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浓度在线测量方法

溶液浓度在线测量方法
溶液浓度在线测量方法

溶液的浓度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实验室仪器测定法、密度法。但这些测定方法化验数据滞后,在生产上不能及时调整溶液浓度,使工业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浓度测量的要求越来越多,浓度测量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生产工艺质量。目前在线式的测量方式陆续得到采用,传统的密度测量使用的是浮力原理或放射性原理以及超声波原理;浮力式密度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很多的局限性。浮力式密度计由于其工作原理的限制,只能安装在相对静止的液体场合。可以顶装或侧装在物料的储罐上。顶装的密度计,根据储罐的尺寸可能造成密度计的安装连接尺寸巨大(一般为几米,甚至为10米以上),侧部安装可有效的减小安装尺寸。但两种安装方式有着共同的缺陷,当储罐内液体分层的时候,可能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并且由于物料的相对静止,在密度产生变化的时候,测量的滞后很大,对生产工艺造成很大的影响。浮力式密度计是不可能安装在管道上的,因为在流动环境中的浮力是受物料流动影响的,也会造成很大测量的误差。所以在很多场合浮力式密度计是不可用的。放射性原理的密度计对系统的维护要求非常高,并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仅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才进行应用。超声波密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是超声波在特定的温度下,在特定的浓度或密度的液体中传递的速度是确定的,液体的密度变化则超声波的传导速度相应改变。液体中超声波的传导速度是液体弹性模数和密度的函数,因而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超声波在其中的传导速度的不同则反映了液体浓度或密度的相应变化。这样,当仪表的超声波传感单元给出一个超声波信号并测量出其在过程液体中的传递速度及液体当前温度时,仪表即可通过这些浓度与温度、速度的相关数据运算,精确求出当前浓度或密度值。但超声波浓度测量仪易受气泡、杂质、振动的影响。

折光法浓度仪是利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从一种介质射像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一定条件,每一种介质的浓度都与光的折射率相关。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测量光发生折射时的临界角来确定介质的浓度。

楚一测控浓度计采用临界角折光检测原理,检测不受物料的颜色,浑浊度,气泡,固体颗粒等杂质的影响、具备高精度的自动温度补偿功能。采用优秀的分体式设计,全屏蔽抗干扰设计,光电信号直接转换处理。摒弃一体式不耐振动和高温的影响的缺点,保障了在线测量的精度及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内置光纤光路传导系统,拥有优秀的抗震性能和高稳定性、内置温度传感器和干燥剂有效监测浓度仪的运行状态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为传感器和变送器两部分。传感器由:蓝宝石棱镜(9个摩氏)、内置PT1000温度传感器、长寿命LED光源(10000h)、3648像素分辨率D传感器组成。变送器由:Intel586sx113MHz的CPU,5.6寸(640×480象素)彩色TFT显示器,键盘,EPROM存储卡及自动清洗系统组成。仪器采用全屏蔽抗干扰设计、耐高温和振动、宽量程(0-100%),出厂线性校准和自动温度补偿。仪器操作界面友好软件,内置PT1000温度传感器,在线检测溶液的工艺温度,自动温度补偿并远处4-20mA的信号。仪器可采用RS-232与计算机通讯,并可通过4~20mA信号与DCS相通讯。由DCS控制调节溶液浓度。

楚一测控在线浓度计,无耗材,免维护,无漂移。仪器的自动清洗清洗系统自动清洗棱镜及自诊断功能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可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全浇注玻璃钢外壳和全屏蔽钢板内壁设计,保证了仪器可以在任何恶劣的工况条件下运行平稳.

楚一测控浓度计运算速度快、准确,精度0.1%。测量值保持良好线性。仪器有温度自动补偿,自动清洗棱镜等功能。操作简单方便、维护量少、工作可靠等优点。楚一测控浓度计在高温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下仍然十分准确。实践证明楚一测控浓度计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在国内是应用效果佳的一套浓度分析仪器。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14582-1993概要

