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桂醇高选择性酯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
作者:
沈磊,任晓乾,熊剑琴,王军
关键词:
单十二烷基磷酸酯,月桂醇,磷酸,酯化
概述:
在月桂醇与高浓度磷酸酯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反应中,考察了磷酰化剂的制备方法、磷酸质量分数、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问等对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选择性及月桂醇转化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以85%磷酸与P20,混合(摩尔比为3/7)作为磷酰化剂,磷酸含量为ll0%,酸醇摩
尔比为2.1:1,80℃反应8 h的条件下,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选择性为97%以上,月桂醇的转化率为96%以上。
产物经水洗分离后,得到单十二烷基磷酸酯质量分数在95%以上,双十二烷基磷酸酯质量分数低于2.7%,磷酸质
量分数低于l%的磷酸酯产品。
内容:
长链脂肪醇的磷酸单酯(MAP)及其盐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类似生物膜,生物降解性好,尤其是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盐,具有低毒、低皮肤刺激性,因此可直接用于人体皮肤的清洁[1-3],性能优于磷酸双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常磷酸单酯由长链醇(C8-16)和磷酰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得[4-7],已形成三氯氧磷法、P205法[8]、正磷酸(PA)法、焦磷酸法、聚磷酸(PPA)法[1]、P4010杂化法[9]等,这些工艺所得的产品中单酯质量分数在80%左右,而质量分数>90%的单十二烷基磷酸酯依然依靠进口。
磷酸为磷酰化剂时由于浓度低,反应活性不高,一般采用催化剂来加快酯化反应,如使用磷钨酸[10]及磷钨酸铯盐[11],但反应时间长,醇的转化率低,单酯选择性低。
P205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活性高,缺点是易吸潮结块,容易造成局部反应剧烈,最终影响产物的质量和产率,为此廖银念等[12]探究了以反应产物为预分散剂的循环合成工艺方法,减少了P205在酯化反应中的结块现象,但磷酸单酯的选择性也较低。
而傅明权等[1]用含磷酸l04%~
l08%的聚磷酸(PPA)合成了摩尔分数为97%的单酯,但酸醇摩尔比较高,达到3.5:1~5.5:1,对后期的残留酸处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郭春伟等[9]采用P4010杂化桥接法合成高比例单烷基磷酸酯,以低的酸醇比例合成了摩尔分数为95.6%的单酯,但醇的转化率仅为74%,后处理分离醇的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开发醇转化率高、单酯选择性高的十二烷基磷酸酯合成工艺。
作者采用P205与磷酸混合磷源作为磷酰化剂,系统考察了磷酸含量,酸
醇摩尔比,反应时间、温度以及水解时间对单酯选择性和醇转化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条件,分离纯化得到了高单酯含量的磷酸酯。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85%磷酸(PA)、五氧化二磷、四聚磷酸(PPA)、月桂醇、石油醚、95%乙醇、KOH、CaCl2,均为分析纯。
1.2酯化反应
在带有回流冷凝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溶剂石油醚、月桂醇、磷酰化剂。
待磷酰化剂分散均匀后开始升温计时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与月桂醇等摩尔的蒸馏水70℃恒温水解3 h。
月桂醇的酯化反应中,主要生成单酯(MAP)和双酯(DAP),基本无磷酸三酯生成[1-5],因此反应结束后取一定量的反应混合物,溶于95%的乙醇中,用0.2 mol/L的KOH标准溶液进行电位滴定分析[7-13],根据滴定曲线计算得正十二醇的转化率a,单酯选择性s,其中:
