提出化合价问题→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 本课时教学内容宜采取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并以练为主的学习方式。 新课导入可采取问题导入方式,提问学生板演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符号(如H2、O2、H2O、H2O2、CO2、HCl、Fe、Cu、NaCl、CuO、P2O5、KClO3等),为了后面教学需要,教师还要补充介绍几种化学式,如H2SO4、NH3等(每个化学式板演的位置根据教学需要,应有所指定)。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些符号就是对应物质的化学式,给出课题。 给出课题后,让学生给出化学式的定义,若学生有困难,教师给予启发。 采取讨论式的、探究式的引导学生分析、比较H2、O2、H2O、H2O2四个化学式的相同点、不同点、各符号、数字的含义等,归纳、概括出化学式的意义。接下来进行化学式意义练习,教材中硫酸化学式的意义可作为练习 如何书写化学式?仍然采取讨论式的、探究式的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板演的那些化学式,归纳、概括书写化学式一般规律: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单质分子、简单化合物)。然后适当进行练习。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材重点 1、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规范 2、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3、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的质量。 教材难点 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难在解题格式规范、完整。 中考考点 点击1:(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理学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掌握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解题格式,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点击2:(1)近几年中考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2)运用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等计算技巧为突破口的计算;(3)根据化工生产路线计算原料的利用率、原料的投料比、工业产品的产率、经济效益等,将成为新的考查对象。 点击3:中考化学计算题的难度稳中有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以及每年的压轴题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考查。 第一课时 解题步骤和格式及注意事项 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1、任何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都是一个定值,因而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2、应用化不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例1、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 (1)设未知数 2KMnO 44+MO 2+O 2↑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158 32 (3)找出并计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X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32g 62?=X g 6 (4)列比例式求解 X= 158 2g 632??=0.6g 答: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以得到0.6g 氧气。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公开课教案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PA Let’s spell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字母组合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即ch和sh在单词中发/ t∫/和/∫/的情况。通过朗读单词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 给单词分类,强化记忆ch和sh的发音规则,学习和掌握ch和sh的音与形的对应关系。 (2)通过选择单词、书写句子并说出句子的活动,发现发音规则,并完成句子抄写的任务,进一步巩固英文句子的书写规范。 ( 3 ) 能够通过发音规则,拼写出符合ch和sh发音规则的单词,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2、技能目标: (1)在学习字母组合ch和sh的发音规则的过程中,学习语音知识和方法,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归纳出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2)能够感受Let’s chant的韵律,并流畅说唱。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英语语音知识的规律,感知英语中字母组合的发音及拼读规律。 (2)感受语音说唱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1、句型:The teacher is nice. The chicken is cheap. The fish is fresh. The short is cheap. 2、词汇: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 【教学难点】 1、理解字母组合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即ch和sh在单词中发/ t∫/和/∫/的情况。通过朗读单词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给单词分类。 2、通过选择单词、书写句子并说出句子的活动,发现发音规则,并完成句子抄写的任务,进一步巩固英文句子的书写规范。 【教学准备】

九年级化学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情景导入 (热身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看谁写的快,配的平? 合作探究 探究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提出问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定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 (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 (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解剖,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 (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带单位;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3)相——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边; (4) 求——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4.常见题型规范格式例析及注意事项 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 )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 CaCO 3 高温 CaO +CO 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100 56 x 1t .-------- 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 x 100=t 156 x =56t 1100 =1.8t ---------------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 答:需要碳酸钙1.8t 。 知识拓展 计算时相关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若给的量或求的量是体积一定要换算成质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化合价教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 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四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包括“什么是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 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虽然有元素符号知识作为基础,但仍是初三化学学习中的知识分化点。 本课题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以学生最熟悉的纯净物—— 水为例,介绍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接着介绍化合价知识,并以推求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 为例讲解推求的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化学式的读法;最后是有关相对分子质量 的计算。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要求不高,故教学中不需要任意扩展与加深。 1教学策略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 学生兴致很高;那么,对于物质能否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对此的求知欲望很强。但 最基本的元素、原子团化合价的记忆却又是那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以试编口诀、讨论交流、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2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合价知识及其应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1.化合价的理解及应用。 2.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1.有关投影片; 2.将教材P,9图4—11、P。。表4—6放大后复印。 课时建议3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1.3.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 3、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 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投影] [板书]二、依据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 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 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点燃 [板书]例如: 2Na+ 2H2O====== 2NaO H + H2↑ 化学计量数υ之比: 2 ∶1∶ 2 ∶ 1