W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7943708.html,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14582-1993 Standard methods for radon measurementin environmental air (该标准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起草)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用于测量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四种测定方法,即径迹蚀刻法、活性炭盒法、双滤膜法和气球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外空气中氡-222及其子体。潜能浓度的测定。 2 术语 2.1 氡子体α潜能 氡子体完全衰变为铅-210的过程中放出的α粒子能量的总和。 2.2 氡子体α潜能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值。 2.3 滤膜的过滤效率 用滤膜对空气中气载粒子取样时,滤膜对取样体积内气载粒子收集的百分数率。 2.4 计数效率 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到的粒子数与在同一时间间隔内放射源发射出的该种粒子总数之比值。 2.5 等待时间 从采样结束至测量时间中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2.6 探测下限 在95%置信度下探测的放射性物质的最小浓度。 3 径迹蚀刻法 3.1 方法提要 此法是被动式采样,能测量采样期间内氡的累积浓度,暴露20d,其探测下限可达2.1×103Bq·h/m3。探测器是聚碳酸脂片或CR-39,置于一定形状的采样盒内.组成采样器。如图1所示。

W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7943708.html, 图1 径迹蚀刻法采样器结构图 1—采样盒;2—压盖;3-滤膜;4-探测器 氡及其子体发射的α粒子轰击探测器时,使其产生亚微观型损伤径迹。将此探测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或电化学蚀刻,扩大损伤径迹,以致能用显微镜或自动计数装置进行计数。单位面积上的径迹数与氡浓度和暴露时间的乘积成正比。用刻度系数可将径迹密度换算成氡浓度。 3.2 设备或材料 a.探测器,聚碳酸脂膜、CR-39(简称片子); b.采样盒,塑料制成,直径60mm,高30mm; c.蚀刻槽,塑料制成; d.音频高压振荡电源,频率0~10kHz,电压0~1.5kV; e.恒温器,0~100℃,误差±0.5℃; f.切片机; g.测厚仪,能测出微米级厚度; h.计时钟; i.注射器,10mL、30mL两种; j.烧杯,50mL; k.化学试剂,分析纯氢氧化钾(含量不少于80%)、无水乙醇(C2H5OH); l.平头镊子: m.滤膜。 3.3 聚碳酸脂片操作程序 3.3.1 样品制备 3.3.1.1 切片。用切片机把聚碳酸脂膜切成一定形状的片子,一般为圆形,也可为方形。3.3.1.2 测厚。用测厚仪测出每张片子的厚度,偏离标称值10%的片子应淘汰。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溶液浓度是指在一定质量或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正确表示各种溶液浓度及正确书写标签内容是搞好检测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我国国家标准GB都作出相关规定.现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作一介绍,以满足实验室认可对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书写格式的要求. 1 标准滴定溶液 standard volumetric solution 1.1 定义 已知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用的溶液. 1.2 浓度表示方法 1.2.1 物质的量浓度 a. 定义:单位体积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b.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 c.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mol/m3"及其倍数,实验室中常用的单位是"mol/L"或 1mol/dm3. d. 说明:物质的量的SI基本单位是摩尔 (单位符号为"mol"),其定义如下: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因此,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也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e. 实例 c(NaOH)=0.1015mol/L氢氧化钠溶液,小括号内的NaOH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基本单元,c(NaOH)是表示基本单元为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号右边的0.1015mol/L表示物质的量浓度数数值为0.101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分子量×0.1015克. c(1/2H2SO4)=0.2042mol/L硫酸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硫酸1/2×硫酸分子量×0.2042克. c(1/5KMnO4)=0.1000mol/L高锰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5KMn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00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高锰酸钾1/5×高锰酸钾分子量×0.1000克. c(1/6K2Cr2O7)=1.0042mol/L重铬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6 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重铬酸钾1/6×重铬酸钾分子量×1.0042克. c(1/2Ca2+)=1.0035mol/L钙阳离子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 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3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钙阳离子1/2×钙原子量×1.0035克. 1.2.2 质量浓度 a. 质量浓度定义:作为溶质的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即溶液)体积. b. 质量浓度符号:ρB B代表作为溶质的物质. c. 质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kg/m3","kg/L"(1kg/L=103kg/ m3=1kg/d 实验室常用"g/L","mg/L","mg/mL","μg/mL"等. d. 质量浓度表示法实例: ρB表示法: ρ(Na2CO3)=0.5021mg/mL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表示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0.5021毫克每毫升.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D.t3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试卷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从0℃至t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t3℃时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此时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