S=n(MAP)/[n(MAP)+n(DAP)]
1.3单酯的分离
将粗产品用石油醚稀释,加入的溶剂总质量约为粗产品(酯和酸)的5倍,再加入约为粗产品质量1/6的蒸馏水洗涤,最后加入与水等体积的异丙醇破乳,将破乳后的料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l h~1.5 h,将下层水层移去,过量的磷酸则随着水相被一起从产品中去除,而产品则留在石油醚中,重复洗涤产品2次即可除去95%以上的磷酸。
将上层油层在真空旋转蒸发仪上蒸馏回收石油醚和异丙醇,产物经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磷片状固体,用电位滴定仪测定产品中的单酯、双酯以及正磷酸的含量。
通过蒸馏分出的水溶液可回收异丙醇和反应中过量的磷酸,并且可以将磷酸溶液浓缩,以便用于下一次反应。
2结果与讨论
2.1磷酰化剂的影响
研究[9]表明,焦磷酸、多聚磷酸和P4010杂化桥接法本质都是聚磷酸法,但磷酸分子中的聚合度、结构均与磷酰化剂的制备方法有关,其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也不相同,因此实验中采用不同摩尔比的磷源混合,制备出的磷酰化剂中磷酸的含量均为ll0%(以磷酸计,下同),在磷酰化剂与月桂醇的摩尔比为1.0:1,80℃反应4 h,水解3 h的条件下,考察这些磷酰化剂对单酯选择性及月桂醇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见表l。
表1 磷酰化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由表l可知,以P205为磷酰化剂时,月桂醇的转化率最高,但反应物颜色较深,且MAP选择性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反应体系为非均相体系,P205在分散水合过程中含有较多高活性的二聚体P205分子,从而反应活性较高,同时高活性的P205,可进一步与MAP进行反应生成DAP。
造成单酯选择性下降,且反应过程中,P205水合过程放出大量反应热,造成十二醇碳化,反应物颜色较深[14]。
采用磷酸和多聚磷酸混合可制得线形PPA,活性较P205或网状PPA 的活性低,从而在反应中表现出转化率下降,而选择性大幅升高。
表1数据
表明,摩尔比为3/7的PA+ P205昆合制得磷酰化剂所合成的MAP选择性高达98.7%,且转化率也较高。
因此,合成高含量单酯选择摩尔比3/7的PA+ P205混合的磷酰化剂.
2.2磷酰化剂中磷酸含量的影响
磷酸质量分数决定磷酰化剂的黏稠状况,同时也关系到磷酰化剂的反应活性,影响单、双酯比例和月桂醇的转化率。
表2为磷酰化剂中磷酸含量对
酯化反应的影响。
磷酰化剂采用上组实验得到的较佳磷源,磷酰化剂(以磷
酸计,下同)与十二醇的摩尔比为2.1:1,其他条件同2.1。
表2磷酰化剂中磷酸含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由表2可知,醇转化率随磷酸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但当含量大于(等
于)115%时影响不大,而色泽加深;单酯选择性随磷酸含量升高而下降,这是因磷酸含量越大,黏度越大,反应不均匀,不利于传质、传热,且反应过于剧烈不易控制,因此选择磷酰化剂中磷酸含量110%。
2.3酸醇摩尔比的影响
月桂醇与磷酸的酯化反应是连串反应,单酯是中间产物,会进一步酯化成双酯,因此提高酸醇摩尔比有利于提高单酯的含量,亦有利于提高醇的转化率。
表3为酸醇摩尔比对十二醇磷酰化反应的影响,反应条件为磷酸含量
110%,80℃反应4 h,水解3 h。
表3酸醇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如表3所示,随着酸醇摩尔比的增大,醇的转化率逐渐增大,酸醇摩尔比至l.9:1后趋于平缓,再增大酸醇摩尔比已影响不大,而MAP的选择性变化不大。
可见酸醇摩尔比对选择性的影响较小,在保证反应中醇的高转化率的基础上,选择酸醇摩尔比为1.9:1~2.1:1,比文献[1]报道的高选择性单
酯所用的酸醇摩尔比略低。
2.4反应温度的影响
反应温度过低,反应缓慢,醇转化率低;反应温度过高,醇容易脱水碳化,使最终产品的色泽加深,为此实验中考察了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反应条件为磷酸含量110%,酸醇摩尔比为2.1:1,反应6 h,水
解3 h。
图1 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如图l所示,反应温度升高,月桂醇转化率增大,当反应温度为80℃时,月桂醇转化率达到最大。