扩大N A 倍: 2N A ∶ N A ∶ 2N A 物质的量之比:2mol ∶ 1mol ∶ 2mol [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投影例题] 1. 3.1g Na 2O 恰好与50mL H 2SO 4溶液完全反应,计算:(1)溶液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后生成 Na 2SO 4的物质的量和质量。[板书]三、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 物质的物质的量。4.根据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课件播放]n (Na 2O)=212() 3.10.05() 62m g Na O N mol M a O g mol Na 2O + H 2SO 4 ====== Na 2SO 4 + H 2O 2mol 1mol 1mol 0.05mol n (H 2SO 4)n (Na 2SO 4)222424() ()1() ()1v Na O n Na O v H SO n H SO 2410.05() 0.051mol n H SO mol 240.05()0.05/0.05mol c H SO mol L L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 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 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 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昆明思创教育《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第9课时 练习课复习内容:练习八第4~8题及思考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理解,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2.每种运算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这几种运算定律和性质用字母表示?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4题。

出示 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判断,同桌互相说一说。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5题。 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简便?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错误原因,再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练习八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提问:应该怎样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试着解答。 (3)集体订正,并指名汇报解题思路。 四、拓展延伸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4×25 591+482+118 99×126 =(40+4)×25 =591+(482+118) =(100-1)×126 =1100 =119 1 =12474 125×15×8 986+1999 473+79-63 =125×8×15 =986+2000-1 =473-63+79 =15000 =2985 =489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 教学方法 学、议、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下列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Cl 2二氧化硫SO 2 尿素CO(NH 2 ) 2 碳酸氢铵NH 4 HCO 3 说出上述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2、原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在化学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也很小, 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在化学中怎样表示分子的质量呢?(点题) 二、阅读学习目标(见学案)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1)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阅读教材84—85页内容: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Cl 2 、SO 2 、CO(NH 2 ) 2 、NH 4 H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 (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 或=12+16+(14+1×2)×2=60 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一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4、强化训练:再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5、迁移发散: (1)求分子个数相等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2)求等质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的分子个数比。 自学指导(2): 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阅读教材85页内容 1、从字面上如何理解“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 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等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用化学式也可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SO2、Ca(OH)2、NH4H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能否写成“=16×2:12=8:3”,为什么?注意前面所列元素的顺序与后面的计算顺序要一致。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二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4、强化训练:再求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5、迁移发散: 已知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7:4,求其化学式。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优秀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情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学前分析: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1、硫的燃烧2、磷的燃烧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创设情境]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学生讨论]可能得到的结果:1、无从下手。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教师点拨]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但叮嘱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学生可能出现未配平而算错数,或格式步骤不对等问题。点出,但可以先不展开讲。关键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

的质量比。[练一练]1、求碳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求磷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试一试]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2名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学生讨论]参照课本第99页例题1的解题过程,对照[试一试]“电解水”的解题过程,指出缺漏。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强调格式]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2、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例题]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写出正确解题步骤。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教案

专项复习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能根据提供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加强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整理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整体思路:本专项复习内容为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的专项复习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单项复习,对有关计算的点逐一进行梳理并加以强化;二是综合练习,在单项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和运用,具体设计见如下学案: 专项复习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P:31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 1、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或式量)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1)SO2(NH4)2CO3CaCO3BaSO4 设计意图:练习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加强对相对分子质量概念的理解。 2)二氧化碳硫酸铝 碳酸钠氢氧化铁 硝酸铜高锰酸钾 设计意图:根据物质名称写化学式,了解化学式的读法与写法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2、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相对原子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计算开始,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参与度。 2)(NH4)2SO4中氮、氢、硫、氧的元素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难度逐渐加大,要求学生更细心。 3)醋酸(CH3COOH)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强化答案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若没有先对元素进行排序就直接填比值,答案是无效的。 3、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1)求Al2O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难度较低,学生参与度高。 2)求氢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难度加大,先根据名称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再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体现化学式书写的重要性。 4、根据物质质量求其中某元素的质量 【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1) 9g水中氧元素有g。 设计意图:常规简单计算。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更细心,强调答案填写的完整性(此处答案必须带单位)。 3)等质量的CO与CO2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难度逐渐加大,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5、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求物质质量 【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1)g二氧化硫含20g硫元素。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计算开始,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参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