纸浆浓度的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 一、设计背景 (1) 二、纸浆浓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纸浆浓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纸浆浓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单片机硬件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ADC0809模数转换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选择芯片89C5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蜂鸣器·················································· 3.4硬件原理图··············································· 五、主要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总结···················································

1. 设计背景 在制浆生产过程中,纸浆浓度的精确控制可以稳定打浆效果,对于抄纸过程则可以稳定上网纸浆浓度、减少纸定量波动、增加抄纸生产稳定性、提高纸质量,因此,稳定地调节纸浆浓度是实现工艺目标,达到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纸浆浓度的调节过程是一个纯滞后过程,其滞后时间受浆料流速、浓度变送器的安装位置等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基础之上,提出了专家PID控制的方案。 2 纸浆浓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工作原理 2.1 纸浆浓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浓度控制系统由纸浆浓度变送器(浓度计)、电动调节阀、浓度控制器三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 要对浓度控制系统做更深入的讨论,必须要有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给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浓度控制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为纸浆浓度测量的拉氏变换,U(s)为阀门开度的拉氏变换。 2.2纸浆浓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纸浆浓度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纸浆浓度变送器把浆管流动的浆料的浓度转换成4-20mA电流信号送入浓度控制器。经过A/D转换成浓度数值信号送显示器,并将此浓度值与用户设定值比较,控制器按两者差值调节电

如何进行晶粒度分析

教你如何进行晶粒度分析 金属晶粒的尺寸(或晶粒度)对其在室温及高温下的机械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晶粒尺寸的细化也被作为钢的热处理中最重要的强化途径之一。因此,在金属性能分析中,晶粒尺寸的估算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根据一张金相照片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首先来看看这一段小视频 视频:晶粒度分析 一、晶粒度概述 晶粒度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金属的晶粒大小对金属的许多性能有很大影响。晶粒度的影响,实质是晶界面积大小的影响。晶粒越细小则晶界面积越大,对性能的影响也越大。对于金属的常温力学性能来说,一般是晶粒越细小,则强度和硬度越高,同时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二、测定平均晶粒度的基本方法 一般情况下测定平均晶粒度有三种基本方法:比较法、面积法、截点法。具体如下 1、比较法:比较法不需计算晶粒、截矩。与标准系列评级图进行比较,用比较法评估晶粒度时一般存在一定的偏差(±0.5级)。评估值的重现性与再现性通常为±1级。 2、面积法:面积法是计算已知面积内晶粒个数,利用单位面积晶粒数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该方法的精确度中所计算晶粒度的函数,通过合理计数可实现±0.25级的精确度。面积法的测定结果是无偏差的,重现性小于±0. 5级。面积法的晶粒度关键在于晶粒界面明显划分晶粒的计数

图:面积法 3、截点法:截点数是计算已知长度的试验线段(或网格)与晶粒界面相交截部分的截点数,利用单位长度截点数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截点法的精确度是计算的截点数或截距的函数,通过有效的统计结果可达到±0.25级的精确度。截点法的测量结果是无偏差的,重现性和再现性小于±0.5级。对同一精度水平,截点法由于不需要精确标计截点或截距数,因而较面积法测量快。 同心圆测量线(截点法) 三、金相图具体案例分析 以上只是大致的测定方法太过笼统,如果真的拿到一个具体的微观照片,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操作与计算方法。

分析化学中各种溶液配制与标定

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试剂: 碳酸钠基准物质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 碱灰试样 酚酞指示剂 0.1mol/l的HCL标准溶液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试剂: NH3●H2O-NH4Cl缓冲溶液(PH=10) 铬黑T指示剂 纯Zn EDTA二钠盐 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试剂 6mol/lNaOH NH3●H2O-NH4Cl缓冲溶液(PH=10) 铬黑T指示剂 钙指示剂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试剂 H2SO4(3 MOL/L) KMnO4(s) Na2C2O4(s,A R)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试剂 工业H2O2样品 KMnO4标准溶液(0.02 mol/l) H2SO4(3 mol/l) 碘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试剂 K2Cr2O7(s) HCL(2 mol/l) Na2S2O3●H2O(s) KI(s) I2(s) 淀粉溶液(w=0.005)