温度过高也会导致产品色泽加深,单酯MAP的选择性迅速下降阳[8,9,14],但总体来说,醇的转化率波动幅度不大,即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影响较小,可以选择80℃作为较优反应温度。
2.5反应时间的影响
十二醇在产品中的含量过高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而十二醇与酯的分离较困难u 41,因此实际反应过程应尽量提高十二醇的转化率。
而延长反应时间,醇的转化率相应增大,但双酯的含量也会变大,并且产品的色泽也会加深。
为此实验中考察了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如图2所示,其他反应条件
同2.4。
图2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反应前2 h单酯选择性和醇的转化率上升较快,8 h时已经达到很高的转化率,并且单酯的选择性也很高,再延长反应时间,二者变化较小,实验中所得产物经分离后产品色泽基本为白色,因此确定8 h为较优反应时间。
2.6重复性实验
由以上的实验筛选出较优的反应条件,即在石油醚中以摩尔比3/7的PA 和P205混合作为磷酰化剂,磷酸含量为110%,酸醇摩尔比为l.9:1~2.1:1的中间值2.0:1,80℃反应8 h后加水水解,最后将反应物水洗、分离、干燥。
实验重复进行2次,均得到白色磷片状固体产品,经分析得到产品的组成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在较优反应条件下,月桂醇的转化率基本保持在96%以上,且单酯的选择性在97%以上,产品中残余的磷酸小于1%,最终精制产品收率可达91%以上,因此该合成工艺可制备出高纯度的单十二烷基磷酸酯。
表4重复实验结果
3 结论
以摩尔比3/7的PA和P205混合磷源作为磷酰化剂,在月桂醇酯化反应过
程中具有高活性和高单酯选择性。
在酸醇摩尔比为2.0:1,磷酸含量为ll0%,80℃反应8 h条件下得到了单酯质量分数在95%以上,磷酸质量分数低于l%的白色磷片状固体产品。
参考文献:
[1]傅明权,李茜,杨静.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性质及应用[J].表面活性剂工业,l998(4):12—17.
[2]巴琰,董良军,李宗石,等.烷基磷酸酯盐表面性能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5,35(4):259—261.
[3]孙玉,郑帽,窦春花.烷基磷酸酯钾盐乳液粒径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06,23(1):43—45.
[4]DAVID J T,ROBERT L mercial synthesis of monoalkyl
phos-phates[J].J SurfDeter,2002,5(2):169—172.
[5]UEYAMA N,NISHIMOTO Y.Method for producing phosphoric acidester:JP,2006176441[P].2006—07—06.
[6]蒋乎平.国内外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日用化学工业,l997(3):32—37.
[7]李正军.磷酸酯合成工艺的改进及单双酯质量分数的检测[J].西部皮革,2007,29(2):31—34.
[8]刘琳,钱建华,仲崇民,等.烷基磷酸酯的合成[J].精细石油化工,
1999(5):45-47.
[9]郭春伟,刘俊,唐海江,等.P40,。
杂化桥接法合成高比例单烷基磷酸酯[J].应用化工,2004,33(6):50—51,54.
[10]张澜萃,陈楠,李晓辉,等.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合成十二烷基磷酸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436—437.
[11]郭麦平,任晓乾,王军.磷钨酸铯盐催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J].石
油化工,2007,36(4):370—373.
[12]廖银念,强西怀,周亚丽.长链脂肪醇磷酸酯合成新方法的研究[J].皮
革科学与工程,2006,16(1):71—74.
[13]赵丽萍,赵丽杰,电位滴定法测定十二烷基磷酸酯[J].广西化工,2000,29(2):46—49.
[14]郭春伟.烷基磷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5.。