碳酸钠固体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试剂 I2标准溶液(0.05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0.1 mol/l) NaOH溶液(2 mol/l) HCL(6 mol/l) 葡萄糖注射液(w=0.50) 淀粉指示剂(w=0.005) 氯化钡中钡的测定 试剂 氯化钡试样 HCL(6 mol/l) H2SO4(1 mol/l) HNO3(6 mol/l) AgNO3(w=0.001) 铁的比色测定 试剂 邻菲咯林水溶液(w=0.0015) 盐酸羟胺水溶液(w=0.10) NaAc溶液(1 mol/l) HCL(6 mol/l) NH4Fe(SO4)2标准溶液 化学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仪器与试剂 半自动电光天平台秤小烧杯称量瓶 Na2SO4(s) NaOH(s) 浓HCL(p=1.18g/ml) 酚酞2 g/l 乙醇溶液 甲基橙1 g/l水溶液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试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 基准试剂或分析纯 无水碳酸钠优级纯 NaOH标准溶液(0.01 mol/l) 酚酞2 g/l 乙醇溶液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ASTM E112(版本未知) 平均晶粒尺寸测试方法(中文)(非官方)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组织的平均晶粒度表示及评定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晶粒形状与标准系列评级图相似的非金属材料。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相晶粒组织,但经具体规定后也适用于多相或多组元和试样中特定类型的晶粒平均尺寸的测量 1.2 本标准使用晶粒面积、晶粒直径、截线长度的单峰分布来测定式样的平均晶粒度。这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本标准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参见标准E1181。测定分布在细小晶粒基体上个别非常粗大的晶粒的方法参见E930。 1.3本标准的测量方法仅适用平面晶粒度的测量,也就是试样截面显示出的二维晶度,不适用于试样三维晶粒,即立体晶粒尺寸的测量。 1.4 试验可采用与一系列标准晶粒度图谱进行对比的方法或者在简单模板上进行计数的方法。利用半自动计数仪或者自动分析晶粒尺寸的软件的方法参见E1382。 1.5本标准仅作为推荐性试验方法,它不能确定受检材料是否接收或适合使用的范围。1.6 测量数值应用SI单位表示。等同的英寸-英镑数值,如需标出,应在括号中列出近似值. 1.7 本标准没有列出所有的安全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应建立适合的安全健康的操作规范和使用局限性。 1.8 章节的顺序如下:

2、参考文献 2.1ASTM标准 E3 金相试样的准备 E7 金相学有关术语 E407 微蚀金属和合金的操作 E562计数法计算体积分数的方法

E691 通过多个实验室比较决定测试方法的精确度的方法 E883 反射光显微照相指南 E930 截面上最大晶粒的评估方法(ALA晶粒尺寸) E1181双峰分布的晶粒度测试方法 E1382 半自动或全自动图像分析平均晶粒度方法 2.2 ASTM附件 2.2.1 参见附录X2 3 术语 3.1 定义-参照E7 3.2 本标准中特定术语的定义: 3.2.1 ASTM晶粒度——G,通常定义为 公式(1) N AE为100倍下一平方英寸(645.16mm2)面积内包含的晶粒个数,也等于1倍下一平方毫米面积内包含的晶粒个数,乘以15.5倍。 3.2.2=2.1 3.2.3 晶界截点法——通过计数测量线段与晶界相交或相切的数目来测定晶粒度(3点相交认为为1.5各交点) 3.2.4晶粒截点法——通过计数测量线段通过晶粒的数目来测定晶粒度(相切认为0.5个,测量线段端点在晶粒内部认为0.5个) 3.2.5截线长度——测量线段通过晶粒时与晶界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3.3 符号

土壤氡浓度检测技术要求

土壤氡浓度检测技术要求 第一条承包范围及工程内容 乙方需配合工程进度,按照甲方要求的到场时间,完成本项目的所有土壤氡浓度检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土壤氡浓度检测范围为场区内建筑物及地库; 2、乙方应依据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基础 平面图,在满足规范和竣工备案验收要求的前提下,自行制定检测方案并开展检测工作; 3、在氡浓度检测完成后,需根据竣工验收要求提供相应楼栋及地下车库的检测 报告;若乙方提供检测报告的时间不能满足竣工备案要求,乙方需再次免费提供相应楼栋及地下车库的检测报告,以满足竣工备案要求,并负责赔偿甲方的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4、施工用电和用水费用自行负担,自行挂表接驳。 5、甲方整个项目的工程进度如下 (1)一期0006地块(洋房、地库):地上面积59444平米,地下面积69400平米,开工时间2019.3.1,竣工备案2021.5.15。 (2)二期0009地块(洋房、地库):地上面积56889平米,地下面积64678平米,开工时间2019.7.1,竣工备案2021.5.15。 第二条检测技术要求 1、一般原则:土壤中氡浓度测量的关键是如何采集土壤中的空气。土壤中氡气的浓度一般大于数百Bq/m3,这样高的氡浓度的测量可以采用电离室法、静电收集法、闪烁瓶法、金硅面垒型探测器等方法进行测量。 2、测试仪器性能指标要求: 工作条件:温度-10~40℃ 相对湿度≤90%; 不确定度≤20%; 探测下限≤400Bq/m3。

3、测量区域范围应与工程地质勘察范围相同。 4、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时,应以间距10m 作网格,各网格点即为测试点(当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点数不应少于16 个。布点位置应覆盖基础工程范围。 5、在每个测试点,应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宜为20~40mm,孔的深度宜为600~800mm。 6、成孔后,应使用头部有气孔的特制的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取样器在靠近地表处应进行密闭,避免大气渗入孔中,然后进行抽气。正式现场取样测试前,应通过一系列不同抽气次数的实验,确定最佳抽气次数。 7、所采集土壤间隙中的空气样品,宜采用静电扩散法、电离室法或闪烁瓶法、金硅面垒型探测器等测定现场土壤氡浓度。 8、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18:00 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h 后进行。 9、现场测试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测试点布设图,成孔点土壤类别,现场地表状况描述,测试前24h 以内工程地点的气象状况等。 10、地表土壤氡浓度测试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取样测试过程描述、测试方法、土壤氡浓度测试结果等。 第三条检测成果要求 按照竣工备案验收要求提供氡浓度检测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土壤描述; 2、测点布置说明及测点分布图; 3、测量仪器、方法介绍; 4、测量过程描述; 5、测定结果及分析; 6、分析结论;

实验七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及盐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剃减法称取碳酸钠试样一份。称量次数不超过3次。 2.正确掌握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正确地记录数据,运用公式计算结果,评价结果的精密度(用相对偏差表示)。 二、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易吸收CO2和水,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滴定溶液,应先配成近似浓厚度的溶液,再进行标定。以酚酞作指示剂,由无色变为浅粉红色30s不褪为终点。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一支、滴定台、蝴蝶夹、锥形瓶250ml二只、容量瓶250ml一只、量筒100ml一只、烧杯250ml一只、搅棒一个、滴管一个、移液管25ml一支。 试剂:氢氧化钠固体(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基准物)、酚酞指示剂(2g/l)。 四、实验步骤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制备: 称取4g固体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新煮沸的冷蒸馏水)溶解,倒入具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备用。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标定: 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二份,每份0.4-0.5g,分别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无色呈现粉红色,并保持30秒钟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精确浓度。 3.盐酸浓度的测定: 精密移取盐酸溶液25.00mL,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无色呈现粉红色,并保持

30秒钟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计算盐酸溶液的精确浓度。 五、数据处理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盐酸溶液的浓度

(完整版)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习题与答案

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 1、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_______。 A. 浓度 B. 密度 C. 溶解度 D. 溶解性 2、往100 g 2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 g水,则稀释前后________。 A. 溶剂的质量不变 B.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溶解度是S g/100g水。从数值上看,A与S的关系是A____S (填“>”、“=”或“<”=。 4、矿泉水和蒸馏水在外观上都是无色、透明的,但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按分散体系分类,矿泉水 属于_______。 A. 悬浊液 B. 溶液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5、某研究小组对本地区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取水样后先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 A. 除去水样中的其它物质 B. 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 C. 使水样变为纯净水 D. 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在t℃时,90 g水中溶解10 g氯酸钾时达到饱和,所以氯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10 g/100 g水 B. 硝酸钾在60℃的溶解度是110 g/100g水,110 g硝酸钾溶解在90 g水里,可得到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200 g C. 在100 g水里最多溶解A物质36 g,则A物质的溶解度是36 g/100g水 D. 在10℃时,50 g水里溶解10.5 g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则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是21 g/100 g水 7、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 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8、40℃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将两种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 况下蒸发等质量的溶剂,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_。 A. A>B B. A

各种化学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

各种化学试剂标准溶液的 配制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常用试剂的配制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1、硫酸(H 2SO 4 )溶液的配制: 1000mL浓度c(1/2H 2SO 4 )=0.1mol/L,即c(H 2 SO 4 )=0.05mol/L的硫酸溶液的配制: 取3mL左右的浓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新配制的硫酸需要标定,其标定方法如下: 称取于270-30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0.2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取50mL水,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同样用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 计算公式为: 式中: m: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 1 :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V 2 :空白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M:无水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g/mol,[M(1/2Na 2CO 3 )=52.994)]。 测定氨氮时,氨氮含量的计算: 式中: 氨氮:氨氮含量,mg/L; V 1 :滴定水样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V 2 :空白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M:硫酸溶液的浓度,mol/L; V:水样的体积,mL。 2、重铬酸钾(K 2Cr 2 O 7 )溶液的配制 1000mL浓度c(1/6K 2Cr 2 O 7 )=0.2500mol/L,即c(K 2 Cr 2 O 7 )=0.0417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的 配制: 称取12.258g于120℃下干燥2h的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并移入容量瓶中,定容至1000mL,摇匀,备用。

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案

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深圳市东涌社区未建房户统建工程,本工程位于大鹏新区东涌社区大围村南侧。由一个地下室及5栋塔楼组成,本工程用地面积:13303.24㎡ 二、编制依据 2.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范围》GB50325-2010 2.2《深圳市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暂行规定》的通知(2003年6月 30日深建字[2003]52号) 三、检测 1、检测方法及要求 1.1 土壤中氡浓度宜采用静电扩散法规定,所用仪器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工作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90%; 不确定度:≤20%; 探测下限:≤400Bq/立方米。 1.2取样测试时间宜选在8:00~18:00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h进行; 1.3现场检测取点应选取没有充水或者潮湿度不大的正常土壤氡浓度的;

1.4在每个测试点,采用专用钢钎打孔,孔的直径为200mm,孔的深度为600~800mm。当把打孔钢钎拔出时,应迅速将取样器插入孔中,并将取样器顶端地表部分用土密封压实,以防止抽气空气进入孔中; 1.5测量时,必须清扫采样点地面,去除腐殖质、杂草及石块,把取样器扣在平整后的地面上,并用泥土对取样器周围进行密封,防止漏气,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并开始计时(t); 1.6测量应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条件下进行。 2、检测数量和依据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范围》GB50325-2010和《深圳市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暂行规定》的通知(2003年6月30日深建字[2003]52号)相关以下几条确定检测数量: 第2.1.5条,当工程处于非地质构造断裂带时,检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检测点应按网格布置,测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0m; 2、检测点必须覆盖工程基础范围,基础范围内的测点不应少于10个; 3、基础范围以外的测点不得少于5个,各测点离基础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4、氡浓度检测数量: 用地面积:13303.24÷(10×10)=133.03点 顾取点共计:134点

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达标检测卷

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达标检测卷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B.8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在37℃时,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来源】2019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咸宁卷)化学(带解析)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哈尔滨卷)化学(带解析) 4.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来源】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5.右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恰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b >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来源】[首发]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化学试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1101+×100%≈9.1%。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兴化市适应性训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温后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B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正确;N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温蒸发溶剂或加溶质A的方法,D正确。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 2.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B。 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和蒸发均可使乙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B.N点和M点表示的甲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其浓度均保持不变 D.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4 【来源】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初级中学2019届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不能得到其晶体,故错误; B、N点和M点表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浓度

常用化学试验方法

11.常用化学试验方法 11.1 PH值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锅炉炉水、冷却水和污水的PH的测定。 11.1.1 方法概要 本方法以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以PH4、7或10标准缓冲液定位,测定水样的PH值。 11.1.2仪器 11.1.2.1酸度计; 11.1.2.2 PH玻璃电极; 11.1.2.3 饱和甘汞电极; 11.1.2.4 温度计; 11.1.2.5 塑料杯。 11.1.3 试剂 11.1.3.1 PH4标准缓冲溶液; 11.1.3.2 PH7标准缓冲溶液; 11.1.3.3 PH10标准缓冲溶液。 11.1.4分析步骤 11.1.4.1 取下电极保护罩,用待测液冲洗电极3~5次,(保护罩内有补充液,不可倒置)。 11.1.4.2 仪器校正:仪器开启半小时后,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零、温度补偿以及满刻度校正等手续。 11.1.4.3 PH计定位:先取PH7标准缓冲溶液进行定位,在定位前,先用除盐水冲洗电极及测试烧杯2次以上,然后用干净滤纸将电极底部残留的水滴轻轻吸干;将定位溶液倒入测试烧杯内,浸入电极,根据所用定位缓冲液的PH值,将PH计定位;重复1~2次,直至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定位溶液可保留下次再用,但如有污染或使用数次后,应当更换新鲜缓冲溶液。 11.1.4.4 复定位:复定位就是将上述定位后的PH计对另一与被测溶液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测定。电极冲洗干净后,将另一定位标准缓冲液,倒入塑料杯内,电极底部水滴用滤纸轻轻吸干后,把电极浸入杯内,稍摇动数秒钟,按下读数开关,显示该测试温度下的第二定位液的PH值,若读数与定位液不符,调整斜率旋钮;重复1~2次定位操作至稳定为止。 11.1.4.5 水样的测定:将塑料杯及电极用除盐水洗净后,再用被测水样冲洗2次或以上;然后,浸入电极并进行PH值测定,记下读数。 11.1.4.6 测量完毕后,用除盐水冲洗电极,并将保护罩扣好。 11.1.5 PH测定注意事项 11.1.5.1 仪器位置固定,不准移动,否则影响测量精度。 11.1.5.2 测定中,PH计温度调节钮、定位旋钮及斜率旋钮均不可转动。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2019年4月20日 (考试总分:3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 1、(4分)随着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的蒸馏②水的蒸发③水的电解④水的净化 (2)有媒体曝光过,有一辆某品牌大货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后轮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并用高压水枪喷射货车油箱和轮胎,才得以扑灭。请解释向轮胎喷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是常用的溶剂。若要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进行如下的操作:①计算(需要氯化钠2.5g);②用托盘天平称量2.5g 氯化钠;③用_________(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_______mL水(水的密度为1g/mL); 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且它们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均无明显变化。 (1)t3℃时,N点的丙溶液为__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 (3)t3℃时,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3℃时,M点对应的溶解度为50g,此点甲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4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水、生理盐水、白酒都是溶液。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盐酸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碘酒________

20143修订实验一 晶粒度的测定及评级方法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晶粒度的测定及评级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显示和测定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验证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 奥氏体晶粒大小影响的规律性; 2.掌握钢铁材料晶粒度评级的实验技术。 二.晶粒度的显示及评级方法 1. 晶粒度的定义及晶粒大小的显示方法 在常规讨论中所提到的奥氏体晶粒度具有3个不同概念。它们分别是,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是指:钢刚刚完成奥氏体化过程时所具有的的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就是从出厂的钢材上截取试样所测得的某一种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晶粒大小;而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则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后,所具有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目前有逐步取消这个概念的趋势)。 (大多数钢材的奥氏体只能在高温下存在,因此,要测定其大小。通常须要采用下述方法,把高温A氏体的形貌固定并保留下来,以便在室温下评定钢中晶粒的大小) 。借助金相显微镜来测定钢中的晶粒度,其显示方法有氧化法、网状铁素体法、网状珠光体(屈氏体)法、网状渗碳体法、渗碳法、淬硬法等几种: (1)氧化法 氧化法就是利用奥氏体晶界容易氧化这个特点,根据沿晶界分布的氧化物来测定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测定的方法是首先将试样的检验面抛光,随后将抛光面朝上置于炉中。对碳素钢和合金钢,当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5%时,一般在900±10℃加热1h。含碳量大于0.35%时,一般可在860±10℃加热1h,然后淬如冷水或盐水。根据氧化情况,将试样适当倾斜8-15度进行研磨和抛光,直接在显微镜下测定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抛光浸蚀后在过渡带内可以看到已氧化的原奥氏体晶界的黑色网络),为了显示清晰,可用15%的盐酸酒精溶液进行侵蚀。 (2)网状铁素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